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RDRP基因的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孙京臣 杨艺峰 +4 位作者 戴伟君 谭玉蓉 张勤奋 张景强 徐兴耀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3-58,共6页
应用分段RTPCR方法和分子克隆技术从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ombyxmoricytoplasmicpolyhedrosisvirus,BmCPV)中国株的dsRNA中成功地分3段克隆了RDRP基因(RNAdependentRNApolymerase),大小分别为1442、827、1675bp,进行了基因全序列拼接,获... 应用分段RTPCR方法和分子克隆技术从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ombyxmoricytoplasmicpolyhedrosisvirus,BmCPV)中国株的dsRNA中成功地分3段克隆了RDRP基因(RNAdependentRNApolymerase),大小分别为1442、827、1675bp,进行了基因全序列拼接,获得37kb的全长RDRP基因(GenBank序列号为AY496445)。通过在线blast分析,与BmCPV1、DpCPV1、LdCPV1、LdCPV14、TnCPV15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9%、81%、81%、541%和509%,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5%、931%、929%、411%和335%。根据核苷酸同源性与氨基酸同源性构建的进化树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ClustalX软件分析,定位了该病毒RDRP基因的3个保守区域(酸性区,核苷酸结合的核心区和催化功能核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 DSRNA RDRP基因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苏州株基因组片段2的克隆与分析
2
作者 刘卫星 孟祥坤 +2 位作者 薛仁宇 曹广力 贡成良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23,共5页
为了探讨呼肠孤病毒科依赖RNA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基因的遗传与变异,通过RT-PCR对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苏州株(BmCPV-suzhou)的S2片段进行了分段克隆,对各克隆的... 为了探讨呼肠孤病毒科依赖RNA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基因的遗传与变异,通过RT-PCR对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苏州株(BmCPV-suzhou)的S2片段进行了分段克隆,对各克隆的测序结果进行拼接,获得了S2片段的全长序列。分析显示,BmCPV-suzhou S2片段的全长为3 854 bp(GenBank登录号:GQ924586),含有1个3 678 bp的编码RDRP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并分别在5′和3′端发现了保守序列AGUAA和GUUAGCC。RDRP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BmCPV-suzhou与BmCPV-china、BmCPV-1、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CPV-1(LdCPV-1)、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CPV-1(DpCPV-1)、舞毒蛾CPV-14(LdCPV-14)、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CPV-14(HaCPV-14)的相似性分别为99%、97%、94%、94%、54%、55%。基于RDRP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BmCPV的不同株系与LdCPV-1、DpCPV-1聚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 S2片段 RDRP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片段1中的假定重叠基因检测
3
作者 张仰齐 曹广力 +2 位作者 何蕾 薛仁宇 贡成良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5-51,共7页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基因组s1片段中含有-个假定的重叠基因ORFX。为了检测该重叠基因ORFX是否在RNA和蛋白质水平有相应的表达产物,用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ORFX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对感染BmCPV的家蚕中肠...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基因组s1片段中含有-个假定的重叠基因ORFX。为了检测该重叠基因ORFX是否在RNA和蛋白质水平有相应的表达产物,用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ORFX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对感染BmCPV的家蚕中肠后部组织进行Westernblotting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在感染BmCPV第1~7天的家蚕中肠组织中没有检测到假定的ORFX蛋白。进一步基于假定重叠基因ORFX区域及其下游序列设计定量检测ORFX基因和s1片段转录本RNA总水平的引物RECPV-1/RECPV-2,以及定量检测S1片段转录本RNA水平的引物RECPV.3/RECPV-4,用引物Oligo(dT)/RECPV-2和Oligo(dT)/RECPV-4的反转录产物作为模板,对感染BmCPV的家蚕中肠组织中的S1片段转录本和假定的ORFX转录本进行定量PCR检测,结果在感染BmCPV第5~7天的中肠组织中均没有检测到假定的ORFX转录本。由此表明,BmCPV基因组S1片段中可能不存在假定的ORFX重叠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 基因组S1片段 重叠基因 免疫组化 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4
作者 邹凤莲 钟伯雄 《中国蚕业》 2000年第4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 病毒基因组 BMCP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分析不同家蚕品种对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的感染抵抗性 被引量:6
5
作者 吴萍 钱荷英 +4 位作者 徐安英 陈涛 侯启瑞 郭锡杰 李龙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9-294,共6页
根据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的多角体蛋白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检测分析该病毒在蚕体内的增殖规律和筛选抵抗性强的家蚕品种资源。运用该方法检测分析BmCPV感染不... 根据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的多角体蛋白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检测分析该病毒在蚕体内的增殖规律和筛选抵抗性强的家蚕品种资源。运用该方法检测分析BmCPV感染不同家蚕品种4龄起蚕后的动态增殖变化:大多数品种的幼虫感染BmCPV后24 h,中肠组织中的病毒已开始复制,感染后48~96 h病毒的增殖急速上升,至96 h达到高峰,感染后120 h病毒多角体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降。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检测结果分析显示家蚕品种间对BmCPV的抵抗性差异很大,10个供试品种中,热带多化性品种7005及热带二化性品种P50的抵抗性最强,欧系一化性品种4008和4017的抵抗性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 感染增殖 荧光定量PCR 家蚕品种 抵抗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对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敏感性 被引量:2
6
作者 洪靖君 段家龙 +1 位作者 赵淑玲 彭辉银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9-416,共8页
用虫体克隆技术 ,对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湖南株 (DpCPV HN)进行了分离纯化 ,鉴定为质型多角体病毒 1型。以家蚕春蕾×镇珠杂种F1 代及自交的F2 代 4或 5日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 ,以纯化的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对F1 代幼虫的毒力测... 用虫体克隆技术 ,对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湖南株 (DpCPV HN)进行了分离纯化 ,鉴定为质型多角体病毒 1型。以家蚕春蕾×镇珠杂种F1 代及自交的F2 代 4或 5日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 ,以纯化的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对F1 代幼虫的毒力测定为对照。结果表明 :家蚕品种春蕾×镇珠对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敏感 ,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湖南株能引起其感染发病 ;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湖南株感染家蚕品种春蕾×镇珠F1 代幼虫和F2 代幼虫 2 8天后的半致死剂量(LD50 )分别为 885个和 18个CPB (质多角体 ) ,前者为后者的 4 9倍。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湖南株感染后的家蚕 ,其结茧率、化蛹率、羽化率、全茧量、茧层量和单蛾产卵数均有所下降 ,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单蛾产卵数与病毒感染剂量之间无显著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型多病毒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 家蚕 敏感性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溴异氰尿酸及其复配药液对家蚕主要病原体的消毒效果试验 被引量:3
7
作者 李云芝 刘文光 +4 位作者 石瑞常 顾寅钰 胡自江 衣葵花 朱红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6-80,共5页
氯溴异氰尿酸是一种高效、广谱的内吸性杀菌剂。将氯溴异氰尿酸与磷酸三钠或碳酸钠复配成不同浓度药液,对家蚕主要病原体进行消毒试验。0.125 g/L氯溴异氰尿酸药液对白僵菌、黄曲霉菌可达到100%的消毒效果,但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 氯溴异氰尿酸是一种高效、广谱的内吸性杀菌剂。将氯溴异氰尿酸与磷酸三钠或碳酸钠复配成不同浓度药液,对家蚕主要病原体进行消毒试验。0.125 g/L氯溴异氰尿酸药液对白僵菌、黄曲霉菌可达到100%的消毒效果,但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无消毒效果;在0.125 g/L氯溴异氰尿酸药液中添加10.0 g/L磷酸三钠或碳酸钠后,对BmNPV、BmCPV可达到100%的消毒效果。将磷酸三钠或碳酸钠添加到1.0 g/L氯溴异氰尿酸溶液中,对BmNPV、BmCPV具有100%消毒效果的最低添加浓度分别为1.0、0.5 g/L和2.0、1.0 g/L。氯溴异氰尿酸药液稳定,添加磷酸三钠或碳酸钠后的复配药液稳定性差,但添加磷酸三钠的稳定性优于添加碳酸钠的稳定性。综上初步认为,氯溴异氰尿酸与磷酸三钠混合的消毒药液可以应用于家蚕真菌病、病毒病主要病原的消毒,且药液宜现配现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氯溴异氰尿酸 磷酸三钠 碳酸钠 家蚕型多病毒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 白僵菌 曲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中肠型脓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唐旭东 沈中元 《中国蚕业》 2010年第3期86-88,共3页
关键词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 中肠脓病 防治技术 发生规律 呼肠弧病毒 病变细胞 病毒粒子 细胞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CPV多角体蛋白对异源蛋白的包埋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轶岭 孟祥坤 +3 位作者 朱越雄 曹广力 薛仁宇 贡成良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6-681,共6页
为了解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的多角体蛋白对异源蛋白的包埋作用,将BmCPV的多角体蛋白基因克隆至昆虫细胞表达载体pIZT/V5-His,转染家蚕卵巢培养细胞(BmN)后通过吉欧霉素(zeocin)筛选获得稳定表达多角体蛋白的细胞株。倒置荧光显微... 为了解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的多角体蛋白对异源蛋白的包埋作用,将BmCPV的多角体蛋白基因克隆至昆虫细胞表达载体pIZT/V5-His,转染家蚕卵巢培养细胞(BmN)后通过吉欧霉素(zeocin)筛选获得稳定表达多角体蛋白的细胞株。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转化BmN细胞有轻度的病理变化,细胞质中有呈绿色荧光的多角体蛋白结晶,但从转化BmN细胞中纯化的多角体无明显的绿色荧光。以修饰型线性化家蚕杆状病毒BmPAK6感染稳定转化BmN细胞,96 h后纯化多角体,回复感染显示多角体裂解液能感染家蚕BmN细胞,表明BmCPV多角体蛋白能包埋BmPAK6。纯化的多角体及多角体裂解液均能用X-gal显色,表明BmPAK6表达的β-半乳糖苷酶也能被BmCPV的多角体蛋白包埋。研究结果可为获得具有多角体的重组杆状病毒以及开发利用质型多角体蛋白包埋异源蛋白的功能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 多角 杆状病毒 异源包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云南蚕区分离BmCPV病毒株的全基因组克隆与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永红 唐芬芬 +2 位作者 邵榆岚 朱峰 白兴荣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36-1043,共8页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是家蚕中肠型脓病的病原物。从云南蚕区的病蚕样品中分离到一株BmCPV病毒分离株,提取纯化该病毒粒子的总RNA并合成cDNA,克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研究该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组结构与系统进化。克隆得到该病毒10条d...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是家蚕中肠型脓病的病原物。从云南蚕区的病蚕样品中分离到一株BmCPV病毒分离株,提取纯化该病毒粒子的总RNA并合成cDNA,克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研究该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组结构与系统进化。克隆得到该病毒10条dsRNA序列(S1~S10)并提交至NCBI数据库中。序列分析表明该病毒基因组序列全长24810bp,S1~S10片段序列都具有完整的ORF。BLAST比对发现克隆的该病毒基因组各片段编码区序列与已报道的1型BmCPV片段的相似度达88%以上,氨基酸序列相似度达90%以上;10条dsRNA基因组片段末端均有保守帽子结构5'-AGUAA……GUUAGCC-3'。基于S2片段RdRp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该病毒与其他3个1型BmCPV分离株BmCPV1-Suzhou、BmCPV1-China、BmCPV1-Ⅰ聚为一支,基于S10片段polh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也表明该病毒为1型BmCPV新的分离株系。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将该病毒定名为BmCPV1-Yunn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 分离株 基因组片段 系统进化 RNA聚合酶基因 多角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蜕皮激素22激酶2(BmEcK2)的序列及基因表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尚梦珂 高坤 +5 位作者 郭锡杰 耿涛 姜晓旭 郭建勇 侯成香 覃光星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97-1003,共7页
前期研究发现在感染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cytoplasmic polyhedrovirus,Bm CPV)的家蚕幼虫中肠中,有一个下调表达的差异蛋白可能参与了家蚕对Bm CPV感染的抵抗过程。利用Blastp进行同源性比对的结果显示,该蛋白质与尺蠖(Opero... 前期研究发现在感染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cytoplasmic polyhedrovirus,Bm CPV)的家蚕幼虫中肠中,有一个下调表达的差异蛋白可能参与了家蚕对Bm CPV感染的抵抗过程。利用Blastp进行同源性比对的结果显示,该蛋白质与尺蠖(Operophtera brumata)的未知蛋白质OBRU01_04785和蜕皮激素22激酶(Ecdysteroid 22-kinase)的序列相似度分别为51%、49%,进一步通过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该蛋白质与Ecdysteroid 22-kinase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属于蜕皮激素激酶超家族;该蛋白质与家蚕中已知的蜕皮激素22激酶1(Bm Ec K1)的序列相似度为24.4%,因此将其命名为Bm Ec K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 Ec K2基因m RNA在家蚕5龄幼虫中肠组织中的转录水平最高,其次是马氏管、丝腺和卵巢,而在血淋巴、头部、精巢、脂肪体中几乎检测不到转录;家蚕5龄起蚕感染Bm CPV后24、48、72 h,中肠中Bm Ec K2基因m RNA的转录水平下调,分别是对照组家蚕中肠的0.32、0.45和0.21倍。研究结果初步提示,Bm CPV感染导致家蚕中肠中的Bm Ec K2下调表达,进而可能影响到家蚕体内激素调节水平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病毒感染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 蜕皮激素22激酶 基因转录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感染BmCPV后中肠自噬相关蛋白ATG8的表达变化
12
作者 吴永鹏 刘立群 +4 位作者 朱大鹏 杨晓冰 张敏娟 钱永华 焦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5-481,共7页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感染家蚕幼虫中肠上皮细胞而引起中肠型脓病,对病毒致病机理的研究有助于制定科学的预防策略。细胞自噬作为机体的一种免疫机制在抵抗微生物的感染中发挥作用。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mCPV感染家蚕4龄幼...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感染家蚕幼虫中肠上皮细胞而引起中肠型脓病,对病毒致病机理的研究有助于制定科学的预防策略。细胞自噬作为机体的一种免疫机制在抵抗微生物的感染中发挥作用。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mCPV感染家蚕4龄幼虫中肠组织中的细胞自噬相关蛋白ATG8(autophagy-related gene 8)的表达变化:家蚕幼虫在感染BmCPV1-8 h内,中肠ATG8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水平;感染8-35 h,中肠ATP8蛋白的表达下降至正常水平;感染51 h,该蛋白质在中肠的表达又显著升高,至99 h达到高峰,且感染后62 h可以观察到中肠上皮层柱状细胞内有病毒多角体的产生。研究结果显示BmCPV感染家蚕幼虫的过程与中肠细胞自噬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 家蚕中肠组织 细胞自噬 ATG8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