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切联系群众:任弼时群众工作思想的核心要义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华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46,共9页
被朱德誉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榜样”的任弼时,是做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任弼时形成了自己的群众工作思想体系。他深刻阐述了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指出群众是“种种力量产生的主要源泉”,并用“鱼”和“水”来形容党领... 被朱德誉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榜样”的任弼时,是做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任弼时形成了自己的群众工作思想体系。他深刻阐述了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指出群众是“种种力量产生的主要源泉”,并用“鱼”和“水”来形容党领导下的军民关系。任弼时着重论述了群众工作的基本原则,认为“党的主张是代表人民的意见与要求的”,要从劳动群众的最高利益出发,坚持“少说空话,多做实际工作”。他创新提出了“善于向群众学习”“与群众融成一片”“学习领导群众的艺术”等群众工作的多重方法。新征程上,回顾探究任弼时关于群众工作的思想和实践,对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弼时 密切联系群众 群众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保障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的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郭建 任亮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0-112,123,共4页
党群关系决定着党的生死存亡。实现基于利益关系的党群关系良性互动离不开不间断的制度创新加以保障。对体制进行创新离不开我们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拷问。创新保障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既需要给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以足... 党群关系决定着党的生死存亡。实现基于利益关系的党群关系良性互动离不开不间断的制度创新加以保障。对体制进行创新离不开我们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拷问。创新保障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既需要给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以足够的外在压力,也需要给予其强大的内在动力,还需要对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直接作用路径进行精心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员干部 密切联系群众 长效机制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期密切联系群众 被引量:4
3
作者 石火学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27,共4页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党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功的制胜法宝。当前,加强党和群众的密切联系,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密切联系群众的必要性,根据密切联系群众在方法、内容、主体、对象等的特点和要求,从党风建设、制度建设...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党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功的制胜法宝。当前,加强党和群众的密切联系,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密切联系群众的必要性,根据密切联系群众在方法、内容、主体、对象等的特点和要求,从党风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不断推进新时期密切联系群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路线 密切联系群众 工作作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密切联系群众思想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4
4
作者 韩振峰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15,共4页
密切联系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根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密切联系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根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已成为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每一位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认真学习思考毛泽东关于密切联系群众思想,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自觉地把密切联系群众这一党的优良作风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密切联系群众 优良作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力提高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化水平 被引量:3
5
作者 刘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19,共4页
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建设是根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规范决策实施前后的制度设计,这是党密切联系群众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实现政治民主,这是党密切联系群众最根本的制度保证。完善党员干... 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建设是根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规范决策实施前后的制度设计,这是党密切联系群众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实现政治民主,这是党密切联系群众最根本的制度保证。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制度,这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当务之急。完善矛盾纠纷调解制度,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这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健全群众监督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权力的制约,这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切联系群众 党群关系 制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毛泽东关于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建设思想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意 《毛泽东研究》 2014年第2期27-34,共8页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的著名论断。针对如何从民众之中获得伟力,毛泽东从抗战、经济和教育等方面入手,以密切联系一切抗日群众、群众的物质利益、群众的抗日教育为核心内容,对...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的著名论断。针对如何从民众之中获得伟力,毛泽东从抗战、经济和教育等方面入手,以密切联系一切抗日群众、群众的物质利益、群众的抗日教育为核心内容,对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建设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一系列鲜活的制度和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密切联系群众 制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会一课”: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必修课”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朝峰 徐冀宁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6-17,共2页
"三会一课"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抓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三会一课"是广大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提高对密切联系群众重要性的认识的重要平台;是广大党员提升密切联系群众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广大党... "三会一课"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抓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三会一课"是广大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提高对密切联系群众重要性的认识的重要平台;是广大党员提升密切联系群众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广大党员交流和检验密切联系群众成效的重要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会一课” 密切联系群众 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列宁关于执政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 被引量:1
8
作者 魏泽焕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72-74,共3页
关键词 密切联系群众 俄国共产党 人民群众 列宁 执政党 共产党员 新经济政策 官僚主义 革命胜利 党群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党密切联系群众问题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衣芳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30,共5页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是关系党的前途命运的重大现实问题。而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前提和基础是保持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首要和关键环节是强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根本保障...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是关系党的前途命运的重大现实问题。而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前提和基础是保持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首要和关键环节是强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根本保障是体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根本要求的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切联系群众 党的纯洁性 马克思主义群众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对密切联系群众的理论探索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学峰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7期88-94,共7页
党的宗旨、党是人民群众的工具、执政党容易脱离群众的特性、执政党承担的繁重建设任务都决定了我们党仍有必要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光荣传统,执政党具备更多密切联系群众的资源和条件,现阶段仍存有密切联系群众的外在压力... 党的宗旨、党是人民群众的工具、执政党容易脱离群众的特性、执政党承担的繁重建设任务都决定了我们党仍有必要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光荣传统,执政党具备更多密切联系群众的资源和条件,现阶段仍存有密切联系群众的外在压力,决定了执政党更有可能密切联系群众。党密切联系群众,要从六个方面入手:充分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切实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重视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疾苦、切实为群众办实事;根据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从群众实际出发;克服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反对搞特权;注意工作方法,将正确的主张与有效的方法相结合;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切联系群众 群众路线 群众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假设与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创新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士文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6Z期28-31,共4页
我们党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直接关系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在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脱离群众现象,直接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危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与执政效能。解决党员干部脱离群众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制度创新而建立健... 我们党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直接关系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在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脱离群众现象,直接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危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与执政效能。解决党员干部脱离群众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制度创新而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这种机制应该契合人的本性并适应环境条件,才能使密切联系群众成为党员干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一、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现象的原因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现象时有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切联系群众 党员干部 人性假设 脱离群众 兴衰存亡 人民群众 自我实现人 古典管理理论 精神需求 制度创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动力构成及变化特点
12
作者 郭彦森 杜俊瑶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8-45,共8页
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行为动力总体上区分为内在驱动力和外在影响力两大类。内在驱动力包括一心为公、合理利益追求、自私自利三个方面。外在影响力包括党组织的领导力、劳动群众的作用力、商人和资本的影响力、敌对势力的竞争力四个... 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行为动力总体上区分为内在驱动力和外在影响力两大类。内在驱动力包括一心为公、合理利益追求、自私自利三个方面。外在影响力包括党组织的领导力、劳动群众的作用力、商人和资本的影响力、敌对势力的竞争力四个方面。这些动力中的积极因素一心为公、从严治党、劳资和谐、人民团结等相互作用、良性循环,形成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推动力;其中的消极因素自私自利、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矛盾冲突等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构成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阻力。狭义上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动力仅指各种积极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推动力,这是假定阻力为零的理想状态;广义上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动力则是各种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力的平行四边形”产生的合力,这是在正反两方面力量对比关系基础上的实际状况。当前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行为动力呈现一些新特点,内在驱动力以合理利益追求为主,有待进一步升华;全面从严治党带来的外在压力还没有完全转化为内在动力;一些领导干部存在重资轻劳的思想倾向;敌对势力竞争力出现复杂变化。深刻认识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动力构成和变化特点,是防范脱离群众危险,做好群众工作,巩固党执政基础的“必考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员干部 密切联系群众 动力构成 变化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恢复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学习邓小平的群众观
13
作者 南俊英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8,共5页
恢复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学习邓小平的群众观南俊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传家宝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 恢复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学习邓小平的群众观南俊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传家宝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群众 密切联系群众 邓小平文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优良传统 人民利益 党的领导干部 群众观点 马克思主义 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新时期弘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的思考
14
作者 于文俊 《理论月刊》 CSSCI 1997年第8期4-7,共4页
关键词 密切联系群众 优良作风 新时期 领导干部 党员干部 人民群众 党群关系 群众观点 脱离群众 官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优良作风与密切联系群众的运行机制
15
作者 刘贵丰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11期34-35,共2页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在近90年的漫长历史中,党的这项作风经历过曲折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 党的优良作风 密切联系群众 运行机制 经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党的先锋队性质的主要标志
16
作者 茅生荣 《湖北社会科学》 2003年第5期16-18,共3页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决定党的先锋队性质的是党的指导思想,标志党的先锋队性质的是党的作风。党风中一个起主导的决定作用的方面,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之所以成为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决定党的先锋队性质的是党的指导思想,标志党的先锋队性质的是党的作风。党风中一个起主导的决定作用的方面,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之所以成为党的先锋队性质的主要标志,是由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共产党的宗旨决定的。只有深刻认识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先锋队性质的主要标志,才能有效地加强党风建设,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风 密切联系群众 党的先锋队性质 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不能丢
17
作者 刘昀献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密切联系群众 领导干部 人民群众 党的制度建设 少数干部 优良传统和作风 群众观点 党的宗旨 党员干部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党组织与党员密切联系群众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立诚 韩强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密切联系群众 高校党组织 马克思主义政党 党员 党的优良作风 工作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关于执政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19
作者 黄海清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5-6,共2页
革命导师列宁在领导苏共的革命和执政实践中,以其深邃的理论素养和超群的洞察力,对执政党如何正确处理与群众关系的问题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形成了较系统的关于党群关系的思想。这些思想,至今仍予我们许多重要的启迪,并对执政党的建... 革命导师列宁在领导苏共的革命和执政实践中,以其深邃的理论素养和超群的洞察力,对执政党如何正确处理与群众关系的问题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形成了较系统的关于党群关系的思想。这些思想,至今仍予我们许多重要的启迪,并对执政党的建设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切联系群众 执政党 列宁 革命导师 执政实践 理论素养 群众关系 党群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百年密切联系群众动力的历史考察——基于“压力-引力-内力”三位一体动力模型的视角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良书 朱孟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18,共8页
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需要动力支撑。本文将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动力置于"政党-国家-社会"的解释框架之中,并根据"压力-引力-内力"三位一体的动力模型,对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压力、引力和内力进行... 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需要动力支撑。本文将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动力置于"政党-国家-社会"的解释框架之中,并根据"压力-引力-内力"三位一体的动力模型,对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压力、引力和内力进行历史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动力机制,勾勒其动力演化的历史轨迹。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动力模型必须实现由革命时期的"压力(外在环境)-引力(革命依靠)-内力(朴素情感)"的动力模型向长期执政条件下的"压力(内在制度)-引力(权力主体)-内力(初心使命)"动力模型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密切联系群众 动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