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比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6)Co_(0.2)Mn_(0.2)O_(2)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恩通 杨林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209-1215,共7页
以LiNi_(0.6)Co_(0.2)Mn_(0.2)O_(2)为研究对象,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F物质的量分数(0%、1%、3%、5%)的LiNi_(0.6)Co_(0.2)Mn_(0.2)O_(2)三元正极材料(NCM),通过对NCM材料的晶格结构、微观形貌、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掺杂后... 以LiNi_(0.6)Co_(0.2)Mn_(0.2)O_(2)为研究对象,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F物质的量分数(0%、1%、3%、5%)的LiNi_(0.6)Co_(0.2)Mn_(0.2)O_(2)三元正极材料(NCM),通过对NCM材料的晶格结构、微观形貌、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掺杂后提高了NCM材料的结晶度,降低了阳离子混乱程度,适量的F掺杂有助于减小NCM三元正极材料的尺寸和提高均匀性,F的掺杂还能够降低NCM三元正极材料的极化现象,初始放电比容量随着F的掺杂含量升高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循环性能随着F的掺杂得到了提高,F掺杂物质的量分数为3%的NCM三元正极材料初始放电比容量167.2 mA·h/g,容量保持率达到98.5%,阻抗较小,电化学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_(0.6)Co_(0.2)Mn_(0.2)O_(2) F掺杂 容量 容量保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酸锂电池低温特性和针刺安全性能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钱广俊 郑岳久 +2 位作者 卢兰光 孙跃东 韩雪冰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9,共9页
以低温下工作的钴酸锂(LCO)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其在低温下的特性和热失控温度变化情况。首先,通过不同温度下的容量测试,对比了-30℃时三元锂离子电池与LCO电池的容量保持率,结果表明,LCO电池在-30℃低温放电容量保持率几乎达... 以低温下工作的钴酸锂(LCO)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研究其在低温下的特性和热失控温度变化情况。首先,通过不同温度下的容量测试,对比了-30℃时三元锂离子电池与LCO电池的容量保持率,结果表明,LCO电池在-30℃低温放电容量保持率几乎达到三元锂离子电池的2倍;其次,利用混合功率脉冲特性测试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电池的内阻;接着,对低温下LCO电池电化学阻抗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0,-20,-30℃时的电荷转移阻抗较0℃时分别增加了180%,702%,2 400%;最后,对LCO进行针刺热失控实验,结果表明,钢针刺破电池背面后,电池表面最高温度不超过530℃,伴有少量火星,很快产生大量烟雾,并没有发生着火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酸锂电池 容量保持率 电荷转移阻抗 针刺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LiAlO_(2)协同提升LiNi_(0.92)Co_(0.04)Mn_(0.04)O_(2)正极材料循环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牛小伟 李妍泽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8-236,共9页
锂离子电池(LIBs)是最普遍的储能设备之一,高镍LiNi_(0.92)Co_(0.04)Mn_(0.04)O_(2)正极因其放电比容量高而备受关注,然而,在长循环的过程中,由于正极表面的活性物质发生了化学和结构变化,LIBs的能量存储能力会随着循环的进行而减弱。... 锂离子电池(LIBs)是最普遍的储能设备之一,高镍LiNi_(0.92)Co_(0.04)Mn_(0.04)O_(2)正极因其放电比容量高而备受关注,然而,在长循环的过程中,由于正极表面的活性物质发生了化学和结构变化,LIBs的能量存储能力会随着循环的进行而减弱。理解和缓解这些退化机制是减少容量衰退的关键,从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包覆是常见的改性手段,可改善高镍LiNi_(0.92)Co_(0.04)Mn_(0.04)O_(2)正极界面稳定性并降低表面降解的程度。但是,常规包覆方法形成的包覆层的厚度和均匀性难以调控,为了改进此问题,本研究建立了一种Al_(2)O_(3)/LiAlO_(2)薄膜,对LiNi_(0.92)Co_(0.04)Mn_(0.04)O_(2)具有协同改性效应,可形成厚度均匀的双包覆层,增强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和结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Al_(2)O_(3)/LiAlO_(2)双包覆层可以有效抑制不可逆相变,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改性的材料展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2.75~4.40V电压范围内循环200圈,放电比容量为141.2 mAh/g,容量保持率高达76.1%。本研究为商业化正极材料界面的改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均匀性 Al_(2)O_(3)/LiAlO_(2)双包覆层 容量保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实现Rb^(+)/Cl^(-)双位点共掺杂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桂芬 杨广场 +2 位作者 方明 杨怡诗 赖飞燕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4,共4页
针对LiNi_(0.8)Co_(0.1)Mn_(0.1)O_(2)(NCM)正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结构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Rb^(+)/Cl^(-)双位点共掺杂NCM材料的策略。NCM晶格中Rb^(+)/Cl^(-)双位点共掺杂的协同效应提高了Li^(+)扩散速率,缓解了内部应变,抑制了高截止... 针对LiNi_(0.8)Co_(0.1)Mn_(0.1)O_(2)(NCM)正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结构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Rb^(+)/Cl^(-)双位点共掺杂NCM材料的策略。NCM晶格中Rb^(+)/Cl^(-)双位点共掺杂的协同效应提高了Li^(+)扩散速率,缓解了内部应变,抑制了高截止电压循环时Li^(+)/Ni^(2+)的混排。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Li_(0.99)Rb_(0.01)(Ni_(0.8)Co_(0.1)Mn_(0.1))O_(1.99)Cl_(0.01)(RbCl-NCM)材料在电流密度10C下放电容量高达176.9 mAh/g;RbCl-NCM材料在电流密度1C下首次放电容量203.5 mAh/g,且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经200个循环后,容量保持率高达87.8%,而NCM材料在相同测试条件下的容量保持率仅5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三元正极材料 富镍层状氧化物 双位点掺杂 放电容量 电流密度 循环性能 容量保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剂对负极及电池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李保鹏 赵俊丽 +1 位作者 常艳 蔡洪波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73-1979,共7页
浆料的微观结构对电池性能起关键作用,因此改善浆料中各组分的分散状态以及阻止颗粒之间的团聚尤为重要。研究了不同含量的分散剂LD1对负极片以及电池倍率、低温、循环、高温自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负极浆料加入0.2%(质量分数)分散... 浆料的微观结构对电池性能起关键作用,因此改善浆料中各组分的分散状态以及阻止颗粒之间的团聚尤为重要。研究了不同含量的分散剂LD1对负极片以及电池倍率、低温、循环、高温自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负极浆料加入0.2%(质量分数)分散剂LD1,可以改善各组分的分散状态,提高浆料的稳定性。与未添加分散剂的浆料相比,涂布得到的负极片反弹率、面内阻、粘结力变化较小。用该极片制备的电池2.0 C充电后负极片界面良好,而未添加分散剂的电池负极片析锂;-20℃@0.5 C放电时,中值电压比未添加分散剂的电池高23 mV,-20℃@0.5 C充电恒流比从13.1%升高至80.0%;常温1.0 C循环250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81.4%,相比未添加分散剂的电池提高了34.0%;而且高温循环、高温自放电性能与未添加分散剂的电池无明显差异。此外,与添加0.2%(质量分数)分散剂PVP-K30进行对比,负极浆料中添加0.2%(质量分数)分散剂LD1更有利于提高电池倍率充电、高温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剂 负极浆料 电池 循环性能 容量保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极补锂量及工艺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阎笑盈 靳卓 +3 位作者 徐晓明 曾涛 陈超 薛有宝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1-835,共5页
为解决锂离子电池在负极上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SEI)消耗活性Li^(+),并导致初始库仑效率(ICE)较低和容量衰减的问题,对石墨负极进行锂箔间隔补锂,研究负极补锂量及工艺对电池性能的影响。负极补锂可弥补电池活性锂的损失,与未补锂的电池... 为解决锂离子电池在负极上形成固体电解质界面(SEI)消耗活性Li^(+),并导致初始库仑效率(ICE)较低和容量衰减的问题,对石墨负极进行锂箔间隔补锂,研究负极补锂量及工艺对电池性能的影响。负极补锂可弥补电池活性锂的损失,与未补锂的电池A相比,补锂12.76%的电池B在化成过程中的首次充放电效率提高7.54个百分点,常温下以1.00 C在2.50~3.65 V循环445次的容量保持率提高2.77个百分点;补锂22.34%的电池C首次充放电效率提高9.24个百分点,容量保持率提高4.06个百分点。在预化成后对电池C进行45℃高温静置,更有利于锂源的嵌入和电池性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LiFePO_(4)) 负极预锂化 首次充放电效 容量保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i_(1/3)Co_(1/3)Mn_(1/3))_(1-2x)Mg_xAl_xO_2的合成与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6
7
作者 廖力 王先友 +2 位作者 罗旭芳 王希敏 卓海涛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29,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900!于空气中煅烧合成了层状复合掺杂型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1-2xMgxAlxO2(x=0,0.01,0.02,0.05)。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测试等研究了掺杂元素对Li(Ni1/3Co1/3Mn1/3)O2的结构和电化学性...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900!于空气中煅烧合成了层状复合掺杂型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1-2xMgxAlxO2(x=0,0.01,0.02,0.05)。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电化学测试等研究了掺杂元素对Li(Ni1/3Co1/3Mn1/3)O2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Mg、Al掺入Li(Ni1/3Co1/3Mn1/3)O2后降低了材料的阳离子混排程度,且晶胞参数随着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加。合成材料颗粒分布比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0.5mm。在充放电倍率为0.1C和电压范围为3.0"4.3V的条件下,与未掺杂样品相比,Mg-Al复合掺杂的样品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和容量保持率。当x#0.02时,复合掺杂样品的首次放电容量和库仑效率分别为153mAh/g和93.0%,20个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93.4%。因此Mg-Al复合掺杂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1-2xMgxAlxO2是很有前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1/3CO1/3MN1/3)O2 Mg-Al共掺杂 容量保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加热氢氧化钾活化制备多孔结构竹炭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董会超 张勇 +3 位作者 王力臻 张爱勤 宋延华 李晓峰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34,共3页
以竹材为原材料,氢氧化钾作活化剂,用微波加热氢氧化钾活化法制备竹炭。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活化时间对竹炭材料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化对竹炭的结构没有明显影响,但对其表面... 以竹材为原材料,氢氧化钾作活化剂,用微波加热氢氧化钾活化法制备竹炭。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活化时间对竹炭材料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化对竹炭的结构没有明显影响,但对其表面形貌和电化学性能影响较大。活化时间为5,10,15,20,25 min时,竹炭样品的质量比电容分别为195,134,151,137,124 F/g。在最佳活化时间(5 min)条件下,制备的竹炭电极材料表现出优良的电容行为和循环稳定性能,即使经过250次充放电循环,放电比电容仍然保持在176 F/g,500 mA/g电流密度时的容量保持率高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 活化 比电容 氢氧化钾 容量保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合成方法对LiNi_(1/3)Co_(1/3)Mn_(1/3)O_2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成雪莲 王瑾 +2 位作者 王子港 杨朗 杨晖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92-1795,共4页
通过固相自引发基团置换反应,流变相法和固相自引发基团置换-流变相法3种方法成功制备出LiNi1/3Co1/3Mn1/3O2材料。XRD、SEM和电化学测试表明,固-流法制备的样品具有最稳定的二维层状结构和最小的阳离子混排度及最佳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 通过固相自引发基团置换反应,流变相法和固相自引发基团置换-流变相法3种方法成功制备出LiNi1/3Co1/3Mn1/3O2材料。XRD、SEM和电化学测试表明,固-流法制备的样品具有最稳定的二维层状结构和最小的阳离子混排度及最佳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在2.8~4.3V区间内0.2、0.5、1和2C下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85.9、169.9、157.5和134.7mAh/g。0.5C下的循环测试表明,20次循环后电极的放电比容量为143.9mAh/g,容量保持率为84.7%。提高充电截止电压到4.6V,能极大地提高材料的充放电比容量,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97mAh/g,同时,不可逆容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反应-流变相法 LINI1/3CO1/3MN1/3O2 性能 容量保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凝胶改性隔膜在MH-Ni蓄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蔡志江 龚志新 +1 位作者 耿鸣明 唐致远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聚合物凝胶改性隔膜在MH-Ni蓄电池中应用的可能性。通过紫外接枝技术,在普通的聚丙烯隔膜两侧接枝了一层聚丙烯酸凝胶膜,当凝胶层吸附碱液后形成凝胶,使这个实验电池体系全固态化。对凝胶改性隔膜进行的电导率及循环伏安... 研究了一种新型聚合物凝胶改性隔膜在MH-Ni蓄电池中应用的可能性。通过紫外接枝技术,在普通的聚丙烯隔膜两侧接枝了一层聚丙烯酸凝胶膜,当凝胶层吸附碱液后形成凝胶,使这个实验电池体系全固态化。对凝胶改性隔膜进行的电导率及循环伏安测试表明,其作为电解质的性能与KOH水溶液相当;对用凝胶改性隔膜组成的实验电池研究表明,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及循环寿命均较好,特别是电池的储存性能很好,与相同条件下用KOH水溶液为电解质的实验电池相比,其容量保持率提高了近1倍。同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也没有发现凝胶改性隔膜发生降解反应,说明凝胶改性隔膜非常稳定,有可能运用于商业MH-Ni蓄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凝胶 隔膜 MH-NI蓄电池 容量保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晶石LiMn_2O_4表面包覆TiO_2与LiTi_2(PO_4)_3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显明 陈上 +2 位作者 麦发任 赵俊海 何海亮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10-1413,1428,共5页
采用湿化学法对LiMn2O4进行TiO2及LiTi2(PO4)3表面包覆。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恒电流充放电等技术对合成产物进行物相、形貌和电化学分析。结果表明:TiO2及LiTi2(PO4)3包覆LiMn2O4与未包覆LiMn2O4具有相似的X射线衍射结果。室温... 采用湿化学法对LiMn2O4进行TiO2及LiTi2(PO4)3表面包覆。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恒电流充放电等技术对合成产物进行物相、形貌和电化学分析。结果表明:TiO2及LiTi2(PO4)3包覆LiMn2O4与未包覆LiMn2O4具有相似的X射线衍射结果。室温和55℃以0.5 C倍率充放电循环20次后,TiO2包覆LiMn2O4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8.2%和95.3%,LiTi2(PO4)3包覆LiMn2O4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9.1%和96.8%,高于未包覆LiMn2O4的94.6%和92.2%。表面包覆LiTi2(PO4)3后LiMn2O4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变化不大,但包覆TiO2后的锂离子扩散系数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N2O4 锂离子电池 包覆 容量保持率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协助的Y_2O_3包覆LiNi_(1/3)Co_(1/3)Mn_(1/3)O_2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浩涵 张建 +3 位作者 张熙贵 谢晓华 李佳 夏保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52-53,共2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硝酸钇和柠檬酸为原料对LiNi1/3Co1/3Mn1/3O2进行包覆.室温下,在2.8~4.3 V和1 C充放电条件下,以柠檬酸协助的Y2O3包覆LiNi1/3Co1/3Mn1/3O2材料作为正极,锂片作为负极,制成的电池50次循环容量没有衰减,而未加柠檬酸的Y...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硝酸钇和柠檬酸为原料对LiNi1/3Co1/3Mn1/3O2进行包覆.室温下,在2.8~4.3 V和1 C充放电条件下,以柠檬酸协助的Y2O3包覆LiNi1/3Co1/3Mn1/3O2材料作为正极,锂片作为负极,制成的电池50次循环容量没有衰减,而未加柠檬酸的Y2O3包覆LiNi1/3Co1/3Mn1/3O2材料5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6.72%,未经过包覆的材料只有9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 正极材料 Y2O3 LINI1/3CO1/3MN1/3O2 容量保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i_(1/3)Co_(1/3)Mn_(1/3)O_2正极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成雪莲 王瑾 +1 位作者 王子港 杨晖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51-854,共4页
通过固相自引发基团置换反应——流变相法制备出层状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对材料的结构特性、微观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850℃煅烧20h的样品具有最佳的二维层状结构和阳离子有序度,产物颗粒呈... 通过固相自引发基团置换反应——流变相法制备出层状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对材料的结构特性、微观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850℃煅烧20h的样品具有最佳的二维层状结构和阳离子有序度,产物颗粒呈球形,分布均匀,平均粒径约250nm。在2.8~4.3V区间,以80mA/g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69mAh/g,3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2.6%。将充电截止电压提高至4.4V,材料的前几次放电容量明显提高,以32mA/g充放电,10次循环后的放电比容量为174mAh/g,其后容量衰减加快,循环稳定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1/3CO1/3MN1/3O2 固相自引发基团反应———流变相法 容量保持率 截止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保护固相合成Li_3V_2(PO_4)_3/C工艺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14
作者 吴骏 陈善华 +1 位作者 邓玲 邱娟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4期651-653,657,共4页
在碳粉填埋保护条件下,分别以草酸、硝酸锂、磷酸二氢铵和偏钒酸铵为碳源、锂源、磷源和钒源,采用固相合成法,在900,1 000,1 100℃下制备了Li3V2(PO4)3/C正极材料。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充放电分析测试表明,900,1 000,1 100℃焙... 在碳粉填埋保护条件下,分别以草酸、硝酸锂、磷酸二氢铵和偏钒酸铵为碳源、锂源、磷源和钒源,采用固相合成法,在900,1 000,1 100℃下制备了Li3V2(PO4)3/C正极材料。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充放电分析测试表明,900,1 000,1 100℃焙烧均可获得较纯且粒径为50 nm^3μm的Li3V2(PO4)3/C;随焙烧温度升高,合成产物中的LiVP2O7杂质相含量下降;在0.1 C充放电倍率下,900,1 000,1 100℃合成的Li3V2(PO4)3/C充放电30次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80%,98.5%和9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3V2(PO4)3/C 碳保护 容量保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V正极材料LiMg_xNi_(0.5-x)Mn_(1.5)O_4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15
作者 朱振华 胡航 +2 位作者 殷康健 郑圣泉 陈红雨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9-471,共3页
通过Sol-Gel法,采用马来酸作为络合剂合成了正极材料LiMgxNi0.5-xMn1.5O4(x=0、0.025、0.05和0.1),对产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产物均为Fd3m型尖晶石结构,掺杂一定量Mg2+的LiNi0.5Mn1.5O4... 通过Sol-Gel法,采用马来酸作为络合剂合成了正极材料LiMgxNi0.5-xMn1.5O4(x=0、0.025、0.05和0.1),对产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产物均为Fd3m型尖晶石结构,掺杂一定量Mg2+的LiNi0.5Mn1.5O4并未改变原有的结构;掺杂后的产物形貌和粒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1 C下循环50次后,掺杂Mg2+的样品的循环性能和容量保持率比未掺杂之前的好;Mg2+的掺入并未影响LiNi0.5Mn1.5O4的电化学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GEL法 Mg2+ 循环性能 容量保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V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6
作者 朱振华 胡航 +2 位作者 郑聖泉 李中奇 陈红雨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20-1922,共3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采用不同的活络合剂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Mn1.5sO4,对产物进行了XRD、SEM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产物都具有Fd3m型尖晶石结构;样品TH—A粒径为1~3μm,分布均匀。而样品TH—B的粒径分布较宽;... 通过溶胶-凝胶法,采用不同的活络合剂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Mn1.5sO4,对产物进行了XRD、SEM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产物都具有Fd3m型尖晶石结构;样品TH—A粒径为1~3μm,分布均匀。而样品TH—B的粒径分布较宽;在1C充放电测试下,循环100次之后样品TH—A的容量保持率高达96.4%(样品TH—B为60%).说明TH—A比TH—B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结晶度 LixNi1-xO Mn3+ 容量保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材料汽车动力锂电池制作工艺及性能
17
作者 陈林山 陈翔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75-1277,共3页
主要以聚乙烯为隔膜,锰酸锂(Li Mn2O4)、钛酸锂(Li4Ti5O12)为电池正负极的活性物质制备得到12 Ah软包装锂离子电池。通过选择合适的电解液配方及电极材料,并对制作工艺优化后制备可得实验电池。在1.6~2.8 V下对电池进行充放电实验发现,... 主要以聚乙烯为隔膜,锰酸锂(Li Mn2O4)、钛酸锂(Li4Ti5O12)为电池正负极的活性物质制备得到12 Ah软包装锂离子电池。通过选择合适的电解液配方及电极材料,并对制作工艺优化后制备可得实验电池。在1.6~2.8 V下对电池进行充放电实验发现,常温下以4.00 C循环5 000次时,电池的容量保持率仍大于96%;以0.50 C放电时,高温下其容量约为常温下的108.0%;最高脉冲放电比率为2 238 W/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锂 汽车动力锂电池 充放电实验 容量保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部分取代Co对La_(0.7)Zr_(0.1)Mg_(0.2)Ni_(2.75)Co_(0.75-x)Fe_x(x=0,0.05,0.1,0.15,0.2)合金储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雯琦 戴豪 +3 位作者 邓年进 卢照 蓝志强 郭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29,33,共6页
在氩气保护下,采用磁悬浮感应熔炼方法制备La0.7Zr0.1Mg0.2Ni2.75Co0.75-x Fex(x=0,0.05,0.1,0.15,0.2)合金,并研究Fe取代Co对La0.7Zr0.1Mg0.2Ni2.75Co0.75-x Fex(x=0,0.05,0.1,0.15,0.2)合金储氢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 在氩气保护下,采用磁悬浮感应熔炼方法制备La0.7Zr0.1Mg0.2Ni2.75Co0.75-x Fex(x=0,0.05,0.1,0.15,0.2)合金,并研究Fe取代Co对La0.7Zr0.1Mg0.2Ni2.75Co0.75-x Fex(x=0,0.05,0.1,0.15,0.2)合金储氢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主要由LaNi5和La2Ni7相组成,随着Fe含量的增加,LaNi5和La2Ni7相的晶胞体积逐渐增大,且合金中依次出现ZrFe2相(x≥0.05)和La7Ni3相(x≥0.1)。适量的Fe取代Co,不仅能提高La0.7Zr0.1-Mg0.2Ni2.75Co0.75-x Fex(x=0,0.05,0.1,0.15,0.2)合金的储氢容量,降低合金的放氢平台压,改善合金氢化物的稳定性,而且能延长合金电极的循环寿命,提高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g-Ni基合金 储氢性能 循环稳定性 放氢平台压 容量保持率 高倍放电性能 氢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聚丙烯薄膜电容器制备工艺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郑明胜 钟少龙 +1 位作者 裴家耀 党智敏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共5页
本研究采用一种可批量化生产的表面改性高介电聚丙烯薄膜制备了一种新型电容器,并对电容器的功率密度、储能特性、容量保持率和大电流下的循环寿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性聚丙烯薄膜制作的新型电容器最高储能密度高达3.2 J/cm^(... 本研究采用一种可批量化生产的表面改性高介电聚丙烯薄膜制备了一种新型电容器,并对电容器的功率密度、储能特性、容量保持率和大电流下的循环寿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改性聚丙烯薄膜制作的新型电容器最高储能密度高达3.2 J/cm^(3),且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电容器 密度 储能特性 容量保持率 循环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铁锂/石墨动力电池衰退机理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振 李建玲 +2 位作者 王康康 高飞 田宝贵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0-66,共7页
磷酸铁锂/石墨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重要的储能载体,探究其衰退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四种不同容量保持率(100%、80%、70%、60%)的磷酸铁锂电池的正负极衰退特性,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 磷酸铁锂/石墨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重要的储能载体,探究其衰退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四种不同容量保持率(100%、80%、70%、60%)的磷酸铁锂电池的正负极衰退特性,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交流阻抗(EIS)等多种表征技术,分析了正负极的比容量、电极形貌、物相组成以及阻抗特性。结果表明,活性锂离子损失造成的电池容量损失主要发生在容量保持率80%之前,而正负电极动力学性能的衰退是电池容量损失的重要原因。随容量保持率的下降,正负极形貌恶化,欧姆电阻、膜电阻、电荷转移电阻均明显增大,正负极脱锂和嵌锂反应难以进行,造成正负极容量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容量衰退 磷酸铁锂 石墨 容量保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