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氮量和施氮方式对宽窄行种植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产量及土壤氮残留的影响
1
作者 马尚英 夏婷婷 +7 位作者 韩鹏彬 张梦姣 毛应杰 王志强 辛泽毓 林同保 连延浩 任永哲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50,共13页
以矮抗58(AK58)和豫农908(YN908)为试验材料,研究施氮量[120 kg/hm^(2)(N120)、180 kg/hm^(2)(N180)和240 kg/hm^(2)(N240)]和施氮方式[条施(R)和撒施(S)]对宽窄行(30 cm-15 cm-15 cm)种植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吸收利用、产... 以矮抗58(AK58)和豫农908(YN908)为试验材料,研究施氮量[120 kg/hm^(2)(N120)、180 kg/hm^(2)(N180)和240 kg/hm^(2)(N240)]和施氮方式[条施(R)和撒施(S)]对宽窄行(30 cm-15 cm-15 cm)种植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吸收利用、产量及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两熟管理制度以及周年减氮高效绿色施肥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AK58和YN908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花前氮素转运量总体上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N120、N180条件下,相较于S处理,R处理AK58和YN908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显著提高10.56%、5.96%和6.21%、5.25%,成熟期穗部氮素积累量分别显著提高4.46%、7.41%和14.21%、9.94%,花前氮素转运量分别显著提高10.11%、12.23%和11.87%、12.21%。AK58和YN908的氮收获指数、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总体上呈降低的趋势,R处理较S处理提高AK58和YN908的氮肥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氮肥利用效率均在N180R处理时达到最大。AK58的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YN908的籽粒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R处理较S处理显著提高了AK58在N120、N180条件下和YN908在N120条件下的籽粒产量,增幅分别为10.83%、6.06%和15.59%,AK58籽粒产量在N180R处理时达到最大,YN908籽粒产量在N240R处理时达到最大。土壤硝态氮残留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逐渐增加,R处理较S处理提高了冬小麦收获期宽行区(玉米待播区)表层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其中,N180处理0~40 cm土层(玉米根层)土壤硝态氮残留量为55.95 kg/hm^(2),与后茬玉米苗期的氮素需求匹配度最好。综上,宽窄行种植模式下,施氮量180 kg/hm^(2)与条施结合是该区域冬小麦节氮稳产高效的栽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宽窄行种植 施氮量 施氮方式 氮素吸收利用 产量 土壤硝态氮残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窄行种植对黑土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高天 侯瑞星 +2 位作者 裴浩 周佳新 杨广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98,共9页
宽窄行种植(wide-narrow row planting,WP)使单位面积内的种植强度提高,保障粮食增产,但也可能会导致土壤地力消耗增强,进而影响黑土土壤的可持续利用。为研究宽窄行种植对黑土团聚体结构及有机碳氮的影响,该研究在黑龙江省西部繁荣乡... 宽窄行种植(wide-narrow row planting,WP)使单位面积内的种植强度提高,保障粮食增产,但也可能会导致土壤地力消耗增强,进而影响黑土土壤的可持续利用。为研究宽窄行种植对黑土团聚体结构及有机碳氮的影响,该研究在黑龙江省西部繁荣乡以等行距种植(equal row spacing planting,EP)为对照,选取了3个不同年限(3、7、10 a)宽窄行种植的农田进行了配对采样,分析土壤团聚体结构特征和土壤碳库。结果表明:与EP处理相比,3 a宽窄行种植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全氮、>0.053~0.25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P<0.05),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宽窄行种植土壤有机碳和团聚体有机碳均有提高,而土壤全氮无显著差异。宽窄行种植下土壤大团聚体(>0.25 mm)含量、平均重量直径和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及玉米产量均明显提升,几何平均直径在3 a宽窄行种植处理下改善效果不显著,但随着种植年限延长至10 a时几何平均直径值明显提升。宽窄行种植后土壤有机碳含量经历由负效应逐步转为正效应的过程。综上,随着时间延长宽窄行种植对黑土土壤碳库的新平衡起到固持的作用,进而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质量。该研究可为黑土区适宜种植模式的选择提供数据支撑,为实现黑土农田的可持续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碳 宽窄行种植 黑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分析——以无棣县信阳镇为例
3
作者 王玉民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6期75-77,共3页
为大力推广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提高玉米种植产量,该文围绕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进行了深层次分析,运用实践研究与文献分析等方法,对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应用优势、关键点等进行研究,开展了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应用试验。试验证明,玉... 为大力推广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提高玉米种植产量,该文围绕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进行了深层次分析,运用实践研究与文献分析等方法,对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应用优势、关键点等进行研究,开展了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应用试验。试验证明,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应用不仅增加了玉米种植产量,而且对耕地土壤环境改善有明显作用,由此证明了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的可行性,以期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宽窄行种植 土壤改良 光能利用 无棣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
4
作者 李华 许晓岑 《种子科技》 2025年第14期61-63,共3页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逐渐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通过调整行距和株距,优化了玉米植株的光照和通...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逐渐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通过调整行距和株距,优化了玉米植株的光照和通风条件,从而提高了玉米产量,但也对田间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概述了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以期为农民提供科学、实用的技术指导,推动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宽窄行种植 田间管理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子宽窄行种植管理技术
5
作者 王威 高红琴 《农村新技术》 2025年第3期16-18,共3页
谷子作为我国传统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如何提高谷子产量和优化其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成为农业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的紧迫任务。传统的等行距种植方式在资源利用、田间管理、病... 谷子作为我国传统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如何提高谷子产量和优化其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成为农业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的紧迫任务。传统的等行距种植方式在资源利用、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存在诸多限制,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对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谷子宽窄行种植管理技术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 生产成本 资源利用 宽窄行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窄行种植对高粱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屈洋 马雯 +4 位作者 张飞 王可珍 苟飞凡 高小丽 冯佰利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32-36,共5页
以辽粘3号为试验材料,在宽窄行种植条件下(宽行60 cm、窄行40 cm),设置3个种植密度105000株/hm^(2)(WL),112500株/hm^(2)(WM),120000株/hm^(2)(WH),等行距种植(50 cm,种植密度120000株/hm^(2))为CK,研究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宽窄行种植对... 以辽粘3号为试验材料,在宽窄行种植条件下(宽行60 cm、窄行40 cm),设置3个种植密度105000株/hm^(2)(WL),112500株/hm^(2)(WM),120000株/hm^(2)(WH),等行距种植(50 cm,种植密度120000株/hm^(2))为CK,研究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宽窄行种植对高粱光合特性、农艺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叶片SPAD值综合得分和光合特性综合得分顺序为WL>WM>WH>CK。不同处理的株高、穗长、穗粒重和千粒重存在差异(P<0.05),其中WL处理的株高最高、穗长最长、穗粒重和千粒重最大。WL处理的产量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0.05),两年平均产量8444.96 kg/hm^(2)。与CK相比,宽窄行种植可明显提高籽粒的单宁含量、淀粉含量和脂肪含量,但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较弱,WL、WM和WH处理的各品质指标差异不显著。相较于等行距种植,宽窄行种植可改善高粱叶片的光合性能,影响农艺性状和产量,在种植密度105000株/hm+2的条件下,辽粘3号宽窄行种植可在关中西部地区获得较大的产量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窄行种植 高粱 光合特性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窄行种植对桃树光照分布与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姜凤超 王玉柱 +2 位作者 孙浩元 杨丽 张俊环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5-169,212,共6页
以桃品种‘改良白凤’为试验材料,以常规种植(株行距为5 m×2 m,999株·公顷-1)为对照,分析宽窄行种植模式(WN,株距2 m,宽行4 m,窄行1 m,1 998株·公顷-1)对光照分布、单位面积产量、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种植开... 以桃品种‘改良白凤’为试验材料,以常规种植(株行距为5 m×2 m,999株·公顷-1)为对照,分析宽窄行种植模式(WN,株距2 m,宽行4 m,窄行1 m,1 998株·公顷-1)对光照分布、单位面积产量、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种植开心形光照主要集中在上层,下层相对光照强度多低于20%;宽窄行种植V型,上层相对光照强度基本保持在80%以上,中下层相〗对光照强度基本保持在40%左右;2011、2012年和2013年宽窄行处理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比常规处理高31.3%、41.0%和33.1%;宽窄行种植显著提高桃果实中蔗糖含量、降低苹果酸含量、提高果实糖酸比。因此,宽窄行种植不仅可以改善树体冠层内光照强度,还能改善果实产量与品质,是一种理想的栽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窄行种植 光照分布 产量 品质 桃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宽窄行种植方式下玉米穗位叶的光合生理特征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铁东 宋凤斌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种植方式是影响玉米光合生理特征的重要因素。在大田条件下,以玉米品种北育288和先玉335为研究材料,分析了3种不同种植方式(P1,宽窄行170 cm+30 cm;P2,宽窄行90 cm+40 cm;CK,匀垄65 cm)对玉米穗位叶叶片的SPAD值、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净... 种植方式是影响玉米光合生理特征的重要因素。在大田条件下,以玉米品种北育288和先玉335为研究材料,分析了3种不同种植方式(P1,宽窄行170 cm+30 cm;P2,宽窄行90 cm+40 cm;CK,匀垄65 cm)对玉米穗位叶叶片的SPAD值、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中,2种不同基因型玉米穗位叶叶片SPAD值间存在差异,宽窄行种植方式表现出明显优势;叶绿素荧光参数Fo在P1和P2中均大于CK;Fm和Fv/Fm在关键的生育时期差异显著,表现为宽窄行P1和P2大于CK;3种模式中,P1和P2中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CK。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种植方式,宽窄行种植方式对提高作物生产能力和干物质积累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宽窄行种植方式 光合特性 穗位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窄行种植对糜子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景小兰 李志华 李海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1918-1920,1933,共4页
在同株距条件下,选用陇糜11号和晋黍9号为试验材料,设置等行距与4种宽窄行距配置共5种种植方式,研究其对晋中地区种植糜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种植方式无论在品种内还是品种间表现都各不相同;陇糜11号和晋黍9号都是在T2... 在同株距条件下,选用陇糜11号和晋黍9号为试验材料,设置等行距与4种宽窄行距配置共5种种植方式,研究其对晋中地区种植糜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种植方式无论在品种内还是品种间表现都各不相同;陇糜11号和晋黍9号都是在T2处理(宽行40 cm、窄行30 cm)时产量最高,分别为4056.99,5766.69 kg/hm^2;影响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单穗质量、单穗粒质量、有效穗数也都是在T2处理时最大;2个品种的千粒质量虽不是在T2处理时最大,但都与各自的最大千粒质量相近,各处理之间无差异。因此,适宜的宽窄行种植较等行距种植可有效协调作物群体结构与植株个体功能间的关系,通过改善作物通风透光性,提高整体光能利用率,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使作物获得高产。从整体来看,晋黍9号比陇糜11号产量高,说明在晋中地区更适合种植晋黍9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窄行种植 糜子 产量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宽窄行种植的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武仁 郑金玉 +2 位作者 罗洋 郑洪兵 李伟堂 《农业与技术》 2008年第3期40-43,共4页
通过采用玉米宽窄行种植,行间深松作业,结合不同方式秸秆还田的试验研究,明确了玉米宽窄交替休闲种植土壤水分变化的量化指标及在不同深松深度与宽度条件下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吉林省中部地区,采用玉米宽窄行种植,行间进... 通过采用玉米宽窄行种植,行间深松作业,结合不同方式秸秆还田的试验研究,明确了玉米宽窄交替休闲种植土壤水分变化的量化指标及在不同深松深度与宽度条件下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吉林省中部地区,采用玉米宽窄行种植,行间进行深松作业,建立了土壤水库,可有效蓄积夏秋降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宽窄行种植 土壤水分规律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地区玉米宽窄行种植模式下土壤物理性状及产量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成昊 杨辉 +1 位作者 佟圣辉 唐文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6期53-55,共3页
通过对土壤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对辽东地区土壤物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测定时期、同一耕层深度下,宽窄行种植模式土壤含水量高于对照常规种植模式;玉米... 通过对土壤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测定和分析,研究了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对辽东地区土壤物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测定时期、同一耕层深度下,宽窄行种植模式土壤含水量高于对照常规种植模式;玉米产量比对照增加1.22%,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比对照高0.22 kg/hm2·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玉米产量 宽窄行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宽窄行种植及配套简易机械化的栽培技术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标 邓英毅 +6 位作者 李峰 劳家喜 周洁琼 冯斗 裴铁雄 姜建初 莫良玉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82,共4页
为推进香蕉生产机械化的农机与农艺结合,按照耕、种、管、收、运等关键作业过程的要求,设计和实践了配套简易机械化栽培的香蕉宽窄行种植模式,有效实现了香蕉园从整地、种植、田间管理、收获、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作业,有效利用土地和空... 为推进香蕉生产机械化的农机与农艺结合,按照耕、种、管、收、运等关键作业过程的要求,设计和实践了配套简易机械化栽培的香蕉宽窄行种植模式,有效实现了香蕉园从整地、种植、田间管理、收获、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作业,有效利用土地和空间,提高通风透光性和光能利用率,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减少劳力和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产量和品质,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宽窄行种植 机械化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窄行种植对青贮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殷建军 郭庆瑞 +2 位作者 郭凤琴 张小娟 王力 《北方农业学报》 2023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探究适宜晋北高寒冷凉区青贮玉米的种植模式。【方法】选用高寒冷凉区大面积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大京九23,在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下,设置4个宽+窄行种植模式,分别为65 cm+65 cm、80 cm+50 cm、90 cm+40 cm、100 cm+30 cm,对关... 【目的】探究适宜晋北高寒冷凉区青贮玉米的种植模式。【方法】选用高寒冷凉区大面积种植的青贮玉米品种大京九23,在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下,设置4个宽+窄行种植模式,分别为65 cm+65 cm、80 cm+50 cm、90 cm+40 cm、100 cm+30 cm,对关键生育时期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Pn)、产量、植株性状和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不同宽+窄行种植模式下,大京九23各项光合指标、产量和倒伏率均以90 cm+40 cm最佳,与其他宽+窄行模式相比差异显著(P<0.05);90 cm+40 cm、65 cm+65 cm、80 cm+50 cm种植模式的青贮玉米品质均符合国家品质一级标准。【结论】密度为75000株/hm2时,青贮玉米大京九23的最佳种植模式为90 cm+4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宽窄行种植 光合特性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宽窄行种植模式下秸秆机械化还田潮土微生物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妍 吴楠 +4 位作者 张新建 解诗雨 高贤彪 吴迪 冯磊 《农业工程》 2021年第5期64-70,共7页
为揭示宽窄行种植模式下秸秆还田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在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宽行和窄行0~20、20~40和40~60 cm共3个深度范围土层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特征及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宽行和窄行土样的微生物... 为揭示宽窄行种植模式下秸秆还田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在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宽行和窄行0~20、20~40和40~60 cm共3个深度范围土层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特征及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宽行和窄行土样的微生物多样性(Shannon指数)都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同一深度下,宽行土样的物种多样性普遍高于窄行。不同地区及不同深度土样的群落结构具有较大差异。在门水平上,两种土样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芽单胞菌门、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窄行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略高于宽行,而芽单胞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和厚壁菌门低于宽行。在属水平上,溶杆菌属、交替赤杆菌属和鞘氨醇单胞菌等为优势菌属。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与绿弯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和芽单胞菌门呈正相关,但与变形菌门、拟杆菌门等呈现负相关关系。宽行表层土的碳水化合物代谢功能基因拷贝数显著高于窄行表层土样。短期宽窄行种植模式下麦秸和玉米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物种的多样性,为进一步优化秸秆还田方法、改良土壤生态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窄行种植 潮土 微生物多样性 秸秆还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窄行种植对紫苏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航 于二汝 +3 位作者 向依 李慧琳 奉斌 魏忠芬 《农技服务》 2020年第9期28-29,共2页
为紫苏适宜栽培方式和机械化种植研究提供参考,比较了4种宽窄行行数比例与等行栽培(对照)的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单株分枝数、单株总穗数、主穗长度和千粒重7个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宽窄行种植的紫苏部分农艺性状有一定差异;4种宽窄... 为紫苏适宜栽培方式和机械化种植研究提供参考,比较了4种宽窄行行数比例与等行栽培(对照)的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单株分枝数、单株总穗数、主穗长度和千粒重7个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宽窄行种植的紫苏部分农艺性状有一定差异;4种宽窄行比例均能显著提高紫苏产量,其中宽窄行行数比例为1∶4时产量最高,达95.01kg/667m^2,比对照增产34.87kg/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宽窄行种植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氮结合宽窄行种植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倩 朱伟 +2 位作者 闫向泉 孟自力 倪雪峰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96-101,共6页
试验于2018—2019、2019—2020年度连续两个小麦生长季,以商麦167为材料,设置N_(0)(不施氮肥)、N_(165)(减氮45%)、N_(210)(减氮30%)、N_(255)(减氮15%)和N_(300)(常规施氮)5个施氮水平,研究宽窄行种植条件下减施氮肥对小麦光合特性及... 试验于2018—2019、2019—2020年度连续两个小麦生长季,以商麦167为材料,设置N_(0)(不施氮肥)、N_(165)(减氮45%)、N_(210)(减氮30%)、N_(255)(减氮15%)和N_(300)(常规施氮)5个施氮水平,研究宽窄行种植条件下减施氮肥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年度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均在开花期达最大值,且随施氮量降低花前呈降低趋势,花后呈先升后降趋势。叶片SPAD值均在N_(300)处理下达到最大值。随着施氮量降低,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均在开花期达最大值,且趋势均为先增后降,减氮15%处理下值最大,显著高于常规施氮处理;胞间CO_(2)浓度(Ci)变化趋势为先减后增,与Pn、Gs、Tr相反。随施氮量减少,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呈下降趋势,千粒重呈上升趋势,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N_(255)处理产量最高,且除N_(300)外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因此,小麦宽窄行种植模式下,在常规施氮量基础上减氮15%处理最有利于商麦167实现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氮 宽窄行种植 小麦 光合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窄行种植对桃树光照分布与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成继东 赵雪辉 《现代农村科技》 2017年第12期36-36,共1页
选择相同的桃品种作为试验的原材料,采用2种不同的种植方式来进行试验数据的分析。将传统的耕作模式(桃树的行间距固定)作为试验的对比组,研究宽窄行种植模式下桃树的总产量、净光合作用、桃子口感以及糖酸比与传统耕作模式的不同。结... 选择相同的桃品种作为试验的原材料,采用2种不同的种植方式来进行试验数据的分析。将传统的耕作模式(桃树的行间距固定)作为试验的对比组,研究宽窄行种植模式下桃树的总产量、净光合作用、桃子口感以及糖酸比与传统耕作模式的不同。结果表明,不同行间距的栽种方式更适合桃树生长,体现在宽窄行种植桃子中的2-羟基丁二酸和奎宁酸都有相对的减少,糖酸比显著增加。所以宽窄行的耕作模式相较于传统的耕作模式更适合桃树的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窄行种植 桃树 光照分布 果实产量和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宽窄行种植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18
作者 郝宇佳 张含思 +6 位作者 张磊 杨少奇 李健飞 孟长伊 李广宇 王安 李子林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9期1352-1353,共2页
玉米宽窄行种植能有效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条件,玉米宽窄行种植保护了土壤环境,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加了社会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 玉米 宽窄行种植 土壤养分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应用措施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胡怡林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在整个农业种植系统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新时期,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玉米的实际需求量大大增加,若想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逐步应用到玉米栽培过程中。此种种...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在整个农业种植系统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新时期,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玉米的实际需求量大大增加,若想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逐步应用到玉米栽培过程中。此种种植技术能大大提升玉米的实际产量,既可增长玉米的经济效益,还能很好地改善当前的生态环境。对此,就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应用措施展开了相关的分析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宽窄行种植 技术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和县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应用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金排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9期6-9,共4页
本文围绕安徽省太和县推行的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总结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要点,并分析该种植模式对玉米种植土壤环境、玉米生长发育、土壤养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宽窄行玉米种植应将重点放在深耕细作、选种、密植、施肥、病虫... 本文围绕安徽省太和县推行的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总结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要点,并分析该种植模式对玉米种植土壤环境、玉米生长发育、土壤养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宽窄行玉米种植应将重点放在深耕细作、选种、密植、施肥、病虫害防治、晚收等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起到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养分、促进玉米生长和提升玉米产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植 宽窄行种植 病虫害防治 土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