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蚕病毒病流行与防控研究进展
1
作者 董战旗 潘敏慧 《蚕学通讯》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家蚕是人类历史上唯一完全驯化的生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使其成为现代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5000年的栽桑养蚕历史,也是一部人类与蚕病博弈、积累经验与智慧的结晶。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家蚕病毒病的发现史和流行史,探讨了针对家蚕病... 家蚕是人类历史上唯一完全驯化的生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使其成为现代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5000年的栽桑养蚕历史,也是一部人类与蚕病博弈、积累经验与智慧的结晶。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家蚕病毒病的发现史和流行史,探讨了针对家蚕病毒病的主要诊断手段、药物研发和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本文也展望了未来家蚕病毒病预防和治疗的重点,以期为我国及世界蚕桑产业的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病毒 流行史 诊断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病毒病防治途径
2
作者 韦子康 马广宇 孙京臣 《中国蚕业》 2025年第3期45-50,共6页
家蚕病毒病是威胁蚕桑产业的重要病害,其病原体通过侵染宿主细胞引发机体发育异常、组织器官病变及群体性死亡等,亟需有效防控策略。针对家蚕病毒病,当前防治途径主要包括:(1)物理阻断与病毒灭活。通过化学消毒剂与物理手段破坏病毒结... 家蚕病毒病是威胁蚕桑产业的重要病害,其病原体通过侵染宿主细胞引发机体发育异常、组织器官病变及群体性死亡等,亟需有效防控策略。针对家蚕病毒病,当前防治途径主要包括:(1)物理阻断与病毒灭活。通过化学消毒剂与物理手段破坏病毒结构或阻断传播链。(2)免疫激活。增强宿主先天免疫应答,利用免疫信号通路及效应分子提升抗病毒能力。(3)直接抑制病毒复制。靶向病毒生命周期关键环节,阻断其吸附、核酸合成或释放过程。(4)微生物拮抗。借助有益微生物调节肠道微生态,抑制病毒增殖。(5)辅助治疗。结合抗生素及激素调节缓解症状并降低病毒载量。(6)抗病品种选育。整合传统育种与现代基因编辑技术培育高抗性家蚕品系。系统梳理了家蚕主要病毒病的病原类型、致病特点及现有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全面总结了包括物理阻断与病毒灭活、免疫激活、病毒复制抑制、微生物拮抗、辅助治疗及抗病育种在内的多维度防控策略及其局限性,以期为推进家蚕病毒病防治体系创新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病毒 病毒灭活 免疫激活 抑制复制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中猪细小病毒病毒样颗粒的制备 被引量:1
3
作者 吕慧芳 王雅诗 +7 位作者 张刘涛 赵丽 彭志锋 陈忠杰 宋幸辉 王瑞宁 卢婷婷 董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25,共6页
为了防控猪细小病毒(PPV)感染,本试验利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制备PPV病毒样颗粒(VLPs)。首先扩增PPV结构蛋白VP2基因,克隆至pFastBacⅠ载体中,构建转移载体pFastBacⅠ-VP2,将转移载体pFastBacⅠ-VP2转化大肠杆菌制备重组杆粒(Bacmid)... 为了防控猪细小病毒(PPV)感染,本试验利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制备PPV病毒样颗粒(VLPs)。首先扩增PPV结构蛋白VP2基因,克隆至pFastBacⅠ载体中,构建转移载体pFastBacⅠ-VP2,将转移载体pFastBacⅠ-VP2转化大肠杆菌制备重组杆粒(Bacmid)。将Bacmid转染家蚕卵巢(BmN)细胞,制备重组杆状病毒。利用Western blot鉴定VP2蛋白的表达,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PPV VLPs形态,血凝试验检测PPV VLPs的效价。将含有PPV VP2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注射家蚕幼虫制备PPV VLPs,并对家蚕中PPV VLPs进行鉴定。结果显示:BmN细胞样品和家蚕幼虫样品的Western blot检测,均可见64 kDa处存在VP2目的条带;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约23 nm的PPV VLPs。BmN细胞中制备的PPV VLPs的血凝效价为1∶2~6,家蚕中制备的PPV VLPs的血凝效价为1∶2~9,其效价高于BmN细胞中制备的PPV VLPs效价。结果表明,本试验在家蚕中成功制备PPV VLPs,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为PPV VLPs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 病毒样颗粒 VP2 家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浓核病病毒和血液型脓病病毒PCR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叶斌 蔡冬冬 +5 位作者 李建岗 范毅 罗毅 刘伽均 胡晓亮 田志革 《四川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31-34,共4页
蚕在密集群体饲养条件下极易受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引起各种疾病,其中家蚕血液型脓病病毒、浓核病病毒是导致蚕患病的主要病原。本研究以上述2种病毒为研究对象,建立双重PCR检测方法,结果证实该方法具有检测效率高、特异... 蚕在密集群体饲养条件下极易受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引起各种疾病,其中家蚕血液型脓病病毒、浓核病病毒是导致蚕患病的主要病原。本研究以上述2种病毒为研究对象,建立双重PCR检测方法,结果证实该方法具有检测效率高、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特点,能够为这两种病毒病的快速诊断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血液型脓病病毒 浓核病病毒 单重PCR 双重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BmMRE11蛋白抑制BmNPV的增殖
5
作者 邹静蕾 夏君铭 +3 位作者 费世港 林佳生 冯敏 孙京臣 《蚕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52,共8页
Meiotic recombination 11(MRE11)是MRE11-RAD50-NBS1(MRN)复合物的关键组成部分,在DNA修复和先天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家蚕的BmMRE11蛋白与粉纹夜蛾和烟草夜蛾的MRE11蛋白具有密切关系。家蚕... Meiotic recombination 11(MRE11)是MRE11-RAD50-NBS1(MRN)复合物的关键组成部分,在DNA修复和先天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家蚕的BmMRE11蛋白与粉纹夜蛾和烟草夜蛾的MRE11蛋白具有密切关系。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 BmNPV)感染后48 h,BmMRE11在BmN细胞和脂肪体中的表达均有上调。通过RNAi技术在BmN细胞中敲降BmMRE11基因,病毒基因vp39在BmNPV感染后48 h的表达显著上调,而病毒DNA含量在感染后24 h显著上调。利用pIEX表达载体过表达BmMRE11,病毒基因vp39在病毒感染后48 h的表达显著下调,病毒DNA含量在感染后48 h也显著下调。同样,在蚕体中进行BmMRE11基因敲降,病毒基因vp39和病毒DNA含量在感染后72 h均显著上调。结果表明,家蚕BmMRE11蛋白具有抑制BmNPV病毒增殖的作用,这为昆虫先天免疫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BmMRE11蛋白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对核型多角体病毒病抵抗性及遗传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9
6
作者 钱荷英 徐安英 +3 位作者 林昌麒 赵云坡 孙平江 张月华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7-79,91,共4页
用几率值分析法和浓度(对数)—死亡率几率关系曲线法,研究家蚕对NPV病毒经口感染的抵抗性遗传规律。结果显示:家蚕对NPV病毒经口感染的抵抗性遗传方式受一对主效基因和若干微效基因控制;杂交后代(F1、F2)对于该病毒的抵抗性有偏父遗传现... 用几率值分析法和浓度(对数)—死亡率几率关系曲线法,研究家蚕对NPV病毒经口感染的抵抗性遗传规律。结果显示:家蚕对NPV病毒经口感染的抵抗性遗传方式受一对主效基因和若干微效基因控制;杂交后代(F1、F2)对于该病毒的抵抗性有偏父遗传现象,杂交一代的抗病性表现出杂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NPV病毒 抵抗性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蚕品种“华康2号”的育成 被引量:68
7
作者 徐安英 林昌麒 +4 位作者 钱荷英 孙平江 张月华 刘明珠 李龙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5-282,共8页
以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侵染具有较强耐受力,且综合经济性状优良为家蚕新品种选育目标,选择我国蚕区推广量较大的家蚕品种秋丰和白玉作为受体,用BmNPV耐受性基因载体品种N作供体,采用杂交技术将耐病基因导入受体品种,再用受体品... 以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侵染具有较强耐受力,且综合经济性状优良为家蚕新品种选育目标,选择我国蚕区推广量较大的家蚕品种秋丰和白玉作为受体,用BmNPV耐受性基因载体品种N作供体,采用杂交技术将耐病基因导入受体品种,再用受体品种秋丰和白玉分别作回交亲本连续进行4次回交,纯合固定耐病基因,通过系统选育提高、稳定回交后代的综合经济性状,育成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具有较强耐受性的新品种秋丰N×白玉N(定名为华康2号)。BmNPV对新品种的LC50为2.033×109个/mL,是原系统秋丰×白玉LC50值的12 115倍,新品种的耐病力显著增强。新品种的发育经过及丝质、茧质等主要经济性状与原系统相仿,万头收茧量、万头产丝量分别提高5.5%和9.6%,解舒丝长增加60 m,洁净提高1.1分,达到实用化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品种 华康2号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耐病性 经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中肠组织抗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相关蛋白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刘晓勇 陈克平 +2 位作者 姚勤 李军 蔡克亚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3-448,共6页
家蚕中肠上皮是病毒经口侵入遇到的第一个组织。昆虫幼虫抵御杆状病毒的感染,可通过选择性的使感染的中肠上皮细胞发生调亡并在释放病毒粒子进入血淋巴之前使感染的细胞从中肠脱落。为研究家蚕抗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ed... 家蚕中肠上皮是病毒经口侵入遇到的第一个组织。昆虫幼虫抵御杆状病毒的感染,可通过选择性的使感染的中肠上皮细胞发生调亡并在释放病毒粒子进入血淋巴之前使感染的细胞从中肠脱落。为研究家蚕抗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edrovirus,BmNPV)病的机制,通过对BmNPV高度抗性和高度敏感性的家蚕品系杂交和回交构建了近等基因系。本文对家蚕高抗,敏感及近等基因系5龄起蚕中肠组织的蛋白质表达谱进行了二维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分析,并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MALDI-TOF)质谱对差异蛋白进行鉴定。结果发现了5个差异表达的蛋白。推测这些蛋白可能与家蚕中肠对BmNPV的抗性或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中肠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近等基因系 二维电泳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e-1和lef-1基因dsRNA表达元件转染及转化细胞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殖的抑制 被引量:7
9
作者 薛仁宇 曹广力 +3 位作者 王崇龙 刘波 沈卫德 贡成良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0-256,共7页
通过RNAi介导可以抑制病毒增殖,将相应的RNAi元件通过转基因转入宿主有可能使宿主对病毒产生一定的抗性。根据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基因组中的病毒复制必需基因ie-1、lef-1设计相应的RNA干扰区段,并构建相应的转基因载体转入家蚕Bm... 通过RNAi介导可以抑制病毒增殖,将相应的RNAi元件通过转基因转入宿主有可能使宿主对病毒产生一定的抗性。根据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基因组中的病毒复制必需基因ie-1、lef-1设计相应的RNA干扰区段,并构建相应的转基因载体转入家蚕BmN细胞中,瞬时表达结果显示转染了转基因RNAi载体的BmN细胞均对BmNPV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E dsRNA在病毒滴度为10-4时有抑制作用,在病毒滴度为10-5时有比较好的作用;LEF dsRNA则在病毒滴度为10-5时有抑制作用,在病毒滴度为10-6时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通过转基因及G418筛选后,转基因IE dsRNA细胞在病毒滴度为10-4显示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病毒滴度为10-5表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转基因LEF dsRNA细胞在病毒滴度为10-5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只维持了一个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转基因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家蚕细胞 ie-1基因 lef-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RNA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复制增殖的抑制效果 被引量:11
10
作者 夏定国 张国政 +5 位作者 王文兵 赵巧玲 沈兴家 唐顺明 张业顺 韦亚东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6-210,共5页
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复制必需的极早期基因ie-1和细胞释放型病毒CRV入侵关键基因gp64为靶序列,分别人工设计并体外转录出dsRNA I1(438 bp)和dsRNA G1(337 bp),用家蚕培养细胞BmN研究目标dsRNA对BmNPV复制、增殖的抑制效果。结... 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复制必需的极早期基因ie-1和细胞释放型病毒CRV入侵关键基因gp64为靶序列,分别人工设计并体外转录出dsRNA I1(438 bp)和dsRNA G1(337 bp),用家蚕培养细胞BmN研究目标dsRNA对BmNPV复制、增殖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dsRNA I1能有效地抑制BmNPV在BmN细胞中的增殖,最大抑制效果使培养液中的病毒滴度(TC ID50)比对照降低了104.30倍;dsRNA G1能显著地抑制新形成的病毒粒子的细胞侵染能力,最高可使培养液中的病毒滴度降低103.1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链RNA RNA干扰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复制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分析不同家蚕品种对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的感染抵抗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萍 钱荷英 +4 位作者 徐安英 陈涛 侯启瑞 郭锡杰 李龙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9-294,共6页
根据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的多角体蛋白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检测分析该病毒在蚕体内的增殖规律和筛选抵抗性强的家蚕品种资源。运用该方法检测分析BmCPV感染不... 根据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mCPV)的多角体蛋白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应用于检测分析该病毒在蚕体内的增殖规律和筛选抵抗性强的家蚕品种资源。运用该方法检测分析BmCPV感染不同家蚕品种4龄起蚕后的动态增殖变化:大多数品种的幼虫感染BmCPV后24 h,中肠组织中的病毒已开始复制,感染后48~96 h病毒的增殖急速上升,至96 h达到高峰,感染后120 h病毒多角体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降。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检测结果分析显示家蚕品种间对BmCPV的抵抗性差异很大,10个供试品种中,热带多化性品种7005及热带二化性品种P50的抵抗性最强,欧系一化性品种4008和4017的抵抗性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 感染增殖 荧光定量PCR 家蚕品种 抵抗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马立克氏病毒糖蛋白B基因在家蚕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2
作者 肖庆利 季平 +3 位作者 何家禄 崔治中 秦爱建 吴祥甫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将马克克氏病毒(Marek'sdiseasevirus,MDV)糖蛋白B(gB)基因克隆入转移载体pBac-PAK8中,得到重组转移载体质粒pBacPAK(gB)。经限制性酶切图谱结合Southernblot分析鉴定表明,gB基因以正确方向插入转移载体,受多角体蛋白基... 将马克克氏病毒(Marek'sdiseasevirus,MDV)糖蛋白B(gB)基因克隆入转移载体pBac-PAK8中,得到重组转移载体质粒pBacPAK(gB)。经限制性酶切图谱结合Southernblot分析鉴定表明,gB基因以正确方向插入转移载体,受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控制。将此转移载体与经CvnI酶切线性化的亲本病毒Bm-BacPAK6DNA通过脂质体法共转梁家蚕细胞,只有发生重组的病毒才有复制增殖的能力。然后通过蓝白斑筛选、结合点杂交,纯化得到重组的空斑病毒vBM,用该重组病毒接种家蚕5龄幼虫,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检测到gB基因在家蚕中高效表达,表达产物的分子量主要为97KD,表达量约为1mg/mL血淋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立克氏病毒 家蚕 核型多角体病毒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对浓核病毒中国(镇江)株抵抗性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裘智勇 李木旺 +3 位作者 覃光星 刘挺 沈兴家 郭锡杰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6-601,共6页
通过生物测定和地高辛(DIG)标记的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初步分析了家蚕对浓核病毒中国(镇江)株(Bombyxmori densovirus,BmDNV-z)的抵抗性机制。试验表明:供试家蚕品种的消化液、血液中均不存在对BmDNV-z侵染性有影响的蛋白因子;... 通过生物测定和地高辛(DIG)标记的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初步分析了家蚕对浓核病毒中国(镇江)株(Bombyxmori densovirus,BmDNV-z)的抵抗性机制。试验表明:供试家蚕品种的消化液、血液中均不存在对BmDNV-z侵染性有影响的蛋白因子;抵抗性家蚕品种的中肠组织蛋白中不存在BmDNV-z的病毒受体蛋白,而感受性家蚕品种的中肠组织蛋白中可能存在对BmDNV-z侵染性有影响的蛋白因子,即感受性家蚕品种的中肠组织中可能存在BmDNV-z的病毒受体蛋白因子,且BmDNV-z与感受性家蚕品种中肠组织蛋白的结合具有组织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中肠组织 抵抗性 浓核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A载体的RNAi抑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复制 被引量:12
14
作者 薛仁宇 曹广力 +3 位作者 王崇龙 沈卫德 魏育红 贡成良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2-367,共6页
基于DNA载体的RNA i技术可以较长时间高效地抑制基因的活性。利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ie-1基因启动子,构建了在细胞内能转录形成与ie-1基因+19^+446区域互补同源的发夹状dsRNA的RNA i DNA载体。研究结果表明,该载体DNA在体外、体内均能... 基于DNA载体的RNA i技术可以较长时间高效地抑制基因的活性。利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ie-1基因启动子,构建了在细胞内能转录形成与ie-1基因+19^+446区域互补同源的发夹状dsRNA的RNA i DNA载体。研究结果表明,该载体DNA在体外、体内均能较好地抑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载体 RNA干涉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极早期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云南株(Bm NPV-YN1)对不同龄期家蚕的侵染致病效应 被引量:6
15
作者 唐芬芬 陈松 +3 位作者 邵榆岚 朱峰 张永红 白兴荣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92-697,共6页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是主要的家蚕病毒病病原之一,由其侵染家蚕引发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血液型脓病)严重影响云南的蚕业生产。测定分离自云南蚕区的BmNPV株系(BmNPV-YN1)对家蚕1~5龄幼虫的毒力,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是主要的家蚕病毒病病原之一,由其侵染家蚕引发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血液型脓病)严重影响云南的蚕业生产。测定分离自云南蚕区的BmNPV株系(BmNPV-YN1)对家蚕1~5龄幼虫的毒力,并运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拟分析该病毒株对家蚕各龄幼虫的感染致病力。结果表明,以浓度为1×10^8~1×10^5mL^-1的BmNPV-YN1多角体悬液添食处理后,家蚕各龄幼虫的感病死亡率随添食病毒多角体悬液浓度的降低而下降,添食1×10^7mL^-1BmNPV多角体悬液后第7天,家蚕1~5龄幼虫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100%、76.67%、72.22%、56.67%和26.67%。BmNPV-YN1对家蚕幼虫的致病力与龄期相关,其敏感程度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1龄、2龄、3龄、4龄、5龄。用BmNPV-YN1多角体悬液添食家蚕1~5龄幼虫后第7天,致死中浓度(LC50)估计值分别为4.78×10^4mL^-1、5.38×10^5mL^-1、2.22×10^6mL^-1、7.95×10^6mL^-1和3.92×10^8mL^-1。在1×10^8~1×10^5mL^-1浓度范围内,BmNPV-YN1对家蚕幼虫的致死中时(LT50)与添食浓度相关,对1~4龄幼虫的LT50值随着BmNPV-YN1添食浓度的降低而增加。研究结果表明,BmNPV-YN1对家蚕具有较强的侵染致病效应,提示云南蚕区对血液型脓病的防控应以小蚕期为主,同时密切关注各龄期的眠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Polh^+ 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7
16
作者 曹翠平 兰丽盼 +3 位作者 姚慧鹏 何芳青 郭爱芹 吴小锋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7-243,共7页
为利用杆状病毒的强启动子——多角体启动子而构建的重组杆状病毒一般是多角体缺失型(polh-)病毒。为了解决家蚕生物反应器规模化生产中病毒必需经皮接种而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建立家蚕Bac-to-Bac快速表达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了能形成多角... 为利用杆状病毒的强启动子——多角体启动子而构建的重组杆状病毒一般是多角体缺失型(polh-)病毒。为了解决家蚕生物反应器规模化生产中病毒必需经皮接种而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建立家蚕Bac-to-Bac快速表达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了能形成多角体的家蚕Polh+ Bac-to-Bac表达系统。通过该系统能够产生表达外源目的基因的重组病毒,获得的该重组病毒能在培养细胞内表达,也能通过经口添食感染表达。利用EGFP报告基因分析了该系统的表达效果,构建的重组病毒不仅有效表达了EGFP蛋白,还在细胞核中形成了大量多角体。该系统较好解决了重组病毒必需经皮接种感染的缺陷,提高了生产效率,拓宽了杆状病毒在生物杀虫剂、基因治疗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多角体 经口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家蚕病毒的密码子及密码对使用模式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石生林 李苗苗 +2 位作者 姜义仁 杨瑞生 秦利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3-280,共8页
通过分析5种家蚕病毒基因组密码子和密码对使用模式,初步探讨5种家蚕病毒的基因组进化和对宿主的适应策略。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碱基含量(GCall、GC1、GC2、GC3、GC3s)、有效密码子数(ENc)、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密码对(codon-... 通过分析5种家蚕病毒基因组密码子和密码对使用模式,初步探讨5种家蚕病毒的基因组进化和对宿主的适应策略。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碱基含量(GCall、GC1、GC2、GC3、GC3s)、有效密码子数(ENc)、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密码对(codon-pair)等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5种家蚕病毒的密码子偏好性均较低,病毒间的碱基组成及ENc值差异较小,碱基组成对密码子使用模式影响较小;不同病毒选择不同的偏好性密码子,不同病毒的密码对偏好性程度不同,其中,家蚕类葡萄斑点病毒(Bombyx mori macula-like virus,BmMLV)密码对偏好性最强,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cypovirus,BmCPV)和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密码对偏好性最弱。聚类分析表明BmCPV和家蚕浓核病毒(Bombyx mori densovirus,BmDNV)的密码子使用模式相似,BmNPV和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Bombyx mori infec-tious flacherie virus,BmIFV)的密码子使用模式相似;BmMLV、BmNPV和BmDNV的密码对使用模式相似,BmIFV和BmCPV的密码对使用模式相似。5种病毒的偏好性密码子和偏好性密码对不同,显示不同病毒的密码子和密码对的进化路径不同,对宿主的适应策略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病毒 碱基组成 密码子 密码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检测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在其宿主体内的增殖动态 被引量:16
18
作者 姚勤 高路 +1 位作者 陈克平 胡志刚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71-875,共5页
为了研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BmNPV)在其宿主幼虫体内不同组织中的增殖动态,对敏感性家蚕品种306幼虫进行经口定量滴注病毒。在接种后9个时间点,对中肠、血淋巴和脂肪体进行取样。以BmNPVDNA聚... 为了研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BmNPV)在其宿主幼虫体内不同组织中的增殖动态,对敏感性家蚕品种306幼虫进行经口定量滴注病毒。在接种后9个时间点,对中肠、血淋巴和脂肪体进行取样。以BmNPVDNA聚合酶基因(dnapol)指示病毒拷贝数,同时以家蚕细胞质肌动蛋白A3(actin A3)基因作为参比基因,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分别检测各个时间点的中肠、血淋巴和脂肪体中病毒的拷贝数。结果表明经口感染2h,病毒进入中肠;12h,病毒已经到达血淋巴和脂肪体;再经过约12h的潜伏期,病毒在各组织中开始快速增殖,到84h各组织中病毒增殖达到平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核型多角体病毒 DNA聚合酶基因 肌动蛋白基因 增殖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在家蚕蛹体内的复制及重组病毒外源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志芳 何家禄 +2 位作者 周乃明 华刚 吴祥甫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03-207,共5页
关键词 苜蓿银纹夜蛾 核型 球状病毒 家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细胞基因工程人α-干扰素注射液抗Ⅱ型单纯疱疹病毒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秋娟 李运曼 +2 位作者 王旻 吴梧桐 朱宝立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557-557,共1页
报道家蚕细胞基因工程人α-干扰素注射液具有明显抗HSV-2的作用。在Vero细胞上,其有一定的细胞毒性,但随浓度降低而毒性减少;明显地抑制HSV-2所致细胞病变;对HSV-2的抑制指数为3.0 ̄4.0;能有效地抑制H... 报道家蚕细胞基因工程人α-干扰素注射液具有明显抗HSV-2的作用。在Vero细胞上,其有一定的细胞毒性,但随浓度降低而毒性减少;明显地抑制HSV-2所致细胞病变;对HSV-2的抑制指数为3.0 ̄4.0;能有效地抑制HSV-2在细胞内复制。在体实验表明该药对HSV-2所致小鼠阴道炎有明显治疗作用。该药小鼠im和iv的最大耐受剂量均大于5×10^7Iu/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单纯疱疹病毒 家蚕细胞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