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杉木半穿刺线虫病的研究 (Ⅲ)线虫影响寄主组织生理上的病变
1
作者 蔡秋锦 龚其锦 +2 位作者 林邦超 洪云南 罗婉珍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220-224,共5页
半穿刺线虫(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寄生杉木根部,不仅引起杉根组织形态上变化,而且组织生理性质亦发生一系列病变,应用“广口瓶”,“蒸馏法”、“巩钼黄比色法”,“火焰光度计”,“考马斯克G—250染色法”等测定杉木病,健株根系;... 半穿刺线虫(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寄生杉木根部,不仅引起杉根组织形态上变化,而且组织生理性质亦发生一系列病变,应用“广口瓶”,“蒸馏法”、“巩钼黄比色法”,“火焰光度计”,“考马斯克G—250染色法”等测定杉木病,健株根系;病株根部呼吸强度增强,N、P、K含量,蛋白质含量均比健株根系高。同时进行了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同工酶活性测定,病株较之健株明显增强;而病株叶部N、P、K含量,蛋白质含量均低于健株,揭示了线虫寄生导致杉木黄化,生长衰退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线虫病 寄生组织 生理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从藤粉蝶分离的微孢子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邢东旭 吴福泉 +6 位作者 罗国庆 廖森泰 李庆荣 肖阳 唐翠明 李丽 杨琼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4-1018,共5页
从广州市萝岗桑园周边捕捉到的野外昆虫藤粉蝶(Delias pasithoe)成虫体内分离到1株微孢子虫,经人工接种可在家蚕体内全身性寄生。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该微孢子虫为双核,极丝11~12圈,极丝同型,基本符合Nosema属微孢子虫超微结构特征... 从广州市萝岗桑园周边捕捉到的野外昆虫藤粉蝶(Delias pasithoe)成虫体内分离到1株微孢子虫,经人工接种可在家蚕体内全身性寄生。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该微孢子虫为双核,极丝11~12圈,极丝同型,基本符合Nosema属微孢子虫超微结构特征。该微孢子虫在其生活史发育过程中以偶倍数核为主,以二分裂方式增殖,形成双核孢子,发育周期为108 h。基于SSU rRNA和rRNA ITS序列的相似性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进一步证实该微孢子虫与Nosema属亲缘关系最近,应被分类为Nosema属‘true’Nosema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昆虫 微孢子虫 寄生组织 生活史 超微结构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野外昆虫来源微孢子虫的超微结构及生活史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廖模祥 刘吉平 +2 位作者 郝娟 张国平 李丽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4-137,共4页
将从湖南蚕区野外昆虫菜粉蝶(Pieris rapae)、桑尺蠖(Phthonandria atrilineata)分离到的2种微孢子虫感染家蚕,观察微孢子虫的寄生组织、生活史以及原代微孢子虫与在蚕体侵染繁殖的第1代微孢子虫的超微结构,作为探讨家蚕微粒子病发生与... 将从湖南蚕区野外昆虫菜粉蝶(Pieris rapae)、桑尺蠖(Phthonandria atrilineata)分离到的2种微孢子虫感染家蚕,观察微孢子虫的寄生组织、生活史以及原代微孢子虫与在蚕体侵染繁殖的第1代微孢子虫的超微结构,作为探讨家蚕微粒子病发生与野外昆虫微孢子虫的关系的病原生物学依据之一。用Giemsa染色镜检观察的结果显示,2种来源的微孢子虫可在家蚕幼虫体内全面寄生,在中肠、丝腺、马氏管、脂肪体、生殖腺、肌肉组织、气管丛等组织中均能检出。电子显微镜观察2种来源的微孢子虫的超微结构,并与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比较,结果显示在家蚕体内继代的源自菜粉蝶和桑尺蠖的微孢子虫的超微结构特征与Nb基本一致,孢子壁由3层组成,极体分为前后2部分,极丝同型,核成对出现,核形不规则,核膜双层,粗面内质网附含大量的核糖体,孢子后部有后极泡。2种来源的微孢子虫在家蚕体内的发育过程较为相似,所有时期的核都成对出现,以二分裂方式增殖,发育周期分别为72、96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孢子虫 菜粉蝶 桑尺蠖 家蚕 继代孢子 寄生组织 生活史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