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氢吲哚类染料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敏剂的比较 被引量:15
1
作者 詹卫伸 潘石 +1 位作者 李源作 陈茂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087-2092,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对四种二氢吲哚染料进行研究,从中筛选出相对优秀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敏剂.对前线分子轨道的计算表明,二氢吲哚染料的前线分子轨道结构非常有利于染料激发态向TiO2电极的电子注入....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对四种二氢吲哚染料进行研究,从中筛选出相对优秀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敏剂.对前线分子轨道的计算表明,二氢吲哚染料的前线分子轨道结构非常有利于染料激发态向TiO2电极的电子注入.对真空中的紫外和可见光吸收光谱的计算表明,二氢吲哚染料的吸收光谱与太阳辐射光谱匹配较好.对染料分子的能级计算表明,二氢吲哚染料的能级结构比较适合于I-/I-3作电解液的TiO2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的光敏剂.二氢吲哚染料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能级均比TiO2晶体导带边能级高,能够保证激发态染料分子高效地向TiO2电极转移电子.二氢吲哚染料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的能级比I-/I3-能级低,保证了失去电子的染料分子能够顺利地从电解液中得到电子.与实验数据比较,得出在提高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方面,对染料的关键要求是LUMO能级的位置.染料分子的稳定性是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化学键键长的比较表明,二氢吲哚染料的分子稳定性基本相同.对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二氢吲哚染料1(ID1)的LUMO能级最高,分子稳定性最好,在酒精溶液中的吸收光谱与太阳辐射光谱匹配很好,在同类染料中是较好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二氢染料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额外给体引入对经典D-π-A型敏化剂性能影响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水星 张建钊 +4 位作者 苏欣 张吉 吴勇 耿允 苏忠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002-2008,共7页
为了探讨D-D-π-A型染料中双给体对敏化剂性能的影响,本文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及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对染料1-4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吸收光谱、电化学性质、电子复合程度以及半导体导带边缘的移动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 为了探讨D-D-π-A型染料中双给体对敏化剂性能的影响,本文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及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对染料1-4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吸收光谱、电化学性质、电子复合程度以及半导体导带边缘的移动等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经典的D-π-A型染料分子1,在分子2-4(D-D-π-A型双给体染料)中额外引入给体,尽管对导带能级移动的改变不是很显著,但是可以改变体系的共轭程度,增加染料的光吸收强度.重要的是,额外给体的引入可以显著增加染料阳离子空穴-半导体之间的距离,从而减缓注入电子与染料阳离子的复合;在额外给体中引入杂原子可以使I2聚集在染料外侧,从而降低电解质在半导体表面的局域浓度,进而减缓注入电子与电解质之间的复合速率.因此,通过在经典的D-π-A型染料上引入额外的电子给体构筑D-D-π-A型染料可以有效调节染料的光吸收、电化学及电子复合等方面的性质,是设计合成高性能染料的可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D-D-π-A型染料 密度泛函理论 电子复合 给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二聚噻吩类光敏染料构效关系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苏欣 张吉 +2 位作者 吴勇 耿允 苏忠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945-1952,共8页
D-π-A型有机光敏染料结构上的微小差异会引起器件性能的显著不同.为了合理解释染料分子1和2(给体分别为咔唑和二氢吲哚)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讨论了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光捕获效... D-π-A型有机光敏染料结构上的微小差异会引起器件性能的显著不同.为了合理解释染料分子1和2(给体分别为咔唑和二氢吲哚)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讨论了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光捕获效率、电子注入驱动力、垂直方向偶极矩和电子转移数目在内的一系列影响染料性能的理论参数.结果表明,在光捕获效率和电子注入效率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染料分子2较低的染料再生效率可导致其短路电流较小;同时,在由光诱导产生的从染料分子转移到半导体的电子数目以及电子复合程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染料分子1垂直方向上较大的偶极矩则可导致其具有较高的开路电压.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相吻合,有望对今后设计合成高效光敏染料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D-π-A型有机染料 光捕获效率 染料再生效率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π桥中不同吸电子基团对三苯胺-氰基丙烯酸类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影响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顾冬梅 张建钊 +3 位作者 张吉 李海斌 耿允 苏忠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44-1350,共7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染料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电子注入驱动力、半导体导带能级移动量以及染料与碘的相互作用能等一系列评价电池性能的理论参数,以解释在π桥上引入不同吸电子基团导致三苯胺-氰基丙烯酸基染料...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染料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电子注入驱动力、半导体导带能级移动量以及染料与碘的相互作用能等一系列评价电池性能的理论参数,以解释在π桥上引入不同吸电子基团导致三苯胺-氰基丙烯酸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降低的原因.结果表明,在染料π桥上引入吸电子基团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吸收光谱,但同时也引入了额外的与电解质中碘相互作用的位点,加快了与电解质之间的复合速率,影响了电子注入驱动力,最终导致电池光电转换效率降低.因此,在设计高效光敏染料时除了考虑吸收光谱外,也应考虑染料与电解质之间的复合以及电子注入驱动力这2个影响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密度泛函理论 吸电子基团 电子复合 电子注入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硫富瓦烯作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有机染料电子给体的理论研究(英文)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喜明 贾春阳 +1 位作者 万中全 姚小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3-280,共8页
为了研究四硫富瓦烯(TTF)基团对有机染料敏化剂光电性能的影响,以咔唑染料Dye 1为原型,引入TTF基团作为电子给体,设计了咔唑染料Dye 2.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分别计算模拟了纯染料分子和吸附团簇(TiO2)9后的... 为了研究四硫富瓦烯(TTF)基团对有机染料敏化剂光电性能的影响,以咔唑染料Dye 1为原型,引入TTF基团作为电子给体,设计了咔唑染料Dye 2.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分别计算模拟了纯染料分子和吸附团簇(TiO2)9后的形貌、分子轨道能级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采用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模拟染料分子在二氧化钛(101)面吸附的表面形貌.结果发现:在有机染料中引入TTF基团有助于有机染料敏化剂在二氧化钛表面的抗团聚作用和分子内的电荷转移;最为重要的是,TTF基团的强给电子能力极大地增强了有机染料敏化剂的光捕获能力.所有的计算结果表明,TTF基团是一种非常有潜力改善染料敏化剂光电性能的给电子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硫富瓦烯 染料敏化 密度泛函理论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EosinY在TiO_2(101)表面的吸附构型及其对电子注入过程影响的理论研究(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郝莉 魏巍 +1 位作者 王建 张红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220-2225,共6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分析了2种Eosin Y-Ti O2(101)吸附构型下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及电荷转移性质.结果表明,Eosin Y以H构型吸附在Ti O2(101)表面时的体系总能量比B构型的高59.7 k J/mol;Eosin Y以B构型吸附在Ti O2(101)表面时比以H构...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分析了2种Eosin Y-Ti O2(101)吸附构型下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及电荷转移性质.结果表明,Eosin Y以H构型吸附在Ti O2(101)表面时的体系总能量比B构型的高59.7 k J/mol;Eosin Y以B构型吸附在Ti O2(101)表面时比以H构型吸附时的吸附能更高.因此,B吸附构型更易形成.此外,还对电子注入动力学进行了模拟并对界面间的电荷转移进行了Bader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与吸附H构型相比,B构型下的电子注入过程更迅速也更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吸附结构 界面间电子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染料D-SS和D-ST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敏剂的比较(英文) 被引量:7
7
作者 詹卫伸 潘石 +2 位作者 王乔 李宏 张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8-84,共7页
为了揭示D-SS和D-ST分子敏化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的物理机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和自然键轨道(NBO)分析,模拟计算染料D-SS和D-ST分子的结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能级结构.D-SS的紫外-可见吸收光... 为了揭示D-SS和D-ST分子敏化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的物理机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和自然键轨道(NBO)分析,模拟计算染料D-SS和D-ST分子的结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能级结构.D-SS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相比于D-ST的有明显的红移,而且D-SS分子的摩尔吸光系数也高于D-ST分子的.D-SS分子本应该比D-ST分子拥有更高的俘获太阳辐射光子的能力,但由于D-SS分子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级位置比氧化还原电解质(I-/I-3)的氧化还原能级高,处于光激发态的D-SS分子向TiO2电极注入电子而被氧化后,不能顺利地从电解质中得到电子而还原,使得D-SS分子俘获光子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从而严重地降低了由其敏化的DSSCs的光电性能和光电能量转换效率.揭示了D-SS敏化的DSSCs的光电性能,特别是光电能量转换效率比D-ST敏化的DSSCs的低的原因.染料敏化剂分子的HOMO能级的位置对于DSSCs来说也是很重要的,用于DSSCs的有机敏化剂分子的HOMO能级的位置必须低于氧化还原电解质的氧化还原能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分子模拟 电子结构 吸收光谱 能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D5同类物分子设计(英文) 被引量:8
8
作者 詹卫伸 潘石 +1 位作者 李源作 陈茂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08-1416,共9页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以及自然键轨道(NBO)分析,设计比有机染料D5更优秀的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的D5同类物分子.在D5骨架的给电子基团上对称地引入给电子基(—OH,—NH2,—OCH3),既可以使分子的最低...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以及自然键轨道(NBO)分析,设计比有机染料D5更优秀的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的D5同类物分子.在D5骨架的给电子基团上对称地引入给电子基(—OH,—NH2,—OCH3),既可以使分子的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能级提高,又可以使吸收光谱红移,从而既提高染料分子捕获太阳辐射光子的能力,又提高由染料分子的激发态向TiO2电极注入电子的驱动力.在D5分子的骨架上,对称地引入受电子基(—CF3,—F,—CN),可以使染料分子的吸收光谱强烈地红移,从而更有效地利用太阳能.由LUMO能级的提高和吸收光谱的红移来考虑,所设计的D516,D536,D537分子是比D5优秀的同类物分子,其中D516是最好的.单从吸收光谱红移来考虑,所设计的D565,D567,D568分子是比D5优秀的同类物分子,其中D565的吸收光谱有望与太阳辐射光谱更好地匹配.挑选出来的这6种D5同类物分子都是D-π-A(电子给体-共轭π桥-电子受体)结构.这几种分子的光激发引起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s)到LUMOs的跃迁是π-π*跃迁,是分子内电荷转移,吸收光谱是电子吸收光谱,位于近紫外-可见光区.D516和D565有望成为比D5更优秀的用于DSSC的非金属有机染料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染料D5 分子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染料分子共轭π桥的扩展(英文) 被引量:5
9
作者 詹卫伸 李睿 +2 位作者 潘石 郭英楠 张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5-262,共8页
以染料分子D5为原型,采用不同类型和数量的共轭桥单元来设计D-π-A型有机分子,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来模拟计算分子的形貌、分子轨道能级以及紫外-可见光谱,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的敏化分子寻找适合... 以染料分子D5为原型,采用不同类型和数量的共轭桥单元来设计D-π-A型有机分子,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来模拟计算分子的形貌、分子轨道能级以及紫外-可见光谱,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的敏化分子寻找适合的共轭桥.采用"次甲基链"、"呋喃环"或"噻吩环"、"次甲基链和呋喃环"或"次甲基链和噻吩环"作为共轭桥单元,使得分子的吸收光谱依次红移.随着共轭桥单元的增加,分子的吸收光谱有剧烈的红移,但随着共轭桥单元数量的进一步增加,分子吸收光谱的红移现象减弱.分子的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能级逐渐降低,而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级逐渐升高.采用3个"次甲基链和呋喃环"或者"次甲基链和噻吩环"作为共轭桥时,HOMO能级已经高于氧化还原电解质的能级,而在极性溶液中,由2个"次甲基链和噻吩环"单元作为有机分子的共轭桥时,分子的HOMO能级已经高于氧化还原电解质的能级了.采用"次甲基链和呋喃环"或"次甲基链和噻吩环"单元作为有机分子的共轭桥时,吸收光谱有明显的红移,但对于DSSCs的敏化分子,这样的共轭桥单元只能有1-2个,不宜过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有机光敏剂 共轭桥 密度泛函理论 次甲基链 呋喃环 噻吩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中氮茚有机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剂的分子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丽梅 温智 +3 位作者 李银祥 胡华友 阚玉和 苏忠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04-1512,共9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研究了9个新的中氮茚[3,4,5-ab]异吲哚(INI)为给体的染料敏化剂性质.对影响电池效率的光捕获效率、电子注入、染料再生和电荷复合等重要因素与D5和D9染料进行了对比.计算表明,设计...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研究了9个新的中氮茚[3,4,5-ab]异吲哚(INI)为给体的染料敏化剂性质.对影响电池效率的光捕获效率、电子注入、染料再生和电荷复合等重要因素与D5和D9染料进行了对比.计算表明,设计的INI系列敏化剂在440–500 nm内有最大吸收峰,表现出明显的电荷分离特征,INI2具有比D9染料更高的最大理论短路电流.Fukui反应指数计算指出INI2的亲核加成最易实现.染料分子在二氧化钛(101)面吸附计算表明,染料INI2以间接注入途径实现电子注入.综合计算结果,中氮茚INI染料有希望作为性能优良的染料敏化剂而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氮茚[3 4 5-ab]异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电子吸收光谱 光捕获效率 密度泛函理论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电池中具有D-A-π-A型有机染料分子的理论研究
11
作者 罗瑶 邓庆华 +2 位作者 苗体方 何向奎 顾从政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09-913,共5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对具有D-A-π-A型两个有机染料分子WS-3和WS-4进行了优化,获得了WS-3和WS-4的稳定结构.为了研究WS-3、WS-4和Ti O2之间的光电转化性质,用对接软件把WS-3、WS-4和Ti O2结合在一起,获得WS-3TiO2和WS-4TiO2的几何结构,然后,... 用密度泛函理论,对具有D-A-π-A型两个有机染料分子WS-3和WS-4进行了优化,获得了WS-3和WS-4的稳定结构.为了研究WS-3、WS-4和Ti O2之间的光电转化性质,用对接软件把WS-3、WS-4和Ti O2结合在一起,获得WS-3TiO2和WS-4TiO2的几何结构,然后,对WS-3TiO2和WS-4TiO2的结构进一步优化,获得稳定的WS-3TiO2和WS-4TiO2的基态和激发态结构.最后,计算了WS-3、WS-4、WS-3TiO2、WS-4TiO2前线分子轨道能级,并分析了Ti O2的静电荷,计算结果和实验吻合较好,希望这些研究结果为设计这类化合物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密度泛函理论 D-A-π-A构型 电荷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给电子基团对吲哚染料电子结构和吸收光谱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3
12
作者 梁桂杰 钟志成 +5 位作者 陈美华 许杰 徐卫林 和平 候秋飞 李在房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85-1891,共7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 分别基于B3LYP和PBE1PBE方法研究了一系列含有不同给电子基团的吲哚染料分子(ID1-ID3)的电子结构和吸收光谱性质. 重点比较了不同电子给体对染料的分子结构、吸收光谱以及其在电池中...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 分别基于B3LYP和PBE1PBE方法研究了一系列含有不同给电子基团的吲哚染料分子(ID1-ID3)的电子结构和吸收光谱性质. 重点比较了不同电子给体对染料的分子结构、吸收光谱以及其在电池中的光伏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从ID1、ID2到ID3, 随着电子给体中苯环数目的增加, 吲哚分子上的共轭效应逐渐增大, 导致吲哚分子最高占据分子轨道-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HOMO-LUMO)之间的能隙变窄, 分子的吸收光谱发生红移. 染料分子的吸收光谱和 LUMO 能级分别影响染料的吸光效率和光电转化过程中电子的注入过程, 从而使其二者成为决定电池光伏性能的重要参数. 综合考虑上述两个参数对电池性能的贡献, 通过理论研究证实, 在ID1-ID3系列染料中, ID3具有较长的吸收谱带、较大的分子消光系数和合适的LUMO能级, 从而表现出最为优越的光伏性能, 这与实验得出的结论很好地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染料 分子结构: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四硫富瓦烯-三苯胺类光敏染料理论研究(英文)
13
作者 翁小龙 王艳 +3 位作者 贾春阳 万中全 陈喜明 姚小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90-1998,共9页
在简单结构的D-π-A三苯胺光敏染料(YD1)中引入不同数量的四硫富瓦烯(TTF)单元作为次级电子给体以增强有机光敏染料的给电子能力,设计了两个结构分别为D-D-π-A(YD2)以及2D-D-π-A(YD3)的光敏染料分子,并且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 在简单结构的D-π-A三苯胺光敏染料(YD1)中引入不同数量的四硫富瓦烯(TTF)单元作为次级电子给体以增强有机光敏染料的给电子能力,设计了两个结构分别为D-D-π-A(YD2)以及2D-D-π-A(YD3)的光敏染料分子,并且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分别模拟计算了纯光敏剂分子及其吸附二氧化钛团簇后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以及光物理性能。采用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模拟计算光敏染料分子在二氧化钛(101)面吸附的表面形貌以及态密度(DOS)。计算结果表明,TTF单元的引入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光敏染料分子的团聚,还可以提升其吸收性能。此外,光吸收效率(LHE)、电子注入驱动力(ΔG^(inject))以及DOS的计算结果显示,YD2和YD3理论上可以呈现出比YD1更高的短路电流密度(J_(sc))以及开路电压(V_(oc))。因此,通过本文的理论研究表明,TTF单元可以作为有机光敏染料中的次级电子给体来改善光敏染料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胺 四硫富瓦烯 光敏染料 密度泛函理论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调控含炔基铼染料发光性能的理论研究
14
作者 张婷婷 杨溢青 +1 位作者 高慧 韩慧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48-2157,共10页
染料分子的光物理性质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DSSC)的性能密切相关。为了研究炔基氮杂环铼三羰基配合物中羧基吸附基团对染料发光性能的影响,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方法对孤立染料... 染料分子的光物理性质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DSSC)的性能密切相关。为了研究炔基氮杂环铼三羰基配合物中羧基吸附基团对染料发光性能的影响,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DFT)方法对孤立染料分子及其吸附在TiO_(2)(101)表面后的结构、前线分子轨道和光谱性质进行了计算,预测了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光电转换效率。计算结果表明,羧基吸附基团的位置和数目不同时,虽然染料分子的结构相似,但可以调控发光性质。羧基连接在含N杂环上比在其他位置时,染料分子表现出来较好的发光性能。另外,通过对比所有染料分子的吸收可见光范围、驱动力和光捕获效率,最终筛选出发光性质优良的染料分子a^(4)和b4,其具有好的光吸收能力和强的电荷传输能力,适合作为染料敏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铼配合物 染料 发光性能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dqvist型多酸螺芴氧杂蒽衍生物电子性质和吸收光谱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硕 石绍庆 颜力楷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1-106,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研究了螺芴氧杂蒽修饰Lindqvist型多酸基有机-无机杂化衍生物的电子性质、吸收光谱和跃迁性质.结果表明:各体系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级均低于电解质I-/I3-的氧化还原电位,保...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研究了螺芴氧杂蒽修饰Lindqvist型多酸基有机-无机杂化衍生物的电子性质、吸收光谱和跃迁性质.结果表明:各体系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能级均低于电解质I-/I3-的氧化还原电位,保证染料快速有效地再生;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能级均高于TiO2的导带能级,有利于电子从激发态染料注入到TiO2导带;各体系的吸收光谱均呈现出2个主要吸收峰,在可见光区具有较强吸收,与咔唑相比,向螺芴氧杂蒽引入三苯胺有利于吸收光谱红移;各体系均具有较强的光吸收效率.电子注入自由能计算表明:用芘和芴取代三苯胺一个苯环的体系3和4具有较大的电子注入效率,这2个体系有望成为性能优异的光敏染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dqvist型多酸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密度泛函理论 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