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吡唑铝化合物双光子吸收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晓婷 郭景富 +3 位作者 安迪 王丹 任爱民 封继康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303-2310,共8页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半经验的ZINDO方法对二吡唑铝化合物的单、双光子吸收(OPA、TPA)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铝氮烷杂环化合物具有好的双光子吸收性质,其双光予最大吸收截面值(σ_(max))可达到2860.1 GM(1 GM=10^(-50)cm^4·s...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半经验的ZINDO方法对二吡唑铝化合物的单、双光子吸收(OPA、TPA)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铝氮烷杂环化合物具有好的双光子吸收性质,其双光予最大吸收截面值(σ_(max))可达到2860.1 GM(1 GM=10^(-50)cm^4·s·photon^(-1)).在中心、共轭桥和末端引入强的吸电子基团可调谐单、双光子吸收光谱,实现在不同波长范围的双光子吸收;利用三态公式分析了分子的双光子吸收截面变化的内在原因;铝氮烷杂环化合物与其相应的硼化合物相比,表现出类似的单、双光子吸收性质,但一定程度上可增大双光子吸收截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光子吸收:光子吸收截面 二吡唑铝:分子内电荷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和2,7-咔唑衍生物单光子和双光子吸收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文超 封继康 +3 位作者 任爱民 孙家锺 于晓强 王军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0-105,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以及ZINDO/SDCI方法计算3,6-和2,7-咔唑衍生物的分子平衡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及单光子和双光子吸收性质.乙烯基吡啶取代基的位置影响分子的单光子和双光子吸收性质.与3,6-咔唑衍生物相比,2,7-咔唑衍生物的单光...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以及ZINDO/SDCI方法计算3,6-和2,7-咔唑衍生物的分子平衡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及单光子和双光子吸收性质.乙烯基吡啶取代基的位置影响分子的单光子和双光子吸收性质.与3,6-咔唑衍生物相比,2,7-咔唑衍生物的单光子吸收波长红移,振子强度增大;双光子吸收波长红移,双光子吸收截面增加.结果表明,2,7-咔唑衍生物是更好的双光子吸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咔唑 密度泛函理论 光子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个荧光蛋白发色团双光子吸收性质的理论研究(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叶传香 马会利 梁万珍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1-312,共12页
实验测得的荧光蛋白的单、双光子吸收光谱在低频和高频区域都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为了揭示这些不同点的起源和研究荧光蛋白的构–效关系,我们详细研究了三种荧光蛋白发色团(一种增强型蓝绿色荧光蛋白的中性发色团和两种红色荧光蛋白... 实验测得的荧光蛋白的单、双光子吸收光谱在低频和高频区域都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为了揭示这些不同点的起源和研究荧光蛋白的构–效关系,我们详细研究了三种荧光蛋白发色团(一种增强型蓝绿色荧光蛋白的中性发色团和两种红色荧光蛋白的阴离子发色团)的单、双光子吸收特性,分别计算了纯的和振动分辨的电子谱。计算结果表明:光谱线形与计算采用的交换相关密度泛函及谱截面计算所采用的近似关系密切;如果在计算光谱截面时,我们利用长程修正的交换相关泛函CAM-B3LYP来计算几何和电子结构参数,然后把Franck-Condon(FC)效应和包含Herzberg-Teller(HT)效果的电-声耦合效应都考虑进去,理论计算的光谱与实验测定的光谱可以很好地符合;对于两种离子态的发色团,HT电-声耦合效应使得对应于基态到第一激发态跃迁的双光子吸收最强峰相对于单光子吸收的最强峰发生了蓝移,但HT电-声耦合效应对高频的双光子吸收谱没有太大的影响;分子内电荷转移是导致高频区的双光子吸收明显强于单光子吸收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吸收 荧光蛋白发色团 振动光谱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杂环分子的双光子吸收特性 被引量:6
4
作者 孟现美 黄晓明 王传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8-231,共4页
利用少态模型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新近合成的三个具有有机杂环结构的苯并噻唑衍生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有机分子的!电子离域结构的增大,最大吸收峰红移.当共轭链较长时,共轭链的增长对增强分子双光子吸收截面的影响远... 利用少态模型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新近合成的三个具有有机杂环结构的苯并噻唑衍生物的非线性光学性质.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有机分子的!电子离域结构的增大,最大吸收峰红移.当共轭链较长时,共轭链的增长对增强分子双光子吸收截面的影响远大于吸电子基强度变化的影响.该类分子具有较好的双光子吸收特性.并推测了三个分子的电荷转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光子 光子吸收截面 密度泛函理论 少态模型 有机杂环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