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闭式回浆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1
作者 王蓓蓓 周圣瑜 +5 位作者 赵媛 林丽 孙献坤 王芳 张凌 陈志文 《中国血液净化》 2025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评估密闭式回浆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bsorption system,DPMA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DPMAS治疗的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不回浆组、密闭式回浆400ml... 目的评估密闭式回浆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bsorption system,DPMA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3年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DPMAS治疗的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不回浆组、密闭式回浆400ml组和密闭式回浆600ml组,每组患者20例。比较3组在DPMAS治疗结束回浆后白蛋白的残留量、密闭式回浆组在回浆前后血中胆红素的变化。结果DPMAS治疗结束回浆后,3组患者在胆红素吸附器、血液灌流器和体外循环回路管部位的剩余白蛋白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平均白蛋白残留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H=52.465,P<0.001)。密闭式回浆400ml组,密闭式回浆600 ml组在回浆前和回浆后血中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1、-0.513,P=0.647、0.611)。结论密闭式回浆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白蛋白丢失,而且不会增加胆红素脱落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 密闭式回浆 白蛋白 胆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向旋转体位密闭式吸痰护理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
2
作者 尚云 裴倩 王玉琼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侧向旋转体位使用密闭式吸痰导管吸痰护理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目的探讨侧向旋转体位使用密闭式吸痰导管吸痰护理对急诊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在本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吸痰法,观察组应用侧向旋转体位密闭式吸痰。分别于入院1d后、护理7d后统计两组患者排痰量、24h排痰次数、血气分析指标(pH、PaO_(2)、PaCO_(2))、CPIS评分,并统计护理期间VAP发生率。结果入院1d后两组排痰量、24h排痰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7d后两组排痰量均较入院1d后上升,24h排痰次数下降,组间比较,观察组排痰量高于对照组(P<0.05),24h排痰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2.78%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7d后观察组CPI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入院1d后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7d后两组PaO_(2)均较入院1d后上升,PaCO_(2)较入院1d后下降,组间比较,观察组PaO_(2)高于对照组(P<0.05),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侧向旋转体位密闭式吸痰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急诊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改善呼吸功能,增加排痰量,减少吸痰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侧向旋转体位密闭式吸痰 机械通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闭式吸痰管腔冲洗器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沈淇 吴登助 +2 位作者 罗建冬 沈昱峰 顾新燕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1期1712-1714,共3页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管腔冲洗器在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接受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吸痰时采用传统冲洗法,即使用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连接密闭式吸痰管...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管腔冲洗器在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接受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吸痰时采用传统冲洗法,即使用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连接密闭式吸痰管的冲水孔进行操作。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84例作为观察组,使用密闭式吸痰管腔冲洗器进行冲洗。比较两组在气液喷溅滴漏污染率、单次冲洗人工气道吸引管腔耗时、潮气量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操作过程中未发生气液喷溅滴漏污染,而对照组气液喷溅滴漏污染率为40.4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单次冲洗人工气道吸引管腔耗时少于对照组,分别为(7.45±1.48)s和(27.46±5.08)s,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冲洗前的潮气量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436±0.053)L和(0.351±0.060)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管腔冲洗器的应用有效避免了冲洗操作时的气液喷溅滴漏现象,符合无菌操作原则,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并有助于保持呼吸机治疗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式吸痰管腔冲洗器 人工气道 负压吸引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闭式笼养肉鸡养殖标准化管理措施
4
作者 荣世阳 王燕燕 姜丹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第1期105-106,共2页
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鸡肉需求量日益增多,肉鸡养殖也愈发规模化、集约化,密闭式笼养成为现阶段肉鸡养殖的主要模式,如何做好标准化管理,提高密闭式笼养肉鸡养殖成效成为关键所在,本文主要就此展开探究。
关键词 密闭式 笼养肉鸡 标准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闭式吸痰应用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儿护理中的效果
5
作者 伍桂平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3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应用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收治的90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5例患儿。给...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应用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收治的90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5例患儿。给予观察组患儿密闭式吸痰。给予对照组患儿开放式吸痰。对比两组患儿吸痰效果、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每次吸痰时间、痰液外溢、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吸痰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HR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SpO_(2)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每次吸痰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痰液外溢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应用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儿护理中,可有效维持其血氧饱和度,减少其吸痰操作时间,降低其感染的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治疗 密闭式吸痰 开放式吸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吸痰管开放吸痰、密闭式吸痰装置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循环呼吸的影响
6
作者 白晓艳 丁志欣 徐晓雯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7期119-121,共3页
目的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PVC吸痰管开放吸痰和密闭式吸痰,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郑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按照1∶1比例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 目的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PVC吸痰管开放吸痰和密闭式吸痰,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郑州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按照1∶1比例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吸痰的方法,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的方法,分析其影响。结果两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pO_(2))水平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痰情况、临床相关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较为理想(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装置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性及吸痰情况,减少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稳定临床各项指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吸痰 密闭式吸痰 ICU机械通气患者 循环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闭式钻屑脱液离心机在钻井液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朱继发 范德顺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3-85,共3页
介绍了美国SWACO和HutchisonHayesInternational2个公司联合开发的密闭式钻屑脱液离心机的结构原理和使用优点。该机与HHI5500卧螺离心机组合成的封闭式固相控制系统与常用的VERTI—G固控循环系统技术参数和分离性能的对比表明,这种密... 介绍了美国SWACO和HutchisonHayesInternational2个公司联合开发的密闭式钻屑脱液离心机的结构原理和使用优点。该机与HHI5500卧螺离心机组合成的封闭式固相控制系统与常用的VERTI—G固控循环系统技术参数和分离性能的对比表明,这种密闭式钻屑脱液离心机能满足大处理量、高效节能和钻屑排放有利于环保的要求,可整体提高钻井经济效益,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式钻屑脱液离心机 结构原理 固相控制 应用 卧螺离心机 钻井液处理 密闭式 International 钻屑 固相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闭式负压通风应用技术
8
作者 董文强 李洪亮 +1 位作者 孙玮晨 颜凡皓 《安装》 2024年第7期8-10,共3页
负压在北方要求很严格,关系到养殖的成败,一旦通风负压设置不合理造成鸡群持续冷应激,会导致疫病感染和传播。本文以榆树市养殖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例,采用负压式通风技术,科学合理地设置技术参数,并统筹安排鸡舍日常运行工作,... 负压在北方要求很严格,关系到养殖的成败,一旦通风负压设置不合理造成鸡群持续冷应激,会导致疫病感染和传播。本文以榆树市养殖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例,采用负压式通风技术,科学合理地设置技术参数,并统筹安排鸡舍日常运行工作,保证了舍内环境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式鸡舍 负压 光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密闭式组织脱水机的程序改进
9
作者 张鹏 包磊 +3 位作者 鲁波 任丽芳 蔡红光 杨惠英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2期256-256,共1页
关键词 全自动密闭式组织脱水机 程序 全自动密闭式脱水机 切片质量 病理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患者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效果比较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3
10
作者 于海容 王婧婷 +1 位作者 黄婷婷 姜安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4期1-6,共6页
目的评价机械通气患者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的效果。方法 2012年10-12月,采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JBI图书馆、Pubmed(1966-2012)、EMbase(1989-2012)、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2)、维普数据库(1989-2012)中机械通气患者进... 目的评价机械通气患者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的效果。方法 2012年10-12月,采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JBI图书馆、Pubmed(1966-2012)、EMbase(1989-2012)、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2)、维普数据库(1989-2012)中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密闭式和开放式吸痰效果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ial,RCT)文献,同时筛查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3名研究者分别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纳入的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RCT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相比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率、延长置管至VAP发生时间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长短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有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延长置管至VAP发生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密闭式吸痰 开放式吸痰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闭式吸痰预防迟发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被引量:9
11
作者 尤勇 顾勤 刘宁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58-59,共2页
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对迟发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吸痰方式的不同将59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密闭组和开放组,分别使用密闭式吸痰和开放式吸痰治疗,比较两组VAP的发生率和28 d死亡率。结果密闭组迟发型VAP的发... 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对迟发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吸痰方式的不同将59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密闭组和开放组,分别使用密闭式吸痰和开放式吸痰治疗,比较两组VAP的发生率和28 d死亡率。结果密闭组迟发型VAP的发生率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总VAP发生率、早发型VAP发生率和28 d死亡率无差异。结论密闭式吸痰可以降低迟发型VAP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机 负压 肺炎 密闭式吸痰 迟发型 早发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闭式吸痰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7
12
作者 李岸英 梁武华 +1 位作者 庞瑜 林结木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5期401-403,共3页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CSS)与开放式吸痰(OSS)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最佳吸痰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CSS)与开放式吸痰(OSS)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发生率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最佳吸痰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经口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患儿100例,随机分为CSS组(实验组)和OSS组(对照组)各5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菌群情况等。结果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患儿VAP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儿呼吸道内培养出的菌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偶有真菌;OSS组的菌株种类杂、数量多。结论密闭式吸痰方法在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气管插管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密闭式吸痰 开放式吸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式与密闭式吸痰对PEEP患者动脉血气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刘爱丽 马敏 +3 位作者 张用娥 代莉 李冬梅 汤彦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20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对人工机械通气使用PEEP患者动脉血气(PaO2,PaCO2,SaO2)的影响。方法将78例机械通气使用PEE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分别采用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及吸痰后即刻、吸痰后... 目的探讨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对人工机械通气使用PEEP患者动脉血气(PaO2,PaCO2,SaO2)的影响。方法将78例机械通气使用PEE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分别采用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及吸痰后即刻、吸痰后2 min、5 min、10 min动脉血气(PaO2,PaCO2,SaO2)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吸痰即刻PaO2、SaO2,2 min PaO2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PaO2、SaO2也有降低,但与吸痰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过程中可以保持持续通气,维持PEEP,避免或减少肺泡萎陷,维持吸痰前后的PaO2、SaO2的稳定性,避免气体交换受损及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同时,密闭式吸痰操作简便,节约人力成本,且可避免交叉感染,是正压通气患者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呼气末正压通气 密闭式吸痰 开放式吸痰 动脉氧合 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闭式回血法在无肝素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4
作者 邓东亲 葛文娥 +2 位作者 蒋瑞芬 魏晓霞 李晓凤 《中国血液净化》 2011年第4期221-223,共3页
目的探讨无肝素血液透析结束时,对患者采用密闭式回血法是否适合。方法选择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71例,共治疗100例次,包括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50例次(试验组);其余50例次做为(对照组)。观察透析器凝血情况,对条件适合的患者采用密闭式回血... 目的探讨无肝素血液透析结束时,对患者采用密闭式回血法是否适合。方法选择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71例,共治疗100例次,包括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50例次(试验组);其余50例次做为(对照组)。观察透析器凝血情况,对条件适合的患者采用密闭式回血法。对比密闭式回血法在肝素组与无肝素组患者的应用情况,分析密闭式回血过程中透析管路及透析器凝血情况的组间差异。对比接受无肝素透析与有肝素透析患者在密闭式回血的时间,加压次数的差异。结果无肝素透析患者密闭式回血法的完成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无肝素组密闭式回血透析管路及透析器凝血发生率较有肝素透析明显增高(P<0.05);密闭式回血的时间、加压次数在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当透析器凝血呈0级或1级时,可以考虑应用密闭式回血法,回血过程中仍应注意观察凝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血液透析 密闭式回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闭式循环预冲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4
15
作者 尹银定 刘彩玲 +1 位作者 张月玲 江琼桂 《现代医院》 2013年第2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密闭式循环预冲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上机前透析管路采用密闭式循环预冲方法和传统的预冲方法,两种方法在每一例患者分别使用4次,透析期间监测在线尿素清除指数Kt/V值、透析器及管路凝血... 目的探讨密闭式循环预冲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上机前透析管路采用密闭式循环预冲方法和传统的预冲方法,两种方法在每一例患者分别使用4次,透析期间监测在线尿素清除指数Kt/V值、透析器及管路凝血情况。比较两种方法在透析器及管路凝血发生率、肝素用量、首次使用综合征发生率和Kt/V值。结果在使用相同肝素用量或肝素总用量减少10%时,两种预冲方法透析后的透析器凝血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线尿素清除指数Kt/V和首次使用综合征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密闭式循环预冲法能减少了透析器凝血的发生率,减少肝素用量,有助于避免透析膜有效面积的减少,提高血透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同时降低了污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预冲 密闭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密闭式输液洗胃法救治急性口服中毒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16
作者 薛雯 符爱兰 +1 位作者 韩惠芳 张丽燕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24期2277-227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密闭式输液洗胃法在救治急性口服中毒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采用全自动洗胃机洗胃的口服中毒患者73例设为对照组;2016年5月-2017年5月采用改良密闭式输液洗胃法的口服中毒患者75例设为... 目的探讨改良密闭式输液洗胃法在救治急性口服中毒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采用全自动洗胃机洗胃的口服中毒患者73例设为对照组;2016年5月-2017年5月采用改良密闭式输液洗胃法的口服中毒患者75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救治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洗胃时间、阿托品化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50%时长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洗胃总液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口鼻溢出液、洗出血性液体、上腹部不适/腹痛、胃黏膜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5、9.482、9.367、7.101,P<0.05)。结论采用改良密闭式输液洗胃法有助于迅速恢复急性口服中毒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缩短住院时间,且降低口鼻溢出液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密闭式输液洗胃法 急性口服中毒 血清胆碱酯酶活性 电动洗胃 急救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闭式吸痰管在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7
作者 赵淑荣 刘燕 刘秀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9期171-172,共2页
吸痰是RICU机械通气患者最频繁的操作,是有效维持人工气道通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的直接有效的方法,是保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的关键措施。然而传统的开放式吸痰方法,在每次吸痰过程中都需将人工气道与呼吸机分离,中断机械... 吸痰是RICU机械通气患者最频繁的操作,是有效维持人工气道通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的直接有效的方法,是保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的关键措施。然而传统的开放式吸痰方法,在每次吸痰过程中都需将人工气道与呼吸机分离,中断机械通气并使患者气道与大气相通,增加了缺氧和感染的机会。目前我科有创机械通气采取密闭式无菌吸痰法,操作简单,经济实用,无需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式吸痰管 机械通气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器械摆放装载方式及干燥时间对密闭式硬质灭菌盒残留冷凝水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周娅颖 魏静蓉 +2 位作者 曾俊 李斌 施建辉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8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密闭式硬质灭菌盒灭菌后冷凝水残留的原因,寻求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选择正常使用的密闭式硬质灭菌盒120套,对密闭式硬质灭菌盒内器械的摆放方法、灭菌装载方式和灭菌干燥时间进行对比实验,统计各组实验过程中冷凝水残留情况。... 目的探讨密闭式硬质灭菌盒灭菌后冷凝水残留的原因,寻求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选择正常使用的密闭式硬质灭菌盒120套,对密闭式硬质灭菌盒内器械的摆放方法、灭菌装载方式和灭菌干燥时间进行对比实验,统计各组实验过程中冷凝水残留情况。结果不同器械摆放方法、灭菌装载方式及灭菌干燥时间的密闭式硬质灭菌盒冷凝水残留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改变器械的摆放方法,在密闭式硬质灭菌盒底平铺纯棉治疗巾、灭菌装载采用单层摆放,真空干燥时间设置为12min,可有效避免灭菌后冷凝水残留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式硬质灭菌盒 医院感染 手术器械 湿包 冷凝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闭式粪便标本收集管的设计与制作 被引量:4
19
作者 蔡美珠 王开正 邓正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40-340,共1页
关键词 粪便标本 病员 临床 医院 密闭式 人员 检验工作 设计与制作 收集 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效果观察 被引量:28
20
作者 张劲 金环 +1 位作者 陈冬娥 邓敏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13期54-55,共2页
将 70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35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病人吸痰前后SpO2 值、呼吸道粘膜损伤、肺部感染情况 ,以及清醒病人吸痰恐惧感及痰液喷出情况等。结果两组血性痰液、肺部感... 将 70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35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病人吸痰前后SpO2 值、呼吸道粘膜损伤、肺部感染情况 ,以及清醒病人吸痰恐惧感及痰液喷出情况等。结果两组血性痰液、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 ,均P <0 .0 5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吸痰时病人恐惧感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 (P <0 .0 1)。提示密闭式吸痰能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操作安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密闭式 开放式 吸痰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