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位量化数字射频存储器的寄生信号性能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国富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26-31,共6页
本文导出了相位量化数字射频存储器的寄生信号性能。其寄生信号幅度随谐波次数的增加单调减小,峰值寄生信号为2~m-1次谐波(其中m为量化位数),其幅度为(2~m-1)^(-1),而近区(峰值寄生信号之前各次谐波)的寄生信号幅度为零。
关键词 射频存储器 相位量化 寄生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DSS射频信号耦合寄生小信号技术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晓东 马煦 瞿稳科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0-44,共5页
根据目前国际电联(ITU)动态提出在有源卫星导航定位系统(RDSS)基带信号上直接耦合寄生小信号技术,实现RDSS系统的扩容以及无源定位。在论证分析RDSS系统数据链路的基础上,设计了寄生小信号的格式并分析了其与RDSS信号的兼容性,最后对链... 根据目前国际电联(ITU)动态提出在有源卫星导航定位系统(RDSS)基带信号上直接耦合寄生小信号技术,实现RDSS系统的扩容以及无源定位。在论证分析RDSS系统数据链路的基础上,设计了寄生小信号的格式并分析了其与RDSS信号的兼容性,最后对链路的射频干扰以及小信号的抗干扰性能进行了仿真论证,结果表明,设计的寄生小信号具有良好性能,完全可以与RDSS信号兼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寄生信号 射频耦合 无源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半径DFT信号时频灰度特征的辐射源识别 被引量:1
3
作者 江海坤 郑文秀 常虹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3-48,共6页
针对通信辐射源的个体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半径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对寄生调制信号的DFT采样圆内以及采样圆外零极点进行时频灰度特征提取的新方法。以零点特征提取为例,在寄生调制信号的幅频特性于零点处表现为谷值的基础上,结合R半... 针对通信辐射源的个体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R半径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对寄生调制信号的DFT采样圆内以及采样圆外零极点进行时频灰度特征提取的新方法。以零点特征提取为例,在寄生调制信号的幅频特性于零点处表现为谷值的基础上,结合R半径DFT变换,生成时频二维灰度图,并通过边缘检测对增强后的时频二维灰度图进行图像断点检测,以完成对寄生调制信号的特征提取,通过在不同模拟发射机下寄生调制信号所携带的零点位置半径不同,说明寄生调制信号发射自不同的辐射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出的两辐射源特征差异明显,稳定性高,可靠性好,能够快速有效地完成辐射源的个体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源识别 寄生调制信号 零极点 R半径DFT 图像增强 边缘检测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关功率变换器中的间歇现象——仿真与实验 被引量:4
4
作者 周宇飞 陈军宁 +4 位作者 Chi K Tse 丘水生 柯导明 时龙兴 孙伟锋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4-268,共5页
文章从电路耦合滤波的角度考虑 ,分析了一类间歇分谐波与间歇混沌现象产生的原理 ,确定耦合电路传导和辐射干扰是产生该现象的根源 ,并构造了一个开关变换器模型作为研究对象 ,仿真与实验均得到了相似的非线性现象 ,同时对不同的电路参... 文章从电路耦合滤波的角度考虑 ,分析了一类间歇分谐波与间歇混沌现象产生的原理 ,确定耦合电路传导和辐射干扰是产生该现象的根源 ,并构造了一个开关变换器模型作为研究对象 ,仿真与实验均得到了相似的非线性现象 ,同时对不同的电路参数集 ,讨论并分析了其对间歇现象产生所起的不同影响 ,为变换器的稳定设计提供信息 .该研究方法也可推广到其他非线性电路系统的类似研究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功率变换器 耦合寄生信号 分叉 间歇分谐波 间歇混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射频存储器在引信干扰机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栗苹 钱龙 刘衍平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3期1-3,共3页
基于数字射频存储器 ( DRFM)的引信干扰机不仅大大提高了新一代电子对抗设备的能力 ,同时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再编程能力。它具有相参捕获及精确复制威胁信号的能力。文中介绍了 DRFM的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 ,重点介绍了将
关键词 数字射频存储器 引信干扰机 DRFM 无线电引信 工作原理 瞬时带宽 寄生信号抑制 存储结构 系统接口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巧噪声识别与对抗技术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恒 齐世举 宋承文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138-140,144,共4页
为了有效对抗灵巧噪声,从雷达信号与噪声信号的产生原理出发,对比了2种信号的时、频域差别,并就对抗技术进行了针对性探讨,研究表明结合信号特征差异识别和针对性的噪声对抗技术能够有效解决灵巧噪声干扰问题。
关键词 DRFM 灵巧噪声 寄生信号 反延时干扰 反移频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摄像机──4-CCD摄像机的原理及特性
7
作者 王以宁 景维华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61-63,共3页
关键词 摄像机 摄像器件 图像质量 寄生信号 数字信号处理 特性 棱镜 分解力 原理 偏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清晰度电视摄像机原理及其特性
8
作者 王以宁 高力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6-38,共3页
关键词 高清晰度电视 摄像机镜头 电视摄像机 寄生信号 图像传感器 亮度信号 摄录一体机 图像质量 电视系统 信号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 protein signalling involved in host recognition and mycoparasitism-related chitinase expression in Trichoderma atroviride
9
作者 Susanne Zeilinger Barbara Reithner +4 位作者 Kurt Brunner Valeria Scala Isabel Peiβl Matteo Lorito Robert L Mach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8-448,共1页
Mycoparasitic species of Trichoderma are commercially applied as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s against various fungal pathogens. The mycoparasitic interaction is host specific and includes recognition, attack and subseque... Mycoparasitic species of Trichoderma are commercially applied as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s against various fungal pathogens. The mycoparasitic interaction is host specific and includes recognition, attack and subsequent penetration and killing of the host. Investigations on the underlying events revealed that Trichoderma responds to multiple signals from the host (e.g. lectins or other ligands such as low molecular weight components released from the host’s cell wall) and host attack is accompanied by morphological changes and the secretion of hydrolytic enzymes and antibiotics. Degradation of the cell wall of the host fungus is-besides glucanases and proteases-mainly achieved by chitinases. In vivo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ech42 gene (encoding endochitinase 42) is expressed before physical contact of Trichoderma with its host, probably representing one of the earliest events in mycoparasitism, whereas Nag1 (N-acetylglucosaminidase)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general induction of the chitinolytic enzyme system of T. atroviride . Investigations on the responsible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of T. atroviride led to the isolation of several genes encoding key components of the cAMP and MAP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s, as alpha and β subunits of heterotrimeric G proteins, the regulatory subunit of cA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adenylate cyclase, and three MAP kinases. Analysis of knockout mutants, generated by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revealed that at least two alpha-subunits of heterotrimeric G proteins are participating in mycoparasitism-related signal transduction. The Tga1 G alpha subunit was shown to be involved in mycoparasitism-related processes such as chitinase expression and overproduction of toxic secondary metabolites, whereas Tga3 was found to be completely avirulent showing defects in chitinase formation and host recogn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CHODERMA G proteins signal transduction BIOCONTROL host recogn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