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CE-MRI评估脑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 被引量:15
1
作者 贾中正 张军 +4 位作者 汤伟军 吴献华 顾红梅 耿道颖 陈星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3-297,共5页
目的:通过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获得脑胶质瘤的容积转运参数(Ktrans)与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探讨它们定量评估脑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包括71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Ⅱ级31例,Ⅲ级8例,Ⅳ级32例。每名... 目的:通过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获得脑胶质瘤的容积转运参数(Ktrans)与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探讨它们定量评估脑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包括71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Ⅱ级31例,Ⅲ级8例,Ⅳ级32例。每名患者经过DCE-MRI成像获得胶质瘤的Ktrans与Ve的最大值。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Ktrans值与Ve值的差异,应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Ktrans值、Ve值与胶质瘤分级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分析Ktrans值、Ve值鉴别不同级别胶质瘤的最佳切峰值及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除了Ⅲ级与Ⅳ级胶质瘤Ktrans值与V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之外,其余各级别胶质瘤Ktrans值与Ve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Ktrans值、Ve值均与胶质瘤分级正相关(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Ktrans与Ve的最佳切峰值为鉴别Ⅱ级与Ⅲ级、Ⅱ级与Ⅳ级、低级别胶质瘤(LGG)与高级别胶质瘤(HGG)提供了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论:应用DCE-MRI可以为评估脑胶质瘤微血管的通透性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动态对比增强 容积转运常数 血管外细胞外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定量参数评估肠道克罗恩病病变活动性 被引量:5
2
作者 周金发 朱建国 +5 位作者 李海歌 张发明 刘斐 周良 翟华俊 曹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95-1899,共5页
目的探讨MRI定量参数ADC与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评估肠道克罗恩病(CD)病变活动性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0例回盲部单发病灶的CD患者,依次行常规MR、DWI和动态增强MRI(DCE-MRI)扫描,测量ADC和K^(trans)值,同时评估患者Harvey-Bradshow... 目的探讨MRI定量参数ADC与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评估肠道克罗恩病(CD)病变活动性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0例回盲部单发病灶的CD患者,依次行常规MR、DWI和动态增强MRI(DCE-MRI)扫描,测量ADC和K^(trans)值,同时评估患者Harvey-Bradshow指数(HBI)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根据HBI将50例患者分为重度活动组、轻中度活动组及静止组,比较3组间K^(trans)、ADC值的差异;对K^(trans)、ADC值与对应的HBI、CRP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50例CD患者中,静止组16例、轻中度活动组21例、重度活动组13例。3组K^(trans)、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肠壁K^(trans)值与HBI呈正相关(r=0.635,P<0.001),与CRP呈正相关(r=0.764,P<0.001);ADC值与HBI呈负相关(r=-0.614,P<0.001),与CRP呈负相关(r=-0.490,P<0.001)。病变肠壁HBI与CRP呈正相关(r=0.755,P<0.001),K^(trans)与ADC值呈负相关(r=-0.348,P=0.013)。结论 MRI定量参数K^(trans)和ADC可反映CD活动状态,且K^(trans)的稳定性和敏感性优于A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Harvey-Bradshow指数 C反应蛋白 扩散磁共振成像 对比剂 表观扩散系数 容积转运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对脑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刘颖 赖利 +1 位作者 王新 陆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397-2399,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对脑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的定量评价价值。方法总共38例病理证实胶质瘤患者使用3.0T磁共振仪器进行包括动态对比增强的磁共振检查,获得胶质瘤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的最大值...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对脑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的定量评价价值。方法总共38例病理证实胶质瘤患者使用3.0T磁共振仪器进行包括动态对比增强的磁共振检查,获得胶质瘤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的最大值。不同级别胶质瘤的Ktrans值和Ve值的差异;Ktrans值、Ve值和胶质瘤分级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Ⅱ级胶质瘤Ktrans值(0.028±0.011 min-1)与Ve值(0.081±0.044)均低于Ⅲ级(0.105±0.025 min-1,0.456±0.079)和Ⅳ级(0.138±0.053 min-1,0.512±0.1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Ⅲ级和Ⅳ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值、Ve值和胶质瘤分级,Ktrans值和Ve值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论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可以定量评价脑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并可用于胶质瘤术前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胶质瘤 容积转运常数 血管外细胞外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技术评估脑胶质瘤不成熟微血管密度 被引量:5
4
作者 贾中正 曹亮 +2 位作者 沈丹丹 张砚满 周学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3-298,共6页
目的:通过对脑胶质瘤患者进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获得容积转运参数(Ktrans)与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探讨DCE-MRI定量评估胶质瘤不成熟微血管密度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包括66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Ⅱ级27例,Ⅲ级8例,Ⅳ... 目的:通过对脑胶质瘤患者进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获得容积转运参数(Ktrans)与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探讨DCE-MRI定量评估胶质瘤不成熟微血管密度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包括66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Ⅱ级27例,Ⅲ级8例,Ⅳ级31例。每名脑胶质瘤患者术前经过DCE-MRI检查获得胶质瘤的Ktrans与Ve的最大值,术后胶质瘤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测量CD105阳性标记的微血管密度(CD105-MVD)的最大值。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Ktrans值、Ve值、CD105-MVD的差异,应用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胶质瘤Ktrans值、Ve值与CD105-MVD的相关性。结果:低级别胶质瘤的Ktrans值、Ve值、CD105-MVD均小于高级别胶质瘤(P<0.001,P<0.001,P<0.001)。高级别胶质瘤的Ktrans值、Ve值均与CD105-MVD正相关(P<0.001,P<0.001)。结论:DCE-MRI可以定量评估脑胶质瘤不成熟微血管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动态对比增强 容积转运常数 微血管密度 CD10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5
作者 宋加哲 胡兰花 +1 位作者 范国光 李松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20-625,共6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DCE-MRI)对术前颅内胶质瘤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肿瘤患者(其中脑胶质瘤患者29例)均行常规磁共振(MRI)及DCE-MRI检查,利用GE MR工作站的Kinetic Modeling-version 3.0...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扫描(DCE-MRI)对术前颅内胶质瘤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肿瘤患者(其中脑胶质瘤患者29例)均行常规磁共振(MRI)及DCE-MRI检查,利用GE MR工作站的Kinetic Modeling-version 3.0软件计算颅内肿瘤实质区相应的动态灌注扫描定量参数Ktrans和Ve值,比较任意2个分级之间各定量参数差异,分析颅内不同级别胶质瘤动态增强扫描参数的特点,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对Ktrans值及Ve值进行分析。结果应用DCE-MRI获得的定量参数ktrans值、Ve值在Ⅲ级与Ⅳ级的高级别胶质瘤均明显高于Ⅰ级与Ⅱ级的低级别胶质瘤(P<0.05);Ⅰ级与Ⅱ级,Ⅲ级与Ⅳ级胶质瘤之间Ktrans值、Ve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鉴别低级别胶质瘤与高级别胶质瘤Ktrans诊断阈值为0.204/min,Ve诊断阈值为0.099。区分Ⅱ级胶质瘤与Ⅲ级胶质瘤Ktrans诊断阈值为0.247/min,Ve诊断阈值为0.176。结论结合3.0T DCE-MRI的定量参数Ktrans值、Ve值及常规MRI增强扫描可以在术前区分低级别与高级别胶质瘤,也可用于区别Ⅱ级与Ⅲ级胶质瘤,而低级别胶质瘤中的Ⅰ级与Ⅱ级、高级别胶质瘤中的Ⅲ级与Ⅳ级无法鉴别,对于术前无创性评价肿瘤病理分级具有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 脑胶质瘤 分级 诊断 容积转运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EOB-DTPA动态增强MRI定量评估兔肝纤维化分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江锦赵 邹立秋 +4 位作者 张豪 钟文新 程琳 沈新平 杨洋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71,共6页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评估兔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LF)分期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正常纯种新西兰大白兔,采用皮下注射50%四氯化碳油溶...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评估兔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LF)分期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正常纯种新西兰大白兔,采用皮下注射50%四氯化碳油溶液构建LF组(n=118)、对照组(n=40),在注射第4、5、6、15周末进行LF组和对照组兔肝脏轴位扫描T1WI及DCE-MRI扫描,测量并计算各定量参数: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返流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_(e))、血浆容积分数(V_(p)),扫描后取肝组织进行病理Scheuer纤维化分期。共获得肝纤维化模型组(LF组,n=118)和对照组(n=32),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不同LF分期组间各定量参数的差异,采用Spearman法分析各定量参数与LF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比较各参数对诊断LF分期的价值。结果150只兔纳入本研究,F0期32只,F1期32只,F2期35只,F3期30只,F4期21只。K^(trans)在F0与F2、F3、F4组,F1与F2、F3、F4组,F2与F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3组与F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_(ep)在F0组与F2、F3、F4组间,F1组与F2、F3、F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_(p)在F1与F0、F2、F3、F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间V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与LF分期呈正相关(r=0.730,P<0.0001);K_(ep)与LF分期呈负相关(r=-0.617,P<0.0001);V_(e)、V_(p)与LF分期间无相关性(P>0.05)。ROC曲线显示K^(trans)诊断效能最高,在诊断F0 vs.F1F4、F0 vs.F1F2、F0vs.F3F4、F1F2 vs.F3F4的AUC分别为0.897、0.863、0.942、0.809;而K_(ep)相应AUC分别为0.820、0.787、0.864、0.768。结论Gd-EOB-DTPA DCE-MRI定量评估对肝纤维化分期具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其中K^(trans)显示出最佳的诊断效能,K_(ep)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容积转运常数 返流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