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y-GC-MS/MS技术的高寒草原土壤有机质不同组分指纹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秋宇 吴应琴 +2 位作者 雷天柱 斯贵才 张更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864-2873,共10页
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MS)技术来研究高寒草原土壤有机质5个密度组分之间的指纹差异。对150种热解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将其根据相似的化学性质分为:烷基类化合物、芳烃及多环芳烃、木质素、酚类物质、多糖、含氮化... 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MS)技术来研究高寒草原土壤有机质5个密度组分之间的指纹差异。对150种热解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将其根据相似的化学性质分为:烷基类化合物、芳烃及多环芳烃、木质素、酚类物质、多糖、含氮化合物及几丁质。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寒草原土壤中,F1(密度为小于1.6g/cm^3)组分主要为植物碎屑,虽然该组份在整体土壤中质量含量较少(0.13%)但其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5.7%),该组份中含有较多的木质素及长链烷基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植物),且随着密度的增加,此类化合物的含量逐渐减少。F2(密度为1.6—1.8g/cm^3)、F3(密度为1.8—2.0g/cm^3)及F4(密度为2.0—2.25g/cm^3)3个组分化学性质相似,其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在密度组分中呈现增加或减少的过渡状态。F5(密度大于2.25g/cm^3)组分是该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含量高达98%,该组份中的微生物指纹信息(微生物来源的多糖及含氮化合物)均高于前4个组分。同时,芳烃及多环芳烃这类难降解的物质随着密度的增大逐渐累积,在F5组分中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密度分组技术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