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苹果腐烂病病原—寄主互作机制及综合防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左存武 刘河 +1 位作者 吕前前 陈佰鸿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0-249,共10页
腐烂病是我国乃至东亚苹果产业的重大真菌病害,其病原菌为黑腐皮壳菌(Valsa mali, Vm)。因其危害的严重性,国内外已在病原-寄主互作机制和综合防控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鉴定了Vm致病因子如降解酶类物质(果胶酶和根皮苷降解酶等)... 腐烂病是我国乃至东亚苹果产业的重大真菌病害,其病原菌为黑腐皮壳菌(Valsa mali, Vm)。因其危害的严重性,国内外已在病原-寄主互作机制和综合防控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鉴定了Vm致病因子如降解酶类物质(果胶酶和根皮苷降解酶等)、毒性次生代谢物(聚酮合成酶,PKS;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PKS-NRPS杂合体;异香豆素类物质等)、分泌蛋白、转录因子等;在抗病方面,筛选出'三叶海棠’(Malus. sieboldii)'、德钦海棠’(M. sikkimi-mensis)和'平邑甜茶’(M. hupehesis)等抗病砧木资源和'红玉'’优金’和'小町’等抗性较强的品种,发现了参与抗病的信号分子包括几丁质、激素(如茉莉酸,JA;水杨酸,SA;脱落酸,ABA等)和R基因等;在病害防控方面,提倡将早期诊断与检测、抗病育种、果园管理、病斑处理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笔者围绕以上几个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为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和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腐烂病 病原寄主 综合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病原真菌与寄主植物互作关系的超微结构和细胞化学研究”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2
作者 窦春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植物病原真菌与寄主植物关系的超微结构和细胞化学研究” 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康振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与枯萎病菌4号小种互作过程中防御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1
3
作者 曾蕊 陈琦光 +2 位作者 禄璐 唐倩菲 周而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1-64,共4页
为探讨香蕉被枯萎病菌4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侵染后防御酶活性的变化规律,采用伤根浸孢子液接种法,对粉蕉(ABB)和巴西蕉(AAA)的香蕉苗进行人工接种试验,测定香蕉苗与枯萎病菌互作过程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 为探讨香蕉被枯萎病菌4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侵染后防御酶活性的变化规律,采用伤根浸孢子液接种法,对粉蕉(ABB)和巴西蕉(AAA)的香蕉苗进行人工接种试验,测定香蕉苗与枯萎病菌互作过程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5种防御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接种的香蕉苗体内PAL、POD、PPO和SOD酶活性都高于未接种的对照香蕉苗,且各种酶活性变化也比未接种的变化复杂,表明这4种酶在枯萎病菌侵染过程中积极参与了香蕉苗体内的抗病反应;但接种与未接种的香蕉苗体内CAT活性变化大致相似,表明CAT活性的变化与枯萎病菌的侵染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香蕉枯萎病菌 寄主病原 防御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小麦锈菌互作中相互识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建强 曹远银 侯颖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8-142,共5页
寄主-病原物互作是当今植物病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而两者互作中的识别则是研究的重点。小麦锈病作为植物病理学研究中的经典病害,小麦-锈菌相互识别的研究已达到很深的程度。本文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及识别物质方面论述了小... 寄主-病原物互作是当今植物病理学研究的热点领域,而两者互作中的识别则是研究的重点。小麦锈病作为植物病理学研究中的经典病害,小麦-锈菌相互识别的研究已达到很深的程度。本文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及识别物质方面论述了小麦-小麦锈菌互作中相互识别的研究进展,并对两者识别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锈菌 寄主-病原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霜霉菌株的收集及侵染12个葡萄品种后症状差异分析
5
作者 巩培杰 康军 +2 位作者 包若煊 王晨 房经贵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9-156,共8页
葡萄霜霉病的广泛传播会对我国葡萄的产量及质量造成极大的危害。为了科学地防治葡萄霜霉病的传播,从江苏、浙江和上海等长三角省(市)的葡萄栽培区采集编号为BS的霜霉菌菌株样品进行鉴定,之后以12个葡萄品种为寄主材料进行致病力试验。... 葡萄霜霉病的广泛传播会对我国葡萄的产量及质量造成极大的危害。为了科学地防治葡萄霜霉病的传播,从江苏、浙江和上海等长三角省(市)的葡萄栽培区采集编号为BS的霜霉菌菌株样品进行鉴定,之后以12个葡萄品种为寄主材料进行致病力试验。将霜霉菌株侵染葡萄后的表型划分为5类:易感病(A型)、感病(B型)、较感病(C型)、较抗病(D型)、抗病(E型)。结果表明,17份菌株的致病力程度多在A型到C型之间,具有欧亚种背景的葡萄品种对所有菌株均较感病,其中以紫甜无核和黑比诺最为感病(A型);3种砧木葡萄对其中12份菌株较为抗病,叶片侵染部位有超敏反应的坏死斑点,其中以砧木Kober 5BB最抗病(E型);具有欧美杂交背景的品种抗病性居中,其中以夏黑和阳光玫瑰较为抗病(D型)。为了验证该分级系统的可行性,挑选了E型葡萄品种砧木Kober 5BB和A型葡萄品种紫甜无核进行进一步的致病力测试和霜霉孢子囊形态观察,发现试验结果一致。该研究为不同遗传背景的葡萄抗病杂交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病原寄主 霜霉病 超敏死亡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秆锈病细胞间隙液的提取及注射技术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徐建强 侯颖 +2 位作者 曹远银 林晓民 周雷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6-68,共3页
通过真空渗入离心法提取小麦秆锈病病组织的细胞间隙液,并采用注入法将细胞间隙液注入到健康的小麦细胞,研究了小麦秆锈病细胞间隙液对小麦叶片细胞HR的诱导作用,明确了细胞间隙液的提取和注射技术在小麦秆锈病细胞间隙液研究中利用的... 通过真空渗入离心法提取小麦秆锈病病组织的细胞间隙液,并采用注入法将细胞间隙液注入到健康的小麦细胞,研究了小麦秆锈病细胞间隙液对小麦叶片细胞HR的诱导作用,明确了细胞间隙液的提取和注射技术在小麦秆锈病细胞间隙液研究中利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秆锈病 细胞间隙液 寄主病原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