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南区和华东区保存富农经济政策执行差异解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尤国珍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101,共9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制定了土地改革中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在实际执行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过程中,地方各大区之间却存在较大差异。中南区和华东区作为两个典型地区,因地方调查情况、领导人思想倾向和基层干部群众经历不同,在执行政...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制定了土地改革中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在实际执行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过程中,地方各大区之间却存在较大差异。中南区和华东区作为两个典型地区,因地方调查情况、领导人思想倾向和基层干部群众经历不同,在执行政策结果上出现较大差异。中南区对富农经济的打击相对严重,华东区的富农经济则保存较好,这对当时和以后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存
富农经济
中南区
华东区
执行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民主主义理论框架内外的富农与富农经济
被引量:
5
2
作者
江红英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55,84,共8页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保存富农和发展富农经济,中国共产党曾制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实践的结果与理论的逻辑之间却有偏差,富农难以保存,富农经济难以发展。究其具体原因,是党在一定时期内对于处理富农与富农经济问题,没有把握好...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保存富农和发展富农经济,中国共产党曾制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实践的结果与理论的逻辑之间却有偏差,富农难以保存,富农经济难以发展。究其具体原因,是党在一定时期内对于处理富农与富农经济问题,没有把握好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区别界线,把原本设想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所做的事,提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来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理论
富农
富农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新经济政策时期“富农经济”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
2
3
作者
金雁
《史学集刊》
1985年第4期69-76,共8页
一 研究苏联早期的“富农”问题,首先必须回答:这时所说的“富农”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含义?其社会经济地位究竟如何? “富农”(КУЛАК)一词的传统含义为“吝啬鬼”,本来没有什么标准。把它作为一个阶级(“年轻的农村资产阶级”)始于...
一 研究苏联早期的“富农”问题,首先必须回答:这时所说的“富农”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含义?其社会经济地位究竟如何? “富农”(КУЛАК)一词的传统含义为“吝啬鬼”,本来没有什么标准。把它作为一个阶级(“年轻的农村资产阶级”)始于民粹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
经济
政策
富农经济
若干问题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农村资产阶级
社会
经济
地位
马列主义
概念引入
民粹
苏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刘少奇的经济思想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世谊
赵立平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7-30,共4页
刘少奇的经济思想是十分丰富的,他对毛泽东思想的贡献,占突出地位的应属经济思想。它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社会主义改造的经济思想及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刘少奇的经济思想和理...
刘少奇的经济思想是十分丰富的,他对毛泽东思想的贡献,占突出地位的应属经济思想。它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社会主义改造的经济思想及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刘少奇的经济思想和理论观点,是在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形成和发展的,它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理论宝库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少奇
经济
思想
新民主主义
经济
思想
毛泽东思想
合作社
经济
经济
观点
马列主义
富农经济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
托拉斯
新中国
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建国初期刘少奇私有制经济思想初探
5
作者
高晶
何松泰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72-74,共3页
阐述建国初期刘少奇私有制经济思想的来源,主要来自于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国情的实际。从建国初城市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农村富农经济入手,详细分析了刘少奇私有制经济理论的内容。同时,从他的私有制经济思想中找寻到对我们今天改革开放...
阐述建国初期刘少奇私有制经济思想的来源,主要来自于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国情的实际。从建国初城市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农村富农经济入手,详细分析了刘少奇私有制经济理论的内容。同时,从他的私有制经济思想中找寻到对我们今天改革开放事业提供的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少奇
私有制
经济
城市资本主义
经济
富农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从新经济政策向全盘集体化的转变
6
作者
姜长斌
《史学集刊》
1984年第3期66-76,共11页
一、列宁逝世后的新经济政策 1923年列宁病重以后主持联共中央工作的斯大林,直到1927年底基本上执行了列宁制定的新经济政策。 这一时期,苏联经济恢复很快,到1925年底仅四年多的时间,农业虽然遭受1921、1924年两次严重自然灾害,但已接...
一、列宁逝世后的新经济政策 1923年列宁病重以后主持联共中央工作的斯大林,直到1927年底基本上执行了列宁制定的新经济政策。 这一时期,苏联经济恢复很快,到1925年底仅四年多的时间,农业虽然遭受1921、1924年两次严重自然灾害,但已接近战前1913年水平。工业生产也大体相同。人民生活有显著改善。在随后的1926~1927年经济生活中,虽然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但发展仍然可以说是顺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农经济
斯大林
苏联政府
列宁
国家资本主义
集体农庄
新
经济
政策
全盘集体化
反对派
农业集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内的几场争论与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
被引量:
1
7
作者
黄道霞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3-50,共8页
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内先后发生了几场关于农村问题的争论。现在回顾、研究这几场争论所涉及的党对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思想,以及如何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会有益于我们更好地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更好地领会...
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内先后发生了几场关于农村问题的争论。现在回顾、研究这几场争论所涉及的党对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思想,以及如何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会有益于我们更好地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更好地领会这一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农业改革与发展的思想,更好地认识我国农业改革开放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
新中国建立初期
刘少奇
邓小平
新民主主义
新思路
富农经济
合作社
两个飞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近代农民问题与农村社会》评介
8
作者
郭德宏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00-100,共1页
关键词
农民问题
中国近代
农村社会
资本主义农业
富农经济
土地问题
农村
经济
南京政府
近代中国
中国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土地改革后农村阶级变化的趋向
被引量:
9
9
作者
李伯雍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5-47,共3页
过去一般认为,在土地改革之后我国农村出现了两极分化。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原因如下: 第一,土地改革后我们对富农经济中的剥削部分采取了限制措施。 1.开展互助合作运动。早在1951年9月,南方还刚进入土改反霸斗争阶段,中...
过去一般认为,在土地改革之后我国农村出现了两极分化。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原因如下: 第一,土地改革后我们对富农经济中的剥削部分采取了限制措施。 1.开展互助合作运动。早在1951年9月,南方还刚进入土改反霸斗争阶段,中共中央就制定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3年12月,经中央批准的中宣部《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宣传提纲》中指出:“逐步发展互助合作,逐步由限制富农剥削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到1954年,全国的临时互助组织和常年互助组织已发展到993万个,参加的农户达6847万户,约占全国农户的62%。这时,互助合作发展较慢的湖南省,组织起来的农户也已达到总农户数的55%,实现了半数乡有初级社。地处湖南西部的黔阳地区(今怀化地区)虽系山区,到1955年夏季以前,组织起来的农户不仅已达到了总农户数的6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改革
两极分化
富农经济
农村阶级
互助合作
我国农村
农户
过渡时期总路线
剥削
农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谈清末东北地区粮豆贸易与社会的变革
10
作者
李秀莲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8,共4页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东北地区通过移民垦荒发展起粮豆经济。粮豆贸易的外向型经济立足于本土经济的开发中,推动农村开始了一场缓慢却是渐进的社会变革,扭转了东北地区工、商业落后的局面,给代表民族利益、具有地方特色的粮豆加工工业...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东北地区通过移民垦荒发展起粮豆经济。粮豆贸易的外向型经济立足于本土经济的开发中,推动农村开始了一场缓慢却是渐进的社会变革,扭转了东北地区工、商业落后的局面,给代表民族利益、具有地方特色的粮豆加工工业注入了发展的生机,既收到了短期的经济效益,也奠定了长远的发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豆贸易
土地关系
富农经济
粮豆加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学习问答(一)
被引量:
111
1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7年第4期53-57,共5页
问:为什么说我国没收官僚资本和改造民族资本的经验,对于被压迫民族国家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具有普遍的意义?
关键词
富农经济
官僚资本主义
民族资本
半封建
富农
《毛泽东选集》
民族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
富农
买办资产阶级
没收官僚资本
小生产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南区和华东区保存富农经济政策执行差异解析
被引量:
4
1
作者
尤国珍
机构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101,共9页
文摘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制定了土地改革中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在实际执行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过程中,地方各大区之间却存在较大差异。中南区和华东区作为两个典型地区,因地方调查情况、领导人思想倾向和基层干部群众经历不同,在执行政策结果上出现较大差异。中南区对富农经济的打击相对严重,华东区的富农经济则保存较好,这对当时和以后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同影响。
关键词
保存
富农经济
中南区
华东区
执行差异
分类号
F3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民主主义理论框架内外的富农与富农经济
被引量:
5
2
作者
江红英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55,84,共8页
文摘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保存富农和发展富农经济,中国共产党曾制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实践的结果与理论的逻辑之间却有偏差,富农难以保存,富农经济难以发展。究其具体原因,是党在一定时期内对于处理富农与富农经济问题,没有把握好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区别界线,把原本设想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所做的事,提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来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理论
富农
富农经济
分类号
F129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新经济政策时期“富农经济”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
2
3
作者
金雁
出处
《史学集刊》
1985年第4期69-76,共8页
文摘
一 研究苏联早期的“富农”问题,首先必须回答:这时所说的“富农”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含义?其社会经济地位究竟如何? “富农”(КУЛАК)一词的传统含义为“吝啬鬼”,本来没有什么标准。把它作为一个阶级(“年轻的农村资产阶级”)始于民粹派。
关键词
新
经济
政策
富农经济
若干问题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农村资产阶级
社会
经济
地位
马列主义
概念引入
民粹
苏联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刘少奇的经济思想
被引量:
1
4
作者
王世谊
赵立平
机构
中共江苏省盐城市委党校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7-30,共4页
文摘
刘少奇的经济思想是十分丰富的,他对毛泽东思想的贡献,占突出地位的应属经济思想。它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社会主义改造的经济思想及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刘少奇的经济思想和理论观点,是在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形成和发展的,它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理论宝库的内容。
关键词
刘少奇
经济
思想
新民主主义
经济
思想
毛泽东思想
合作社
经济
经济
观点
马列主义
富农经济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
托拉斯
新中国
经济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建国初期刘少奇私有制经济思想初探
5
作者
高晶
何松泰
机构
沈阳大学文化传媒学院
沈阳市文化宫
出处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72-74,共3页
文摘
阐述建国初期刘少奇私有制经济思想的来源,主要来自于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国情的实际。从建国初城市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农村富农经济入手,详细分析了刘少奇私有制经济理论的内容。同时,从他的私有制经济思想中找寻到对我们今天改革开放事业提供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
刘少奇
私有制
经济
城市资本主义
经济
富农经济
Keywords
Liu Shaoqi
private economy
civic capitalist economy
kulak economy
分类号
F123.2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从新经济政策向全盘集体化的转变
6
作者
姜长斌
出处
《史学集刊》
1984年第3期66-76,共11页
文摘
一、列宁逝世后的新经济政策 1923年列宁病重以后主持联共中央工作的斯大林,直到1927年底基本上执行了列宁制定的新经济政策。 这一时期,苏联经济恢复很快,到1925年底仅四年多的时间,农业虽然遭受1921、1924年两次严重自然灾害,但已接近战前1913年水平。工业生产也大体相同。人民生活有显著改善。在随后的1926~1927年经济生活中,虽然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但发展仍然可以说是顺利的。
关键词
富农经济
斯大林
苏联政府
列宁
国家资本主义
集体农庄
新
经济
政策
全盘集体化
反对派
农业集体化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内的几场争论与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
被引量:
1
7
作者
黄道霞
机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3-50,共8页
文摘
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内先后发生了几场关于农村问题的争论。现在回顾、研究这几场争论所涉及的党对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思想,以及如何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会有益于我们更好地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更好地领会这一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农业改革与发展的思想,更好地认识我国农业改革开放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
新中国建立初期
刘少奇
邓小平
新民主主义
新思路
富农经济
合作社
两个飞跃
分类号
D232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近代农民问题与农村社会》评介
8
作者
郭德宏
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00-100,共1页
关键词
农民问题
中国近代
农村社会
资本主义农业
富农经济
土地问题
农村
经济
南京政府
近代中国
中国农村
分类号
F329-5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土地改革后农村阶级变化的趋向
被引量:
9
9
作者
李伯雍
机构
中共湖南省怀化地委党史办公室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5-47,共3页
文摘
过去一般认为,在土地改革之后我国农村出现了两极分化。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原因如下: 第一,土地改革后我们对富农经济中的剥削部分采取了限制措施。 1.开展互助合作运动。早在1951年9月,南方还刚进入土改反霸斗争阶段,中共中央就制定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3年12月,经中央批准的中宣部《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宣传提纲》中指出:“逐步发展互助合作,逐步由限制富农剥削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到1954年,全国的临时互助组织和常年互助组织已发展到993万个,参加的农户达6847万户,约占全国农户的62%。这时,互助合作发展较慢的湖南省,组织起来的农户也已达到总农户数的55%,实现了半数乡有初级社。地处湖南西部的黔阳地区(今怀化地区)虽系山区,到1955年夏季以前,组织起来的农户不仅已达到了总农户数的62.5%。
关键词
土地改革
两极分化
富农经济
农村阶级
互助合作
我国农村
农户
过渡时期总路线
剥削
农业生产
分类号
D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谈清末东北地区粮豆贸易与社会的变革
10
作者
李秀莲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
出处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8,共4页
文摘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东北地区通过移民垦荒发展起粮豆经济。粮豆贸易的外向型经济立足于本土经济的开发中,推动农村开始了一场缓慢却是渐进的社会变革,扭转了东北地区工、商业落后的局面,给代表民族利益、具有地方特色的粮豆加工工业注入了发展的生机,既收到了短期的经济效益,也奠定了长远的发展基础。
关键词
粮豆贸易
土地关系
富农经济
粮豆加工业
Keywords
grain trade
relation of land
economy of enriching farmers
grain processing industry
分类号
F752.9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学习问答(一)
被引量:
111
11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7年第4期53-57,共5页
文摘
问:为什么说我国没收官僚资本和改造民族资本的经验,对于被压迫民族国家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具有普遍的意义?
关键词
富农经济
官僚资本主义
民族资本
半封建
富农
《毛泽东选集》
民族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
富农
买办资产阶级
没收官僚资本
小生产者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南区和华东区保存富农经济政策执行差异解析
尤国珍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民主主义理论框架内外的富农与富农经济
江红英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关于新经济政策时期“富农经济”的若干问题
金雁
《史学集刊》
198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试论刘少奇的经济思想
王世谊
赵立平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建国初期刘少奇私有制经济思想初探
高晶
何松泰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从新经济政策向全盘集体化的转变
姜长斌
《史学集刊》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内的几场争论与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
黄道霞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中国近代农民问题与农村社会》评介
郭德宏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土地改革后农村阶级变化的趋向
李伯雍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浅谈清末东北地区粮豆贸易与社会的变革
李秀莲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学习问答(一)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7
1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