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种家蚕病毒的密码子及密码对使用模式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石生林 李苗苗 +2 位作者 姜义仁 杨瑞生 秦利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73-280,共8页
通过分析5种家蚕病毒基因组密码子和密码对使用模式,初步探讨5种家蚕病毒的基因组进化和对宿主的适应策略。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碱基含量(GCall、GC1、GC2、GC3、GC3s)、有效密码子数(ENc)、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密码对(codon-... 通过分析5种家蚕病毒基因组密码子和密码对使用模式,初步探讨5种家蚕病毒的基因组进化和对宿主的适应策略。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碱基含量(GCall、GC1、GC2、GC3、GC3s)、有效密码子数(ENc)、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密码对(codon-pair)等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5种家蚕病毒的密码子偏好性均较低,病毒间的碱基组成及ENc值差异较小,碱基组成对密码子使用模式影响较小;不同病毒选择不同的偏好性密码子,不同病毒的密码对偏好性程度不同,其中,家蚕类葡萄斑点病毒(Bombyx mori macula-like virus,BmMLV)密码对偏好性最强,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cypovirus,BmCPV)和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密码对偏好性最弱。聚类分析表明BmCPV和家蚕浓核病毒(Bombyx mori densovirus,BmDNV)的密码子使用模式相似,BmNPV和家蚕传染性软化病病毒(Bombyx mori infec-tious flacherie virus,BmIFV)的密码子使用模式相似;BmMLV、BmNPV和BmDNV的密码对使用模式相似,BmIFV和BmCPV的密码对使用模式相似。5种病毒的偏好性密码子和偏好性密码对不同,显示不同病毒的密码子和密码对的进化路径不同,对宿主的适应策略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病毒 碱基组成 密码子 密码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病毒病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邵榆岚 白兴荣 黄平 《云南农业科技》 2011年第5期24-27,共4页
家蚕病毒病是养蚕生产上最普遍、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对家蚕病毒病的早期诊断、高温治疗、药物添食、抗病育种及消毒预防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提出展望,为家蚕病毒病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家蚕病毒 防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3
作者 唐聘芳 沈则宏 +1 位作者 黄世群 陈小平 《四川蚕业》 1999年第4期33-34,共2页
家蚕病毒是超显微的、没有细胞结构的、特定的活细胞寄生的大分子微生物,他们在活体外具一般大分子特征,即具有潜在浸染力的病毒粒子(如病毒包含体BmFV和BmDNV、多角体BmCPV和BmNPV等),一但进入宿主细胞,就具有极强的生命特征,其病毒核... 家蚕病毒是超显微的、没有细胞结构的、特定的活细胞寄生的大分子微生物,他们在活体外具一般大分子特征,即具有潜在浸染力的病毒粒子(如病毒包含体BmFV和BmDNV、多角体BmCPV和BmNPV等),一但进入宿主细胞,就具有极强的生命特征,其病毒核酸的遗传活性附加于或取代其宿主细胞核酸的遗传活性,打破细胞的自身规律进行过剩的增殖,使被侵袭的细胞机能低下而出现病害。病毒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物,只能在活细胞内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病毒 综合防治措施 宿主细胞 病毒病原 病毒粒子 蚕业研究所 防消灵 养蚕效果 活细胞 分子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病毒病的发生及早期诊断
4
作者 钱元骏 郭锡杰 《北方蚕业》 1989年第1期7-15,共9页
家蚕病毒病是生产上危害严重的传染病,特别是寄生在蚕的肠道细胞内的病毒,为害尤甚,在夏秋蚕期发病更多,往往占全部蚕病的70%以上。家蚕病毒病已发现的有四种、即核型多角体病、质型多角体病、传染性软化病和浓核病。除核型多角体病毒... 家蚕病毒病是生产上危害严重的传染病,特别是寄生在蚕的肠道细胞内的病毒,为害尤甚,在夏秋蚕期发病更多,往往占全部蚕病的70%以上。家蚕病毒病已发现的有四种、即核型多角体病、质型多角体病、传染性软化病和浓核病。除核型多角体病毒主要寄生在体皮、血液、脂肪等组织细胞内,因此发病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病毒 核型多角体病 质型多角体病 中肠型脓病 多角体 夏秋蚕 血液型 肠道细胞 衣壳 添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病毒病的传染源与防治对策
5
作者 唐聘芳 《四川蚕业》 1997年第2期57-58,共2页
家蚕病毒病是传染性蚕病中发生最广,危害最大和防范最难的一类蚕病。据四川省蚕病普查统计,我省每年因蚕病损失蚕茧20.16%(即每年损失茧款 2亿多元),其中病毒病的危害占蚕病损失中的 65-70%,是农家养蚕和蚕种场生产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家蚕病毒病是传染性蚕病中发生最广,危害最大和防范最难的一类蚕病。据四川省蚕病普查统计,我省每年因蚕病损失蚕茧20.16%(即每年损失茧款 2亿多元),其中病毒病的危害占蚕病损失中的 65-70%,是农家养蚕和蚕种场生产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潜在威胁是不容忽视的,为了控制该病的流行和蔓延,专业人员已从事很多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病毒 传染源 蚕品种 防消灵 传染性蚕病 交叉感染 鳞翅目昆虫 消毒剂 野外昆虫 工厂废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病毒病的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被引量:7
6
作者 黄桂辉 黎明 李尧方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7期266-267,274,共3页
在养蚕生产中最常见的病毒病具有发病率高、防治难度大、危害性严重等特点,对养蚕生产影响较大。介绍了家蚕病毒病(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和浓核病)的发病规律、病征、病程,并提出了家蚕病毒病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家蚕病毒 发病规律 病征 病程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蚕药对控制家蚕病毒病蚕座传染的应用试验 被引量:4
7
作者 褚培春 《中国蚕业》 2002年第2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蚕药 家蚕病毒 蚕座传染 应用试验 种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病毒病种类及防治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远全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14期234-234,236,共2页
介绍了4种常见的家蚕病毒病,包括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病毒性软化病和浓核病。在了解家蚕病毒病的发病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预防和防治家蚕病毒病的方法。
关键词 家蚕病毒 种类 防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河池市宜州区家蚕病毒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
9
作者 覃耀明 《南方农业》 2021年第12期201-204,共4页
针对近两年来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家蚕病毒病的发生情况,分析该区家蚕病毒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改善养蚕环境设施、加强消毒防病、加强桑园管护、提高小蚕质量和普及科学养蚕技术等对策,为该地区蚕桑病虫害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家蚕病毒 发生原因 防治对策 广西河池市宜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县家蚕病毒病发生原因的调查 被引量:1
10
作者 雷智慧 《北方蚕业》 1993年第3期30-32,共2页
宁县是甘肃省重点蚕区之一,栽桑养蚕是部分农民的主要家庭副业。群众反映近几年蚕的孵化、眠起、上蔟不齐,蚕病多、产量低。围绕这一问题,我们对1992年的蚕病发生情况做了一些调查。一、病毒病是影响1992年蚕茧产质量的主要因素病毒病... 宁县是甘肃省重点蚕区之一,栽桑养蚕是部分农民的主要家庭副业。群众反映近几年蚕的孵化、眠起、上蔟不齐,蚕病多、产量低。围绕这一问题,我们对1992年的蚕病发生情况做了一些调查。一、病毒病是影响1992年蚕茧产质量的主要因素病毒病是宁县养蚕生产上危害最大的一类传染病,在夏秋蚕期发病更多,占全部蚕病的90%以上。目前宁县农村常见的病毒病有血液型脓病和中肠型脓病,秋蚕期血液型脓病尤为严重。这些病毒病一般都在五龄期第2~3日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病毒 中肠型脓病 血液型 夏秋蚕 蚕期 蚕体消毒 养蚕生产 重点蚕区 上簇 小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防治家蚕病毒病
11
作者 王中月 《河南农业》 2021年第1期18-18,共1页
家蚕病毒病是养蚕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它是由病毒寄生于蚕体引起的蚕病。此病在养蚕期间发生比较普遍,传染性比较强。养蚕户只有深入了解和掌握病毒的发生规律,才能因地制宜灵活掌握防病技术,提高防治质量和效果。一、重视传染源(一)病毒... 家蚕病毒病是养蚕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它是由病毒寄生于蚕体引起的蚕病。此病在养蚕期间发生比较普遍,传染性比较强。养蚕户只有深入了解和掌握病毒的发生规律,才能因地制宜灵活掌握防病技术,提高防治质量和效果。一、重视传染源(一)病毒病毒的存在是发生病毒病的先决条件。被病毒污染的蚕网、蚕垫纸和蚕匾等是与蚕直接接触的蚕具,会有大量病毒残留下来,重复使用时如不彻底消毒,最易传染蚕病。每次养蚕前虽然都要对蚕室、蚕具及环境进行消毒,但消毒范围总是有限的,而病毒的散布范围却是无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病毒 养蚕生产 病毒污染 蚕具 蚕病 蚕网 蚕体 防病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病理生理及应用微生物研究团队在抗家蚕病毒病研究方向取得新进展
12
《蚕学通讯》 2016年第2期59-59,共1页
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万永继教授研究团队在国际生物工程类Top期刊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IF=3.337)在线发表了"Antiviral activity and specific modes of action of bacterial prodigiosin against Bombyx mori n... 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万永继教授研究团队在国际生物工程类Top期刊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IF=3.337)在线发表了"Antiviral activity and specific modes of action of bacterial prodigiosin against 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 in vitro"的研究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大学 生物技术学院 家蚕病毒 微生物研究 病理生理 BIOTECHNOLOGY Bombyx 多角体病毒 万永 国际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病毒病症状及其防治
13
作者 周保华 王云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第22期34-35,共2页
家蚕病毒病是蚕桑生产上最常见、危害又最严重的一类病症,依其病原物种类和寄生部位的不同,主要分为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俗称空头病)。为达到提高养蚕效益的目的,就需要充分认识和掌握病毒病的传染途径和发病症状,... 家蚕病毒病是蚕桑生产上最常见、危害又最严重的一类病症,依其病原物种类和寄生部位的不同,主要分为血液型脓病、中肠型脓病和病毒性软化病(俗称空头病)。为达到提高养蚕效益的目的,就需要充分认识和掌握病毒病的传染途径和发病症状,以便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的控制病毒病的发生和蔓延,减少蚕农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病毒 中肠型脓病 病毒性软化病 蚕桑生产 养蚕效益 寄生部位 血液型 传染途径 小蚕期 蚕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二分浓核病毒VD1ORF3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14
作者 王正琴 张永红 +1 位作者 刘硕 白兴荣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8期138-143,共6页
家蚕浓核病是一种严重影响蚕业生产的流行病,其病原为家蚕二分浓核病毒(Bombyx mori bidensovirus,BmBDV)。为了解云南省鹤庆县蚕区BmBDV的发生情况及病毒的遗传分化情况,在云南省鹤庆县收集到15份疑似浓核病感染的病蚕样本,提取样本基... 家蚕浓核病是一种严重影响蚕业生产的流行病,其病原为家蚕二分浓核病毒(Bombyx mori bidensovirus,BmBDV)。为了解云南省鹤庆县蚕区BmBDV的发生情况及病毒的遗传分化情况,在云南省鹤庆县收集到15份疑似浓核病感染的病蚕样本,提取样本基因组DNA,根据家蚕二分浓核病毒-镇江株(BmBDV-3)基因组中VD1链的非结构蛋白基因VD1 ORF3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并以病蚕基因组为模板进行PCR扩增,以检测该地区的病蚕是否感染BmBDV,同时比较VD1 ORF3基因同源性和遗传距离,以该基因片段构建系统发育树。PCR扩增结果显示,该地区有5份病蚕样本扩增到特异性目的片段而确定感染BmBDV。系统进化分析得知,家蚕二分浓核病毒-鹤庆株(BmBDV-Heqing)与已报道的家蚕二分浓核病毒-镇江株(BmBDV-3)亲缘关系最近,说明分离得到的家蚕二分浓核病毒为BmBDV-3的一个分离株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二分浓核病毒 PCR扩增 系统发育树 同源性 遗传距离 镇江株 鹤庆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BmMRE11蛋白抑制BmNPV的增殖
15
作者 邹静蕾 夏君铭 +3 位作者 费世港 林佳生 冯敏 孙京臣 《蚕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52,共8页
Meiotic recombination 11(MRE11)是MRE11-RAD50-NBS1(MRN)复合物的关键组成部分,在DNA修复和先天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家蚕的BmMRE11蛋白与粉纹夜蛾和烟草夜蛾的MRE11蛋白具有密切关系。家蚕... Meiotic recombination 11(MRE11)是MRE11-RAD50-NBS1(MRN)复合物的关键组成部分,在DNA修复和先天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家蚕的BmMRE11蛋白与粉纹夜蛾和烟草夜蛾的MRE11蛋白具有密切关系。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 BmNPV)感染后48 h,BmMRE11在BmN细胞和脂肪体中的表达均有上调。通过RNAi技术在BmN细胞中敲降BmMRE11基因,病毒基因vp39在BmNPV感染后48 h的表达显著上调,而病毒DNA含量在感染后24 h显著上调。利用pIEX表达载体过表达BmMRE11,病毒基因vp39在病毒感染后48 h的表达显著下调,病毒DNA含量在感染后48 h也显著下调。同样,在蚕体中进行BmMRE11基因敲降,病毒基因vp39和病毒DNA含量在感染后72 h均显著上调。结果表明,家蚕BmMRE11蛋白具有抑制BmNPV病毒增殖的作用,这为昆虫先天免疫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BmMRE11蛋白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消灵对家蚕微粒子(N·b)孢子和中肠型脓病病毒多角体(CPB)消毒的显微观察
16
作者 唐聘芳 《四川蚕业》 1993年第4期32-33,共2页
本试研将提纯的病原(N·b)、(BmCPB)分别按不同时间用防消灵消毒处理。当随着时间的延长(10—30分钟),其病原有变形、粘连、溶解蚕现象出现,不再有原成形的病原存在,即病原物的结构、形态完全发生了变化。N·b失活后可用特殊染... 本试研将提纯的病原(N·b)、(BmCPB)分别按不同时间用防消灵消毒处理。当随着时间的延长(10—30分钟),其病原有变形、粘连、溶解蚕现象出现,不再有原成形的病原存在,即病原物的结构、形态完全发生了变化。N·b失活后可用特殊染液染上颜色与活N·b有明显区别,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均可看到。试验表明防消灵对N·b.BmCPB有极强的消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消灵 蚕微粒子(N·b) 家蚕病毒(BmCPB) 显微镜 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浓核病毒(DNV)对不同蚕品种的侵染性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胡雪芳 钱元骏 王红林 《蚕业科学》 CAS 1984年第2期87-90,共4页
家蚕浓核病毒对不同蚕品种的侵染性差别很大,通过对26个家蚕品种的感染性比较试验表明,部分品种完全不感染浓核病毒;又通过对易感品种(S)和抗病品种(R)的杂交一代R×S、S×R、R×R、S×S、进行感染性比较试验的结果证明... 家蚕浓核病毒对不同蚕品种的侵染性差别很大,通过对26个家蚕品种的感染性比较试验表明,部分品种完全不感染浓核病毒;又通过对易感品种(S)和抗病品种(R)的杂交一代R×S、S×R、R×R、S×S、进行感染性比较试验的结果证明:只有两亲皆为R其子代才是R,两亲中只要有一个S,其于代即为S。这说明,品种对DNV的抗性是隐性遗传,S×R的F_2其感病个体与抗病个体之比为3:1,S×R回交R者感病个体与抗病个体之比为1:1,回交S者与S、S×R正反交一样,均100%的感病。这就证明,家蚕品种对DNV的抗性是受一对隐性主基因控制,并存在若干修饰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品种 家蚕浓核病毒 DNV 侵染性 中肠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细小病毒样病毒(BmPLV-Z) VD1 ORF4的原核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国辉 唐琦 +3 位作者 张俊红 郭旭丽 胡朝阳 姚勤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5-40,共6页
对家蚕细小病毒样病毒(BmPLV-Z)VD1 ORF4理论上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Blast搜索,结果表明其与DNA聚合酶B家族同源。通过PCR扩增其DNA聚合酶同源区(1 077 bp),将扩增的目的DNA片段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0a进行连接,通过不同浓度的IPTG对捕获p... 对家蚕细小病毒样病毒(BmPLV-Z)VD1 ORF4理论上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Blast搜索,结果表明其与DNA聚合酶B家族同源。通过PCR扩增其DNA聚合酶同源区(1 077 bp),将扩增的目的DNA片段与原核表达载体pET30a进行连接,通过不同浓度的IPTG对捕获pET30a-1 077 bp重组质粒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诱导,对诱导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其聚合酶同源区获得了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进一步确证诱导蛋白为带有6个组氨酸的融合蛋白。将割胶获得的目的蛋白免疫昆明小鼠制备其多抗,以纯化后的抗血清对VD1 ORF4全长序列和部分序列在原核中的漏扫描表达情况进行研究,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VD1 ORF4全长序列和部分序列的原核表达产物均一,都只有一条特异的目的蛋白带,说明了VD1 ORF4序列在原核表达系统中没有漏扫描表达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细小病毒病毒 VD1 原核表达 抗体制备 漏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组轮状病毒结构蛋白VP6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司 钟云平 +3 位作者 张海花 应慧慧 于威 张耀洲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24-1028,共5页
A组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婴幼儿严重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VP6为轮状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之一,天然VP6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A组轮状病毒T114中国地方株VP6基因克隆入转移载体质粒pBacPAK8中,并将重组质粒p... A组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婴幼儿严重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VP6为轮状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之一,天然VP6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A组轮状病毒T114中国地方株VP6基因克隆入转移载体质粒pBacPAK8中,并将重组质粒pBacPAK8-VP6与线性化家蚕杆状病毒Bm-BacPAK6DNA共转染BmN细胞,获得重组病毒BmNPV-VP6。用BmNPV-VP6感染BmN细胞和家蚕5龄幼虫,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在BmN细胞和家蚕5龄幼虫的血淋巴中均可检测到120 kD的特异性条带,提示重组VP6蛋白在家蚕中获得表达,与VP6三体形式的大小相符合。ELISA检测结果显示,重组VP6蛋白在BmN细胞和家蚕5龄幼虫血淋巴中的表达分别在感染后第4天和第6天达到最高水平。VP6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成功表达可为新型轮状病毒疫苗的研制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组轮状病毒 VP6蛋白 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RNA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复制增殖的抑制效果 被引量:11
20
作者 夏定国 张国政 +5 位作者 王文兵 赵巧玲 沈兴家 唐顺明 张业顺 韦亚东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6-210,共5页
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复制必需的极早期基因ie-1和细胞释放型病毒CRV入侵关键基因gp64为靶序列,分别人工设计并体外转录出dsRNA I1(438 bp)和dsRNA G1(337 bp),用家蚕培养细胞BmN研究目标dsRNA对BmNPV复制、增殖的抑制效果。结... 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复制必需的极早期基因ie-1和细胞释放型病毒CRV入侵关键基因gp64为靶序列,分别人工设计并体外转录出dsRNA I1(438 bp)和dsRNA G1(337 bp),用家蚕培养细胞BmN研究目标dsRNA对BmNPV复制、增殖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dsRNA I1能有效地抑制BmNPV在BmN细胞中的增殖,最大抑制效果使培养液中的病毒滴度(TC ID50)比对照降低了104.30倍;dsRNA G1能显著地抑制新形成的病毒粒子的细胞侵染能力,最高可使培养液中的病毒滴度降低103.1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链RNA RNA干扰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复制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