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1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型半胱氨酸通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加重脑缺血小鼠损伤
1
作者 贺雯 王瑶 贾立周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9-367,共9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促进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诱导巨噬细胞浸润加重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脑缺血严重程度,HE染色...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促进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诱导巨噬细胞浸润加重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模型。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脑缺血严重程度,HE染色法检测缺血脑组织神经细胞损伤状况和炎症细胞浸润程度;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急性期小鼠脑组织Hcy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real time RT-PCR法检测小鼠脑组织MCP-1表达。Transwell小室检测巨噬细胞迁移程度,TUNEL法检测Hcy对内皮细胞影响;利用MCP-1中和抗体观察对巨噬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右侧大脑半球梗死明显,缺血脑组织损伤严重,神经细胞死亡并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Hcy水平显著升高,MCP-1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Hcy刺激小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后可诱导NF-κB(p65)入核,促进巨噬细胞迁移,促进内皮细胞凋亡,给予NF-κB(p65)抑制剂后MCP-1生成减少;MCP-1中和抗体明显抑制巨噬细胞迁移。结论:Hcy、MCP-1与脑缺血再灌注炎性反应相关,且Hcy可能通过NF-κB通路促进MCP-1表达,发挥诱导巨噬细胞浸润作用,加重脑缺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 急性缺血性卒中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NF-ΚB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铅离子螯合作用的亚麻籽蛋白源半胱氨酸肽的制备及结构鉴定
2
作者 关心语 包小兰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3,共8页
研究发现含有半胱氨酸残基即巯基的植物蛋白肽具有铅离子螯合能力,可以降低铅中毒人群体内铅的浓度,缓解中毒症状,减轻铅损伤。本研究以脱脂亚麻籽饼为原料,从中提取亚麻籽蛋白并进行酶解,优化酶解工艺得到高巯基含量的酶解物,采用共价... 研究发现含有半胱氨酸残基即巯基的植物蛋白肽具有铅离子螯合能力,可以降低铅中毒人群体内铅的浓度,缓解中毒症状,减轻铅损伤。本研究以脱脂亚麻籽饼为原料,从中提取亚麻籽蛋白并进行酶解,优化酶解工艺得到高巯基含量的酶解物,采用共价色谱法对亚麻籽蛋白酶解物中半胱氨酸肽进行富集,并鉴定其结构,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其与铅离子的螯合机制,旨在获得具有铅离子螯合作用的半胱氨酸肽。结果发现,采用protease M酶,在酶解温度50℃、酶解pH 3.5、酶添加量900 U/g、酶解时间4 h条件下,得到巯基含量为13.37μmol/g的亚麻籽蛋白酶解肽,铅离子螯合量为11.40 mg/g;通过共价色谱法对其进行富集得到巯基含量为44.8μmol/g、铅离子螯合量为24.98 mg/g的亚麻籽蛋白源半胱氨酸肽,比亚麻籽蛋白提高了6.74倍和3.92倍;对亚麻籽蛋白源半胱氨酸肽进行结构鉴定,得到3种含有半胱氨酸的肽段,分别为WAIINLQHSGEGLCGRVV、CTGLLEAVAAALMMNIYIVGLNQLTDIE、QGGQGQQQQCEKQIQEQDYLRSCQQFLWEKV-QKGGRS,且3种肽段都可以与铅离子稳定螯合,其中半胱氨酸中的巯基在螯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对亚麻籽蛋白酶解工艺进行优化并富集,可以得到高巯基含量且能与铅离子螯合的半胱氨酸肽,提高亚麻籽榨油后副产物的利用率,并为亚麻籽蛋白源半胱氨酸肽缓解铅中毒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蛋白 正交实验 制备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响应过程中蛋白质半胱氨酸修饰调控作用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
作者 吕志红 王盘琴 +2 位作者 郭伟峰 王振龙 程涵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0-185,共6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蛋白质半胱氨酸修饰(PCM)在低氧响应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比对iHypoxia数据库中低氧响应蛋白的UniProt ID和CysModDB、iCysMod数据库中PCM底物的UniProt ID,筛选出能够发生PCM的低氧响应蛋白及其修饰位点...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蛋白质半胱氨酸修饰(PCM)在低氧响应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比对iHypoxia数据库中低氧响应蛋白的UniProt ID和CysModDB、iCysMod数据库中PCM底物的UniProt ID,筛选出能够发生PCM的低氧响应蛋白及其修饰位点,分析不同物种和不同PCM类型中以上蛋白及修饰位点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同一PCM位点上不同半胱氨酸修饰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人类发生PCM的低氧响应蛋白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Xena Browser网站上12种常见肿瘤的体细胞突变数据筛选发生PCM的人类低氧响应蛋白上的错义突变,比较非PCM区域和PCM区域每1000个氨基酸中的突变数。利用COSMIC和DrugBank数据库比对发生PCM的低氧响应蛋白的UniProt ID与癌基因和药物靶标的UniProt ID,获取发生PCM的低氧响应蛋白分别被注释为癌基因与药物靶标的数量并进行癌基因与药物靶标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4种动物(人类、小鼠、大鼠和牛)1111个低氧响应蛋白的5242个PCM位点;低氧响应蛋白可发生氧化、S-亚硝基化、S-谷胱甘肽化等多种PCM,不同修饰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受PCM调控的低氧响应蛋白显著富集于与癌症等相关的信号通路中。596个低氧响应蛋白的错义突变更易于发生在PCM区域。人类发生PCM的低氧响应蛋白中有85个被注释为癌基因,340个被注释为药物靶标,且受PCM调控的低氧响应蛋白与癌基因和药物靶标高度相关(富集比例分别为8.34和4.63,P<0.01)。结论:PCM在低氧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修饰 低氧响应蛋白 调控作用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日本血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可通过调节炎症微环境对“二次打击”脓毒症小鼠发挥治疗作用
4
作者 多文娟 王怡祥 +9 位作者 王家兴 许鑫龙 李林献 杨栋臣 申启利 杨立春 刘晓静 金启旺 褚亮 杨小迪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17,共8页
目的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rSj-Cystatin)对“二次打击”脓毒症小鼠的干预作用。方法64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蛋白组(B组)、“二次打击”造模组(C组)、蛋白干预组(D组),16只/组。A组和B组小鼠首... 目的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rSj-Cystatin)对“二次打击”脓毒症小鼠的干预作用。方法64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蛋白组(B组)、“二次打击”造模组(C组)、蛋白干预组(D组),16只/组。A组和B组小鼠首先腹腔注射PBS(100μL/只),24 h后开腹探查盲肠,但不进行盲肠结扎和穿刺(CLP),术后30 min,分别腹腔注射PBS(100μL/只)或含25μg rSj-Cystatin蛋白的PBS(100μL/只);C组和D组小鼠首先腹腔注射含LPS(5 mg/kg)的PBS(100μL/只),24 h后行CLP手术,术后30 min,分别腹腔注射PBS(100μL/只)或含25μg rSj-Cystatin蛋白的PBS(100μL/只)。每组随机抽取6只,造模12 h后取小鼠血清、脾、肝、肺和肾组织。肝、肺和肾组织HE染色观察其病理损伤并进行评分;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验血清和肝、肺、肾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以及组织中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iNOS和Arg-1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CD3+CD4+CD25+Foxp3+T的比例变化;剩余小鼠造模后记录72 h生存率并观察小鼠状态。结果与A、B组(100%)相比,C组(0%)72 h生存率降低,经rSj-Cystatin蛋白治疗后,D组生存率较C组增高(20%)。与A、B两组相比,C组肝、肺、肾组织切片病理损伤加重,血清和组织匀浆中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经蛋白治疗后,病理损伤程度减轻,血清和组织匀浆中TNF-α、IL-6水平降低(P<0.05),调节因子IL-10、TGF-β水平明显升高(P<0.05),同时CD3+CD4+CD25+Foxp3+T比例升高(P<0.05);与A、B两组相比,C组各器官组织中iNOS水平均升高,而Arg-1水平呈差异性,仅在肾中呈下降趋势(P<0.01);与C组相比,D组iNOS水平下降(P<0.05),Arg-1水平升高(P<0.001)。结论rSj-Cystatin可通过调节炎症微环境进而对“二次打击”脓毒症起到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日本血吸虫蛋白酶抑制剂 脂多糖 盲肠结扎穿刺 脓毒症 免疫调节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半胱氨酸和甘氨酸蛋白2在神经母细胞瘤恶性进展中的功能和机制
5
作者 张瑶 郭金鑫 +6 位作者 战世佳 洪恩宇 杨慧 贾安娜 常艳 郭永丽 张璇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5-504,共10页
目的:探究富含半胱氨酸和甘氨酸蛋白2(cysteine and glycine-rich protein 2,CSRP2)在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恶性进展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R2数据库分析NB临床样本中CSRP2基因的mRNA水平与NB患儿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在N... 目的:探究富含半胱氨酸和甘氨酸蛋白2(cysteine and glycine-rich protein 2,CSRP2)在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恶性进展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方法:利用R2数据库分析NB临床样本中CSRP2基因的mRNA水平与NB患儿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在NB细胞系SK-N-BE(2)和SH-SY5Y中利用靶向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干扰CSRP2的表达或利用质粒转染过表达CSRP2;通过结晶紫染色和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技术观察NB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克隆形成方法观察NB细胞长时间的克隆形成能力;利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标记物Ki-67的水平;利用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比例,Annexin V/7AAD染色分析细胞凋亡比例;采用划痕实验观察细胞的迁移能力;利用Western blot或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检测NB原发肿瘤组织和细胞系中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NB临床数据库中,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分期(international neuroblastoma staging system,INSS)为高危险度3/4期的NB组织中CSRP2的mRNA水平显著高于低危险度的1/2期,且高表达水平组NB患儿的生存期显著低于低表达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SRP2在3/4期NB组织中的蛋白水平显著高于1/2期。NB细胞中敲低CSRP2,细胞的活力减弱、增殖能力降低;NB细胞中过表达CSRP2促进细胞增殖;敲低CSRP2后,sub-G1、G0/G1和S期细胞的比例增加,Annexin V阳性细胞的比例增多;敲低CSRP2的NB细胞的划痕愈合率显著小于对照组。机制研究发现,敲低CSRP2后细胞增殖标记分子Ki-67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 1/2,ERK1/2)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CSRP2在高危险度3/4期NB组织中高表达,表达水平与NB患儿生存期呈负相关;CSRP2通过促进ERK1/2活化,促进NB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抑制细胞凋亡,表明CSRP2通过激活ERK1/2促进NB进展,为高危NB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和甘蛋白2 神经母细胞瘤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糖蛋白在IgA肾病患者血、尿中的含量及肾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邬碧波 张黎明 +2 位作者 梅长林 付莉莉 王文靖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8-412,共5页
目的:测定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糖蛋白(SPARC)在IgA肾病患者血液、尿液中的浓度,并观察其在肾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方法:采用夹心ELISA法对IgA肾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和尿液中SPAR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 目的:测定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糖蛋白(SPARC)在IgA肾病患者血液、尿液中的浓度,并观察其在肾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方法:采用夹心ELISA法对IgA肾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和尿液中SPAR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进行定量检测;应用夹心ELISA法检测IL-6处理后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和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SPARC蛋白的分泌水平;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PARC在IgA肾病患者及正常人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IgA肾病患者血液及尿液SPARC、TNF-α、IL-1β、IL-6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IgA肾病患者尿液SPARC浓度显著高于血液浓度(P<0.01)。IL-6(50 pg/ml)分别作用HMC、HKC 96 h后,SPARC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HKC组SPARC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HMC组(P<0.01)。在正常肾组织中,SPARC在远端小管细胞仅有极微弱表达,在IgA肾病肾组织小管上皮细胞中SPARC蛋白表达较正常肾组织肾小管细胞明显增强。结论:IgA肾病时,增多的炎症因子可刺激肾小管细胞产生和分泌SPARC蛋白增加,引起血清SPARC浓度升高,可能起到一种保护性反馈抑制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的酸性分泌糖蛋白 IGA肾病 血液 尿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半胱氨酸酸性分泌型糖蛋白2.1肽段对体外培养人系膜细胞超微结构及其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黎明 邬碧波 +2 位作者 梅长林 付莉莉 王文靖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观察富含半胱氨酸酸性分泌型糖蛋白(SPARC)2.1肽段对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超微结构及其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50μg/mlSPARC2.1肽段作用48h、96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MC形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以正常培养... 目的:观察富含半胱氨酸酸性分泌型糖蛋白(SPARC)2.1肽段对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超微结构及其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50μg/mlSPARC2.1肽段作用48h、96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MC形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以正常培养的HMC作空白对照组。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空白对照组和50μg/mlSPARC2.1肽段作用96h后HMC分泌细胞外基质[Ⅰ型和Ⅳ型胶原(ColⅠ、ColⅣ)、层粘连蛋白(LN)、纤维连接蛋白(FN)]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ELISA法比较两组HMC培养上清中细胞外基质(ColⅠ、ColⅣ、LN、FN)的蛋白含量。结果:空白对照组HMC无明显变化;50μg/mlSPARC2.1肽段作用48h电镜可见少数HMC发生凋亡早期改变;96h可见较多细胞发生典型凋亡改变,电镜下可见典型的凋亡小体。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PARC2.1肽段作用96h后,HMC的ColⅠ、ColⅣ、FNmRNA和蛋白含量显著下调(P<0.01,P<0.05),LNmRNA及其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SPARC2.1肽段可在体外诱导HMC细胞的凋亡,超微结构可见典型凋亡小体,并抑制其分泌细胞外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的酸性分泌糖蛋白2.1肽段 系膜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的纤维化及其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项潇琼 罗丽颖 +2 位作者 傅扬 顾青 唐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66-872,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体外培养的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humanTenon's fibroblast,HTF)的纤维化及其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体外培养的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humanTenon's fibroblast,HTF)的纤维化及其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表达的作用。方法·取斜视手术患者的Tenon's囊组织进行培养,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对获得的HTF进行鉴定。采用不同浓度的VEGF刺激培养HTF,并依据刺激条件将HTF分为4组,即0 ng/mL组、25 ng/mL组、50 ng/mL组和100 ng/mL组。采用蛋白质印迹和实时定量PCR分析SPARC、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 9,MMP-9)的表达以及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通路磷酸化活性的改变。采用细胞活力测定实验(MTS法)和划痕实验检测HTF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及倒置相差显微观察可以鉴定,所培养的原代细胞为HTF。在VEGF刺激作用下,与0 ng/mL组相比,其他3组HTF中的SPARC、collagen-Ⅰ和MMP-9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有所增加,HTF中ERK通路的磷酸化活性均有所上调,HTF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亦均有所增加,且在50 ng/mL组中影响最大。结论·VEGF在促进HTF纤维化的过程中伴随着细胞基质蛋白SPARC的上调,提示SPARC可能是这一过程的潜在调控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 富含的酸性分泌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基因BmSPARC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1
9
作者 朱玉娟 吕正兵 +13 位作者 陈琴 聂作明 王丹 陈健 刘立丽 郑青亮 陈剑清 沈红丹 盛清 全滟平 徐杰 张文平 吴祥甫 张耀洲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3-263,共11页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是一种小分子酸性糖蛋白,在有机体内广泛分布,通过与胞外基质蛋白相互作用而表现出多种生物活性。从家蚕蛹cDNA文库中获得SPARC基因(BmSPARC)的cDNA序...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是一种小分子酸性糖蛋白,在有机体内广泛分布,通过与胞外基质蛋白相互作用而表现出多种生物活性。从家蚕蛹cDNA文库中获得SPARC基因(BmSPARC)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FJ602783。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此序列进行分析表明,BmSPARC的cDNA序列全长1 626 bp,含有1个954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17个氨基酸残基;同源性比较显示该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在无脊椎动物中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将BmSPARC片段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并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亚细胞定位研究发现该基因表达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BmSPARC在家蚕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中的mRNA转录水平进行比较,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BmSPARC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mSPARC在家蚕卵期和5龄幼虫丝腺组织中无表达,而在5龄幼虫、蛹、蛾发育时期及5龄幼虫的头部、脂肪体、中肠、马氏管、卵巢、表皮和气门等7个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蛾期和5龄幼虫卵巢中的表达量较高。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BmSPARC在家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富含的酸性分泌蛋白基因 亚细胞定位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对青光眼滤过泡瘢痕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丽颖 吴佳慧 +2 位作者 项潇琼 唐敏 傅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4-688,684,共5页
滤过泡瘢痕化是导致青光眼滤过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多应用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及5-氟尿嘧啶等抗代谢药物以减少瘢痕化的发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但其伴随的细胞毒性等不良反应不可忽视。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 滤过泡瘢痕化是导致青光眼滤过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多应用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及5-氟尿嘧啶等抗代谢药物以减少瘢痕化的发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但其伴随的细胞毒性等不良反应不可忽视。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作为一种基质细胞蛋白在眼内广泛分布,在创伤修复和组织重塑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膜下瘢痕化的小鼠模型中可观察到SPARC表达明显升高。研究表明SPARC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并调控滤过泡瘢痕化的形成,有望成为抗瘢痕化治疗的特异性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的酸性分泌蛋白 滤过泡 瘢痕化 青光眼滤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对肿瘤进展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建文 马永琛 陈国卫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1-354,共4页
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cysteine-rich acidic secreted protein,SPARC)和巨噬细胞作为肿瘤微环境重要基质成分,不仅对肿瘤细胞有直接的调节作用,两者的相互作用也可以影响肿瘤... 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cysteine-rich acidic secreted protein,SPARC)和巨噬细胞作为肿瘤微环境重要基质成分,不仅对肿瘤细胞有直接的调节作用,两者的相互作用也可以影响肿瘤的各种生物学行为变化。SPARC通过维持细胞外基质紧密结构,减少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向肿瘤区域的浸润,或通过减少巨噬细胞向M2功能表型方向转换,抑制肿瘤进展;另一方面,M2型巨噬细胞可以通过吞噬SPARC,从而消除SPARC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此外,巨噬细胞还可通过自身分泌的SPARC抑制肿瘤增殖和迁移等生物学行为。本文将就SPARC维持细胞外基质紧密结构,减少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向肿瘤区域的浸润;抑制巨噬细胞向M2功能表型方向转换,从而发挥抑瘤作用;M2可以通过吞噬SPARC,消除SPARC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巨噬细胞来源SPARC决定细胞外基质沉积,抑制肿瘤迁移和增殖;SPARC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在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5个方面进行综述,为巨噬细胞来源SPARC对肿瘤不同生物学行为的调节的作用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 巨噬细胞 肿瘤 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胱氨酸氧化修饰蛋白质组学研究高压处理对冷藏滩羊肉应力松弛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钰茸 卜宁霞 +2 位作者 张瑞 王素也 刘敦华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8,共10页
通过半胱氨酸(Cys)氧化修饰蛋白质组学探究不同高压处理(200 MPa/500 MPa、18℃、15 min)滩羊(4℃冷藏1、3、7 d)肌肉蛋白半胱氨酸的氧化修饰与应力松弛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0 MPa和500 MPa高压处理的肌肉硬度和弹性显著高于对... 通过半胱氨酸(Cys)氧化修饰蛋白质组学探究不同高压处理(200 MPa/500 MPa、18℃、15 min)滩羊(4℃冷藏1、3、7 d)肌肉蛋白半胱氨酸的氧化修饰与应力松弛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0 MPa和500 MPa高压处理的肌肉硬度和弹性显著高于对照(NT)组(P<0.05);高压处理组应力松弛特性指标普遍高于NT组,贮藏期间,500 MPa高压处理组羰基含量显著高于200 MPa高压处理组,而总巯基含量显著低于200 MPa高压处理组(P<0.05);半胱氨酸氧化修饰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3组样本中共鉴定出388个显著差异氧化位点(significantly differential oxidation sites,SDOS),其中,15个SDOS与至少1个应力松弛特性指标呈显著相关性(P<0.05、P<0.01),这些位点涉及肌联蛋白(Cys32705、Cys29171、Cys26405、Cys32358)、伴肌动蛋白(Cys5628)、肌球蛋白结合蛋白H(Cys481)、肌球蛋白重链8(Cys403)、膜联蛋白(Cys292)、肌球蛋白重链11(Cys701)、L-乳酸脱氢酶(Cys315)、糖原磷酸化酶(Cys496)、磷酸葡萄糖变位酶1(Cys407、Cys134)、丙酮酸激酶(Cys510)及钙转运ATP酶(Cys651)。综上所述,高压处理可诱导结构蛋白的部分氧化位点发生氧化修饰,使蛋白变性和聚集,进而降低蛋白本身的降解程度,诱导滩羊肉贮藏期间的硬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处理 滩羊肉 应力松弛特性 蛋白质氧化 氧化修饰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壳质酶蛋白-40、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1及ASPECTS预测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介入取栓患者预后的价值研究
13
作者 王冀伟 李辉 +4 位作者 刘建峰 徐丽峰 毕红玲 谢雄伟 田洋洋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5-1161,共7页
目的探讨甲壳质酶蛋白-40(chitinase protein-40,YKL-40)、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1(cysteine proteolytic enzyme-1,Caspase-1)水平及ASPECTS对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介入取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2月于河北... 目的探讨甲壳质酶蛋白-40(chitinase protein-40,YKL-40)、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1(cysteine proteolytic enzyme-1,Caspase-1)水平及ASPECTS对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介入取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接受介入取栓治疗的180例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介入取栓3个月后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41例)与存活组(139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介入取栓前YKL-40、Caspase-1水平。采用Cox回归分析探讨大面积脑梗死介入取栓预后的影响因素。利用ROC曲线分析探讨YKL-40、Caspase-1水平及ASPECTS预测大面积脑梗死介入取栓预后的效能。结果死亡组患者年龄及梗死灶面积大于存活组,ASPECTS低于存活组(均P<0.001)。死亡组患者的血清YKL-40水平([141.37±12.40)μg/L vs.(115.05±11.40)μg/L]、Caspase-1水平([13.05±1.15)ng/L v s.(8.61±0.64)n g/L]均高于存活组(均P<0.001)。C 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梗死灶面积大(HR 1.011,95%CI 1.001~1.022)、YKL-40水平高(HR 1.033,95%CI 1.001~1.066)、Caspase-1水平高(HR 1.576,95%CI 1.264~1.966)均是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介入取栓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SPECTS高(HR 0.887,95%CI 0.794~0.991)是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介入取栓后死亡的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YKL-40、Caspase-1水平及ASPECTS联合预测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介入取栓后死亡的效能(AUC 0.940,95%CI 0.890~0.990)优于上述3项指标单独预测[AUC分别为0.869(95%CI 0.806~0.933)、0.897(95%CI 0.828~0.966)、0.724(95%CI 0.642~0.806)]。结论YKL-40、Caspase-1水平及ASPECTS均与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介入取栓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预后 甲壳质酶蛋白-40 蛋白水解酶-1 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日本血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对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14
作者 鲁玲君 杨小迪 +3 位作者 张华平 梁媛 石秀兰 周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6-1134,共9页
目的 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对LPS/D-GalN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72只雄性C57BL/6J小鼠(6~8周龄)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D-GaIN模型组、LPS/D-GaIN+rSj-Cys治疗组和rSj-Cys对照组(n=18)。LPS... 目的 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对LPS/D-GalN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72只雄性C57BL/6J小鼠(6~8周龄)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D-GaIN模型组、LPS/D-GaIN+rSj-Cys治疗组和rSj-Cys对照组(n=18)。LPS/D-GaIN组和LPS/D-GaIN+rSj-Cys组小鼠均腹腔注射LPS(10μg/kg)和D-GaIN(700 mg/kg)造模;造模后30 min,LPS/D-GaIN+rSj-Cys组及rSj-Cys对照组小鼠均腹腔注射rSj-Cys(1.25 mg/kg),正常对照组小鼠注射等体积PBS。造模6 h后,每组随机挑选8只小鼠处死,收集小鼠血清及肝组织,进行后续检测,每组剩余10只分别在3、6、12、24 h观察其生存情况,并计算生存率。检测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形态,采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CD68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Bax、Bcl-2蛋白水平,采用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小鼠12 h生存率为30%,rSj-Cys治疗组小鼠12 h生存率为80%。模型组小鼠24 h生存率为10%,rSj-Cys治疗组小鼠24 h生存率为6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D-GaIN模型组小鼠血清中AST、ALT、IL-6、TNF-α含量均显著上升(P<0.01),病理结构损伤严重,肝脏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表达明显增强(P<0.01),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显著增加(P<0.01),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显著降低(P<0.01),肝细胞凋亡水平显著增加,肝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信号通路GRP78、CHOP、NF-κB p-p65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或P<0.01);而LPS/D-GaIN+rSj-Cys治疗组小鼠转氨酶AST、ALT和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1),肝脏病理损伤程度减轻,肝脏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表达明显降低(P<0.01),Bax表达显著降低(P<0.01),Bcl-2表达显著增强(P<0.01),肝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信号通路GRP78、CHOP、NF-κB p-p65的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5或P<0.01);rSj-Cys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Sj-Cys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减轻炎症和肝细胞凋亡缓解LPS/D-GalN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损伤 日本血吸虫蛋白酶抑制剂 内质网应激 炎症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胱氨酸蛋白酶CfAtg4在油茶果生刺盘孢中的功能分析
15
作者 郭树峰 郭源 +2 位作者 陈妍 李河 张盛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72,共8页
[目的]揭示半胱氨酸蛋白酶CfAtg4在油茶果生刺盘孢中的生物学功能,为油茶炭疽病新型防控药剂的开发提供候选靶标位点。[方法]通过Overlap PCR构建CfATG4基因敲除片段,利用同源重组原理和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获得敲除突变体和回补菌... [目的]揭示半胱氨酸蛋白酶CfAtg4在油茶果生刺盘孢中的生物学功能,为油茶炭疽病新型防控药剂的开发提供候选靶标位点。[方法]通过Overlap PCR构建CfATG4基因敲除片段,利用同源重组原理和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获得敲除突变体和回补菌株;测定野生型、突变体、回补菌株对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的敏感性,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饥饿诱导前后自噬小体数量评价自噬发生程度,采用蛋白免疫印迹试验验证显微观察结果;测定野生型、突变体、回补菌株的生长速率、分生孢子产量、致病力、孢子萌发、附着胞形成以及对外界胁迫敏感性。[结果]1)果生刺盘孢CfATG4基因敲除突变体ΔCfatg4对雷帕霉素更敏感,自噬小体数量显著少于野生型,ΔCfatg4突变体饥饿诱导前后均不能降解自噬标记蛋白GFP-CfAtg8,自噬作用丧失。2)通过生物学表型分析发现,突变体ΔCfatg4在不同营养条件培养基上生长速率减缓,气生菌丝减少;ΔCfatg4突变体产孢量显著减少,在油茶叶片上致病性丧失,且无法穿透玻璃纸。3)突变体ΔCfatg4孢子萌发率和附着胞形成率显著降低。4)突变体ΔCfatg4对盐胁迫(NaCl、KCl)更耐受,对细胞壁完整性胁迫剂SDS更敏感,对CR更耐受;突变体ΔCfatg4在氧化环境(H_(2)O_(2))下更敏感,在还原环境(DTT)下更耐受。[结论]半胱氨酸蛋白酶CfAtg4介导的自噬参与调控油茶果生刺盘孢生长发育、产孢、附着胞形成、外界胁迫应答和致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果生刺盘孢 蛋白酶Atg4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半胱氨酸肠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燕 孙晨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8-151,共4页
富含半胱氨酸肠蛋白是一种含双锌指结构的小分子蛋白,其在锌离子转运、个体发育、免疫防御以及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作者主要对富含半胱氨酸肠蛋白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发育和免疫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概述,并指出其相... 富含半胱氨酸肠蛋白是一种含双锌指结构的小分子蛋白,其在锌离子转运、个体发育、免疫防御以及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作者主要对富含半胱氨酸肠蛋白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发育和免疫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概述,并指出其相关作用机制尚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蛋白 LIM结构域 机体发育 免疫防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与骨质疏松和骨折具有相关性:一项基于孟德尔随机化的观察性研究
17
作者 王文惠 王晗 +1 位作者 雷署丰 何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22-1632,共11页
目的:骨质疏松症以骨量减低和骨组织微结构损坏为特征,常引发脆性骨折。骨密度低是导致骨折的关键危险因素。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C)是肾小球滤过率的内源性标志物,与骨密度呈负相关,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潜在危险因... 目的:骨质疏松症以骨量减低和骨组织微结构损坏为特征,常引发脆性骨折。骨密度低是导致骨折的关键危险因素。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C)是肾小球滤过率的内源性标志物,与骨密度呈负相关,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潜在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通过队列分析和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CysC与骨质疏松症和骨折在普通人群中的关联和潜在的致病机制。方法:利用英国生物银行的大规模前瞻性队列数据和欧洲人群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汇总统计数据(严格设置排除标准:非白人种族、甲状腺疾病、胃肠功能障碍、肾脏疾病、类风湿性疾病、恶性肿瘤、慢性感染或炎症性疾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特殊疾病人群,以及正在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者)。采用多变量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CysC与骨密度、骨质疏松症和骨折发生风险的关系。所有分析均采用3个递进模型调整混杂因素:3种不同模型进行分析:模型1调整人口学特征和生活方式因素,模型2在模型1基础上进一步调整肾功能,模型3在模型2基础上调整体力活动水平。通过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探究其非线性关系,并使用MR分析评估CysC与骨质疏松症及骨折之间的因果关联。结果:多变量分析显示,在调整基本变量后(模型1),总研究参与者中CysC与估计骨密度(estimated bone mineral density,eBMD)不存在相关性,但是在经过性别分层的男性和女性中均呈显著负相关(均P<0.001)。在调整肾功能(模型2)和体力活动水平(模型3)后,总研究参与者中CysC与eBMD开始呈负相关(P<0.001)。此外,多变量Logistic回归均显示CysC浓度与骨质疏松风险呈显著正相关(P<0.01),这种关联在所有分析模型中均保持稳定。在所有人群和模型中,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Q4组的CysC与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均呈正相关(均P<0.001)。在总人群中,Q4组的CysC与骨折之间的正向关联仅在模型2和模型3中出现,风险比均为1.118(均P<0.001)。然而经过性别分层后,这种关联在男性中消失(P>0.05)。此外,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sC与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发病存在非线性关系(P<0.05)。通过筛选16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作为工具变量进行MR分析,结果显示CysC与骨质疏松症和骨折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P≥0.05),这一发现与既往特殊人群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结论:CysC水平升高与骨质疏松症和骨折风险增加具有显著相关性,这种关联在女性中表现更为明显。肾功能和体力活动水平可能是影响这种关联的重要因素。CysC与骨质疏松和骨折之间的关联可能的机制包括CysC升高导致维生素D和矿物质代谢异常,抑制骨形成;肾功能损伤加重炎症水平,影响骨吸收;或在骨质疏松症状态下,破骨细胞分化增加导致CysC水平升高。这些发现支持将CysC作为预测潜在骨质疏松症的生物学指标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抑制剂C 骨质疏松症 骨折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前瞻性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CCN1)与风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京京 王晓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23-1426,共4页
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CCN1)在人体细胞中广泛表达,但在不同器官、细胞中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具有调节细胞外基质形成,影响细胞增殖、趋化、黏附、凋亡等作用,与骨形成、血管发生、组织炎症及修复密切相关,在肿瘤、心血管、发育领域... 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CCN1)在人体细胞中广泛表达,但在不同器官、细胞中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具有调节细胞外基质形成,影响细胞增殖、趋化、黏附、凋亡等作用,与骨形成、血管发生、组织炎症及修复密切相关,在肿瘤、心血管、发育领域研究深入。CCN1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炎等风湿病患者血清或组织中差异表达,参与介导炎症因子产生,炎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增殖,软骨成熟、分化,血管生成等过程,与疾病活动度显著相关,且在不同机制信号通路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蛋白61(CYR61/CCN1)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关节炎 系统性硬化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眼科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潇(综述) 董方田(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67-672,共6页
CCN家族属于基质细胞蛋白,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是其中第一个被克隆的基因。CYR61蛋白参与调节细胞的增生、黏附、迁移、分化、凋亡以及细胞外基质的生成。CYR61与某些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相互作用并调节其生物活性,包括转化生... CCN家族属于基质细胞蛋白,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是其中第一个被克隆的基因。CYR61蛋白参与调节细胞的增生、黏附、迁移、分化、凋亡以及细胞外基质的生成。CYR61与某些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相互作用并调节其生物活性,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GF—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形成蛋白(BMPs)以及Wnt家族成员等。CYR61是血管生成及骨和软骨生成的重要调控因子,在胚胎发育、创伤修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其他多种疾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CYR61在体外可促进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迁移及生成管状结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及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内CYR61均明显增高,且与VEGF有一定的关系,CYR61很可能参与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特别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和发展,对CYR61在DR中的作用及通路的研究为该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就近年来CYR61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蛋白61 血管生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骨生成 软骨生成 胚胎发育 伤修复 肿瘤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患者体内表达水平和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洋 王英 +4 位作者 梁咏涵 王广瑜 王丹丹 李春燕 邱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77-684,共8页
目的探索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及调控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21年10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脑血管狭窄诊断与介入治疗中心诊治的40... 目的探索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及调控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6月至2021年10月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脑血管狭窄诊断与介入治疗中心诊治的40例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患者并进入试验组,依据全脑血管造影显示的侧支代偿情况,将试验组患者分为2组,其中二级侧支代偿组29例,二级+三级侧支代偿组11例,并收集同期于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0例无脑动脉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并进入对照组。入组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采集静脉血,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分析CYR61和VEGF(VEGFA、VEGFB、VEGFC、VEGFD)在患者体内的表达规律,并利用细胞转染和双荧光素报道基因实验探索CYR61与VEGF之间的调控关系。通过GeneMANIA数据库(http://genemania.org/)对CYR61与VEGFA的相互作用进行预测,基因和基因作用的位点(序列)通过Match-1.0 Public软件分析。结果二级+三级侧支代偿组CYR61和VEGF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二级侧支代偿组和对照组(均P<0.01),二级侧支代偿组CYR61和VEGFA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VEGFB、VEGFC和VEGFD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http://genemania.org/数据库结构预测和Match-1.0 Public软件作用位点分析,血小板反应蛋白1(THBS1)可能是CYR61调控VEGFA的关键因子,且在二级+三级侧支代偿组中THBS1表达水平高于二级侧支代偿组和对照组(均P<0.01),其表达趋势与CYR61和VEGFA基本一致。进一步的双荧光素报道基因试验表明,CYR61可通过血清应答因子(SRF)增强THBS1的表达,相对值达到5.63;THBS1可通过调控因子X1(RFX1)增强VEGFA的表达,相对值达到2.67。结论CYR61和VEGFA在启动二级+三级侧支循环的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患者体内表达水平显著上升,CYR61可通过THBS1调控VEGF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闭塞 侧支循环 富含蛋白质6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反应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