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觉漫透射密度基准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锐 李在清 +2 位作者 刘子龙 王煜 李娟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9-314,共6页
建立了以光纤半球发射器(HEWOF)为特征的视觉漫透射密腰基准。特性化测量表明,其几何与光谱条件符合国际标准ISO5的规定。合成不确定度为0.0015(0〈D〈4.5)和0.0054(5.0≤D〈6.0)。利用复合漫射器能与光源和探测系统分别组... 建立了以光纤半球发射器(HEWOF)为特征的视觉漫透射密腰基准。特性化测量表明,其几何与光谱条件符合国际标准ISO5的规定。合成不确定度为0.0015(0〈D〈4.5)和0.0054(5.0≤D〈6.0)。利用复合漫射器能与光源和探测系统分别组合的优点,验证了透射测量亥姆霍兹倒易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漫透射密度基准 光纤半球发射器 漫射系数 辅助密度 亥姆霍兹倒易律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副基准的量值复现 被引量:4
2
作者 罗志勇 李占宏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1-594,共4页
介绍了静力称量法基本原理、测量装置及测量过程、参数控制。采用静力称量密度量值传递方法实现了从单晶硅球密度到副基准密度计组全部137只浮计的量值复现,并对不同密度段的基准浮计进行了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关键词 计量学 量值复现 静力称量法 玻璃浮计 固体密度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伏加德罗常数测量中单晶硅密度的绝对测量 被引量:5
3
作者 罗志勇 杨丽峰 +3 位作者 顾英姿 郭立功 丁京安 陈朝晖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1-215,共5页
基于改进型五幅算法,利用压力扫描原理设计出腔长可变式法-珀标准具和柔性铰链微位移平台,实现了标准具腔长和硅球表面与标准具之间的相移测量,建立了一套技术原理新颖、提高潜力较大的相移法精密测长系统。该测量系统对硅球直径的测量... 基于改进型五幅算法,利用压力扫描原理设计出腔长可变式法-珀标准具和柔性铰链微位移平台,实现了标准具腔长和硅球表面与标准具之间的相移测量,建立了一套技术原理新颖、提高潜力较大的相移法精密测长系统。该测量系统对硅球直径的测量准确度优于3 nm,单晶硅密度的测量不确定度达到1×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阿伏加德罗常数 密度基准 五幅算法 单晶硅球 相移法 标准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密度量传中大气压强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竟月 王金涛 +4 位作者 时文才 刘翔 李占宏 佟林 马鑫钰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2-196,共5页
为了探究并修正大气压强对液体密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在低压条件下测量密度标准液体压缩系数的方法。通过纯水和空气标准密度的校准测量设备,建立压强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在不同温度点下对标准液体的压缩系数进行测量,得出每100 m的... 为了探究并修正大气压强对液体密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在低压条件下测量密度标准液体压缩系数的方法。通过纯水和空气标准密度的校准测量设备,建立压强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在不同温度点下对标准液体的压缩系数进行测量,得出每100 m的海拔差距引起的液体密度相对变化量大约为1×10^(-6),验证了密度修正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液体密度基准 压缩系数 振动管密度 大气压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准硅球直径精密测量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2
5
作者 罗志勇 杨丽峰 陈允昌 《计量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89-294,共6页
基于多光束干涉的基本原理,导出了使用斐索干涉仪测量硅球直径多光束干涉光强分布的精确公式。针对目前的硅球直径测量系统忽略了多次反射对干涉信号造成的影响和系统中固有的条纹清晰度低的问题,研究了多次反射对干涉信号造成的误差,... 基于多光束干涉的基本原理,导出了使用斐索干涉仪测量硅球直径多光束干涉光强分布的精确公式。针对目前的硅球直径测量系统忽略了多次反射对干涉信号造成的影响和系统中固有的条纹清晰度低的问题,研究了多次反射对干涉信号造成的误差,结果表明其最大光强误差可达到8%。通过对光学干涉系统结构设计和元件参数选择,最大限度地优化了干涉条纹的可见度,并设计出零背景光强标准硅球直径精密测量系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干涉条纹对比度、消除了背景噪声,而且可通过改变透镜焦距调节干涉条纹的强度以达到CCD的最佳工作范围,从而提高了光强信号的测量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标准硅球 固体密度基准 斐索干涉仪 多光束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射式光电编码器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显军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066-3071,共6页
研制了反射式光电编码器。介绍了光栅自成像原理,完善了高密度基准光栅的制作工艺,研制完成了32768刻线对光栅和高集成度光电读数头,最后制成了反射式高精度光电编码器。该编码器采用多参考点编码方式,加快和简化了确定基准零点的操作,... 研制了反射式光电编码器。介绍了光栅自成像原理,完善了高密度基准光栅的制作工艺,研制完成了32768刻线对光栅和高集成度光电读数头,最后制成了反射式高精度光电编码器。该编码器采用多参考点编码方式,加快和简化了确定基准零点的操作,初始化转动最大5.625°即可确定基准零点。采用自准直光管和23面棱体检测了编码器的测角精度,其单边读数头均方根误差为1.11″,对径双读数头均方根误差为0.75″;反射式读数使光栅与读数头间隙提高10倍达到2.0mm。结果表明,研制成功的高精度反射式光电编码器结构简单,反射式读数头光电信号质量较高。该编码器为高精度测角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编码器 反射式编码器 光栅自成像 密度基准光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