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径潮共同作用对径流型河口盐水上溯的影响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尹小玲
赵雪峰
-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
出处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8-126,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572130)~~
-
文摘
为进一步认识径流型河口枯季盐水上溯距离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将实际河口简化并在不同径流量下分别用等潮差正弦潮和主要分潮驱动,进行盐水三维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径流和潮汐两大基本作用的相对强度不同,平衡态下盐水形态和位置自动调整并最终达到盐输运平衡,径流量小于3 000 m3/s且潮差小于2 m时,最大上溯距离随潮差的变化规律在不同径流量下存在明显差别;大小潮半月周期内盐水呈现非平衡态,非强混合时潮周期盐水上溯最大距离围绕平衡态随潮差呈顺时针绳套关系变化。径流导致的密度环流作用和潮汐的混合作用交织,两者相互影响并协同发展,两种作用相对强度的不同是导致径流型河口盐水上溯距离变化显著的主导因素。
-
关键词
河口盐水上溯
密度环流
径潮共同作用
数值试验
-
Keywords
estuarine saline intrusion
density circulation
cooperation of runoff and tide
numer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
分类号
TV133.2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
题名鸭绿江洪季的河口最大混浊带
被引量:18
- 2
-
-
作者
金惜三
李炎
-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
出处
《东海海洋》
2001年第1期1-10,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 93762 78)
-
文摘
对 1 994年 8月在鸭绿江河口的水文和悬浮泥沙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在洪季鸭绿江河口的最大混浊带 ,出现在第一个河口锋面内侧。它的核心处盐度小于 1 ,从上游带入河口的细颗粒泥沙多数被河口第一锋面截留 ,还有一部分上游来沙穿过该锋面 ,聚集在河口第一和第二锋面之间。
-
关键词
鸭绿江河口
最大混浊带
水文
悬浮泥沙
垂向密度环流作用
盐度
絮凝作用
-
Keywords
Yalujiang River estuary
turbidity maximum belt
hydrograph
suspended sediment
-
分类号
P343.5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
-
题名青岛冷水团的生成与演变研究
被引量:6
- 3
-
-
作者
黄浩
陈学恩
林璘
-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
-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91-1200,共10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140130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U1706218号
-
文摘
本文基于现场观测资料并结合FVCOM三维海洋模式的模拟结果,研究了2010年青岛冷水团生消过程和演变机制。结果表明,山东半岛东南海域的中层冷水是青岛冷水团的雏形,于4月中旬演变为青岛冷水团,位于青岛东南外海40m以下的盐度锋面中;刻画了青岛冷水团的消亡过程:5月青岛冷水团的北部底层水并入南黄海底层冷水中,构成南黄海的西部冷中心;而南部水团面积大幅减小,温盐特征大幅上升;6月上旬,青岛冷水团完全被南黄海底层冷水吞并,青岛冷水团完全消亡;揭示了青岛-石岛近海反气旋涡、黄海冷水团锋面密度环流对青岛冷水团的作用,前者是青岛冷水团存在的动力机制,后者加剧了底层海域的水平热量交换,促使了青岛冷水团的消亡。
-
关键词
青岛冷水团
中层冷水
青岛-石岛近海反气旋涡
黄海暖流
黄海冷水团锋面密度环流
-
Keywords
Qingdao Cold Water Mass(QCWM)
intermediate cold water
Yellow Sea Warm Current
Qingdao-Shidao offshore mesoscale anticyclonic eddy
Yellow Sea Cold Water Mass frontal density circulation
-
分类号
P73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