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佛教密宗概述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冀诚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9-64,共16页
西藏佛教特重密宗,西藏佛教徒向来把密宗视为佛教的“精髓”,提倡显密兼修,先显后密。密宗教法渊源于印度,兴盛发展于西藏。13世纪初,佛教在印度泯灭后,唯有西藏佛教保留了密宗四部(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修习的完整形态。密... 西藏佛教特重密宗,西藏佛教徒向来把密宗视为佛教的“精髓”,提倡显密兼修,先显后密。密宗教法渊源于印度,兴盛发展于西藏。13世纪初,佛教在印度泯灭后,唯有西藏佛教保留了密宗四部(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修习的完整形态。密宗的发达是西藏佛教的重要特点之-。。藏语称密宗为“桑俄”,意为“秘密真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部 佛教 西藏 佛教 印度 印度教 金刚 曼陀罗 无上瑜伽部 世纪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教密宗释论(一) 被引量:2
2
作者 石世梁 《西藏研究》 1988年第3期74-81,共8页
佛教分大乘、小乘两大体系;大乘佛教中又分显宗和密宗。密宗又称密教(Esotaeric Buddhism)、真言乘(MaNtra-yāNa)、持明乘(Vidyā-dhara-yāna)、密乘(Esoteric-yāna)、果乘(Phala-yāNa)、金刚乘(Vdjra-yāNa)、续部等。国外学者或... 佛教分大乘、小乘两大体系;大乘佛教中又分显宗和密宗。密宗又称密教(Esotaeric Buddhism)、真言乘(MaNtra-yāNa)、持明乘(Vidyā-dhara-yāna)、密乘(Esoteric-yāna)、果乘(Phala-yāNa)、金刚乘(Vdjra-yāNa)、续部等。国外学者或称之为“咀特罗佛教(TaNtra Buddhism)。密宗据称受自法身佛大日如来深奥秘密教旨传授。以密法奥秘,不经阿阇梨(导师)灌顶、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示别人,因此称为密宗。其教义遂鲜为人知,复以其迥异显宗的佛像,秘不示人的修行方法,及“即身成佛”的教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大乘佛教 印度人 金刚顶 陀罗尼 西藏地区 曼陀罗 喀巴 经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佛教密宗从印、藏传入云南时间无从考
3
作者 王智汪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95-99,共5页
佛教密宗(阿叱力教)对云南民族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对其何时传入云南学术界有诸多说法,要科学地解决这一难题,只有从当时云南与印度及西藏两者之间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考察,可知佛教在云南的传播,并非一次所能完成,其在少数民族... 佛教密宗(阿叱力教)对云南民族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对其何时传入云南学术界有诸多说法,要科学地解决这一难题,只有从当时云南与印度及西藏两者之间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考察,可知佛教在云南的传播,并非一次所能完成,其在少数民族中之普及,更有一段漫长的时间,从传播到普及,应有多次方能完成。故其准确的时间在目前应是不可考。文章认为,虽然其入滇时间不可考,但它们都分别代表着中国和印度两大古代文明在云南的交流和融汇,这一点比什么都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阿叱力 南诏 吐蕃 天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地区男性观音造像的演变——兼论佛教密宗的白族化过程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东红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62-67,共6页
本世纪四十年代,海伦·查平博士就着手对美国纽约等地博物馆所藏大理国时期的观音造像进行研究,发表了《云南的观音》一文,并首次向世人公布了《南诏中兴二年画卷》。六十年代,李霖灿先生发表《南诏大理国新资料的综合研究》,全部... 本世纪四十年代,海伦·查平博士就着手对美国纽约等地博物馆所藏大理国时期的观音造像进行研究,发表了《云南的观音》一文,并首次向世人公布了《南诏中兴二年画卷》。六十年代,李霖灿先生发表《南诏大理国新资料的综合研究》,全部彩版公布了《张胜温梵像卷》,把大理地区观音信仰的研究引向深入。同期,大陆学者李家瑞先生,以《南诏以来来云南的天竺僧人》为题,对“梵僧”作了详尽的考说,堪称研究大理地区早期观音造像的力作。此后,有关大理地区观音信仰和观音造像的研究便持续地开展起来。然而,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这方面的研究,远未深入。作为历久不衰地受到信仰和崇拜的男性观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地区 观音像 佛教 南诏大理国 观音信仰 白族 僧人 天竺人 观世音 佛教神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教密宗释论(二) 被引量:2
5
作者 石世梁 《西藏研究》 1988年第4期68-75,共8页
二、密宗形成、发展中的几个问题约在公元前1500年,居住在中亚细亚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移居五河地区(今旁遮普)。雅利安人崇拜自然界诸神(即所谓“天界、宝界、地界”三界诸神),兼有万物崇拜及鬼灵崇拜,并行祭祀之风。在约... 二、密宗形成、发展中的几个问题约在公元前1500年,居住在中亚细亚的游牧民族——雅利安人侵入印度,移居五河地区(今旁遮普)。雅利安人崇拜自然界诸神(即所谓“天界、宝界、地界”三界诸神),兼有万物崇拜及鬼灵崇拜,并行祭祀之风。在约公元前1500年到1000年间产生了《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吠陀(Veda)按字义是指知识,意味着最卓越的知识,神圣的或天启的知识。《梨俱吠陀》(Rgveda)意译为赞颂明论——赞颂诸神的诗集,现存赞歌1028首,它大量歌颂因陀罗(Indra战神,为雅利安人从中亚带到印度的信仰)在这一地区毁灭城市和堡垒,并反映游牧民族日常愿望的表达——想得到家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雅利安人 婆罗门教 游牧民族 崇拜 印度教 公元前 奥义书 藏传佛教 无上瑜伽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西藏佛教密宗艺术》 被引量:1
6
作者 格桑玉珍 《西藏研究》 1988年第1期140-141,共2页
佛教有大乘小乘、显宗密宗之分。小乘只有显宗,没有密宗;大乘则包括显宗和密宗两大部分。佛教密宗渊于古印度,传入西藏后有所发展,自成系统,称为藏密或西密;传入内地的以显宗为主,密宗仅昙花一现,故信奉和研习密宗者极少。
关键词 佛教艺术 西藏 艺术作品 古印度 图像 小乘 大乘 传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教密宗传入大理地区的时间及路线
7
作者 张锡禄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1-55,共5页
佛教密宗传入大理地区的时间及路线张锡禄佛教密宗传入云南大理的时间缺乏明确的记载,大多数学者根据历史文献及历史文物证明最迟在公元9世纪中期,密宗已在云南大理流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唐代樊绰《蛮书》卷十记;“咸通四年(公... 佛教密宗传入大理地区的时间及路线张锡禄佛教密宗传入云南大理的时间缺乏明确的记载,大多数学者根据历史文献及历史文物证明最迟在公元9世纪中期,密宗已在云南大理流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唐代樊绰《蛮书》卷十记;“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正月初六日寅明时,有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大理地区 大理国 南诏国 西藏 汉地佛教 大理白族 云南大理 大慈寺 佛教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教密宗释论(三)
8
作者 石世梁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3-48,38,共7页
三、密宗四部密宗经典说:“由诸笑及视,抱与两两合,续亦有四种。”即按佛像的形态,而有四续部,一事部(也称作密)、二行部(也称修密)三瑜伽部、四无上伽瑜部。宗喀巴大师认为所以有四部之分,一是由于学者根机不同;二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低... 三、密宗四部密宗经典说:“由诸笑及视,抱与两两合,续亦有四种。”即按佛像的形态,而有四续部,一事部(也称作密)、二行部(也称修密)三瑜伽部、四无上伽瑜部。宗喀巴大师认为所以有四部之分,一是由于学者根机不同;二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学习实践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陀罗尼 无上瑜伽部 喀巴 四部 释论 实践过程 金刚 菩提 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寺院“密宗殿”的壁画
9
作者 张骏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20-122,119,共4页
西藏佛教自公元8世纪含有密宗成分的佛教大乘派从印度传入后,逐渐溶合了许多当地原始苯教的内容而具雏型,在“后弘期”又经过同异域佛教密切交流,系统确立具有本地特点的教义并广为弘扬而形成的。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地域条件,使西藏佛教... 西藏佛教自公元8世纪含有密宗成分的佛教大乘派从印度传入后,逐渐溶合了许多当地原始苯教的内容而具雏型,在“后弘期”又经过同异域佛教密切交流,系统确立具有本地特点的教义并广为弘扬而形成的。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地域条件,使西藏佛教密宗成分很重,在它的各派系中有的专习密法,有的则坚持“显密兼修,先显后密,密高于显”的原则,故西藏佛教曾被人称为“藏密”。在拉萨曾设有专习密法的“上密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壁画 西藏 寺院 地域条件 护法 历史背景 印度传入 哲蚌寺 后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萨顶顶:商业利益下的文化造假和宗教亵渎
10
作者 鲍玉珩 马琳 《电影评介》 2010年第9期85-86,共2页
萨顶顶(周鹏),一位在国际上突然窜红的歌手,被某些西方音乐评论家吹捧为"第一位在西方世界获得一流名望的中国歌手"。为什么萨顶顶"墙里开花墙外香"?简言之,其根本就是商业利益下对宗教的亵渎和文化的造假。然而这... 萨顶顶(周鹏),一位在国际上突然窜红的歌手,被某些西方音乐评论家吹捧为"第一位在西方世界获得一流名望的中国歌手"。为什么萨顶顶"墙里开花墙外香"?简言之,其根本就是商业利益下对宗教的亵渎和文化的造假。然而这也是为什么她在中国根本没有市场的原因。即便现在她的名字已经在国内被人提起,那也不过是因为外国人大肆吹捧,国内人反过来慕名追风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流行歌手 文化造假 教亵渎 密宗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述阿琼南宗宁玛派尼姑寺的宗教文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德吉卓玛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1-58,78,共9页
关键词 阿琼南 宁玛派 尼姑 法事仪轨 教团组织 教文化 安多藏区 坎布拉 佛教 藏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白族原始宗教——巫教调查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宪典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50-55,49,共7页
一、白族巫教的内幕和活动情况白族的巫教的巫师是世代相传的。男巫叫“神汉”或叫“巫公”,女的叫“巫婆”或叫“女巫”。巫人的家里都有“家堂”或叫“香堂”。家堂设有神案,案前摆着一个香盆,每天都在香盆里面烧化香火纸钱和“甲马纸... 一、白族巫教的内幕和活动情况白族的巫教的巫师是世代相传的。男巫叫“神汉”或叫“巫公”,女的叫“巫婆”或叫“女巫”。巫人的家里都有“家堂”或叫“香堂”。家堂设有神案,案前摆着一个香盆,每天都在香盆里面烧化香火纸钱和“甲马纸(子)”,有香堂的巫师,地位比较高一些,称为“香堂主”。据说“香堂主”都有一对专门供他驱使的阴司童子,每天所烧的纸钱和甲马都是供这对童子使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 巫教 大理白族 巫师 佛教 本主庙 道教 观音 甲马 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密曼陀罗艺术的构图形式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97年第1期59-62,共4页
曼陀罗是梵文译音,也译为曼荼罗。汉语意为“坛城”或“坛、坛场”。它是指佛教密宗举行灌顶仪式或密宗修炼者的坛场。它来源于古印度的密宗活动,那时修习佛法的坛场是用土筑成圆形或方形坛台。后世以艺术的形式表现这种坛场,就形成了... 曼陀罗是梵文译音,也译为曼荼罗。汉语意为“坛城”或“坛、坛场”。它是指佛教密宗举行灌顶仪式或密宗修炼者的坛场。它来源于古印度的密宗活动,那时修习佛法的坛场是用土筑成圆形或方形坛台。后世以艺术的形式表现这种坛场,就形成了曼陀罗艺术。 密宗是印度后期佛教中的一派,印度密教在公元八世纪传人西藏,十世纪以后才与西藏的苯教互相融合,形成了喇嘛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藏密。十三世纪,在元朝的扶植下,喇嘛教大发展,藏密曼陀罗艺术也随之发展起来,保存至今的藏密曼陀罗艺术,以西藏的萨迦寺和夏鲁寺里的壁画最为著名。 藏密曼陀罗艺术在密教艺术中是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的。它从内容上分,大约有四百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陀罗 构图形式 喇嘛教 装饰性 坛场 佛教 程式化 印度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教与西夏文化述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尚世东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71-75,共5页
关键词 西夏文化 佛教 党项人 西夏文字 西夏佛教 原始 佛经 自然崇拜 民间文学 述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羌姆舞织锦百衲大袖衣
15
作者 张毓雯(图/文)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羌姆”是藏传佛教寺院舞蹈中的一门综合性宗教艺术,起源于八世纪藏传佛教主要奠基者莲花生大士在桑耶寺创编的"金刚舞",至今仍在西藏、甘肃、青海、四川、内蒙古、北京等地藏传佛教寺院传承发展。羌姆舞融合了舞蹈、音乐、... “羌姆”是藏传佛教寺院舞蹈中的一门综合性宗教艺术,起源于八世纪藏传佛教主要奠基者莲花生大士在桑耶寺创编的"金刚舞",至今仍在西藏、甘肃、青海、四川、内蒙古、北京等地藏传佛教寺院传承发展。羌姆舞融合了舞蹈、音乐、服饰、面具、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是藏传佛教密宗的一种修供仪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寺院 北京服装学院 仪轨 金刚舞 羌姆 桑耶寺 莲花生大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宫藏五色璎珞法衣举要 被引量:1
16
作者 殷安妮 《艺术设计研究》 2013年第1期29-31,2+113,共3页
法衣亦称"如法衣"、"应法衣"、"佛衣"。《释氏要览》卷上:"律有制度,应法而作,故曰法衣"。璎珞法衣是藏传佛教密宗做重大宗教法事活动时由皇帝颁赏赐予大喇嘛穿用的服饰。法衣之五色分别象征:... 法衣亦称"如法衣"、"应法衣"、"佛衣"。《释氏要览》卷上:"律有制度,应法而作,故曰法衣"。璎珞法衣是藏传佛教密宗做重大宗教法事活动时由皇帝颁赏赐予大喇嘛穿用的服饰。法衣之五色分别象征:白色象征西方阿弥陀佛,蓝色象征北方不空成就佛,黄色象征中央毗廬遮那佛,红色象征南方宝生佛,绿色象征东方阿閦佛。清代宫廷五色法衣分为裳、袖、云肩、饰品、象皮、虎皮等部分。因为是皇家重大佛事活动所用,法衣的选材、织造、刺绣等都代表着乾隆时期服饰制造的最高水平,这类服饰的制作在前朝后世也非常鲜见,因此,五色璎珞法衣是非常珍稀的宗教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衣 璎珞法衣 佛教 五色法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轮根本摄续》及其气功医学
17
作者 许得存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73-81,共9页
《时轮根本摄续》是一部密宗时轮金刚乘法的主要经典之一,是《时轮根本续》(或译《时轮金刚经》)内容的概括和总结。这部经典虽然没有介绍到祖国内地,但在藏传佛教史上影响非常大,以致成为藏传佛教密宗所依据的根本经典之一,甚至成为格... 《时轮根本摄续》是一部密宗时轮金刚乘法的主要经典之一,是《时轮根本续》(或译《时轮金刚经》)内容的概括和总结。这部经典虽然没有介绍到祖国内地,但在藏传佛教史上影响非常大,以致成为藏传佛教密宗所依据的根本经典之一,甚至成为格鲁派佛教寺院天文学院的必修课程。下面拟就时轮教法的产生发展,《时轮根本摄续》的组织结构、内容及其所涉及的气功医学方面的知识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轮 气功 藏传佛教 佛教 金刚经 医学 产生发展 组织结构 中观学派 教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族文化史上的“释儒”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东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69-72,共4页
“释儒”者,即“读儒书,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事”的佛教密宗阿叱力僧(师僧)。郭松年《大理行记》说:“师僧有妻子,然往往读儒书,段氏而上有国家者,设科选士,皆出此辈。”它是随着佛教密宗传入洱海区域后,于南诏后期出现的一个社会阶... “释儒”者,即“读儒书,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事”的佛教密宗阿叱力僧(师僧)。郭松年《大理行记》说:“师僧有妻子,然往往读儒书,段氏而上有国家者,设科选士,皆出此辈。”它是随着佛教密宗传入洱海区域后,于南诏后期出现的一个社会阶层。此阶层广泛活跃于南诏,大理乃至元、明时期云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宗教上是“功行艰苦,长于拓植”的布道者,又是颇具号召力的领袖;文化上是上层知识阶层,文化传播的使者;经济上又多属富甲一方之领主。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政治生活中又雄踞要职,有的为一方之霸主。“释儒”阶层给予白族文化及古代云南社会生活之影响,载诸史乘,见于文物古迹,斑斑可考。鉴于此,笔者拟对“释儒”之内涵,其产生、发展及演变之历史和社会功能作一探究,以期于白族文化史之研究有所脾益。谬误之处,请方家正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诏 阿叱力教 佛教 白族文化 大理国 观音 梵文 天竺 汉文化 知识阶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石窟华严经系统变相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文和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2-97,189,共7页
四川石窟华严经系统变相的研究胡文和四川安岳第15窟和大足宝顶第9窟是根据《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雕凿的圆觉洞,①大足宝顶第14号毗卢道场窟是根据《华严经》雕凿的安岳华严洞窟,兹分别论述于下。一圆觉经变相安岳圆觉洞第... 四川石窟华严经系统变相的研究胡文和四川安岳第15窟和大足宝顶第9窟是根据《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雕凿的圆觉洞,①大足宝顶第14号毗卢道场窟是根据《华严经》雕凿的安岳华严洞窟,兹分别论述于下。一圆觉经变相安岳圆觉洞第15窟,窟高4.5,宽4.75,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严经 华严洞 《大正藏》 菩萨 柳本尊 佛教 四川 石窟造像 阿弥陀佛 唐末五代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凉山博什瓦黑南诏大理石刻中“梵僧”画像考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绍明 《思想战线》 1988年第2期70-74,76,共6页
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弯长乡的博什瓦黑地方,于1958年发现一组石刻画像。1982年4月凉山州文化部门组织本州以及北京方面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前往调查,基本弄清了这一组面积达440平方米石刻的情况。《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2年总第4期上,... 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弯长乡的博什瓦黑地方,于1958年发现一组石刻画像。1982年4月凉山州文化部门组织本州以及北京方面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前往调查,基本弄清了这一组面积达440平方米石刻的情况。《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2年总第4期上,发表了凉山博什瓦黑石刻画像调查组(黎家芳执笔):《凉山博什瓦黑石刻画像调查简报》(以下简称《简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诏德化碑 南诏大理 凉山彝族 原始 石刻画像 南诏野史 佛教造像 佛教 大理国 统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