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靶标寄主害虫提取物驯化对松毛虫赤眼蜂寄主选择偏好的影响
1
作者 张柱亭 英美 +1 位作者 周金成 董辉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0-76,共7页
柞蚕卵繁育的松毛虫赤眼蜂已被用于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为改善雌蜂对害虫的嗜好性,本研究以亚洲玉米螟卵、幼虫和雌蛾腹部提取液及正己烷对照溶液,在孤雌产雌品系和两性品系子代蜂幼期及羽化前期施加气味刺激,调查子代雌蜂对玉米螟卵... 柞蚕卵繁育的松毛虫赤眼蜂已被用于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为改善雌蜂对害虫的嗜好性,本研究以亚洲玉米螟卵、幼虫和雌蛾腹部提取液及正己烷对照溶液,在孤雌产雌品系和两性品系子代蜂幼期及羽化前期施加气味刺激,调查子代雌蜂对玉米螟卵的选择偏好。结果发现,对照组孤雌产雌品系雌蜂对玉米螟卵选择率显著高于两性品系;经提取液驯化的两性品系雌蜂对玉米螟卵选择率显著高于对照;雌蛾腹部提取液处理的两性品系雌蜂对玉米螟卵的选择率和瞬时选择倾向最高,但不同提取液对孤雌产雌品系雌蜂的选择率和瞬时选择倾向无显著影响;提取液和蜂品系对雌蜂卵块驻留时间无显著影响。本研究将为改善寄生蜂对寄主害虫的靶向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寄主偏好 孤雌生殖 化学遗赠假说 规模化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大卷叶螟对棉花和苘麻2种寄主的偏好性及化感物测定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文斌 陈玲 +2 位作者 王琳丽 苏宏华 杨益众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50-657,共8页
【目的】研究棉花和苘麻挥发物对棉大卷叶螟雌成虫的引诱作用,为开展棉大卷叶螟的绿色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棉花品种泗棉3号和苘麻2种寄主为材料,使用Y型嗅觉仪测定棉大卷叶螟雌性成虫在这2种寄主植物上的选择偏好性。借助气-质联用... 【目的】研究棉花和苘麻挥发物对棉大卷叶螟雌成虫的引诱作用,为开展棉大卷叶螟的绿色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棉花品种泗棉3号和苘麻2种寄主为材料,使用Y型嗅觉仪测定棉大卷叶螟雌性成虫在这2种寄主植物上的选择偏好性。借助气-质联用(GC-MS)对收集到的2种寄主挥发物进行组分分析与鉴定,再通过EAG进行行为反应测试,检验卷叶螟成虫对这些特异性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结果】棉大卷叶螟雌性成虫选择苘麻上的虫量是棉花上的2.3倍,在苘麻上的产卵量也是棉花上的1.7倍。棉花与苘麻2种寄主上有5种不同的挥发性特异物,棉大卷叶螟成虫对其中的2-乙基苯乙酮和3-乙基庚烷有明显的刺激反应。【结论】棉大卷叶螟成虫在选择产卵寄主时偏好苘麻,棉大卷叶螟雌性成虫对苘麻有明显的趋性,苘麻可作为棉大卷叶螟的引诱寄主。2-乙基苯乙酮和3-乙基庚烷2种挥发物对卷叶螟成虫有显著的刺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大卷叶螟 棉花 苘麻 寄主选择偏好 化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牧草盲蝽危害对寄主植物体内营养物质含量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苟长青 孙鹏 +2 位作者 刘端春 迪丽努尔.艾麦提 冯宏祖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76-983,共8页
【目的】为了明确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危害对不同寄主体内营养物质及保护酶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牧草盲蝽偏好度不同的10种寄主植物(6种偏好寄主,偏好性依次为: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马齿苋Portulaca olera... 【目的】为了明确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危害对不同寄主体内营养物质及保护酶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牧草盲蝽偏好度不同的10种寄主植物(6种偏好寄主,偏好性依次为: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4种非偏好寄主:碱蓬Suaeda glauca、天蓝苜蓿Medicago lupulina、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和宽叶独行菜Lepidium latifolium)受其危害后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以及保护酶活性。【结果】结果表明,受牧草盲蝽为害后,不同寄主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反枝苋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率最低,仅2.6%;紫花苜蓿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率最高,达26.21%。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各异,木地肤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下降率最高,达24.05%,且与对照(未受害株)间存在显著差异;灰绿藜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上升68.92%,与对照差异极显著。除反枝苋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下降38.87%,其余寄主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各寄主植物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均有所下降,反枝苋中下降率最低,仅2.96%。不同寄主中受害后叶片POD活性均呈增强趋势,马齿苋受害后叶片POD活性增幅最高,达74.23%。受害后寄主叶片CAT活性有增有减,灰绿藜、紫花苜蓿和田旋花叶片CAT活性增高,分别增加45.07%,30.95%和22.47%;马齿苋与天蓝苜蓿受害后叶片CAT活性下降显著。反枝苋、天蓝苜蓿受害后叶片SOD活性下降,其余寄主叶片中SOD活性上升,但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寄主受害后,叶片叶绿素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与牧草盲蝽偏好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及保护酶活性变化无规律性或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盲蝽 寄主植物 寄主偏好 营养物质 保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翅蝽成虫对不同植物种类的选择偏好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元 潘洪生 +2 位作者 修春丽 杨益众 陆宴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3-269,277,共8页
茶翅蝽是一种重要的农林害虫,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生为害程度呈现加重趋势。本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行为研究,评价了茶翅蝽成虫对不同植物种类的选择偏好程度。在田间25科115种植物中,84种植物上调查到茶翅蝽成虫,种群发生密度整体较低... 茶翅蝽是一种重要的农林害虫,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生为害程度呈现加重趋势。本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行为研究,评价了茶翅蝽成虫对不同植物种类的选择偏好程度。在田间25科115种植物中,84种植物上调查到茶翅蝽成虫,种群发生密度整体较低,但寒麻、芝麻、红麻、籽粒苋、向日葵、大豆、白花菜等植物上成虫密度相对偏高。在室内Y型嗅觉仪测试中,与空白对照相比,茶翅蝽雌雄成虫对苗期和花期的向日葵、大豆、白花菜植株气味均表现出了明显的趋好行为。上述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我国茶翅蝽区域分布与发生消长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翅蝽 成虫密度 寄主偏好 行为选择 植物挥发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扁叶甲危害规律调查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兴旺 许建 +1 位作者 庞宗奎 王敦 《中国森林病虫》 2018年第2期43-45,共3页
在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系统调查寄主植物种类、树冠方位、园地类型、树龄等因素对核桃扁叶甲Gastrolina depressa Baly发生危害的影响,探讨核桃扁叶甲发生危害规律。结果发现:核桃扁叶甲最喜食寄主为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其叶片受... 在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系统调查寄主植物种类、树冠方位、园地类型、树龄等因素对核桃扁叶甲Gastrolina depressa Baly发生危害的影响,探讨核桃扁叶甲发生危害规律。结果发现:核桃扁叶甲最喜食寄主为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其叶片受害率约是核桃Juglans regia的2倍;核桃树冠中下层叶片受害率极显著高于顶层,西、南向的叶片受害率显著高于北、东向;树龄5~10 a核桃叶片受害率明显高于树龄5 a以下幼树和10 a以上大树;不同核桃园地类型中,坡地中部的叶片受害率极显著高于坡顶和平地,显著高于坡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扁叶甲 园地类型 树龄 方位 寄主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明亮长脚金龟发生规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峰 刘先福 +3 位作者 李俊凯 王文凯 殷恒奎 陈立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3-177,共5页
调查了明亮长脚金龟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分布,结果表明,肋果沙棘上金龟的数量显著多于金露梅、水柏枝和狼毒。通过利用十字阻隔式诱捕器诱捕金龟的方法调查了明亮长脚金龟对不同颜色的趋性,结果显示,明亮长脚金龟对黄色的趋性最强,显著... 调查了明亮长脚金龟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分布,结果表明,肋果沙棘上金龟的数量显著多于金露梅、水柏枝和狼毒。通过利用十字阻隔式诱捕器诱捕金龟的方法调查了明亮长脚金龟对不同颜色的趋性,结果显示,明亮长脚金龟对黄色的趋性最强,显著高于其他颜色,其他依次为白色、蓝色、紫色、青色、橙色,对绿色和黑色的趋性较弱。进一步利用黄色诱捕器调查了明亮长脚金龟的日发生规律,结果显示,明亮长脚金龟每天活动高峰在12:00-14:00,此时温度达到26℃,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金龟的活动规律与温度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亮长脚金龟 寄主偏好 颜色诱捕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栎种子雨进程中昆虫的捕食特征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文静 汪广垠 +3 位作者 牛可坤 焦广强 于飞 易现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6-441,共6页
为了了解昆虫捕食与槲栎Quercus aliena种子大小和产量的关系以及在栎林更新中的作用,于2008和2009年秋季,分别在暖温带伏牛山系天池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研究了两个年度槲栎的种子雨过程及昆虫捕食特征。结果表明:(1)种子雨过程从8月中下旬... 为了了解昆虫捕食与槲栎Quercus aliena种子大小和产量的关系以及在栎林更新中的作用,于2008和2009年秋季,分别在暖温带伏牛山系天池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研究了两个年度槲栎的种子雨过程及昆虫捕食特征。结果表明:(1)种子雨过程从8月中下旬到9月底约经历40d,存在高峰期且时段较明显,高峰期下落种子量分别占全部种子雨量的78.13%(2008年)和75.91%(2009年);(2)槲栎的种子雨强度年间存在较大差异,2008年明显小于2009年(两年分别为31.75±16.65粒/m2和51.92±29.26粒/m2),但2009年的橡子明显比2008年小(两年分别为1.94±0.61cm3和2.46±0.57cm3);(3)种子雨构成比例在两个年份间存在差异,完好种子的量分别为59.05%(2008年)和36.12%(2009年),虫蛀率在大量结实的2009年显著提高;(4)虫蛀橡子(2.29±0.42cm3)显著大于完整橡子(1.59±0.32cm3),且虫蛀种子中所含虫卵数与种子大小显著正相关,昆虫有选择大种子产卵寄生的偏好。本研究的结果说明,昆虫对槲栎大种子有寄生选择偏好;大部分槲栎种子遭遇象甲虫蛀而降低生命活力,这可能是影响槲栎林更新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栎 种子雨 昆虫捕食 种子大小 寄主选择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