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蚕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基因BmSPARC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1
1
作者 朱玉娟 吕正兵 +13 位作者 陈琴 聂作明 王丹 陈健 刘立丽 郑青亮 陈剑清 沈红丹 盛清 全滟平 徐杰 张文平 吴祥甫 张耀洲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3-263,共11页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是一种小分子酸性糖蛋白,在有机体内广泛分布,通过与胞外基质蛋白相互作用而表现出多种生物活性。从家蚕蛹cDNA文库中获得SPARC基因(BmSPARC)的cDNA序...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是一种小分子酸性糖蛋白,在有机体内广泛分布,通过与胞外基质蛋白相互作用而表现出多种生物活性。从家蚕蛹cDNA文库中获得SPARC基因(BmSPARC)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FJ602783。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此序列进行分析表明,BmSPARC的cDNA序列全长1 626 bp,含有1个954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17个氨基酸残基;同源性比较显示该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在无脊椎动物中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将BmSPARC片段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并纯化后,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亚细胞定位研究发现该基因表达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BmSPARC在家蚕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中的mRNA转录水平进行比较,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BmSPARC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mSPARC在家蚕卵期和5龄幼虫丝腺组织中无表达,而在5龄幼虫、蛹、蛾发育时期及5龄幼虫的头部、脂肪体、中肠、马氏管、卵巢、表皮和气门等7个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蛾期和5龄幼虫卵巢中的表达量较高。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BmSPARC在家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富含的酸性分泌蛋白基因 亚细胞定位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糖蛋白在IgA肾病患者血、尿中的含量及肾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3
2
作者 邬碧波 张黎明 +2 位作者 梅长林 付莉莉 王文靖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8-412,共5页
目的:测定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糖蛋白(SPARC)在IgA肾病患者血液、尿液中的浓度,并观察其在肾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方法:采用夹心ELISA法对IgA肾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和尿液中SPAR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 目的:测定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糖蛋白(SPARC)在IgA肾病患者血液、尿液中的浓度,并观察其在肾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方法:采用夹心ELISA法对IgA肾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和尿液中SPAR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进行定量检测;应用夹心ELISA法检测IL-6处理后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和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SPARC蛋白的分泌水平;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PARC在IgA肾病患者及正常人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IgA肾病患者血液及尿液SPARC、TNF-α、IL-1β、IL-6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IgA肾病患者尿液SPARC浓度显著高于血液浓度(P<0.01)。IL-6(50 pg/ml)分别作用HMC、HKC 96 h后,SPARC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HKC组SPARC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HMC组(P<0.01)。在正常肾组织中,SPARC在远端小管细胞仅有极微弱表达,在IgA肾病肾组织小管上皮细胞中SPARC蛋白表达较正常肾组织肾小管细胞明显增强。结论:IgA肾病时,增多的炎症因子可刺激肾小管细胞产生和分泌SPARC蛋白增加,引起血清SPARC浓度升高,可能起到一种保护性反馈抑制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的酸性分泌蛋白 IGA肾病 血液 尿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半胱氨酸酸性分泌型糖蛋白2.1肽段对体外培养人系膜细胞超微结构及其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黎明 邬碧波 +2 位作者 梅长林 付莉莉 王文靖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观察富含半胱氨酸酸性分泌型糖蛋白(SPARC)2.1肽段对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超微结构及其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50μg/mlSPARC2.1肽段作用48h、96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MC形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以正常培养... 目的:观察富含半胱氨酸酸性分泌型糖蛋白(SPARC)2.1肽段对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超微结构及其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50μg/mlSPARC2.1肽段作用48h、96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MC形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以正常培养的HMC作空白对照组。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空白对照组和50μg/mlSPARC2.1肽段作用96h后HMC分泌细胞外基质[Ⅰ型和Ⅳ型胶原(ColⅠ、ColⅣ)、层粘连蛋白(LN)、纤维连接蛋白(FN)]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变化;ELISA法比较两组HMC培养上清中细胞外基质(ColⅠ、ColⅣ、LN、FN)的蛋白含量。结果:空白对照组HMC无明显变化;50μg/mlSPARC2.1肽段作用48h电镜可见少数HMC发生凋亡早期改变;96h可见较多细胞发生典型凋亡改变,电镜下可见典型的凋亡小体。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PARC2.1肽段作用96h后,HMC的ColⅠ、ColⅣ、FNmRNA和蛋白含量显著下调(P<0.01,P<0.05),LNmRNA及其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SPARC2.1肽段可在体外诱导HMC细胞的凋亡,超微结构可见典型凋亡小体,并抑制其分泌细胞外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的酸性分泌蛋白2.1肽段 系膜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的纤维化及其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项潇琼 罗丽颖 +2 位作者 傅扬 顾青 唐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66-872,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体外培养的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humanTenon's fibroblast,HTF)的纤维化及其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体外培养的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humanTenon's fibroblast,HTF)的纤维化及其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表达的作用。方法·取斜视手术患者的Tenon's囊组织进行培养,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对获得的HTF进行鉴定。采用不同浓度的VEGF刺激培养HTF,并依据刺激条件将HTF分为4组,即0 ng/mL组、25 ng/mL组、50 ng/mL组和100 ng/mL组。采用蛋白质印迹和实时定量PCR分析SPARC、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 9,MMP-9)的表达以及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通路磷酸化活性的改变。采用细胞活力测定实验(MTS法)和划痕实验检测HTF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及倒置相差显微观察可以鉴定,所培养的原代细胞为HTF。在VEGF刺激作用下,与0 ng/mL组相比,其他3组HTF中的SPARC、collagen-Ⅰ和MMP-9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有所增加,HTF中ERK通路的磷酸化活性均有所上调,HTF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亦均有所增加,且在50 ng/mL组中影响最大。结论·VEGF在促进HTF纤维化的过程中伴随着细胞基质蛋白SPARC的上调,提示SPARC可能是这一过程的潜在调控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 富含的酸性分泌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对肿瘤进展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胡建文 马永琛 陈国卫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1-354,共4页
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cysteine-rich acidic secreted protein,SPARC)和巨噬细胞作为肿瘤微环境重要基质成分,不仅对肿瘤细胞有直接的调节作用,两者的相互作用也可以影响肿瘤... 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cysteine-rich acidic secreted protein,SPARC)和巨噬细胞作为肿瘤微环境重要基质成分,不仅对肿瘤细胞有直接的调节作用,两者的相互作用也可以影响肿瘤的各种生物学行为变化。SPARC通过维持细胞外基质紧密结构,减少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向肿瘤区域的浸润,或通过减少巨噬细胞向M2功能表型方向转换,抑制肿瘤进展;另一方面,M2型巨噬细胞可以通过吞噬SPARC,从而消除SPARC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此外,巨噬细胞还可通过自身分泌的SPARC抑制肿瘤增殖和迁移等生物学行为。本文将就SPARC维持细胞外基质紧密结构,减少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向肿瘤区域的浸润;抑制巨噬细胞向M2功能表型方向转换,从而发挥抑瘤作用;M2可以通过吞噬SPARC,消除SPARC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巨噬细胞来源SPARC决定细胞外基质沉积,抑制肿瘤迁移和增殖;SPARC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在肿瘤免疫治疗的应用5个方面进行综述,为巨噬细胞来源SPARC对肿瘤不同生物学行为的调节的作用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 巨噬细胞 肿瘤 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对青光眼滤过泡瘢痕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罗丽颖 吴佳慧 +2 位作者 项潇琼 唐敏 傅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4-688,684,共5页
滤过泡瘢痕化是导致青光眼滤过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多应用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及5-氟尿嘧啶等抗代谢药物以减少瘢痕化的发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但其伴随的细胞毒性等不良反应不可忽视。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 滤过泡瘢痕化是导致青光眼滤过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多应用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及5-氟尿嘧啶等抗代谢药物以减少瘢痕化的发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但其伴随的细胞毒性等不良反应不可忽视。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作为一种基质细胞蛋白在眼内广泛分布,在创伤修复和组织重塑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膜下瘢痕化的小鼠模型中可观察到SPARC表达明显升高。研究表明SPARC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并调控滤过泡瘢痕化的形成,有望成为抗瘢痕化治疗的特异性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的酸性分泌蛋白 滤过泡 瘢痕化 青光眼滤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PARC蛋白表达研究
7
作者 张雪梅 陈嘉薇 +2 位作者 胡宏慧 路光中 杨兆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45-1448,共4页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手术切除标本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癌组织(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n=61)中SPARC的表达,以远离肿瘤的乳...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手术切除标本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癌组织(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n=61)中SPARC的表达,以远离肿瘤的乳腺组织作为对照(对照组,n=32)。对与SPARC表达可能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上皮细胞中SPARC阳性表达率为31.3%,间质细胞未见SPARC表达(0%)。SPAR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的癌细胞和间质细胞中均有表达,在间质细胞的阳性表达率为70.5%,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伴淋巴结转移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细胞中SPARC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者(46.7%vs 22.6%),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PARC表达与患者年龄和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等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伴有癌转移淋巴结的SPARC阳性表达与原发肿瘤的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SPARC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间质细胞中的表达显著增高,提示SPARC可能通过间质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调控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同时肿瘤细胞SPARC表达与乳腺癌转移相关。确切机制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的酸性分泌蛋白 乳腺 浸润性导管癌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RC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徐东旭 徐璐 +3 位作者 李彦君 李朝辉 李智 滕月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3-498,共6页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性酸性蛋白(SPARC)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97年至2008年在我院行根治性手术的255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乳腺癌肿瘤组织石蜡标本,采用组织芯片制作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PARC蛋白在乳腺癌组织...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性酸性蛋白(SPARC)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97年至2008年在我院行根治性手术的255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乳腺癌肿瘤组织石蜡标本,采用组织芯片制作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PARC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SPARC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6.1%,SPAR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类型(P=0.007)及激素受体状态(P=0.034)相关。SPARC是否阳性表达对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DFS)(P=0.451)、总生存时间(OS)(P=0.562)未显示出有统计学差别,亚组分析显示:绝经前SPARC阴性组患者的DFS优于SPARC阳性组患者的DFS,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SPARC不是浸润性乳腺癌复发及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SPARC蛋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它与雌激素受体表达密切相关,可能是影响绝经前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富含酸的分泌酸性蛋白 免疫组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干蛇毒蛋白的结构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牛立文 滕脉坤 +2 位作者 朱中良 高永翔 张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09-922,共14页
以本研究组较有研究特色的五种蛇毒蛋白家族为线索,简要综述了蛇毒金属蛋白酶、蛇毒丝氨酸蛋白酶、蛇毒crisp蛋白、蛇毒磷脂酶A2及蛇毒神经毒素等蛋白家族有关结构生物学研究的结果、现状及进展.强调了蛇毒蛋白研究中蛇毒糖蛋白的结构... 以本研究组较有研究特色的五种蛇毒蛋白家族为线索,简要综述了蛇毒金属蛋白酶、蛇毒丝氨酸蛋白酶、蛇毒crisp蛋白、蛇毒磷脂酶A2及蛇毒神经毒素等蛋白家族有关结构生物学研究的结果、现状及进展.强调了蛇毒蛋白研究中蛇毒糖蛋白的结构生物学研究、超高分辨率晶体学研究及与蛇毒蛋白相关的复合物结构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毒素 晶体结构 金属蛋白 蛋白 磷脂酶 富含分泌蛋白 神经毒素 超高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类毒液过敏原蛋白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秉宇 彭德良 +2 位作者 黄文坤 彭焕 王高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2-186,共5页
以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为材料,用RACE方法,获得了类毒液过敏原蛋白新基因Dd-vap-2的cDNA全长(GenBank登录号为GU370352)。该cDNA全长序列为1 150 bp,包括1个912 bp的完整ORF,编码1个含303个氨基酸的蛋白,其理论分... 以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为材料,用RACE方法,获得了类毒液过敏原蛋白新基因Dd-vap-2的cDNA全长(GenBank登录号为GU370352)。该cDNA全长序列为1 150 bp,包括1个912 bp的完整ORF,编码1个含303个氨基酸的蛋白,其理论分子质量为31.8 ku,等电点pI为6.76。序列比对分析表明,De-vap-2基因含有保守性结构域,属于富含半胱氨酸分泌蛋白(cysteine-rich secretory protein,CRISP)家族成员,N端具有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与马铃薯金线虫(Globodera ros-tochiensis)和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分泌的类毒液过敏原蛋白属于同一支,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 类毒液过敏原蛋白基因 富含分泌蛋白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RC基因在角膜碱烧伤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莹 李维业 +2 位作者 庞国祥 王忠海 叶阿里 《眼科新进展》 CAS 2002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动态检测酸性富含胱氨酸分泌型蛋白 (SPA RC)在角膜碱烧伤中的表达 ,为探讨 SPA RC基因在角膜创伤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 首先建立角膜碱烧伤模型 ,并设角膜物理损伤组为对照组 ,在不同时间段提取各组角膜上皮细胞总RN A。用基... 目的 动态检测酸性富含胱氨酸分泌型蛋白 (SPA RC)在角膜碱烧伤中的表达 ,为探讨 SPA RC基因在角膜创伤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 首先建立角膜碱烧伤模型 ,并设角膜物理损伤组为对照组 ,在不同时间段提取各组角膜上皮细胞总RN A。用基因引物进行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 PCR )扩增 ,半定量 SPA RC m RN A的表达水平。然后对 PCR扩增结果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验证。在取角膜上皮之前 ,对受试动物进行裂隙灯检查 ,以判断角膜碱烧伤程度与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 (1)正常角膜上皮细胞可见 SPA RC基因的低表达 ;(2 ) SPA RC在角膜碱烧伤及物理损伤后均见较高水平表达 ,且与正常细胞表达相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 .0 5) ;角膜创伤越严重 ,基因表达水平越高 ;(3 )所检测基因表达结果与显微镜观察角膜水肿、混浊、角膜新生血管等损伤结果呈同步趋势。结论  SPARC在角膜碱烧伤和创伤过程中具有高水平表达。是角膜创伤修复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创伤 碱烧伤 基因表达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酸性富含分泌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NTES与SPARC基因在人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莹 邹留河 +4 位作者 董东生 王荣光 孙旭光 金涛 董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3期178-181,共4页
目的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角膜上皮中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调节物 (RANTES)和酸性富含胱氨酸分泌型蛋白 (SPARC)基因表达 ,以期为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行穿透性角膜移植 (PK)手术患者 30例... 目的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角膜上皮中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调节物 (RANTES)和酸性富含胱氨酸分泌型蛋白 (SPARC)基因表达 ,以期为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行穿透性角膜移植 (PK)手术患者 30例(30眼 )。其中男 2 1例 2 1眼 ,女 9例 9眼 ;年龄 6~ 78岁 ,平均 5 3.2岁 ;分 3组 ,并以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 (PRK)患者的正常角膜上皮作为对照。应用环钻取组Ⅰ和Ⅱ角膜上皮。应用RNA提取、RT PCR、Northern印迹杂交、组织病理、激光密度扫描半定量等技术 ,对比观察排斥、非排斥离体角膜片上皮及正常、PK术后在体角膜上皮中RANTES和SPARC基因的表达。与此同时应用裂隙灯、共聚焦显微镜 (CMTF)检查患者角膜有无排斥反应的体征。结果 正常角膜SPARC呈现低表达 ,未见RANTES表达。SPARC在3组表达率分别为 10 0 %、90 %、10 0 % ,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RANTES在组Ⅰ的离体片上皮中呈高表达 80 % ;在组Ⅱ 10例患者中均未见表达 ;在组Ⅲ角膜上皮样本中 ,有 6 0 %呈现高表达。这说明RANTES的表达与排斥的发生呈正相关。在对组Ⅲ患者进行裂隙灯、CMTF检查的同时进行RANTES基因检测 ,阳性率分别为 30 %、5 0 %、6 0 % ,3组比较有一定的差异性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基因移植物 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调节物 酸性富含分泌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RC在子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婷 周勤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0-314,共5页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rvical carcinoma,SCC)的发展及浸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正常子宫颈上皮(Normal cervical epi... 目的:探讨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rvical carcinoma,SCC)的发展及浸润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正常子宫颈上皮(Normal cervical epithelium,NCE)、41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及72例组织中SPARC的表达,并分别检测CD34的表达。结果:从NCE到CIN到SCC组,SPARC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在CIN组SPARC的表达随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而SCC组中其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盆腔淋巴转移、浸润深度及脉管浸润有关,与组织学分级及年龄无关。从NCE到CIN到SCC组,CD34表达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值显著升高,且与SPARC有相关性。结论:SPARC可能在SCC的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其重要作用,可能成为判断宫颈病变生物学行为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富含的酸性蛋白 CD34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SPARC基因抑制高氟介导的甲状腺细胞凋亡
14
作者 赵璐 孙俊波 +1 位作者 史素琴 孙亚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2-226,共5页
目的研究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对高氟介导的甲状腺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培养人甲状腺细胞Nthy-ori 3-1,给予不同浓度的NaF(0.1、1、10 mmol/L)处理24 h,通过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评价SPARC的表达,确定后续实... 目的研究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对高氟介导的甲状腺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培养人甲状腺细胞Nthy-ori 3-1,给予不同浓度的NaF(0.1、1、10 mmol/L)处理24 h,通过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评价SPARC的表达,确定后续实验NaF作用浓度。另将细胞分组进行实验:对照组、NaF组(1 mmol/L孵育24 h)、si-SPARC组(转染SPARC siRNA 48 h用NaF处理)和si-NC组(转染Negative control siRNA 48 h用NaF处理)。CCK-8法和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细胞毒性;细胞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印迹法检测活化caspase3(c-caspase3)和IGF-1R的蛋白表达。此外,将siSPARC和siIGF-1R共同转染至甲状腺细胞,通过评价细胞凋亡进一步探讨SPARC的作用机制。结果随着NaF的浓度增大,SPARC mRNA和蛋白表达均逐渐升高(P<0.05)。si-SPARC组细胞活性较si-NC组增高[(84.02±9.51)%vs.(58.31±6.86)%,P<0.05],且LDH释放率减少[(134.25±18.98)%vs.(195.18±23.50)%,P<0.05]。si-SPARC组较si-NC组细胞凋亡率减少[(124.67±19.44)%vs.(175.24±16.46)%,P<0.05]。此外,si-SPARC组(1.95±0.24 vs. 0.93±0.08,P<0.05)IGF-1R蛋白表达上调,抑制IGF-1R逆转SPARC对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沉默SPARC基因降低高氟介导的细胞毒性、抑制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负调控IGF-1R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 细胞凋亡 IGF-1R 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RC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能力影响的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超琴 严婷婷 +2 位作者 陈豪燕 房静远 洪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27-1134,共8页
目的·分析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蛋白(SPARC)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中提取GSE9348数据集的生物信息学资料,分析SPARC在结直肠癌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在CE... 目的·分析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蛋白(SPARC)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中提取GSE9348数据集的生物信息学资料,分析SPARC在结直肠癌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在CEO数据库中提取具有患者临床信息及预后资料的GSE12945数据集,分析SPARC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并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Cox生存分析。运用GSEA分析探讨SPARC与结直肠癌进程中生物学通路的关系。运用侵袭实验观察在结直肠癌细胞HT29中下调SPARC后,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在HT29、HCT116细胞中下调SPARC后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SPAR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P=0.000)。SPARC高表达患者生存期显著短于低表达患者(P=0.029)。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低分化程度、肿瘤复发以及SPARC高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GSEA分析显示结直肠癌细胞迁移和创伤愈合通路相关基因在SPARC高表达患者中富集。结直肠癌细胞中下调SPARC能降低细胞侵袭能力并能抑制N-cadherin、TWIST1、SNAIL2等表达。结论·SPARC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增高,且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SPARC能增强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可能与SPARC参与细胞间质化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富含的酸性蛋白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细胞间质化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的SPARC基因沉默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调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茜 李心怡 +2 位作者 李小静 朱晓璇 丁以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44-948,共5页
目的 观察慢病毒介导的SPARC基因沉默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 将携带SPARC shRNA的慢病毒载体(LV2N-shRNA-SPARC,sh-SPARC组)及空载体(LV2-NC,sh-NC组)转染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H... 目的 观察慢病毒介导的SPARC基因沉默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 将携带SPARC shRNA的慢病毒载体(LV2N-shRNA-SPARC,sh-SPARC组)及空载体(LV2-NC,sh-NC组)转染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HKF),以未作任何处理的成纤维细胞为空白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SPARC mRNA和蛋白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法测定HKF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TGF-β1及TβRⅠ的表达。结果 ①SPARC-shRNA慢病毒载体感染HKF后,sh-SPARC组细胞中SPARC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sh-NC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h-SPARC组细胞增殖减慢(P<0.05);③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sh-SPARC组成纤维细胞进入S期的比例低于sh-NC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增加(P<0.05);④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h-SPARC组TGF-β1及TβRⅠ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SPARC基因沉默能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进程,促进凋亡,其机制可能与TGF-β信号通路的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 富含的酸性分泌蛋白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8b-3p调控瘢痕疙瘩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心怡 李茜 +1 位作者 张伟 李小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34-1539,共6页
目的分析miR-148b-3p对瘢痕疙瘩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Real-time PCR分析人瘢痕疙瘩来源成纤维细胞(HKF)和正常人成纤维细胞(NFs)中miR-148b-3p和SPARC的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 目的分析miR-148b-3p对瘢痕疙瘩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Real-time PCR分析人瘢痕疙瘩来源成纤维细胞(HKF)和正常人成纤维细胞(NFs)中miR-148b-3p和SPARC的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蛋白表达水平。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和平板克隆形成分析miR-148b-3p和SPARC对HKF增殖的影响。使用在线分析软件预测miR-148b-3p的靶基因,随后构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分析miR-148b-3p与靶基因的靶向结合位点。结果miR-148b-3p在HKF中低表达,SPARC在HKF中高表达。在HKF细胞中转染miR-148b-3p能够下调SPARC的表达,并抑制细胞增殖。在线分析软件预测miR-148b-3p能够靶向结合SPARC的3′-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结果进一步证实miR-148b-3p能够靶向作用于SPARC的3′-UTR。在转染miR-148b-3p的HKF中再转染SPARC真核表达质粒,能够抵消miR-148b-3p的作用,恢复细胞增殖能力。结论miR-148b-3p通过靶向作用于SPARC的3′-UTR,抑制其表达,抑制HKF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瘢痕 miR-148b-3p 富含的酸性分泌蛋白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籽总黄酮对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银玲 陈丽艳 +4 位作者 张蕾 丁纯洁 郑宏宇 綦菲 王伟明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2-369,共8页
目的探讨黄瓜籽总黄酮提取物(cucumber seed flavonoids,CSF)对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ouse embryo osteoblast precursor cells,MC3T3-E1)增殖、分化和矿化的影响,以及对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 目的探讨黄瓜籽总黄酮提取物(cucumber seed flavonoids,CSF)对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mouse embryo osteoblast precursor cells,MC3T3-E1)增殖、分化和矿化的影响,以及对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RANK)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通过噻唑蓝(MTT)实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检测、茜素红染色,考察不同浓度CSF对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及矿化的影响;采用RT-PCR方法检测SPARC、OPG/RANKL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OPG/RANKL的蛋白表达量。结果CSF高、中剂量组能够明显提高细胞增殖率(P<0.05),分别为阳性对照组的1.92和1.77倍;CSF高、中剂量组ALP活性为(2.756±0.073)和(1.961±0.107)U/mL,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0.453±0.029)U/mL(P<0.05);CSF高、中剂量组钙化结节面积为(34.899±0.811)和(22.112±0.914)mm 2/10个视野,与阳性对照组(16.577±0.649)mm 2/10个视野相比明显增加(P<0.05);与空白组相比,CSF高、中剂量组在不同时间点均明显上调SPARC、OPG/RANKL mRNA表达量,并促进OPG/RANKL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黄瓜籽总黄酮类成分能够促进成骨细胞MC3T3-E1的增殖、分化及矿化能力,并通过上调SPARC、OPG/RANKL的表达水平提高MC3T3-E1细胞的成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籽总黄酮 小鼠胚胎成骨细胞前体细胞 富含的酸性分泌蛋白 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