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焦磷酸磷酸铁钠基钠离子电池日历老化容量衰减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赵瑞瑞 彭燕秋 +7 位作者 赖学君 吴志隆 高杰 许文成 王立娜 丁沁 方永进 曹余良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24-4132,共9页
随着钠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入探索其存储过程中的容量损失机理对提高电池系统日历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焦磷酸磷酸铁钠[Na_(4)Fe_(3)(PO_(4))_(2)P_(2)O_(7)]基钠离子电池的高温存储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 随着钠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入探索其存储过程中的容量损失机理对提高电池系统日历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焦磷酸磷酸铁钠[Na_(4)Fe_(3)(PO_(4))_(2)P_(2)O_(7)]基钠离子电池的高温存储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多维度分析技术,全面剖析了正负极活性材料在高温存储过程中的容量损失率、结构、形貌及界面组分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存储后电极活性材料的比容量仅出现轻微衰减,正负极活性材料结构也未见受损,且正极铁元素溶出串扰并不显著。然而,负极侧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增厚现象十分显著,表明存储期间负极SEI膜会不断溶解生长,且新生成的SEI膜以有机物为主。这一发现揭示了负极侧界面副反应是钠离子电池存储容量损失的主要因素。本研究不仅深化了对钠离子电池日历老化机制的理解,也为后续提升电池性能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日历老化 容量衰减机理 固体电解质膜 Na_(4)Fe_(3)(PO_(4))_(2)P_(2)O_(7)正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电极面密度锂离子电池的容量衰减机理 被引量:1
2
作者 丁冬 吴国良 庞静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2-205,共4页
采用3种电极面密度(其中正极面密度分别为11.0 mg/cm2、14.0 mg/cm2和17.0 mg/cm2)组装成以磷酸铁锂(LiFe-PO4)为正极活性材料的锂离子动力电池,考察了常温循环性能。用交流阻抗、XRD和SEM等方法分析了容量衰减的机理,发现3种电池常温... 采用3种电极面密度(其中正极面密度分别为11.0 mg/cm2、14.0 mg/cm2和17.0 mg/cm2)组装成以磷酸铁锂(LiFe-PO4)为正极活性材料的锂离子动力电池,考察了常温循环性能。用交流阻抗、XRD和SEM等方法分析了容量衰减的机理,发现3种电池常温循环性能差别的原因,主要是电池可逆锂损失的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极 面密度 循环性能 容量衰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Cr0.1Ni0.45Mn1.45O4/Li4Ti5O12锂电池容量衰减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攀 李文升 +1 位作者 许国峰 樊勇利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43-947,共5页
以LiCr0.1Ni0.45Mn1.45O4为正极,Li4Ti5O12为负极组装成新型LiCr0.1Ni0.45Mn1.45O4/Li4Ti5O12电池体系,采用恒流充电模式进行充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等电化学性能测试,并通过交流阻抗和循环伏安测试对其容量衰减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 以LiCr0.1Ni0.45Mn1.45O4为正极,Li4Ti5O12为负极组装成新型LiCr0.1Ni0.45Mn1.45O4/Li4Ti5O12电池体系,采用恒流充电模式进行充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等电化学性能测试,并通过交流阻抗和循环伏安测试对其容量衰减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LiCr0.1Ni0.45Mn1.45O4/Li4Ti5O12电池体系,正极活性物质过量越多,循环性能越好;负极-正极活性物质比例N/P为1.1、0.9、0.7 的电池体系,25 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61.4%、70.4%、97.9%;LiCr0.1Ni0.45Mn1.45O4/Li4Ti5O12电池容量衰减的直接原因是电池正负极表面持续生成的CEI 膜和SEI 膜造成的活性Li+消耗和电池倍率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Cr0.1Ni0.45Mn1.45O4/Li4Ti5O12电池 容量衰减机理 SEI膜 电解液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银电池湿荷电贮存容量衰减机理 被引量:1
4
作者 罗晓玉 黎学明 +1 位作者 袁再芳 吴宁宁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9-423,共5页
利用增量容量、电化学阻抗谱等方法,探讨锌银电池在40~70℃湿荷电贮存48 h后的放电性能,并结合电极材料的XRD、SEM分析结果,研究电池在温度加速应力条件下的贮存失效机理。在40~50℃下贮存,影响电池容量衰减速率的因素为活性物质的形貌;... 利用增量容量、电化学阻抗谱等方法,探讨锌银电池在40~70℃湿荷电贮存48 h后的放电性能,并结合电极材料的XRD、SEM分析结果,研究电池在温度加速应力条件下的贮存失效机理。在40~50℃下贮存,影响电池容量衰减速率的因素为活性物质的形貌;在50~65℃下贮存,电解液挥发及Ag 2O含量增加导致电阻增大,容量衰减速率随温度升高加快;在65~70℃下贮存,电池容量衰减机理为隔膜失效,由电极材料膨胀及Ag(OH)-2沉积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银电池 湿荷电 高温贮存 容量衰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和LiNi_(0.5)Co_(0.2)Mn_(0.3)O_2/LiFePO_4容量衰减原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胡燚 何湘柱 +2 位作者 邓忠德 孔令涌 尚伟丽 《电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5-683,共9页
采用湿法球磨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混合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LiFePO_4(NMC532/LFP).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充放电测试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EIS)等方法研究对比了LiNi_(0.5)Co_(0.2)Mn_(0.3)O_2(NMC5... 采用湿法球磨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混合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LiFePO_4(NMC532/LFP).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充放电测试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EIS)等方法研究对比了LiNi_(0.5)Co_(0.2)Mn_(0.3)O_2(NMC532)和LiNi_(0.5)Co_(0.2)Mn_(0.3)O_2/LiFePO_4(NMC532/LFP)的容量衰减机理.结果表明,循环50次和60 o C高温存储后,NMC532/LFP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7.80%、86.48%,其循环和高温存储性能较好.循环和高温存储后NMC532和NMC532/LFP的电荷传递阻抗Rct明显增大,但NMC532/LFP的Rct较小.NMC532和NMC532/LFP的I(003)/I(104)值都有所减小,但NMC532/LFP的I(003)/I(104)值比NMC532的大,即NMC532/LFP材料的阳离子混排现象有所改善.循环后NMC532、NMC532/LFP颗粒没有出现明显的表面开裂和链接断裂现象,但NMC532颗粒有部分发生粉化.高温储存后NMC532颗粒表面出现裂纹,且颗粒之间的链接断裂,NMC532/LFP颗粒表面出现轻微粉化.材料结构规整度下降,阳离子混排程度加剧,电荷传递阻抗增大是NMC532和NMC532/LFP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球磨法 锂离子电池 混合正极材料 LiNi0.5Co0.2Mn0.3O2/LiFePO4 容量衰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Mg_(0.97)La_(0.03)Ni合金的热稳定性及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蒙冕武 刘心宇 +1 位作者 成均 周怀营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5-57,60,共4页
 采用XRD、DTA、SEM及电池性能测试仪等对球磨Mg0.97La0.03Ni合金的结构、形貌、活化性能、热稳定性、电化学稳定性及容量衰减机理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样品的热稳定性及循环稳定性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经400r/min球磨...  采用XRD、DTA、SEM及电池性能测试仪等对球磨Mg0.97La0.03Ni合金的结构、形貌、活化性能、热稳定性、电化学稳定性及容量衰减机理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样品的热稳定性及循环稳定性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经400r/min球磨50h的样品在第二次活化时即达到最大值450mAh/g,经25次循环充放电后,该样品的容量与其最大值相比下降了53%,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有:在循环充放电过程中,非晶体逐渐分解生成Mg2NiH4和Ni等晶体相,同时在颗粒表面形成腐蚀产物Mg(OH)2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磨 储氢合金 热稳定性 电性能 容量衰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碳负极/电解液相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武山 庄全超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2-243,共2页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碳负极/电解液相容性的研究现状。从碳负极/电解液界面现象、SEI膜的形成机理、溶剂还原机理、锂盐对碳负极性能的影响、碳负极在长期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等论述了碳负极容量衰减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法。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碳负极 电解液 相容性 容量衰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镍钴铝的掺杂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侯顺丽 赵段 +3 位作者 周庚 魏诗诗 李健 王甲泰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0-46,共7页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镍钴铝(NCA)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及工作电压、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代广泛应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然而镍含量的提高导致材料结构不稳定、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降低,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主要...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镍钴铝(NCA)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及工作电压、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代广泛应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然而镍含量的提高导致材料结构不稳定、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降低,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主要从锂位、过渡金属位、氧位掺杂及复合共掺杂4个方面综述了不同位置离子掺杂的改性机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复合共掺杂方式进行改性,能够结合单离子掺杂的优点有效提升镍钴铝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CA正极材料 离子掺杂改性 容量衰减机理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