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参数条件下并联多通道间汽-水两相流密度波不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佳伦 张永海 陈勇强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4,共10页
建立了适用于并联任意多通道间汽液两相流密度波不稳定性分析的时域法计算模型,将并联通道内流动区域划分为一系列网格,建立质量、动量、能量守恒离散方程,考虑沿程两相工质物性变化。参考深度调峰低负荷条件下锅炉水冷壁相关参数,对低... 建立了适用于并联任意多通道间汽液两相流密度波不稳定性分析的时域法计算模型,将并联通道内流动区域划分为一系列网格,建立质量、动量、能量守恒离散方程,考虑沿程两相工质物性变化。参考深度调峰低负荷条件下锅炉水冷壁相关参数,对低压力(p=8~10 MPa)、低质量流速(G=300~500 kg/(m^(2)·s))下并联多通道间密度波脉动特性开展计算分析。采用先增大后减小的线性分布规律近似模拟水冷壁管道壁面的轴向热流密度分布。结果表明:随着系统压力、入口工质质量流量的降低,系统稳定性逐渐降低;随着轴向热流密度分布不均匀度的增大,系统密度波脉动趋于发散,系统临界热负荷逐渐降低,系统趋于不稳定;系统临界热负荷随轴向热流密度分布不均匀度的变化趋势是非线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调峰 低负荷 不均匀热负荷分布 并联多通道 密度波不稳定 时域法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密度梯度中球形界面流动失稳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延深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40-1551,共12页
当流体界面上存在温度梯度或者浓度梯度时,会产生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面流动.由于界面流动在多种工业过程中有广泛应用,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通常认为,在考虑界面流动时,体积力比如重力可以忽略,在小尺度下尤其如此.因此,稳定密度梯度... 当流体界面上存在温度梯度或者浓度梯度时,会产生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面流动.由于界面流动在多种工业过程中有广泛应用,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通常认为,在考虑界面流动时,体积力比如重力可以忽略,在小尺度下尤其如此.因此,稳定密度梯度的重力效应对界面流动的影响一直是被忽略的.然而,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即使是在小尺度下,稳定密度梯度重力效应的影响也不可忽略.文章综述了稳定密度梯度中球形界面的流动及其不稳定性研究进展,介绍了球形界面的两种失稳模式——扩散受限导致的失稳与黏性受限导致的失稳,并且分析了对流、密度梯度、扩散、黏性,以及容器大小对流动失稳的影响.现有研究表明,在小尺度下,当流体界面有竖直方向的分量时,稳定温度/浓度梯度对界面流动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可能需要重新评估.最后根据现有研究的不足与发展动态,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密度梯度 液滴 马兰戈尼流动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并联多通道内高温高压汽水两相流密度波型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会雄 汪斌 陈听宽 《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5-59,77,共6页
在高压汽水两相流实验台上对垂直上升并联多通道中的汽 水两相流密度波型不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发现了并联多通道中汽液两相流密度波型不稳定性的主要特征,确定了系统压力、质量流速、入口过冷度、热负荷、进口及出口节流、可... 在高压汽水两相流实验台上对垂直上升并联多通道中的汽 水两相流密度波型不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发现了并联多通道中汽液两相流密度波型不稳定性的主要特征,确定了系统压力、质量流速、入口过冷度、热负荷、进口及出口节流、可压缩容积等对该类不稳定性的影响;并将垂直并联多通道内高压汽液两相流的密度波型不稳定性与垂直并联双通道和单通道内的密度波不稳定进行了对比分析。所得结果可为大型直流锅炉和蒸汽发生器的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汽液两相流 密度波型不稳定 并联多通道 高温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F_2表面结构稳定性及电子特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张莉莉 韩培德 +3 位作者 张彩丽 董明慧 杨艳青 古向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609-1614,共6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MgF_2(010)、MgF_2(001)、MgF_2(011)及MgF_2(110)四种表面10种构型的稳定性和电子特性.结果表明:四种表面的邻近表面几层原子均出现了明显的驰豫现象,终止于单层F原子的表面相对稳定;进一步对比分析四种表面...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MgF_2(010)、MgF_2(001)、MgF_2(011)及MgF_2(110)四种表面10种构型的稳定性和电子特性.结果表明:四种表面的邻近表面几层原子均出现了明显的驰豫现象,终止于单层F原子的表面相对稳定;进一步对比分析四种表面(终止于单层F原子的稳定构型)的表面能发现,稳定性依次减弱排列为MgF_2(110)、MgF_2(011)、MgF_2(010)、MgF_2(001);最稳定的MgF_2(110)表面的态密度显示在费米能级以下较多的成键电子处于低能级区,同时由于表面的影响,导致表面F原子电荷聚集显负电性,促使表面活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镁:密度泛函理论:表面能:稳定性: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维漂移流模型的并联矩形双通道密度波流动不稳定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熊万玉 唐瑜 陈炳德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89-1996,共8页
基于一维漂移流模型构建了并联矩形双通道密度波流动不稳定性数学模型。模型中采用Zuber推荐的经验关系式计算两相流体空泡份额,采用Chisholm关系式和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自拟关系式计算两相流体的摩擦压降。求解过程中将质量方程、能... 基于一维漂移流模型构建了并联矩形双通道密度波流动不稳定性数学模型。模型中采用Zuber推荐的经验关系式计算两相流体空泡份额,采用Chisholm关系式和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自拟关系式计算两相流体的摩擦压降。求解过程中将质量方程、能量方程与动量方程解耦,并在计算域内沿流动方向依次求解方程组。计算过程中,首先开展稳态计算,在稳态解的基础上,通过添加流量或功率扰动,诱发流体周期性振荡,通过辨识瞬态计算中得到的流量振荡模式来获得流动不稳定边界。采用数值计算获得的密度波脉动图像与实验中观察到的密度波脉动现象的特征基本一致。最后,针对16组典型实验工况开展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大部分工况下计算不稳定界限热流密度与实验值的相对偏差小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矩形双通道 密度波不稳定 漂移流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相自然循环密度波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苏光辉 张金玲 +4 位作者 郭玉君 秋穗正 贾斗南 喻真烷 郭予飞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4-19,共6页
在自然循环水回路上进行了两相流密度波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的实时脉动曲线。分析了系统压力、质量流密度、进口欠热度对系统稳定边界的影响。得出了用无量纲量相变数Npch、欠热度数Nsub、弗劳德数Fr表示的... 在自然循环水回路上进行了两相流密度波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的实时脉动曲线。分析了系统压力、质量流密度、进口欠热度对系统稳定边界的影响。得出了用无量纲量相变数Npch、欠热度数Nsub、弗劳德数Fr表示的系统稳定边界图及稳定性判别准则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自然循环 密度波不稳定 反应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检测汽液两相流动密度波不稳定性的分行特征
7
作者 尚智 薛元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1-72,共2页
结合小波变换和分解良好的时频局部化特性与分形理论,从非线性复杂系统出发,通过未经简化和抽象的研究对象去认识其内在规律性的非线性特性,对汽液两相流动密度波不稳定性同时进行时频分析和非线性分析,并检测脉动参数的分行特征。
关键词 汽液两相流动 密度波不稳定 分行特征 小波分析 时域局部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压受热通道密度波不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磊 阎昌琪 王建军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94-697,共4页
采用RELAP5/Mod3.4软件对某一中压受热通道进行密度波不稳定性分析,探讨了节点个数对流动不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入口单相水的质量流量、入口长度和上升长度、入口和出口局部阻力系数、入口过冷度对受热通道密度波不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 采用RELAP5/Mod3.4软件对某一中压受热通道进行密度波不稳定性分析,探讨了节点个数对流动不稳定性的影响,分析了入口单相水的质量流量、入口长度和上升长度、入口和出口局部阻力系数、入口过冷度对受热通道密度波不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引入过冷数和相变数得到了受热通道的稳定边界.结果表明:在使用RELAP5程序进行不稳定性分析前,有必要进行节点划分敏感性分析;当增大受热通道入口单相水质量流量或增大入口局部阻力系数时,受热通道的流动稳定性增强;当增大受热通道入口长度或上升长度和出口局部阻力系数时,受热通道的流动稳定性降低;过冷数和相变数可用于描述受热通道稳定性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压受热通道 密度波不稳定 过冷数 相变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骆驼山矿选煤厂提高重介质悬浮液密度稳定性的措施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红飞 高松 +3 位作者 冀磊 王建东 徐维维 苑金朝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0年第5期6-8,12,I0001,共5页
分析了骆驼山矿选煤厂重介质悬浮液密度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提出了3项改进措施:对合格介质桶采用多点补水,消除磁选机弱磁区和盲磁区的影响,在合格介质桶增设高压风管口;技改后,有效降低了介质消耗,使得吨原煤介耗降到0.8 kg以下,显著提... 分析了骆驼山矿选煤厂重介质悬浮液密度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提出了3项改进措施:对合格介质桶采用多点补水,消除磁选机弱磁区和盲磁区的影响,在合格介质桶增设高压风管口;技改后,有效降低了介质消耗,使得吨原煤介耗降到0.8 kg以下,显著提高了重介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厂 悬浮液密度稳定 多点补水 磁选机 高压风管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通道密度波不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夏庚磊 郭赟 彭敏俊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74-1079,共6页
本文针对套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环隙窄缝通道的流动,采用RELAP5程序对强迫循环并联通道的流动不稳定现象进行研究,指出在进口欠热度较低的条件下,并联通道系统会发生两种完全不同的不稳定现象,即同相密度波不稳定性和管间脉动不稳... 本文针对套管式直流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环隙窄缝通道的流动,采用RELAP5程序对强迫循环并联通道的流动不稳定现象进行研究,指出在进口欠热度较低的条件下,并联通道系统会发生两种完全不同的不稳定现象,即同相密度波不稳定性和管间脉动不稳定性。对密度波不稳定性的发生条件进行研究,在较大的参数范围内确定了各系统参数的影响规律,最终得出流动不稳定边界。并对不同流量条件和不同压力条件下的不稳定性区间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通道 密度波不稳定 RELAP5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条件下并联矩形通道流动不稳定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瑜 陈炳德 +2 位作者 熊万玉 黄彦平 徐建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00-1605,共6页
以截面尺寸为50mm×2mm的矩形并联双通道为实验本体,开展了倾斜条件下密度波流动不稳定性实验研究。主要参数范围为:压力,3~8 MPa;质量流速,300~800kg/(m^2·s);入口温度,180~270℃;倾斜角度,0°~30°。通过分析实验结... 以截面尺寸为50mm×2mm的矩形并联双通道为实验本体,开展了倾斜条件下密度波流动不稳定性实验研究。主要参数范围为:压力,3~8 MPa;质量流速,300~800kg/(m^2·s);入口温度,180~270℃;倾斜角度,0°~30°。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到了系统压力、质量流速、入口过冷度以及倾斜角度对流动不稳定性界限参数的影响规律,基于过冷度数Nsub和相变数Npch绘制了流动不稳定边界,并通过实验数据拟合了包含Froud数和Δρ/Δρg的不稳定边界准则关系式。研究发现,在实验工况范围内,倾斜条件对密度波流动不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波流动不稳定 并联矩形通道 倾斜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液两相流动不稳定性的小波包研究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尚智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2-235,共4页
利用小波包对信号的精确细分特性,对汽液两相流动密度波不稳定性的脉动信号进行分析,并由此得到两相密度波不稳定性脉动的特征向量。由这些特征向量可得到汽液两相流动脉动能量随脉动频率的分布状况,开创了对汽液两相流动密度波不稳定... 利用小波包对信号的精确细分特性,对汽液两相流动密度波不稳定性的脉动信号进行分析,并由此得到两相密度波不稳定性脉动的特征向量。由这些特征向量可得到汽液两相流动脉动能量随脉动频率的分布状况,开创了对汽液两相流动密度波不稳定性研究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不稳定 小波包 密度波不稳定 研究法 汽液两相流动 特征向量 稳定性研究 脉动信号 分布状况 脉动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黏性对盐指型双扩散对流扩散通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13
作者 陈铂 徐孝勤 +2 位作者 黄筱云 彭君可 黄剑文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为研究盐指型双扩散对流过程中流体黏性对通量的影响,使用中间有移动挡板的试验水箱形成初始为静止状态的糖-盐双层系统,并通过调整糖、盐组分质量分数设计了一系列密度稳定比相同而流体黏性不同的试验工况,进行了双扩散对流扩散通量变... 为研究盐指型双扩散对流过程中流体黏性对通量的影响,使用中间有移动挡板的试验水箱形成初始为静止状态的糖-盐双层系统,并通过调整糖、盐组分质量分数设计了一系列密度稳定比相同而流体黏性不同的试验工况,进行了双扩散对流扩散通量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流体黏性对盐指型双扩散对流扩散通量的影响不可忽略,在双扩散对流强度相同的条件下,试验流体黏性越大,盐指型双扩散对流扩散通量越小;当试验流体的运动黏滞系数均小于1.15 mm2/s时,糖和盐这两种组分跨界面的双扩散对流扩散通量随流体黏性增大而减小的趋势相近,当两种组分的质量分数持续增大时,盐溶液的黏性仍缓慢增大,而糖溶液的黏性迅速变大,此时糖组分的跨界面双扩散对流扩散通量仍会随糖溶液黏性的增大而减小,但盐组分的跨界面双扩散对流扩散通量不再变化;Stern数与流体黏性呈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盐双层系统 双扩散对流 流体黏性 扩散通量 密度稳定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屯兰选煤厂密度自动控制系统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麻东飞 《煤矿机械》 2017年第11期126-127,共2页
对于重介质选煤来说,保证介质密度的稳定性,改善重介系统洗选效果,是提高洗选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屯兰选煤厂采用密度自动控制系统对介质密度进行跟踪检测、调节。实践表明:系统工作可靠、运行稳定,控制误差为±0.003 g/cm3,... 对于重介质选煤来说,保证介质密度的稳定性,改善重介系统洗选效果,是提高洗选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屯兰选煤厂采用密度自动控制系统对介质密度进行跟踪检测、调节。实践表明:系统工作可靠、运行稳定,控制误差为±0.003 g/cm3,完全满足生产要求,洗选效果得到很大改善,经济效益非常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自动控制系统 密度稳定 应用效果及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热型碳氢燃料动力学不稳定性实验研究
15
作者 陈妮妮 程想 +2 位作者 张永久 潘辉 毕勤成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74-580,共7页
为了使热防护结构安全稳定运行,对吸热型碳氢燃料RP-3压力降不稳定性和密度波不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在实验段前加装缓冲罐,构建了吸热型碳氢燃料动力学不稳定性模型,探讨了压力降不稳定性和密度波不稳定性的机理与基本特性。实... 为了使热防护结构安全稳定运行,对吸热型碳氢燃料RP-3压力降不稳定性和密度波不稳定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在实验段前加装缓冲罐,构建了吸热型碳氢燃料动力学不稳定性模型,探讨了压力降不稳定性和密度波不稳定性的机理与基本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压力降不稳定性发生在压降特性曲线的负斜率区,密度波不稳定性发生在压降特性曲线小流量下的正斜率区。压力降不稳定性中流量、压力和温度波动幅度大,加热段出口燃料温度波动幅度最高可达90℃,并且波动周期较长,时间一般在15~50 s;密度波不稳定性流量和压力波动幅度比压力降不稳定性小,但加热段出口燃料温度波动幅度最高可达95℃,超过了压力降不稳定性中温度的波动幅度,其波动周期时间一般小于10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热型碳氢燃料 压力降不稳定 密度波不稳定 压降特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姆德尔数字密度计在屯兰选煤厂的应用
16
作者 麻东飞 《选煤技术》 CAS 2016年第5期54-56,59,共4页
为了提高介质密度的稳定性,改善重介系统洗选效果,采用阿姆德尔数字密度计对屯兰选煤厂的介质密度进行检测。生产实践表明:该密度计能够实现在线调节介质密度,且更科学、更快捷,控制误差为±0.005 g/cm^3,完全满足生产要求;该仪器... 为了提高介质密度的稳定性,改善重介系统洗选效果,采用阿姆德尔数字密度计对屯兰选煤厂的介质密度进行检测。生产实践表明:该密度计能够实现在线调节介质密度,且更科学、更快捷,控制误差为±0.005 g/cm^3,完全满足生产要求;该仪器的成功应用,使采样工和化验工的劳动强度均降低,洗选效果得到很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介悬浮液 密度稳定 标定方法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介质系统方法探讨
17
作者 张兰 《山西焦煤科技》 2012年第9期8-10,共3页
斜沟煤矿选煤厂目前主洗段介质系统密度不稳定,采取的措施有:严把介质关,杜绝跑冒滴漏,防止脱泥筛窜水、窜泥,提高脱介、磁选效率,稳定小时入洗量。通过实践,发现生产过程中主洗介质系统密度仍然不够稳定,经过分析,得出介质不能均匀、... 斜沟煤矿选煤厂目前主洗段介质系统密度不稳定,采取的措施有:严把介质关,杜绝跑冒滴漏,防止脱泥筛窜水、窜泥,提高脱介、磁选效率,稳定小时入洗量。通过实践,发现生产过程中主洗介质系统密度仍然不够稳定,经过分析,得出介质不能均匀、及时添加是其主要原因,为此提出了改进措施,通过实施保证了介质系统密度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稳定 介质 添加 改进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布板下干法重介质流化床流化及分选特性研究
18
作者 齐健 尉维洁 +3 位作者 雷慧诚 万腾锋 周南 陈廷官 《煤炭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480-488,共9页
作为细粒级煤炭干法分选领域的重要分选手段,气固流化床的床层密度稳定性是实现稳定分选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气固流化床分布板特征对气流的均匀分布及床层临界流化特性则具有直接影响。系统地考察了分布板压降及分布板布置方式对流化床流... 作为细粒级煤炭干法分选领域的重要分选手段,气固流化床的床层密度稳定性是实现稳定分选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气固流化床分布板特征对气流的均匀分布及床层临界流化特性则具有直接影响。系统地考察了分布板压降及分布板布置方式对流化床流化特性的影响。对比了在不同分布板特性下床层临界流化特征、密度稳定性及分选特征的变化规律,深层探索了分布板压降在受到不同因素影响下,临界流化气速与床层密度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分布板压降的逐渐增大,临界流化气速和床层密度稳定性同时增加,而床层膨胀率则先增加后降低,这是由于随着滤布层数的增加使得分布板压降增加,受滤布分散作用下气流进入床层所具有的能量较低,气泡尺寸降低,气泡分布更加均匀,兼并几率降低,因而床层稳定性得到强化。在3层(3#)分布板条件下,膨胀率最大为19.3%,合适的分布板布置方式可以使气流分散均匀,改善床层稳定性。在气流速度为0.15m/s时,分布板上方滤布为3层(3#3)条件下,床层密度波动标准差为0.049,同样在3#3分布板条件下,6~13mm煤炭分选精煤灰分为13.47%,可能性偏差E值为0.0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流化床 分布板 床层压降 密度稳定 低灰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淤积物密实变化对冲淤计算与库容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育杰 牛占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6-52,共7页
多泥沙河流水库淤积物为中细颗粒(粒径d<0.5 mm)泥沙时,初始淤积物的体积与干密度具有不稳定性,随着淤积厚度与淤积年限的增加,泥沙固体颗粒逐渐被压实,淤积物干密度增大,从而发生缩体现象,对断面法冲淤计算及水库库容变化具有重要... 多泥沙河流水库淤积物为中细颗粒(粒径d<0.5 mm)泥沙时,初始淤积物的体积与干密度具有不稳定性,随着淤积厚度与淤积年限的增加,泥沙固体颗粒逐渐被压实,淤积物干密度增大,从而发生缩体现象,对断面法冲淤计算及水库库容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为此,在淤积物密实演化物理模式基础上,分析了淤积物体积缩小与湿密度和干密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导出了淤积物体积缩小的干密度计算公式,探讨了淤积物密实沉降对断面法年度冲淤计算的影响和淤积物密实沉降累积历程,结合三门峡水库实测资料确定了该库淤积物初期和极限稳定期干密度取值,进行了密实缩体实例计算与分析。研究表明:以各年度断面法测算的冲淤量为基础所得的水库多年累计冲淤量,并不能真正代表实际库容的损失;大量淤积物长历时密实过程会增大水库库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积物 密实 缩体 初期干密度 极限稳定密度 断面法 多年累计冲淤量 库容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