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空间容量饱和的分布式光伏时空分布预测 被引量:4
1
作者 符杨 田灿 +3 位作者 李振坤 季亮 金山红 张静炜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917-3925,共9页
随着分布式光伏大量并网,分布式光伏容量预测作为配电网规划中的关键环节,是变电站、网架规划中综合负荷计算的重要依据。对规划区域内的分布式光伏容量预测评估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适用于主动配电网规划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时空预测方... 随着分布式光伏大量并网,分布式光伏容量预测作为配电网规划中的关键环节,是变电站、网架规划中综合负荷计算的重要依据。对规划区域内的分布式光伏容量预测评估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适用于主动配电网规划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时空预测方法。建立了配电网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时空分布预测模型,并利用空区推论和时序发展的方法求取规划年空间分布式光伏容量分布。最后,对我国东部某城市规划新区内分布式光伏容量进行了时空预测仿真,得出该规划新区的规划年和饱和阶段的分布式光伏空间容量分布,验证了所提方法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规划 分布式光伏 时空预测 容量饱和 空区推论 时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潭土壤重金属环境容量与承载力核算基础数据平台构建
2
作者 宋洁 于东升 +4 位作者 马利霞 王红梅 王鑫 张广星 王玉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95-2603,共9页
为提升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估与风险管控技术,针对铜采选和冶炼等工矿场地带来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研发鹰潭市土壤重金属环境容量与承载力核算基础数据平台系统。系统采用B/S架构,包括系统安全用户与主界面设置、数据管理与决策支持、... 为提升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估与风险管控技术,针对铜采选和冶炼等工矿场地带来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研发鹰潭市土壤重金属环境容量与承载力核算基础数据平台系统。系统采用B/S架构,包括系统安全用户与主界面设置、数据管理与决策支持、基础图层、环境质量评价、环境阈值、静态环境容量、动态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和管理措施建议九大功能模块,新提出了基于环境阈值空间分异的区域土壤环境容量、饱和度以及承载力的概念和精细化算法。系统应用表明,该基础数据平台可为相关部门在区域土壤环境容量与承载力管理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环境阈值 环境容量饱和 环境承载力 可视化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活化沸石负载壳聚糖对高氟水的处理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水飞 张焕祯 +2 位作者 王智丽 汤宣林 潘丽娜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3-76,共4页
为提高天然沸石对氟的吸附能力,采用活化天然沸石负载壳聚糖改性处理,研究了除氟剂的性能,确定了除氟剂的最佳改性条件:2.0%冰醋酸溶液,壳聚糖浓度为0.05 g/mL,壳聚糖:沸石(质量比)=0.07,室温下改性5 min。最适除氟条件:pH=6.0,粒... 为提高天然沸石对氟的吸附能力,采用活化天然沸石负载壳聚糖改性处理,研究了除氟剂的性能,确定了除氟剂的最佳改性条件:2.0%冰醋酸溶液,壳聚糖浓度为0.05 g/mL,壳聚糖:沸石(质量比)=0.07,室温下改性5 min。最适除氟条件:pH=6.0,粒径1~2 mm,100 r/min的速度搅拌反应50 min,静置0 min。吸附剂对F-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对氟离子的饱和吸附容量为10.63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活化沸石 壳聚糖 吸附等温线 饱和吸附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树脂吸附钯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何星存 谢祖芳 陈孟林 《贵金属》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6-20,共5页
采用静态和动态法研究聚酰胺树脂吸附钯的结果表明 :在弱酸性条件下 ,该树脂对Pd的吸附性能良好。饱和吸附容量为 1 8 2mg/g(干树脂 ) ;用 5 %硫脲 - 0 5mol/LHCl溶液可快速洗脱树脂上吸附的Pd ,洗脱率 >98%。树脂结构稳定易再生 ,... 采用静态和动态法研究聚酰胺树脂吸附钯的结果表明 :在弱酸性条件下 ,该树脂对Pd的吸附性能良好。饱和吸附容量为 1 8 2mg/g(干树脂 ) ;用 5 %硫脲 - 0 5mol/LHCl溶液可快速洗脱树脂上吸附的Pd ,洗脱率 >98%。树脂结构稳定易再生 ,反复使用性能好 ,价廉易得 ,操作简便 ,可用于Pd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树脂 吸附 饱和吸附容量 湿法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作用下溶剂萃取法分离镧铈元素 被引量:9
5
作者 常宏涛 季尚军 +2 位作者 李梅 柳召刚 张福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9-173,186,共6页
针对溶剂萃取法分离稀土元素的工艺中采用氨水为皂化剂造成排放的废水中氨氮含量超标,采用氢氧化钠为皂化剂使得排放废水中钠盐含量超标而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研究了以未皂化的P204为萃取剂,超声波作用下镧铈元素萃取分离的方法。考察... 针对溶剂萃取法分离稀土元素的工艺中采用氨水为皂化剂造成排放的废水中氨氮含量超标,采用氢氧化钠为皂化剂使得排放废水中钠盐含量超标而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研究了以未皂化的P204为萃取剂,超声波作用下镧铈元素萃取分离的方法。考察了料液酸度、超声波强度、超声波频率分别对镧铈分配比、分离系数及饱和萃取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超声波强度为20 W/cm2、超声波频率为30 kHz、料液酸度为5时,镧铈元素的分配比、饱和萃取容量和元素间的分离系数达到最大,其中饱和萃取容量分别为35 g/L和19 g/L,镧铈间的分离系数最大为4.63。通过红外光谱检测可知溶剂萃取法分离镧铈元素时,由于超声波的作用使得萃取剂P204二聚体中的氢键部分断裂,因此有更多的单体P204能够与稀土离子发生萃取反应,所以超声波作用下镧铈的饱和萃取容量和分配比均大于无超声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溶剂萃取 分离系数 饱和萃取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苯基-3-甲基-4-辛酰基吡唑啉酮-5的合成及其对Sr萃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夏文 叶宏生 +4 位作者 徐利军 林敏 金晓峰 陈义珍 陈克胜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9期88-91,共4页
通过1-苯基-3-甲基-吡唑啉酮-5(PMP)与辛酰氯合成萃取剂1-苯基-3-甲基-4-辛酰基吡唑啉酮-5(PMCyP),并对其萃取Sr的影响因素,如酸度、Sr浓度、萃取时间和稀释剂等进行研究。实验获得的Sr的最佳萃取条件为:以甲基异丁酮(MIBK)为稀释剂,配... 通过1-苯基-3-甲基-吡唑啉酮-5(PMP)与辛酰氯合成萃取剂1-苯基-3-甲基-4-辛酰基吡唑啉酮-5(PMCyP),并对其萃取Sr的影响因素,如酸度、Sr浓度、萃取时间和稀释剂等进行研究。实验获得的Sr的最佳萃取条件为:以甲基异丁酮(MIBK)为稀释剂,配制成5 g/L的PMCyP溶液,调节溶液的pH至9.0,萃取平衡时间为1 min,反萃液为0.1 mol/L HCl溶液。通过调节萃取液的pH值,可实现Sr和Y的分离,并可将其用于裂变产物中放射性Sr的分离。实验测得10 mL 1 g/L PMCyP-MIBK对Sr的饱和萃取容量约为1 mg,萃合比为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苯基-3-甲基-4-辛酰基吡唑啉酮-5 合成 萃取 分离 饱和萃取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技术介绍(分析篇2)
7
作者 王岭 李书荣 张文辉 《洁净煤技术》 CAS 2004年第3期50-52,共3页
笔者介绍了测定活性炭的吸氯试验方法、活性炭半脱氯值的试验方法及活性炭吸附SO2
关键词 活性炭 吸氯试验 半脱氯值 二氧化硫饱和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Hs的制备及其对甲苯的吸附试验
8
作者 许晓怡 钟方川 +2 位作者 陈佳尧 刘建奇 刘鑫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7-102,共6页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胺、硅酸乙酯与膨润土反应,制备具有较好吸附性能的多孔黏土异质结构材料(porous clay heterostructures, PCHs),并使用PCHs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甲苯进行动态吸附,以探究甲苯气体初始质量浓度、总...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胺、硅酸乙酯与膨润土反应,制备具有较好吸附性能的多孔黏土异质结构材料(porous clay heterostructures, PCHs),并使用PCHs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甲苯进行动态吸附,以探究甲苯气体初始质量浓度、总流速对于PCHs吸附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CHs相较膨润土,前者比表面积有极大增加,总孔容和表面孔道分布增加,最可几孔径减小,且对甲苯气体吸附容量明显提升;当甲苯气体初始质量浓度越高、总流速越大时,PCHs对甲苯的饱和吸附量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物理 多孔黏土异质结构材料 甲苯气体 质量浓度 流速 饱和吸附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paration of rhenium from electric-oxidation leaching solution of molybdenite 被引量:2
9
作者 CAO Zhan-fang ZHONG Hong +3 位作者 JIANG Tao LIU Guang-yi WANG Shuai XIA Liu-y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8期2103-2108,共6页
The separation of rhenium from molybdenum in aqueous solution has always been a problem in hydrometallurgy. The separation of rhenium from the electro-oxidation leachate of molybdenite and its mechanism were investiga... The separation of rhenium from molybdenum in aqueous solution has always been a problem in hydrometallurgy. The separation of rhenium from the electro-oxidation leachate of molybdenite and its mechanism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pH of the leachate significantly affects adsorption rate compared with other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When temperature is 30℃, pH=8, and adsorbing time is 1 h, adsorption rates of rhenium and molybdenum are 93.46% and 3.57%, respectively, and separation factor of D301 resin for rhenium and molybdenum is 169.56. In addition, the separation factor is higher when the initial molybdenum concentration in model solution is increased. The saturated adsorption capacity of D301 resin for molybdenum and rhenium calculated based on simulated results are 4.263 3 mmol/g and 4.235 5 mmol/g, respectively. D301 resin is an effective separation material of rhenium from electric-oxidation leachate of molybdenite.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adsorption of rhenium is easier than that of molybdenum, and the adsorption process of D301 for rhenium and molybdenum may be controlled by liquid film diff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ENIUM MOLYBDENUM SEPARATION RESIN MOLYBDENI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sorption of Pb^(2+) on macroporous weak acid adsorbent resin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atch and column studies 被引量:2
10
作者 熊春华 冯宇杰 姚彩萍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4期569-574,共6页
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a novel macroporous weak acid resin (D152) for Pb^2+ were investigated with chemical methods. The optimal adsorption condition of D152 resin for Pb^2+ is at pH 6.00 in HAc-NaAc medium.... The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a novel macroporous weak acid resin (D152) for Pb^2+ were investigated with chemical methods. The optimal adsorption condition of D152 resin for Pb^2+ is at pH 6.00 in HAc-NaAc medium. The statically saturated adsorption capacity is 527 mg/g at 298 K. Pb^2+ adsorbed on D152 resin can be eluted with 0.05 mol/L HCI quantitatively. The adsorption rate constants determined under various temperatures are k288 n=2.22×10-5 s^-1, k298 K=2.51 × 10^-5 s^-1, and k308 K= 2.95 × 10^-5 s^-1, respectively.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Ea is 10.5 kJ/mol, and the adsorption parameters of thermodynamics are ΔH^Θ=13.3 kJ/mol, ΔS^Θ=119 J/(mol·K), and ΔG^Θ298 K =-22.2 kJ/mol, respectively. The adsorption behavior of D152 resin for Pb^2+ follows Langmuir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2+ macroporous weak acid resin ADSORPTION thermodynam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胺类萃取剂N1633萃取钨的研究
11
作者 李嘉豪 曹佐英 +3 位作者 李嘉 张贵清 肖连生 李青刚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4-78,共5页
采用自制的胺类萃取剂N1633作萃取剂,考察了其在钨萃取冶金中的性能。当有机相组成为40%N1633+40%异辛醇+磺化煤油(体积比),在p H=8.27、相比(O/A)为1∶1、振荡时间10 min、萃取温度25℃时,对WO_3含量116.25 g/L的钨酸钠溶液进行萃取,... 采用自制的胺类萃取剂N1633作萃取剂,考察了其在钨萃取冶金中的性能。当有机相组成为40%N1633+40%异辛醇+磺化煤油(体积比),在p H=8.27、相比(O/A)为1∶1、振荡时间10 min、萃取温度25℃时,对WO_3含量116.25 g/L的钨酸钠溶液进行萃取,单级萃取率大于99%。绘制了N1633的萃取等温线,经过三级萃取饱和容量达到109.03 g/L。用2.5 mol/L的氨水对负载有机相进行反萃,相比2.5∶1时,反萃液中WO_3浓度达到174.31 g/L。绘制了负载有机相的反萃等温线,理论上以相比1.25∶1进行四级逆流萃取可将有机相中的钨基本反萃,反萃液中WO_3的饱和反萃浓度达到202.82 g/L。采用0.6 mol/L的硫酸以相比2∶1进行酸化再生后,N1633仍具有良好的萃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冶金 胺类萃取剂 溶剂萃取 萃取 反萃 饱和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12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粉煤灰综合利用 钛酸钾晶须 实验研究 去除率 四钛酸钾 饱和交换容量 环境科学 工业废物处理 含铀废水 含油污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