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咽癌容积调强旋转放疗和固定野适形调强放疗的剂量学对比 被引量:14
1
作者 徐桂琼 李珍 +4 位作者 叶奕菁 雷风 李民英 白玉海 欧阳玉秀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090-1095,共6页
目的:对比旋转容积调强技术(RapidArc)和固定野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治疗鼻咽癌剂量学方面的差异,探索不同T分期从何种技术获益最大.方法:选取60例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按鼻咽癌2008分期T1-... 目的:对比旋转容积调强技术(RapidArc)和固定野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治疗鼻咽癌剂量学方面的差异,探索不同T分期从何种技术获益最大.方法:选取60例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按鼻咽癌2008分期T1-2期20例,T3期20例,T4期20例.使用瓦里安公司Eclipse系统,每例患者分别制定RapidArc和固定野IMRT计划,比较两者靶区覆盖、危机器官剂量、跳数和治疗时间的差别.结果:IMRT和RapidArc均能满足临床要求,靶区剂量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匀性和适形性相当.按T分期分层比较,T4期患者RapidArc组PGTV、PTV1、PTV2的靶区剂量较高(P〈0.05),PGTV均匀指数较好(P=0.059).RapidArc组视神经、晶体、颞叶、腮腺V20、喉、颞颌关节受照剂量均较低(P〈0.05).按T分期分层比较,脑干剂量T1-2期、T3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期患者脑干D1%、Dmax剂量RapidArc组较IMRT组低(P〈0.05).RapidArc和IMRT相比,治疗跳数节省65%,治疗时间节省63%.结论:RapidArc和9野IMRT治疗鼻咽癌均可满足临床要求,Rap?idArc可明显降低正常器官剂量,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跳数.对局部早、中期(T1-3期)患者,两者有相似的靶区剂量分布,但对局部晚期(T4期)患者,RapidArc更具有将高剂量区集中在靶区而减少正常器官受照剂量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容积调强旋转放疗 适形调强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点统计不确定度对直肠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剂量计算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叶为镪 张伟 +5 位作者 李博 于超俊 韦珍珍 苏世达 覃文 张大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685-2689,共5页
目的 探讨使用Monaco计划系统X射线体素蒙特卡罗(XVMC)算法在直肠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剂量计算中,不同控制点统计不确定度(SUpCP)对于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影响,给出满足临床剂量计算的控制点统计不确定度。方法 选取直肠癌放疗患... 目的 探讨使用Monaco计划系统X射线体素蒙特卡罗(XVMC)算法在直肠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剂量计算中,不同控制点统计不确定度(SUpCP)对于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影响,给出满足临床剂量计算的控制点统计不确定度。方法 选取直肠癌放疗患者19例,在Monaco计划系统中首先设置SUpCP值为3进行VMAT计划优化和剂量计算获取初始计划,再分别设置SUpCP为1~10(间隔为1)重新计算剂量,获得10组共190个VMAT计划剂量分布,评估靶区D_(max)、D_(mean)、D_(95%)、V_(50)、均匀性(HI)和适形度(CI)的差异,同时评估膀胱、小肠和股骨头的剂量,以及统计各组剂量计算所使用时间(T),分别采用Farmer型电离室和矩阵电离室对每个患者计划进行等中心点绝对剂量测量和三维剂量分布验证,分析绝对剂量偏差ΔD_(ISO)和伽马通过率γ_(33)、γ_(32)、γ_(22)。结果 随着SUpCP值增大,靶区D_(max)和HI增大,D_(95%)和V_(50)降低,膀胱的D_(max)增大,T显著降低,γ_(32)、γ_(22)降低(P<0.05)。靶区的D_(mean)和CI、膀胱的D_(mean)、小肠和股骨头的D_(max)和D_(mean)、ΔD_(ISO)和γ_(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剂量计算结果的绝对剂量偏差ΔD_(ISO)均<1%,三维剂量分布通过率均>90%;SUpCP值<6时,靶区D_(max)不超过处方剂量的110%;SUpCP值>2时,剂量计算时间<5 min。结论 在Monaco计划系统使用XVMC算法进行直肠癌VMAT剂量计算时,建议设置控制点统计不确定度为3~5,可以快速获得较准确的剂量,同时在三维剂量验证伽马通过率分析时建议使用3%2 mm或2%2 mm标准,本研究为直肠癌VMAT的剂量精确计算提供临床应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点统计不确定度 直肠癌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剂量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保乳术后容积旋转调强和切线野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12
3
作者 孙海涛 杨瑞杰 +4 位作者 江萍 姜伟娟 李金娜 孟娜 王俊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8-192,共5页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容积旋转调强和切线野调强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接受放射治疗的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10例,采用Eclipse计划系统分别设计容积旋转调强(2F-Rapid Arc)与切线野调强(2FIMRT)计划,2F-Rapid Arc采用机架角28...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容积旋转调强和切线野调强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接受放射治疗的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10例,采用Eclipse计划系统分别设计容积旋转调强(2F-Rapid Arc)与切线野调强(2FIMRT)计划,2F-Rapid Arc采用机架角287°~293°至152°~162°的两个部分弧,中间0°~90°避免照射,2F-IMRT采用机架角301°~311°和125°~135°的切线野照射,处方剂量均为46 Gy/23次,所有计划要求95%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比较2种计划靶区、危及器官剂量分布、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结果:2F-Rapid Arc和2F-IMRT计划均匀性指数分别是1.12±0.02和1.11±0.03(P=0.282),适形度指数分别是0.80±0.03和0.65±0.04(P<0.001),计划靶区(PTV)V110分别是20.98%±14.47%和10.43%±10.49%(P=0.030)。与2F-IMRT计划相比,2F-Rapid Arc计划增加了左侧肺的V5(48.06%±17.32%vs.24.23%±6.56%,P=0.001)、V10(28.89%±9.28%vs.17.07%±4.78%,P=0.004)、D_(mean)[(9.70±2.14)Gy vs.(6.86±1.77)Gy,P=0.002],增加了双肺的V5(22.85%±7.55%vs.11.01%±2.95%,P=0.001]、V10(13.16%±4.33%vs.7.76%±2.16%,P=0.006)、D_(mean)[(4.66±0.95)Gy vs.(3.17±0.82)Gy,P=0.001),但降低了左侧肺的V40(3.58%±1.46%vs.6.19%±3.04%,P=0.006),同时降低了双肺的V40(1.61%±0.64%vs.2.81%±1.39%,P=0.005)。增加了心脏的V5(39.3%±17.19%vs.8.79%±4.24%,P<0.001)、V10(21.31%±13.8%vs.5.73%±3.42%,P=0.002)、V20(7.80%±6.08%vs.4.05%±2.85%,P=0.018)、D_(mean)[(0.64±0.25)Gy vs.(0.29±1.39)Gy,P<0.001],降低了心脏的V40(0.50%±0.40%vs.1.86%±1.94%,P=0.037)。增加了对侧乳腺的D_(mean)[(1.63±1.26)Gy vs.(0.09±0.05)Gy,P=0.004]。与2F-IMRT计划相比,2F-Rapid Arc治疗时间略有增加[(132.9±7.2)s vs.(140.3±11.6)s,P=0.030],两者的机器跳数相当[(467.0±30.4)MU vs.(494.7±44.9)MU,P=0.094]。结论:2F-Rapid Arc和2F-IMRT计划皆能满足临床需要,2F-Rapid Arc计划比2F-IMRT计划有更好的适形度,更低的高剂量区,但是增加了患侧肺、双肺、心脏的低剂量区及对侧乳腺的平均剂量;2F-Rapid Arc计划的治疗时间比2F-IMRT计划略长;2F-Rapid Arc计划的机器跳数与2F-IMRT计划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调强放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疗效 被引量:22
4
作者 雷风 古定标 +3 位作者 白玉海 李民英 刘玉猛 刘晓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78-1280,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技术应用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疗效及毒副反应,评价两种放射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住院,确诊为Ⅰ、Ⅱ期乳腺癌接受保乳手术93例患者的临...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容积旋转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技术应用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疗效及毒副反应,评价两种放射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住院,确诊为Ⅰ、Ⅱ期乳腺癌接受保乳手术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放射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容积调强组(45例)和常规放疗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局部控制率、生存率、乳房美容效果和放疗期间的毒副反应等。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放疗,容积调强组的局部控制和生存情况与常规放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容积调强组的美容和副反应情况与常规放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比常规放疗的乳房美容效果好、副反应轻,患者均能按计划完成放疗,保证了高的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保乳术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常规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术后静态调强放疗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比较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必清 武雅琴 +3 位作者 韩晶晶 李倩 徐寒子 陆谔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8-91,98,共5页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静态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近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剂量学参数,为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放疗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整...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静态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近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剂量学参数,为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放疗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接受IMRT或VMAT治疗的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各50例,观察所有患者放疗期间急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放疗计划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计划靶区的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照射时间及跳数(the number of monitor unit,MU)。结果:VMAT组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IMRT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vs.64%,P<0.05);与IMRT组相比,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20%vs.6%,P<0.05);VMAT组直肠V40、小肠V40均低于IMRT组(P<0.01),而直肠和小肠的V20、V30在两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膀胱V20、V30、V40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VMAT计划CI优于IMRT计划(P<0.05);HI在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IMRT计划比较,VMAT计划的MU值和治疗时间分别减少了50%和54%(P<0.01)。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选择VMAT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急性放射性肠炎和上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正常器官的受照剂量,缩短放疗时间,从而提高患者术后放疗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术后 放射治疗 静态调强放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静态调强放疗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13
6
作者 武雅琴 韩晶晶 +2 位作者 朱必清 黄健 陆谔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75-1279,1291,共6页
目的:比较静态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在宫颈癌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ra-aortic lymph node,PALN)转移患者放疗中的剂量学参数,为局部晚期宫颈癌... 目的:比较静态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在宫颈癌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ra-aortic lymph node,PALN)转移患者放疗中的剂量学参数,为局部晚期宫颈癌放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例病理学证实经PET-CT检查诊断为宫颈鳞癌PALN转移接受放疗的患者,对同一CT图像分别进行IMRT和VMAT计划设计,比较两种放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和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的剂量学差异、靶区适形性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加速器跳数(number of monitor units,MU)和治疗时间。结果:IMRT和VMAT组计划的靶区剂量均能够满足剂量学要求,在靶区CI和HI上,VMAT计划优于IMRT计划。OAR保护方面,VMAT计划中两侧肾脏平均剂量低于IMRT计划,直肠V40、直肠V50、小肠V40和膀胱V40的剂量均低于IMRT计划(P<0.05)。VMAT计划的MU(859.92±248.47)低于IMRT计划(1 649.50±167.44,t=11.836,P<0.001)。VMAT计划的治疗时间[(304.30±41.98)s]明显短于IMRT计划[(435.90±37.52)s,t=12.750,P<0.001]。结论:宫颈癌伴PALN转移患者,采取IMRT和VMAT技术均可达到临床靶区剂量要求和OAR的剂量保护,而VMAT计划在靶区CI和HI上优于IMRT计划,同时VMAT具有降低OAR剂量的优势,MU明显降低,照射时间缩短,提高了患者放疗的耐受性,提升了宫颈癌放射治疗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放射治疗 静态调强放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PID的鼻咽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的三维剂量验证的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朋 闫冰 +3 位作者 薛旭东 刘磊 吴爱林 吴爱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8-761,共4页
目的利用基于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的EDose 5.0系统验证鼻咽癌(NPC)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的三维剂量分布,探讨该系统用于鼻咽癌VMAT计划三维剂量验证的可行性。方法分别使用基于EPID的EDose 5.0、Delta^4和ArcCHECK三维剂量验... 目的利用基于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的EDose 5.0系统验证鼻咽癌(NPC)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的三维剂量分布,探讨该系统用于鼻咽癌VMAT计划三维剂量验证的可行性。方法分别使用基于EPID的EDose 5.0、Delta^4和ArcCHECK三维剂量验证系统对随机选取的14例鼻咽癌VMAT计划进行验证测量,并在不同Gamma(γ)分析标准下,比较不同三维验证系统的验证通过率。结果当选取3%/3 mm标准时,基于EPID的EDose 5.0、Delta^4和ArcCHECK的γ平均通过率均大于95%,分别为(97.09±1.40)%、(96.24±1.52)%和(97.40±1.68)%,均满足计划验证要求;EDose 5.0与Delta^4和ArcCHECK验证通过率两两比较表明,当评价标准为3%/3 mm、3%/2 mm和2%/2 mm时,EDose 5.0与Delta^4和ArcCHECK的测量验证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EPID的EDose 5.0系统可以用于鼻咽癌VMAT计划的三维剂量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质量控制 电子射野影像装置 EDo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不同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吴爱东 闫冰 +2 位作者 刘磊 薛旭东 张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12-1016,共5页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不同调强放疗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4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分别设计4野静态调强(4F-IMRT)、混合调强(Hy-IMRT)和2个部分弧长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并比较3组计划的计划靶区(PTV)、危及器官...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不同调强放疗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14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分别设计4野静态调强(4F-IMRT)、混合调强(Hy-IMRT)和2个部分弧长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并比较3组计划的计划靶区(PTV)、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剂量参数以及治疗效率的差异。结果 3组计划PTV的最小剂量、平均剂量(Dmean)、适形度指数和V_(105)相差不大,但最大剂量、均匀性指数和V_(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FIMRT的靶区剂量分布最优。不同计划患侧肺V_5、V_(10)、V_(15)、Dmean以及心脏的V_(10)、V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yIMRT患侧肺和心脏的剂量参数优于4F-IMRT和VMAT计划。Hy-IMRT靶区外正常组织的V_5、V_(10)明显优于其它两种计划(P<0.05)。4F-IMRT所需机器跳数(MU)最多,而VMAT的治疗时间最短。结论 4F-IMRT在降低计划靶区高剂量区体积和提高剂量均匀性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HyIMRT对左肺、右肺、心脏等危及器官保护较好,治疗所需的MU也最少;VMAT可以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舒适性和放疗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房保留术 调强放射治疗 混合调强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中段食管癌3种调强放疗计划及心肺保护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洪波 闫冰 +4 位作者 薛旭东 汪琳 张朋 沈琦 钱立庭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32-1236,共5页
目的比较并探讨胸中段食管癌3种调强放疗计划及心肺保护比较研究。方法选取24例胸中段食管癌的患者,分别设计常规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容积旋转调强(VMAT)、螺旋断层放疗(TOMO)计划,比较3种计划的计划靶区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 目的比较并探讨胸中段食管癌3种调强放疗计划及心肺保护比较研究。方法选取24例胸中段食管癌的患者,分别设计常规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容积旋转调强(VMAT)、螺旋断层放疗(TOMO)计划,比较3种计划的计划靶区适形度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以及平均治疗时间和机器跳数(MU)的差异。结果相比VMAT和IMRT计划,TOMO计划拥有较优的HI(P=0.01),CI在3种计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TOMO计划比VMAT、IMRT计划能更好降低双肺的V(30)、V(20)(P<0.05);TOMO和VMAT计划之间双肺的V(10)、V5、D(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相比于IMRT计划在V(20)和V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计划在心脏V(30)、V(40)、D(mean)和脊髓最大量D(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OMO计划时间最长,机器跳数最多,VMAT计划的执行速度最快,相比TOMO时间平均缩短66%。结论在中段食管癌放疗中,TOMO计划比VMAT和IMRT计划在均匀性和双肺保护方面都更有优势,在靶区适形度和心脏、脊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OMO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和较多的机器跳数;VMAT时间最短,计划质量也优于普通IMRT,因而是性价比最高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调强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静态IMRT与VMAT同步加量放疗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12
10
作者 唐正中 吴爱东 +2 位作者 钱立庭 刘磊 周解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64-1167,共4页
选择21例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MART)鼻咽癌患者,在计划系统中以相同处方剂量和目标限量要求分别设计9野静态调强(sIMRT)和双弧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满足95%靶体积达到处方剂量要求的前提下,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危及... 选择21例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MART)鼻咽癌患者,在计划系统中以相同处方剂量和目标限量要求分别设计9野静态调强(sIMRT)和双弧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满足95%靶体积达到处方剂量要求的前提下,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以及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种计划靶区最大、最小剂量以及均匀性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VMAT靶区的适形指数(CI)显著提高(t=-3.86,P<0.05),转移淋巴结计划靶体积(PGTVnd)、高危淋巴引流区计划靶体积(PTV1)和预防照射淋巴引流区计划靶体积(PTV2)的平均剂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T计划的脑干、脊髓和视交叉最大剂量以及双侧腮腺的60%体积受到的剂量(D60%)都小于sIMRT计划相应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T计划正常组织受照5 Gy体积(V5),V10和V15略高于sIMRT计划值(P>0.05),但V20、V25、V30、V35、V40、V45、V50和平均剂量统计明显小于sIMRT计划相应剂量(P<0.05,P<0.01);VMAT计划平均总MU和治疗时间分别减少约14.2%和6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射治疗 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静态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