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容积螺旋穿梭技术评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血液分流位置及方向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曹永丽 彭芸 +1 位作者 王帆宁 刘勇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7期715-718,共4页
目的:探讨CT容积螺旋穿梭(VHS)技术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血液分流位置及方向的评估价值。方法:3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男24例,女8例,年龄1~24个月,中位年龄3个月),采用64排CT-VHS技术进行心血管检查,观察和分析心血管畸形的类型和程度,同... 目的:探讨CT容积螺旋穿梭(VHS)技术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血液分流位置及方向的评估价值。方法:3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男24例,女8例,年龄1~24个月,中位年龄3个月),采用64排CT-VHS技术进行心血管检查,观察和分析心血管畸形的类型和程度,同时记录血液分流的方向和位置,并将CT诊断结果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心动图检查共发现26例患儿存在44处分流。CT-VHS技术共发现24例患儿存在30处分流,包括24处心内分流和6处大血管间分流。分流表现包括单纯左向右分流20例患儿共22处分流,其中室间隔缺损8例、房间隔缺损10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2例;单纯右向左分流6例共6处分流,包括室间隔缺损4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双向分流见于2例房间隔缺损的患儿。以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CT VHS技术检出分流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符合率分别为60.9%(28/46)、75.0%(6/8)和63.0%(34/54)。结论:CT-VHS技术对小儿先心病的诊断准确性高,除了能显示解剖形态学异常,还能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准确客观地显示有无分流及分流的位置和方向,对血流动力学改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容积螺旋穿梭技术 先天性心脏病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积螺旋穿梭技术诊断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伴气管软化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诗渝 钟玉敏 +5 位作者 张磊 孙爱敏 王谦 邱海嵊 郑颖 胡立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6-171,共6页
目的探讨容积螺旋穿梭技术(VHS)在先天性心脏病伴气管软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同时行纤维支气管镜和VHS CT增强扫描的26例患儿临床资料,男16例,女10例。按照纤维... 目的探讨容积螺旋穿梭技术(VHS)在先天性心脏病伴气管软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同时行纤维支气管镜和VHS CT增强扫描的26例患儿临床资料,男16例,女10例。按照纤维支气管镜结果将患儿分为气管软化组(n=7)和非气管软化组(n=19)。通过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重建技术观察评估心内结构、心外大血管解剖,利用最小密度投影技术观察评估气管支气管树解剖结构。利用Mimics 17.0软件对各患儿不同呼吸期相的CT图像进行自动气管分割并测量不同呼吸期相的气管横截面积。以纤维支气管镜及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计算VHS CT增强在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气管软化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气管软化组气管塌陷面积百分比与非气管软化组的气管塌陷面积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23%~74.95%vs 13.73%~78.87%,P=0.02)。VHS CT增强在诊断气管软化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5.71%(6/7)、84.21%(16/19)和84.62%(22/26),而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心内结构和心外大血管结构的准确度分别是91.67%(11/12)和100%(12/12)。结论 VHS CT作为一种新的扫描方式,一次扫描可同时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和气管软化情况,可以作为一种一站式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伴气管软化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气管软化 容积螺旋穿梭技术 螺旋椎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婴儿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