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关于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父系家庭公社的比较研究 |
刘达成
|
《思想战线》
|
1985 |
1
|
|
2
|
论家庭公社诸问题 |
陈启新
|
《思想战线》
|
1982 |
0 |
|
3
|
澜沧拉祜族的母系大家庭 |
杨鹤书
|
《思想战线》
|
1982 |
6
|
|
4
|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论略 |
陈克进
|
《云南社会科学》
|
1984 |
1
|
|
5
|
论我国古代个体家庭的出现和早期特征 |
詹子庆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5 |
0 |
|
6
|
德意志人的氏族和国家——学习《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体会 |
温永灼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 |
0 |
|
7
|
原始公社商品经济初探 |
张琛
|
《理论月刊》
|
1986 |
0 |
|
8
|
父权制家庭质疑 |
李小东
|
《内蒙古社会科学》
|
1981 |
0 |
|
9
|
论从母权制家庭到父权制家庭的变革及其内在矛盾 |
宋恩常
|
《思想战线》
|
1979 |
2
|
|
10
|
论海南岛黎族合亩制的起源、发展及其性质 |
杨鹤书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3 |
5
|
|
11
|
马克思晚年“笔记”中关于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论述 |
苏凤捷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12
|
殷商宗法制简议 |
李则鸣
|
《江汉论坛》
|
1984 |
0 |
|
13
|
论三代的阶级和国家关系——从比较中看中国历史上阶级和国家产生的渐进性过程之二 |
苏凤捷
|
《安徽史学》
|
1987 |
1
|
|
14
|
云南怒族的氏族与血族部落残余研究 |
杨鹤书
|
《云南社会科学》
|
1982 |
1
|
|
15
|
激流,在深层涌动——读朱晓平的四部中篇小说 |
李兆忠
|
《当代作家评论》
|
1987 |
0 |
|
16
|
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简议 |
许垣
|
《齐鲁学刊》
CSSCI
|
1994 |
0 |
|
17
|
论马克思恩格斯对摩尔根《古代社会》的批判继承与发展 |
卓天华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2 |
0 |
|
18
|
马克思对民族学的贡献——《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分析 |
李小东
|
《内蒙古社会科学》
|
1983 |
0 |
|
19
|
略论拉祜族的母权制及其向父权制的过渡 |
陈启新
杨鹤书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79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