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改进的EM模型研究数字集成晶体管中的寄生晶体管效应 被引量:1
1
作者 蔡一茂 姬成周 李国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4-187,共4页
利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修改双极晶体管的EM (Ebers Moll)模型 ,使得它适合描述 4层结构的数字集成晶体管 .这样通过流经各个PN结的电流的变化 ,可以研究数字集成晶体管在不同工作状态下寄生晶体管的效应 .
关键词 数字集成晶体管 EM模型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寄生晶体管效应 PN结 截止电流 双极晶体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RAM寄生双极晶体管效应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雯 郭晓强 +2 位作者 陈伟 罗尹虹 王汉宁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495-2503,共9页
以65nm双阱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工艺的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结合SRAM中晶体管布局和邻近SRAM的相对位置,对寄生双极晶体管效应致纳米SRAM内部节点电势多次翻... 以65nm双阱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工艺的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结合SRAM中晶体管布局和邻近SRAM的相对位置,对寄生双极晶体管效应致纳米SRAM内部节点电势多次翻转的产生机制进行了深入阐述,对寄生双极晶体管效应致纳米SRAM发生MCU(Multiple Cell Upset)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寄生双极晶体管效应致SRAM内部节点电势多次翻转源于N阱中两个PMOS漏极电势的竞争过程,竞争过程与寄生双极晶体管效应的强弱相关,需综合考虑PMOS源极与N阱接触的距离、PMOS漏极与N阱的电势差两个因素.在纳米双阱CMOS工艺的SRAM中,PNP寄生双极晶体管效应对MCU起着重要作用.减小阱接触与SRAM单元的距离,可减弱邻近SRAM的寄生双极晶体管效应并降低MCU的发生概率,即使阱接触距离很近,特殊角度的斜入射和高LET(Linear Energy Transfer)值离子入射仍存在触发邻近SRAM的寄生双极晶体管效应并导致MCU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双极晶体管效应 单粒子多位翻转 纳米SR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