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稻螟发生区螟卵寄生蜂的自然寄生作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郭慧芳 方继朝 +1 位作者 谢艳飞 杜正文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3-16,共4页
对江苏和安徽几个不同稻螟发生区螟卵寄生蜂的调查表明 ,稻螟赤眼蜂为优势种。在一代二化螟中 ,以二化螟特大发生的常熟地区稻螟赤眼蜂寄生率最高达 1 0 0 % ,每卵块羽化寄生蜂数也高达 82 3头 ;三化螟和二化螟发生均较重的安徽省和县... 对江苏和安徽几个不同稻螟发生区螟卵寄生蜂的调查表明 ,稻螟赤眼蜂为优势种。在一代二化螟中 ,以二化螟特大发生的常熟地区稻螟赤眼蜂寄生率最高达 1 0 0 % ,每卵块羽化寄生蜂数也高达 82 3头 ;三化螟和二化螟发生均较重的安徽省和县稻螟赤眼蜂寄生率为 1 7 1 % ,每一卵块羽化的蜂仅 3 5头。由于地区间卵块大小有差别 ,寄生蜂对二化螟实际控制效果以金坛西部最高。一代三化螟中 ,常熟及金坛西部的寄生率均高达 1 0 0 % ,其它地区寄生率为 46 7%~ 79 1 % ,每一卵块羽化的蜂数则较少。赤眼蜂在不同代次螟虫间变动较大 ,金坛东部地区 ,一代二化螟到二代二化螟 ,每卵块寄生蜂数量由 3 8 3头下降为 0头 ,这主要是由于化学农药影响。在和县 ,寄生蜂随三化螟代次增加而增加 ,但在高淳 ,寄生蜂却在二代出现最低峰 ,三代最高。寄生蜂性比也因地区、螟虫种类和代次不同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螟赤眼蜂 寄生 二化螟 三化螟 水稻害虫 天敌 自然寄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枝木霉对南方根结线虫致死和寄生作用的显微观察及测定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树武 徐秉良 +1 位作者 薛应钰 古丽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51,共6页
对不同时期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分生孢子悬浮液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2龄幼虫的致死和寄生作用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和室内测定。显微观察结果表明,侵染初期长枝木霉分生孢子吸附或寄生在虫体的表面,... 对不同时期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分生孢子悬浮液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2龄幼虫的致死和寄生作用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和室内测定。显微观察结果表明,侵染初期长枝木霉分生孢子吸附或寄生在虫体的表面,并且分生孢子萌发产生大量的菌丝穿透虫体体壁。侵染后期被分生孢子寄生的虫体开始出现畸形,且寄生的部位出现缢缩和溶解,甚至有的虫体完全溶解。室内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长枝木霉分生孢子悬浮液对2龄幼虫具有明显的致死和寄生作用,并且不同浓度长枝木霉分生孢子悬浮液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第14天浓度为1.5×107个/mL的长枝木霉分生孢子悬浮液对2龄幼虫的寄生率为87.33%,以及72h后2龄幼虫的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0.00%和88.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枝木霉 南方根结线虫 致死和寄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紫拟青霉PL04菌株抗逆性及其对香蕉根结线虫的寄生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汪军 黄俊生 +3 位作者 邓国平 赵培静 杨腊英 陈希德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3-267,共5页
抗逆性测定结果表明,淡紫拟青霉PL04菌株有较强的抗逆性和对化学农药的兼容性。PL04菌株在PSA培养基上菌落生长和产孢的适温为5-40℃(最适温度为29℃)。PL04菌株在pH4-13(最适pH为7)范围内的培养基上均可生长;PL04菌株在40℃和50... 抗逆性测定结果表明,淡紫拟青霉PL04菌株有较强的抗逆性和对化学农药的兼容性。PL04菌株在PSA培养基上菌落生长和产孢的适温为5-40℃(最适温度为29℃)。PL04菌株在pH4-13(最适pH为7)范围内的培养基上均可生长;PL04菌株在40℃和50℃条件下的LT50分别为78.8min和40.8min。PL04菌株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PL04菌株对氯霉素有较强的耐受性;PL04菌株对杀菌剂多菌灵、百菌清、苯醚甲环唑、除草剂百草枯以及消毒防腐剂福尔马林较敏感,其EC50分别为0.021、0.013、0.006、0.016和0.120mg/mL,PL04菌株对杀线虫剂阿维菌素和辛硫磷,杀菌剂三唑酮不敏感,其EC。。分别为0.175、0.338和0.337mg/mL。采用双温测定法,室内测定淡紫拟青霉PL04菌株对香蕉根结线虫的寄生作用,不同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L04菌株孢子悬浮液处理18d后对香蕉根结线虫卵的相对寄生率为9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紫拟青霉 抗逆性 香蕉根结线虫 寄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潜蝇茧蜂对美洲斑潜蝇幼虫寄生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吴启松 曾玲 梁广文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0-42,共3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 ,对甘蓝潜蝇茧蜂寄生美洲斑潜蝇幼虫进行了初步研究 ,用Holling Ⅱ型功能反应模型进行拟合 .结果表明 ,功能反应的数学模型为Na=0 .5 971TN/ (1+0 0 2 79N) ,1头甘蓝潜蝇茧蜂 1d内对美洲斑潜蝇幼虫的最大寄生量为 2 1 3... 在实验室条件下 ,对甘蓝潜蝇茧蜂寄生美洲斑潜蝇幼虫进行了初步研究 ,用Holling Ⅱ型功能反应模型进行拟合 .结果表明 ,功能反应的数学模型为Na=0 .5 971TN/ (1+0 0 2 79N) ,1头甘蓝潜蝇茧蜂 1d内对美洲斑潜蝇幼虫的最大寄生量为 2 1 37头 .茧蜂对美洲斑潜蝇幼虫的寄生作用受自身密度的制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潜蝇茧蜂 美洲斑潜蝇 幼虫 寄生作用 蔬菜 观赏植物 虫害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蜡螟绒茧蜂对大蜡螟幼虫的寄生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何建云 肖铁光 +1 位作者 宋东宝 肖芬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0-204,共5页
以大蜡螟的低龄幼虫为寄主,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蜡螟绒茧蜂的寄生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蜡螟绒茧蜂一生最多产卵68粒,平均45.85粒。蜡螟绒茧蜂卵产于寄主体内的位置多在1~4腹节;多数在寄主体内只产1粒或2粒卵。该蜂能寄生大蜡螟1~4... 以大蜡螟的低龄幼虫为寄主,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蜡螟绒茧蜂的寄生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蜡螟绒茧蜂一生最多产卵68粒,平均45.85粒。蜡螟绒茧蜂卵产于寄主体内的位置多在1~4腹节;多数在寄主体内只产1粒或2粒卵。该蜂能寄生大蜡螟1~4龄幼虫,但2~4龄幼虫同时存在时,偏爱寄生2、3龄幼虫,其选择系数分别为0.35和0.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螟绒茧蜂 大蜡螟 寄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盲蝽黑卵蜂对枣园绿盲蝽越冬卵的寄生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金花 潘洪生 +3 位作者 杨帆 罗淑萍 袁海滨 陆宴辉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4-298,共5页
在华北地区枣园中,发现了绿盲蝽的一种卵寄生蜂,形态鉴定为盲蝽黑卵蜂Telenomus sp.。直接观察寄生蜂羽化情况表明,绿盲蝽越冬卵中盲蝽黑卵蜂的寄生率为0.67%~1.25%。设计了盲蝽黑卵蜂的特异性引物,对绿盲蝽越冬卵的分子检测显示,寄生... 在华北地区枣园中,发现了绿盲蝽的一种卵寄生蜂,形态鉴定为盲蝽黑卵蜂Telenomus sp.。直接观察寄生蜂羽化情况表明,绿盲蝽越冬卵中盲蝽黑卵蜂的寄生率为0.67%~1.25%。设计了盲蝽黑卵蜂的特异性引物,对绿盲蝽越冬卵的分子检测显示,寄生率为13.04%~23.91%。与直接观察方法相比,分子检测技术能更加准确地评估盲蝽黑卵蜂对绿盲蝽卵的寄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盲蝽 盲蝽黑卵蜂 枣园 越冬卵 寄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突圆蚧种群生命表与花角蚜小蜂的寄生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古德祥 陈永革 《昆虫天敌》 CSCD 1998年第4期156-163,共8页
通过对不同时期放蜂的放蜂区和不放蜂的对照区组建松突圆蚧自然种群生命表24个,并对这些生命表采用相关回归分析,指出影响放蜂区松突圆蚧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因子是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的寄生,而在对照区松突圆蚧的被捕食则是影响松... 通过对不同时期放蜂的放蜂区和不放蜂的对照区组建松突圆蚧自然种群生命表24个,并对这些生命表采用相关回归分析,指出影响放蜂区松突圆蚧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因子是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的寄生,而在对照区松突圆蚧的被捕食则是影响松突圆蚧种群变动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突圆蚧 花角蚜小蜂 生命表 寄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氏潜蝇茧蜂对橘小实蝇幼虫寄生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吕增印 黄居昌 +2 位作者 季清娥 杨建全 陈家骅 《华东昆虫学报》 2007年第3期212-215,共4页
在试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布氏潜蝇茧蜂Fopius vandenboschi(Fullaway)的寄生习性。结果表明:该寄生蜂嗜好寄生低龄的橘小实蝇幼虫;橘小实蝇幼虫的密度对布氏潜蝇茧蜂的寄生有明显的影响;被寄生的幼虫数随寄主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寄主... 在试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布氏潜蝇茧蜂Fopius vandenboschi(Fullaway)的寄生习性。结果表明:该寄生蜂嗜好寄生低龄的橘小实蝇幼虫;橘小实蝇幼虫的密度对布氏潜蝇茧蜂的寄生有明显的影响;被寄生的幼虫数随寄主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寄主幼虫密度达每果片30只以上时,寄生数量的增加幅度就趋于下降,用Holling圆盘方程模拟为Na=0.9051N/(1+0.0163N)。此外,布氏潜蝇茧蜂的自身密度对寄生作用也有影响,随着寄生蜂数量的增加,寄生蜂的发现域逐渐变小,用Hassell-Varley方程表示为α=0.4655P-0.58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潜蝇茧蜂 橘小实蝇 寄主龄期 寄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远东螵蛸皮蠹对黑螵蛸的寄生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葛德燕 陈祥盛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7年第1期91-94,共4页
关键词 远东螵蛸皮蠹 螳螂 黑螵蛸 寄生 形态学特征 寄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壳霉对核盘菌的重寄生作用机理及生防应用前景研究获山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10
作者 范俊娥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181-181,共1页
该研究通过科学地试验和观察,客观真实地再现了盾壳霉对核盘菌的重寄生过程,探明了盾壳霉主要是通过分泌胞外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来降解核盘菌菌丝细胞壁及菌核和子囊盘组织,从而抑制核盘菌生长,并导致菌核和子囊盘的腐烂消解的机理... 该研究通过科学地试验和观察,客观真实地再现了盾壳霉对核盘菌的重寄生过程,探明了盾壳霉主要是通过分泌胞外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来降解核盘菌菌丝细胞壁及菌核和子囊盘组织,从而抑制核盘菌生长,并导致菌核和子囊盘的腐烂消解的机理,并在初步分离纯化盾壳霉几丁质酶和葡聚糖酶的基础上,测定了这两种酶的动力学性质,为进一步对野生盾壳霉菌株进行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紫外光诱变技术诱导并筛选出2株几丁质酶活性增强的盾壳霉突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作用 自然科学 盾壳霉 核盘菌 机理 山西省 应用 生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虱缨小蜂对褐稻虱寄生作用函数的研究
11
作者 王野岸 《昆虫天敌》 CSCD 1990年第1期40-47,共8页
稻虱缨小蜂 Anagrus nilaparvatae 是褐稻虱 Nilaparvata lugens 卵期的重要天敌。褐虱缨小蜂与褐稻虱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褐稻虱种群生命系统中的一个亚系统,在研究其数量控制中有必要分别进行研究。Lotka(1925),Volterra(1926),Thomps... 稻虱缨小蜂 Anagrus nilaparvatae 是褐稻虱 Nilaparvata lugens 卵期的重要天敌。褐虱缨小蜂与褐稻虱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褐稻虱种群生命系统中的一个亚系统,在研究其数量控制中有必要分别进行研究。Lotka(1925),Volterra(1926),Thompson(1924)等首先提出了寄生者——寄主(或捕食者一猎物)模型。Nicholson(1933)和 Nicholson and Bailey(1935)进一步提出了寄生(捕食)作用函数的模式,为研究寄生者——寄主(或捕食者——猎物)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基础。作为寄生者作用后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虱缨小蜂 褐稻虱 寄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赤枯病菌的抑制作用
12
作者 陈春莉 《福建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92-98,共7页
为评价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和挖掘对杉木赤枯病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利用组织分离法,从杉木健康枝条中分离纯化到49株内生真菌,联合菌落形态和rDNA的ITS序列分析,鉴定它们属... 为评价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和挖掘对杉木赤枯病菌(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利用组织分离法,从杉木健康枝条中分离纯化到49株内生真菌,联合菌落形态和rDNA的ITS序列分析,鉴定它们属于16个种和1个未知种;香农指数为2.55,辛普森指数为0.94,说明其物种多样性高。通过平板对峙,筛选到1株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SMZ-e对赤枯病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菌率达86.72%;显微镜观察显示SMZ-e菌丝能够缠绕并穿透赤枯病菌菌丝,说明其通过重寄生方式发挥抑菌作用,可作为生防菌株。研究结果明确了杉木拥有种类丰富的内生真菌,可开发应用于赤枯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内生真菌 赤枯病 生物防治 寄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虫寄生对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控制作用的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玉杰 K.L.Heong 《生物防治通报》 CSCD 1992年第1期1-5,共5页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常见害虫之一,在菲律宾包括3个种,即Cnaphalocrocis medinalis、Maras-mia patnalis和M.exigua。根据1989年雨季在吕宋岛两个不同地区的调查,共记载了15个初寄生和2个重寄生性天敌,其优势种主要寄生2或3龄幼虫,杀死寄主...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常见害虫之一,在菲律宾包括3个种,即Cnaphalocrocis medinalis、Maras-mia patnalis和M.exigua。根据1989年雨季在吕宋岛两个不同地区的调查,共记载了15个初寄生和2个重寄生性天敌,其优势种主要寄生2或3龄幼虫,杀死寄主在5龄之前。用值k和Bellows(1981)的密度制约模型分析表明,幼虫寄生作用是稻纵卷叶螟田间种群的一个直接密度制约死亡因子,这种作用属补偿不足(b<1),并具有时滞效果。讨论指出,在调查时应避免使用某一时刻寄生率,来评价寄生性天敌的作用,而需要综合考虑寄主密度及随时间而变化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寄生作用 水稻 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垣轮枝菌V_(10)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的寄生和防治作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畅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4年第2期135-137,共3页
在 18℃和 2 5℃条件下 ,室内测定厚垣轮枝菌 V1 0 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卵的寄生效果 ,结果表明 ,在 18℃和2 5℃条件下 ,供试菌剂对南方根结线虫卵的相对寄生率分别为 77.2 2 %、73.0 0 % ,两者差异不显著 ,但在 2 5℃条件下 ,菌株寄生... 在 18℃和 2 5℃条件下 ,室内测定厚垣轮枝菌 V1 0 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卵的寄生效果 ,结果表明 ,在 18℃和2 5℃条件下 ,供试菌剂对南方根结线虫卵的相对寄生率分别为 77.2 2 %、73.0 0 % ,两者差异不显著 ,但在 2 5℃条件下 ,菌株寄生卵的速度较快 ;该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的寄生率很低。在温室进行盆栽试验 ,用剂量为 7.5 6× 10 1 0 V1 0 / m2、1.0 4× 10 1 1 V1 0 / m2和 1.32× 10 1 1 V1 0 / m2菌剂处理 ,90 d后 ,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防效分别为 4 5 .35 %、5 5 .2 5 %和 6 5 .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垣轮枝菌 V10菌株 南方根结线虫 寄生作用 防治作用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提取物和常用药剂对蚜茧蜂的存活、羽化和寄生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周琼 梁广文 +2 位作者 曾玲 岑伊静 陆永跃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57-1361,共5页
天然源药剂由于具有与环境良好的相容性而日益受到重视。研究测试苍耳XanthiumsibiricumPetr.etWidd.和白蝴蝶SyngoniumpodophyllumSchott的提取物以及几种药剂在田间常用浓度下对蚜茧蜂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药剂对蚜茧蜂成虫有明显杀... 天然源药剂由于具有与环境良好的相容性而日益受到重视。研究测试苍耳XanthiumsibiricumPetr.etWidd.和白蝴蝶SyngoniumpodophyllumSchott的提取物以及几种药剂在田间常用浓度下对蚜茧蜂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药剂对蚜茧蜂成虫有明显杀伤力,毒性的大小次序是绿福(4.5%高效顺反氯氰菊酯乳油)(稀释3000倍)>0.3%印楝素乳油(稀释2000倍)>0.6%阿维菌素(稀释2000倍),2h内可致半数以上的试虫死亡,2.5%鱼藤酮精(稀释800倍)次之,99.9%机油乳剂(稀释400倍)和两种植物提取物(0.04gDW·ml-1)对成蜂的存活无显著影响;处理僵蚜的结果表明,印楝素乳油和机油乳剂影响较明显,僵蚜羽化率分别比对照降低14.67%和18.67%,而两种植物提取物和其余药剂无显著影响;鱼藤精和印楝素乳油处理后,蚜茧蜂寄生蚜虫的效能明显降低,而机油乳剂和两种植物提取物对蚜茧蜂的寄生作用无明显影响。可以看出,目前使用的一些天然源药剂虽然对害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但在害虫天敌的某些生长期,其仍存在不利影响,因此应根据田间害虫和天敌的发生情况和不同发育期,有选择性地合理用药;同时,筛选对害虫特异性强,对害虫天敌不利影响小的作用物质,是当前乃至将来筛选和应用天然源物质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药剂 蚜茧蜂 存活率 羽化率 寄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菌重寄生过程中的酶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叶小波 曾千春 蒋细良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6-280,共5页
木霉是一种重要的生防真菌,重寄生作用是木霉的主要生防机制之一。本文对国内外在木霉重寄生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酶类及其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木霉 寄生作用 细胞壁降解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皮蝽卵寄生蜂调查初报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国红 邱新兰 《生物灾害科学》 1998年第4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寄生 寄生 平腹小蜂 黑卵蜂 啮小蜂 麻皮 江西农业 寄生作用 高温季节 生物防治
全文增补中
低剂量啶虫脒和双丙环虫酯对棉蚜茧蜂寄生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亮 吕海翔 +2 位作者 石丹丹 李旭超 马康生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17-1424,共8页
为明确低剂量化学杀虫剂对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影响,以棉蚜茧蜂为对象,测定了常用杀虫剂啶虫脒和新型杀虫剂双丙环虫酯在LC_(5)和LC_(30)剂量下对棉蚜茧蜂寄生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啶虫脒和双丙环虫酯对棉蚜的LC_(50)值分别为442.6和1... 为明确低剂量化学杀虫剂对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影响,以棉蚜茧蜂为对象,测定了常用杀虫剂啶虫脒和新型杀虫剂双丙环虫酯在LC_(5)和LC_(30)剂量下对棉蚜茧蜂寄生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啶虫脒和双丙环虫酯对棉蚜的LC_(50)值分别为442.6和1.67 mg/L,对棉蚜茧蜂的LD_(50)值分别为0.007和20.58μg/cm^(2)。经低剂量的2种杀虫剂处理后,棉蚜茧蜂寄生量与棉蚜密度呈负加速曲线,随棉蚜密度的增加棉蚜茧蜂寄生量逐渐增大,最终趋于平缓。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寄生功能反应模型的基本结构仍然属于Holling-Ⅱ模型,但模型的各项参数均发生了改变。在棉蚜密度为20、40和100头/皿时,除LC_(5)剂量双丙环虫酯处理棉蚜(间接处理)组棉蚜茧蜂的寄生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药剂处理组的寄生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LD_(30)剂量啶虫脒直接处理棉蚜茧蜂对其寄生能力的抑制作用最强。经低剂量药剂间接处理后,棉蚜茧蜂处理每头棉蚜所用的时间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延长,且药剂处理组的最大日寄生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此外,低剂量的啶虫脒和双丙环虫酯均能显著抑制棉蚜茧蜂的寻找效应。研究表明,低剂量啶虫脒和双丙环虫酯对棉蚜茧蜂的寄生作用存在负面影响,这对保护和利用天敌以及指导农药科学合理使用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虫脒 双丙环虫酯 棉蚜茧蜂 棉蚜 寄生作用 亚致死效应 Holling-Ⅱ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抗寄生虫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9
作者 赵中兴 傅小平 沈永林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1期49-52,共4页
一氧化氮 (NO)在寄生虫感染过程中具有抑制或杀伤寄生虫与对宿主机体产生病理损伤的双重作用。机体内 NO的产生及抗寄生虫作用受细胞因子严格调节 ,巨噬细胞经 IFN-γ等细胞因子或脂多糖 L PS刺激后能大量表达 i N-OS,产生的 NO对球虫... 一氧化氮 (NO)在寄生虫感染过程中具有抑制或杀伤寄生虫与对宿主机体产生病理损伤的双重作用。机体内 NO的产生及抗寄生虫作用受细胞因子严格调节 ,巨噬细胞经 IFN-γ等细胞因子或脂多糖 L PS刺激后能大量表达 i N-OS,产生的 NO对球虫、弓形虫、锥虫、疟原虫、肝片吸虫、血吸虫等均有杀伤作用 ,NOS抑制剂的阻断则进一步表明 NO在寄生虫感染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 ,关于 NO抗寄生虫感染、作用机制、NO合酶抑制剂和细胞因子影响等的研究报道日渐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寄生虫感染作用 杀伤作用 NOS抑制剂 作用机制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和寄生虫感染 被引量:8
20
作者 何宏轩 张西臣 张晓龙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2001年第1期41-44,共4页
一氧化氮 (nitrogen monoxide,NO)抗寄生虫感染的作用是可以抑制或杀死寄生虫 ,也可对机体产生病理作用。本文就 NO的生物特性、作用机制、与寄生虫感染的关系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寄生虫感染 寄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