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氟沙星对家蚕细菌病原的体外抑菌试验 被引量:1
1
作者 胡文娟 《广西蚕业》 2011年第4期20-23,共4页
通过对体外抑菌圈、最小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的测定,比较了氧氟沙星和氯霉素两种抗生素对家蚕细菌病原苏芸金杆菌和灵菌的抑菌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浓度下,氧氟沙星对苏芸金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大于氯霉素;氧氟沙星对苏芸金杆菌和... 通过对体外抑菌圈、最小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的测定,比较了氧氟沙星和氯霉素两种抗生素对家蚕细菌病原苏芸金杆菌和灵菌的抑菌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浓度下,氧氟沙星对苏芸金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大于氯霉素;氧氟沙星对苏芸金杆菌和灵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均低于氯霉素,说明氧氟沙星对两种家蚕细菌病原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氟沙星 氯霉素 家蚕细菌病 体外抑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新蚕药防治家蚕细菌病的效果比较
2
作者 路萍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1年第11期11-11,共1页
广西蚕业指导所莫云韦同志,用新蚕药和用脓病清、蚕用抗菌素九0一九和常用的氯霉素分别给家蚕添食,进行了防治试验。其试验方法:1—2龄为常规育,三龄饲食第2次给叶前分蚕,分3个添食处理组,一组为对照,每个处理组内分3个重复小区。
关键词 家蚕细菌病 蚕药 药物添食 防治试验 广西蚕业 试验方法 处理组 重复小区 家蚕体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服康1号和蚕用氯霉素对家蚕细菌病的防治效果对比试验
3
作者 蒋玉莲 董桂清 +2 位作者 莫云霞 甘丽红 陈枝 《广西蚕业》 2008年第3期40-42,共3页
通过5龄蚕感染家蚕细菌病处理,然后分别添食蚕服康1号和蚕用氯霉素药叶,蚕服康1号的浓度分别为1000ppm、100ppm及10ppm;氯霉素的浓度分别为1000ppm、500ppm及250ppm,在原蚕饲养中对家蚕细菌病防治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1000ppm蚕服... 通过5龄蚕感染家蚕细菌病处理,然后分别添食蚕服康1号和蚕用氯霉素药叶,蚕服康1号的浓度分别为1000ppm、100ppm及10ppm;氯霉素的浓度分别为1000ppm、500ppm及250ppm,在原蚕饲养中对家蚕细菌病防治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1000ppm蚕服康1号对家蚕的灵菌败血病菌及100ppm蚕服康1号对卒倒菌败血病有很强的抗菌效果,对家蚕败血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氯霉素。蚕用氯霉素对灵菌病没有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服康1号 家蚕细菌病 对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恩诺沙星对家蚕细菌性败血病的防治试验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洪丽 周洪英 +4 位作者 孙波 郝瑜 叶建美 许淑琼 刘启燕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85,共5页
利用第3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盐酸恩诺沙星开展防治家蚕细菌性败血病试验,结果表明,盐酸恩诺沙星对家蚕黑胸败血病病原菌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及灵菌败血病病原菌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500 m... 利用第3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盐酸恩诺沙星开展防治家蚕细菌性败血病试验,结果表明,盐酸恩诺沙星对家蚕黑胸败血病病原菌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及灵菌败血病病原菌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500 mg/L盐酸恩诺沙星对家蚕黑胸败血病及灵菌败血病病蚕的保护率均超过90%,高于对照药物;2500 mg/L以下剂量的盐酸恩诺沙星对家蚕杂交种及原种生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恩诺沙星 家蚕细菌病 防治效果 安全性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在健康及感染细菌病家蚕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
5
作者 陈宝瑞 窦学娥 +3 位作者 丁琳琳 牟志美 任春久 高绘菊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42-546,共5页
盐酸左旋氧氟沙星是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的左旋体,抗菌活性高。5龄第2天健康及感染黑胸败血芽孢杆菌(Bacillus bombysepticus,Bb)家蚕幼虫用500μg/mL盐酸左旋氧氟沙星药液浸渍的桑叶添食处理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健康家蚕... 盐酸左旋氧氟沙星是第3代喹诺酮类药物氧氟沙星的左旋体,抗菌活性高。5龄第2天健康及感染黑胸败血芽孢杆菌(Bacillus bombysepticus,Bb)家蚕幼虫用500μg/mL盐酸左旋氧氟沙星药液浸渍的桑叶添食处理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健康家蚕和感病家蚕血淋巴中的药物浓度,用DAS 2.0处理软件分析得到药物动力学参数,为生产上合理使用该药物防治家蚕细菌病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健康家蚕和感染Bb的家蚕添食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后的血药经时过程均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式模型,健康家蚕的药动学参数吸收速率常数(Ka)为(0.507±0.032) h-1,吸收半衰期(T1/2Ka)为(1.425±0.017) h,最高血药浓度(Cmax)为(5.352±0.155)μg/mL,说明蚕体对盐酸左旋氧氟沙星吸收良好,血药浓度高;与健康家蚕相比,感染Bb家蚕的Ka由0.507 h-1降至0.386 h-1,T1/2Ka由1.425 h延长至1.798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从38.770μg/(mL·h)降为35.909μg/(mL·h),分布半衰期(T1/2α)由1.679 h缩短为1.483 h,消除半衰期(T1/2β)由4.922 h降为2.450 h,说明Bb感染家蚕后导致药物在蚕体内的吸收减慢,吸收能力下降,代谢和消除加快。建议生产上用盐酸左旋氧氟沙星防治Bb感染引发的家蚕细菌病时,可适当提高药物剂量和增加给药次数,使蚕体内药物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保证良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左旋氧氟沙星 家蚕细菌病 黑胸败血芽孢杆菌 药物动力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种抗菌药品对家蚕病原细菌的抗菌试验 被引量:6
6
作者 黄旭华 朱方容 石美宁 《广西蚕业》 2006年第4期1-4,共4页
为了解市场上一些蚕药对家蚕细菌病的防治效果,采用琼脂平板滤纸片法研究蚕服康一号、天丝克毒灵、氯霉素、盐酸多西环素、蚕用菌克、蚕食健、强氯添食康等七种药品对家蚕黑胸败血病菌、灵菌败血病菌、苏芸金杆菌、葡萄球菌和杀螟杆菌... 为了解市场上一些蚕药对家蚕细菌病的防治效果,采用琼脂平板滤纸片法研究蚕服康一号、天丝克毒灵、氯霉素、盐酸多西环素、蚕用菌克、蚕食健、强氯添食康等七种药品对家蚕黑胸败血病菌、灵菌败血病菌、苏芸金杆菌、葡萄球菌和杀螟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蚕服康一号和蚕用菌克对各种病原细菌的抗菌活性最强,氯霉素对各种病原的抗菌作用表现中等,天丝克毒灵对病原细菌基本没有抗菌活性。蚕服康一号对灵菌败血病菌的抑菌圈面积比盐酸多西环素的大3倍以上、比氯霉素的大242.25 %、比蚕用菌克的大52.11%、比蚕食健抑菌圈面积大42.45%,蚕服康一号对黑胸败血病菌的抑菌圈面积比氯霉素抑菌圈面积大44.00%,结果显示蚕服康一号对家蚕的灵菌败血病菌、黑胸败血病菌有很强的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药 家蚕细菌病 抗菌活性 抑菌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黑胸败血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
7
作者 覃玥 安慧 +3 位作者 高丽霞 黄小弟 朱彦瑾 陈岩岩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8期4529-4531,共3页
从广西宜州蚕区暴发黑胸败血病的养蚕农户处采集到病蚕样本,分离到1株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回复感染健康5龄家蚕试验及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结果显示病原菌菌落呈橘黄色,光滑,圆形,边缘整齐,有光泽,湿润有黏性,革兰氏染... 从广西宜州蚕区暴发黑胸败血病的养蚕农户处采集到病蚕样本,分离到1株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回复感染健康5龄家蚕试验及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结果显示病原菌菌落呈橘黄色,光滑,圆形,边缘整齐,有光泽,湿润有黏性,革兰氏染色呈阳性,该菌形态学符合葡萄球菌属的特征;用菌液穿刺感染健康5龄家蚕10 h后蚕体胸部膨大,痉挛侧倒而死,11 h后胸部变黑呈现黑胸败血病病症;从腹腔接种菌液的小白鼠16 h内全部发病,从发病的家蚕体液和死亡小鼠的心血均能分离到与接种菌株形态一致的细菌,证实该菌为引起家蚕黑胸败血病的病原菌。菌株16S rDNA片段为1 463 bp(Gen Bank ID:1811543),与GenBank数据进行比较,该菌株与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同源性为99.9%,鉴定该菌株为松鼠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细菌病 黑胸败血 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 16Sr DNA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黑胸败血芽孢杆菌基因组测序及结构分析和功能注释 被引量:2
8
作者 程廷才 林平 +3 位作者 金盛凯 付博华 龙仁文 夏庆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36-1043,共8页
黑胸败血芽孢杆菌(Bacillus bombyseptieus)是家蚕细菌性败血病的常见病原之一。在获得黑胸败血芽孢杆菌基因组完成图的基础上,对该菌株的基因组测序、基因组序列结构特征以及基因功能注释等信息进行分析。该菌株的基因组测序数据量达到... 黑胸败血芽孢杆菌(Bacillus bombyseptieus)是家蚕细菌性败血病的常见病原之一。在获得黑胸败血芽孢杆菌基因组完成图的基础上,对该菌株的基因组测序、基因组序列结构特征以及基因功能注释等信息进行分析。该菌株的基因组测序数据量达到2.1 Gb,基因组覆盖度超过360倍,基因组组装大小为5.87 Mb,包含2个复制子——1个核基因组(5 295.783 kb)和1个质粒基因组(577.809 kb);基因组重复序列比率为1.179 2%,包含136个非编码RNA和5 298个编码基因。测序得到的基因组数据通过KEGG和COG数据库进行功能注释,主要与物质转运、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等相关。基因组共线性分析表明黑胸败血芽孢杆菌与芽孢杆菌属细菌的亲缘关系较近。该研究结果将为鉴定黑胸败血芽孢杆菌的毒力因子以及研究其致病机制和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细菌病 黑胸败血芽孢杆菌 基因组 测序 序列结构 功能注释 共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病清”大田生产应用效果
9
作者 黄炳辉 郑祥明 +4 位作者 廖森泰 姚锡镇 杨琼 张永文 钟国洪 《广东蚕业》 1998年第3期10-13,共4页
“蚕病清”是由广东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与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茧丝绸管理部合作研制的一种能治疗家蚕细菌病和真菌病的药物,对苏芸金杆菌和沙雷铁氏杆菌引起的败血症、葡萄球菌引起的胃肠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大田生产 应用效果 真菌 家蚕细菌病 广东省 红霉素 治疗效果 苏芸金杆菌 合作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恩诺沙星粉临床试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洪丽 周洪英 +3 位作者 孙波 叶建美 许淑琼 胡兴明 《北方蚕业》 2011年第2期13-15,共3页
复方恩诺沙星250mg/L试验剂量对家蚕黑胸败血病的治疗保护率达95.24%,对灵菌败血病的治疗保护率在91.44%,是保护率大于90%的最低配比。
关键词 复方恩诺沙星 家蚕细菌病 防治 保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蚕研所二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
11
作者 吴娱明 黄维 《广东蚕业》 1998年第4期68-69,共2页
省蚕研所与省丝绸集团公司茧丝绸管理部合作完成的“桑树多倍体杂交一代育种技术”和蚕病清治疗家蚕细菌病和真菌病”二项科研成果分别于9月9日和10月15日在广州通过鉴定。广东省农科院副院长蒋宗勇研究员先后主持了这两次鉴定会。
关键词 家蚕细菌病 多倍体 真菌 杂交一代 科研成果 四倍体 桑树 育种技术 鉴定委员会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用复方抗菌增茧素通过省级技术鉴定
12
作者 张永文 《广东蚕业》 1992年第1期65-65,共1页
由韶关市工业科学研究所承担,广东省丝绸公司蚕桑生产部协作的91年省科研重点攻关项目——蚕用复方抗菌增茧素的研制,经过大量制备研究试验及产品药效对比试验,已按计划完成任务,并于1992年3月6日通过了由省科委组织的省级技术鉴定。该... 由韶关市工业科学研究所承担,广东省丝绸公司蚕桑生产部协作的91年省科研重点攻关项目——蚕用复方抗菌增茧素的研制,经过大量制备研究试验及产品药效对比试验,已按计划完成任务,并于1992年3月6日通过了由省科委组织的省级技术鉴定。该项目在组织鉴定之前,于1991年12月28日在广州组织有关专家、生产应用单位召开了评议会。会上,听取了蚕用复方抗菌增茧素的研制和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蚕病研究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鉴定 重点攻关项目 蚕桑生产 药效对比试验 应用单位 丝绸公司 工业科学 组织鉴定 家蚕细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