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喜马拉雅旱獭感染矛形双腔吸虫的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金志宏 杨小昂 +3 位作者 职慧军 汲振余 陈洪涛 晋雪香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1992年第Z2期77-77,共1页
矛形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lanceatum)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在新疆、青海、甘肃和陕西等省区。多寄生于牛羊,也可见于猪、驴、犬等,但旱獭感染矛形双腔吸虫尚未见报告。本研究首次在青海喜马拉雅旱獭肝脏胆管中发现矛形双腔吸虫,并对其... 矛形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lanceatum)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在新疆、青海、甘肃和陕西等省区。多寄生于牛羊,也可见于猪、驴、犬等,但旱獭感染矛形双腔吸虫尚未见报告。本研究首次在青海喜马拉雅旱獭肝脏胆管中发现矛形双腔吸虫,并对其所致的病理学变化进行了观察。 喜马拉雅旱獭分布于青藏高原,为草食性动物。由于它与东方土拨鼠属同一属系动物,生活习性相似,并在旱獭肝脏和血清中发现病毒样颗粒,曾试图将其作为乙型肝炎实验动物。在对300只旱獭剖腹探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矛形双腔吸虫 喜马拉雅旱獭 东方土拨鼠 寄生 乙型肝炎 实验动物 草食性动物 病毒样颗粒 病理变化 寄生虫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鲈鱼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诊断与防治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晖 方成俊 +3 位作者 肖颖 徐淑菲 郭书林 黄印尧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9年第1期92-95,共4页
福建省漳浦县某海水养鱼场饲养的10万尾鲈鱼苗(Lateolabrax japonicus)发生以自转、狂游、侧游等运动失调及大批死亡为特征的疾病。病死鱼眼睛发亮、微肿,部分鱼体表有新鲜的破溃伤口,死亡率高达65%。寄生虫、细菌学检查均为阴性。应用... 福建省漳浦县某海水养鱼场饲养的10万尾鲈鱼苗(Lateolabrax japonicus)发生以自转、狂游、侧游等运动失调及大批死亡为特征的疾病。病死鱼眼睛发亮、微肿,部分鱼体表有新鲜的破溃伤口,死亡率高达65%。寄生虫、细菌学检查均为阴性。应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检测引物,采用RT-PCR检测方法扩增出神经坏死病毒特异性的421 bp基因片段,依此诊断为病毒性神经坏死病(Viral nerve necrosis,VNN)。采取及时捞取病死鱼,去除网箱沉渣粪便,中草药吊袋消毒,减食和氯苯尼考、黄芪多糖、益生菌拌料等防治措施,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鱼 神经坏死病毒病 寄生虫学检查 细菌检查 RT-PCR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石斑鱼苗病毒性神经坏死病的诊断
3
作者 陈晖 肖颖 +2 位作者 方成俊 张东斌 余晓薇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8年第1期104-106,共3页
2017年6—7月,福建省东山县某石斑鱼养殖场多批20~60日龄杂交石斑鱼苗发病,临床表现为游泳行为改变,致盲、打转,鱼体发黑,不食,继而死亡,死亡率高达90%以上。多次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寄生虫、细菌学检查为阴性。应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 2017年6—7月,福建省东山县某石斑鱼养殖场多批20~60日龄杂交石斑鱼苗发病,临床表现为游泳行为改变,致盲、打转,鱼体发黑,不食,继而死亡,死亡率高达90%以上。多次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寄生虫、细菌学检查为阴性。应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检测引物,采用RT-PCR检测方法扩增出神经坏死病毒(NNV)特异性的421 bp基因片段,以此诊断为病毒性神经坏死病(VN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石斑鱼苗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 寄生虫学检查 细菌检查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防治鸡的住白细胞原虫病
4
作者 李三星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8年第5期8-8,共1页
河北省局部地区时有发生鸡的住白细胞原虫病。病鸡表现喀血、贫血、鸡冠苍白、排绿色下痢便以及产蛋下降。剖检皮下、肌肉、肾、法氏囊等脏器有针尖大、大豆大的点状出血或不整形的出血斑。有时腹腔内积血,气管及气囊内有血凝块。此外,... 河北省局部地区时有发生鸡的住白细胞原虫病。病鸡表现喀血、贫血、鸡冠苍白、排绿色下痢便以及产蛋下降。剖检皮下、肌肉、肾、法氏囊等脏器有针尖大、大豆大的点状出血或不整形的出血斑。有时腹腔内积血,气管及气囊内有血凝块。此外,胸肌、腿肌、心外膜、肝被膜、胰腺见针尖大白色小结节。肉冠贫血及排绿便的鸡往往出现脾脏肿大。病理组织学检查,裂殖体引起血管栓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白细胞原虫病 裂殖体 病理组织检查 血管栓塞 产蛋下降 脾脏肿大 寄生虫学检查 包涵体肝炎 巨噬细胞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