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密度聚类和Fréchet判别分析的电价执行稽查方法 被引量:14
1
作者 彭显刚 郑伟钦 +2 位作者 林利祥 刘艺 林幕群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195-3201,共7页
针对传统的电价执行稽查方法存在着一定的人为因素和随意性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密度聚类分析和Fréchet判别分析的电价执行稽查方法。首先,从计量营销一体化系统中提取电力用户用电数据,利用数据预处理模块对其进行预处理;其次,... 针对传统的电价执行稽查方法存在着一定的人为因素和随意性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密度聚类分析和Fréchet判别分析的电价执行稽查方法。首先,从计量营销一体化系统中提取电力用户用电数据,利用数据预处理模块对其进行预处理;其次,利用密度聚类分析技术,根据电力用户月用电量邻域内的户数密度,选取高户数密度样本作为k-means聚类算法的最优初始聚类中心并根据组合聚类评价指标确定最佳聚类数,从而构建不同营业区域、不同用电类别的典型电力用户月用电量轨迹曲线;然后,采用基于Fréchet距离判别的分析方法对待稽查用户进行辨别分析,包括:1)计算新样本与典型月用电量轨迹的Fréchet距离,设定合理的距离判别阈值;2)计算每个用户用电异常嫌疑系数和判别吻合系数,分别设定阈值,确定电价异常用户。通过某供电企业的应用实例,文中提出的电价执行稽查方法的稽查准确率为83.33%,优于传统稽查方法的稽查结果(28.57%);异常用户嫌疑系数普遍较高,判别吻合系数相对较低。实例验证了所提稽查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价稽查 密度k-means聚类分析 Fréchet判别分析 典型月用电量轨迹 异常用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密度估计的层次聚类算法 被引量:31
2
作者 淦文燕 李德毅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302-305,309,共5页
聚类分析是统计、模式识别和数据挖掘等领域中一个非常基础且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众多的聚类方法中,基于密度的方法是一种相当有效的聚类方法,能够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类,对噪声数据不敏感,但是聚类结果严重依赖于... 聚类分析是统计、模式识别和数据挖掘等领域中一个非常基础且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众多的聚类方法中,基于密度的方法是一种相当有效的聚类方法,能够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类,对噪声数据不敏感,但是聚类结果严重依赖于用户参数的合理选择。以DENCLUE算法为基础,一种基于核密度估计的层次聚类算法被提出,该算法首先优选窗宽s产生较好的核密度估计结果,然后以密度函数的局部极大值点为聚类中心形成数据的初始划分,最后根据密度函数的鞍点递归合并初始聚类产生不同层次的划分模式。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能够发现任意形状、大小和密度的聚类,能够有效处理噪声数据,而且聚类结果不依赖于用户参数的仔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密度聚类分析 密度估计 密度吸引子 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杉天然群体管胞和木材基本密度性状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罗建勋 李晓清 +4 位作者 孙鹏 王乐辉 胡贵如 王富林 郑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0-85,共6页
该文以木芯为试材,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云杉全分布区20个天然群体的管胞长度、管胞宽度、管胞长度宽度、木材基本密度4个主要材性性状的变异规律和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管胞和木材基本密度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 该文以木芯为试材,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云杉全分布区20个天然群体的管胞长度、管胞宽度、管胞长度宽度、木材基本密度4个主要材性性状的变异规律和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管胞和木材基本密度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显著差异.云杉20个天然群体的管胞长度的均值为(1.75±0.1992)mm,变幅为1476~2022mm;管胞宽度的均值为(27.66±5.3806)μm,变幅为20.41~37.44μm;管胞长度宽度的均值为66.13±141716,变幅为45.96~90.25;基本密度的均值为0.3694gcm3,变幅为0.3049~0.4306gcm3.云杉天然群体的木材基本密度稍高于云杉中幼人工林的,木材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异从髓心向外呈递减趋势.管胞和木材基本密度受较强的遗传控制,在树木改良活动中可作为独立性状进行选择.依据管胞和木材基本密度性状的变异特征,可进行优良纸浆材群体的初步选择和群体聚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杉 天然群体 管胞 木材基本密度 性状变异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度聚类的监测数据漂移动态校正算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鹏飞 雷未 +1 位作者 虞冬冬 吉同元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21-227,共7页
由于系统故障或外界环境扰动影响,工程监测数据常会出现漂移的现象。对于水工建筑物,由于结构的相似性和测点布置的相关性,其监测量往往具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性,使得监测数据存在相似的变化规律,以此可为测点的漂移校正提供判别依据。依... 由于系统故障或外界环境扰动影响,工程监测数据常会出现漂移的现象。对于水工建筑物,由于结构的相似性和测点布置的相关性,其监测量往往具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性,使得监测数据存在相似的变化规律,以此可为测点的漂移校正提供判别依据。依据上述原理,提出基于相似测点的密度聚类分析,并运用DBSCAN算法判定测点漂移区间和漂移量;同时为克服校正突变和类簇粘连等问题,引入滑动窗口模式建立监测量漂移的动态校正模型,其校正过程分为窗口内数据校正与窗口滑动校正两个部分。工程实例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及较高精度,为结构中存在相似测点的数据漂移问题提供了新的自动校正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序列 漂移校正 密度聚类分析 滑动窗口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2021年青海玛多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节面聚类确定发震断裂几何形态 被引量:2
5
作者 沈千贺 万永革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1-250,共10页
地震断裂带形状是活动构造和地球动力学的重要资料。2021年发生的玛多地震序列提供了丰富的震源机制资料,为统计震源机制节面并估计玛多地震发震断层面形状提供了很好机会。文章对地震的震源机制资料进行基于密度的聚类来确定断层的几... 地震断裂带形状是活动构造和地球动力学的重要资料。2021年发生的玛多地震序列提供了丰富的震源机制资料,为统计震源机制节面并估计玛多地震发震断层面形状提供了很好机会。文章对地震的震源机制资料进行基于密度的聚类来确定断层的几何形态。首先对收集到的玛多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进行中心解求解,从而获得更为精准的数据,然后对其进行DBSCAN方法的聚类分析,得到断层的走向为113.5°,倾角为88.2°,通过震源机制反演应力场,并将应力场投影到断层上,得到断裂带的相对剪应力和相对正应力分别为0.84和-0.79,剪应力强度较大,滑动角为-0.72°。结果表明玛多地震是发震断裂受NE-SW的挤压和NW-SE的拉张,形成了较大的剪切力,从而促使近东西的江错断裂发生左旋走滑错动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几何特征 震源机制 有噪声数据的密度聚类分析 2021玛多地震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桥密集螺栓异常状态视觉识别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保宪 欧丙泽 +2 位作者 赵维刚 谭兆 秦守鹏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93,共13页
针对传统机器视觉方法无法从不同拍摄视角和拍摄距离的图像中较好地识别出异常螺栓的问题,依据钢桥密集螺栓区域自身视觉特点,提出基于区域异常点分析的密集螺栓异常状态视觉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取和比对图像蓝色和红色通道灰度,完... 针对传统机器视觉方法无法从不同拍摄视角和拍摄距离的图像中较好地识别出异常螺栓的问题,依据钢桥密集螺栓区域自身视觉特点,提出基于区域异常点分析的密集螺栓异常状态视觉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提取和比对图像蓝色和红色通道灰度,完成梁体颜色分割,并运用选定的Canny算子提取梁体区域内边缘,采用Hough线识别方法剔除杂波;其次依据密集螺栓呈现簇状分布特点,运用密度聚类分析定位螺栓簇区域,并依据密集螺栓位置呈现平行网格分布的特点,运用投影分析定位单个螺栓区域;然后依据各螺栓的阴影特征,利用切比雪夫不等式快速判定螺栓状态,完成螺栓异常识别;最后,制作钢桥节点板模型,采集不同螺栓松动或脱落图像,对该方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图像拍摄视角和距离的适用度高,对螺栓脱落的识别能力优于对螺栓松动的识别;不同场景下单个螺栓定位的平均交并比大于0.75,且螺栓脱落和松动识别的准确率和召回率分别在0.89和0.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桥 螺栓 脱落 松动 视觉识别 密度聚类分析 投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带震源机制节面聚类确定断裂带产状方法及在2021年漾濞地震序列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万永革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37-648,共12页
一条断裂带上发生地震的破裂面通常与断裂带形状接近,同一地震破裂带上大量震源机制节面中应该有集中于断层面形状的一个集合,求出此集合的节面中心就可以得到断裂带的几何形状.根据这个原理,本研究给出了震源机制节面之间距离的方法,... 一条断裂带上发生地震的破裂面通常与断裂带形状接近,同一地震破裂带上大量震源机制节面中应该有集中于断层面形状的一个集合,求出此集合的节面中心就可以得到断裂带的几何形状.根据这个原理,本研究给出了震源机制节面之间距离的方法,将带有噪声、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方法(DBSCAN)应用于震源机制的节面聚类分析,并应用于2021年云南漾濞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数据中,得到两簇节面中心与地震序列的空间密度线性分布较为一致的分支断层,两个分支断裂的走向分别为317.41°和119.42°,置信区间为312.26°~322.55°和118.79°~120.05°,倾角为87.04°和85.73°,置信区间为83.19°~89.55°和80.16°~89.01°.该研究提供了独立于地震波资料、大地测量资料、地质资料等之外的确定断裂带形状分布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形状 震源机制 节面定量差别 有噪声数据的密度聚类分析 2021漾濞地震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DPCA聚类算法的航空发动机故障数据标记 被引量:10
8
作者 吕超 程弓 刘云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5-41,共7页
航空发动机作为飞行器的动力核心对飞行器的安全飞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保证航空发动机的平稳运行对飞行安全有着重大意义。在基于有监督学习的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不断取得进展的同时,如何将平时获取的大量未标记数据转换为能够用... 航空发动机作为飞行器的动力核心对飞行器的安全飞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保证航空发动机的平稳运行对飞行安全有着重大意义。在基于有监督学习的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不断取得进展的同时,如何将平时获取的大量未标记数据转换为能够用来训练故障诊断模型的带标记数据,成为了制约行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针对这一问题引入了基于无监督学习的DPCA算法,用以实现对未标记数据集的准确分类与标记,并针对DPCA算法在局部密度计算与簇类别数选择方面的缺陷进行了优化:针对原始DPCA算法应用标准高斯核计算局部密度易造成误识别的状况,引入共享邻域算法对局部密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优化;针对原始DPCA算法需要人工研判确定簇类别数易造成的误识别状况,引入BIC选择准则对簇类别数的选择方法进行优化;提出了原始DPCA算法与共享邻域算法以及BIC选择准则相结合的BDPCA算法。最后应用航空发动机转子故障数据对BDPCA算法进行了性能验证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证实了BDPCA算法在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诊断领域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气路故障 密度峰值聚类分析(DPCA) 贝叶斯信息准则(BIC) 共享邻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