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簇X(X=Pt-Au, Au-Au)负载在(3×2) TiO_2(110)完整表面上的覆盖度效应(英文) 被引量:3
1
作者 赵伟娜 林华香 +3 位作者 李奕 章永凡 黄昕 陈文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61-1868,共8页
采用自旋极化密度泛函和广义梯度近似的方法并结合周期平板模型, 探讨了不同覆盖度(θ)下双金属簇X (X=Pt-Au, Au-Au)在(3×2)TiO2(110)完整表面上的吸附行为. 另外, 在本文给出的所有覆盖度模式下(θ=1/6-1 ML), 我们仅研究其基态... 采用自旋极化密度泛函和广义梯度近似的方法并结合周期平板模型, 探讨了不同覆盖度(θ)下双金属簇X (X=Pt-Au, Au-Au)在(3×2)TiO2(110)完整表面上的吸附行为. 另外, 在本文给出的所有覆盖度模式下(θ=1/6-1 ML), 我们仅研究其基态构型. 计算结果表明: 当θ<1/2 ML 时, 金属簇 X 在 TiO2(110)表面上吸附能随覆盖度的增加而增加; 当θ>1/2 ML时, 除了饱和覆盖度下, 吸附能随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小; 当θ=1/2 ML时, 吸附能最大. 即使Pt-Au/TiO2体系的吸附能比Au-Au/TiO2体系的小, 但相对于Au-Au簇, Pt-Au簇更容易在TiO2(110)表面上形成双金属单分子层. 在半覆盖和全覆盖下, X簇的峰与TiO2的峰在-3.0 eV到费米能级之间产生明显重叠, 表明簇与底物之间存在化学作用. 且当覆盖度小时, X-TiO2相互作用是成簇的主要因素; 随着覆盖度的增大, X-X原子间相互作用就逐渐变成了成簇的主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tio2(110)表面:双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在TiO2(110)表面的Aun-1Ag(n=1-5)团簇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广丽 岳瑞英 +1 位作者 赵健 朱小蕾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43,共6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对Au_(n-1)Ag(n=1-5)团簇所有异构体吸附在TiO_2(110)表面的负载构型进行了结构优化,并分析了负载团簇的最稳定结构的电子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在较稳定的吸附构型中,团簇都与TiO_2表面的两配位的氧(O_(2c))相连接.将不稳定... 采用第一性原理对Au_(n-1)Ag(n=1-5)团簇所有异构体吸附在TiO_2(110)表面的负载构型进行了结构优化,并分析了负载团簇的最稳定结构的电子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在较稳定的吸附构型中,团簇都与TiO_2表面的两配位的氧(O_(2c))相连接.将不稳定的Au3Ag异构体负载在TiO_2表面后稳定性明显提高.能量分析表明,负载的Au_3Ag为最稳定体系.根据bader电荷和DOS分析,吸附Au_(n-1)Ag(n=1-5)团簇后,有电子从金属团簇转移到吸附基底上.Au_(n-1)Ag(n=4,5)团簇吸附后的TiO_2(110)表面不再具有半导体性质.Au Ag和Au_2Ag团簇与TiO_2表面的作用较弱,它们与TiO_2表面之间的电荷转移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 Ti O2表面 吸附 密度泛函理论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