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离子对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外源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林水中 张志芳 +1 位作者 魏兆军 何家禄 《中国蚕业》 2000年第3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铜离子 家蚕杆状病毒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杆状病毒(BmNPV)Bm122基因的缺失影响芽生型病毒粒子的形成
2
作者 朱丽萍 于威 +2 位作者 陈滨 何欢 解纯刚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2期277-282,共6页
为研究家蚕杆状病毒(BmNPV)编码的Bm122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利用Red重组技术和Bac-to-Bac系统分别构建了Bm122-ko-bacmid和Bm122-re-bacmid,实现对Bm122基因的敲除和异位补回。进而将Bm122-kobacmid、Bm122-re-bacmid、wtbacmid(野生... 为研究家蚕杆状病毒(BmNPV)编码的Bm122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利用Red重组技术和Bac-to-Bac系统分别构建了Bm122-ko-bacmid和Bm122-re-bacmid,实现对Bm122基因的敲除和异位补回。进而将Bm122-kobacmid、Bm122-re-bacmid、wtbacmid(野生型)分别转染BmN细胞,病毒滴度测定结果显示:Bm122缺失后,病毒无法形成正常水平的芽生型病毒粒子(budded virus,BV),表明该基因是病毒生成有感染力的BV所必需的基因;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Bm122敲除后细胞内未观察到杆状病毒粒子,进一步证实Bm122的缺失影响了BV的生成。qPCR结果显示,Bm122缺失后病毒DNA复制水平降低。结果表明,Bm122是病毒生成正常水平的BV所必需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杆状病毒 Bm122基因 Red重组技术 BAC-TO-BAC系统 病毒复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生物反应器表达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多聚蛋白的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卢觅佳 于涟 +1 位作者 谢荣辉 张朝政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5-552,共8页
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浙江分离株JD1的多聚蛋白(VP2/4/3)基因克隆到家蚕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BacPAK8中,重组载体与杆状病毒Bm-BacPAK6的线性化基因组DNA共转染家蚕细胞后,将获得的重组病毒BacPAK-A感染家蚕5龄起幼虫进行虫体内表达... 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浙江分离株JD1的多聚蛋白(VP2/4/3)基因克隆到家蚕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BacPAK8中,重组载体与杆状病毒Bm-BacPAK6的线性化基因组DNA共转染家蚕细胞后,将获得的重组病毒BacPAK-A感染家蚕5龄起幼虫进行虫体内表达.用感染后第5日的蚕血淋巴作抗原制备油佐剂苗免疫14日龄非免疫鸡,安全性试验表明,接种1倍和5倍免疫剂量的试验鸡在临床反应和剖检中均无异常变化;在免疫-攻毒试验中设杆状病毒表达的IBDVVP2蛋白和正常蚕血淋巴免疫对照组,并于28日龄加强免疫,25d后用IBDV强毒BC6/85攻击.通过临床保护率、病理保护率及血清学试验表明,基于多聚蛋白制备的疫苗更成功地诱导了体液免疫应答,比VP2蛋白对IBDV强毒的攻击具有更高的保护力,更适于作为IBD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抗原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 多聚蛋白(VP2/4/3) 家蚕杆状病毒载体 家蚕表达 安全性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6个组氨酸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家蚕幼虫中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朱立成 陈健 +2 位作者 林蓉 金勇丰 张耀洲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3-616,共4页
将融合6个组氨酸(6×his)序列的hGM-CSF基因插入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BacPAK8中得到杆状病毒重组转移载体pBacPAKHis-GM-CSF,pBacPAKHis-GM-CSF DNA与线性化病毒Bm-BacPAK6 DNA共转染BmN细胞,获得了表达rhGM-CSF融合蛋白的重组病毒vBac... 将融合6个组氨酸(6×his)序列的hGM-CSF基因插入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BacPAK8中得到杆状病毒重组转移载体pBacPAKHis-GM-CSF,pBacPAKHis-GM-CSF DNA与线性化病毒Bm-BacPAK6 DNA共转染BmN细胞,获得了表达rhGM-CSF融合蛋白的重组病毒vBacPAKHis-GM-CSF.用重组病毒感染家蚕五龄起蚕,分别在24、48、72、961、20 h和144 h剪腹足取蚕血淋巴,ELISA法测得rhGM-CSF融合蛋白在120 h的蚕血淋巴中表达量最高,约为15μg/mL蚕血淋巴.融合蛋白通过Poly-His Protein Purification Kit纯化.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表达产物是3种糖基化程度不同的,分子量分别约为18、203、1 kD的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M—CSF 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融合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氏疟原虫Pys25和Pys48抗原的表达与产物活性初步研究
5
作者 李伟杰 盛稳稳 +5 位作者 陈剑清 于威 吴祥甫 崔立旺 张耀洲 舒特俊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6期691-696,共6页
通过家蚕杆状病毒表面展示技术获得约氏疟原虫有性阶段候选抗原Pys25(217AA)和Pys48(455AA),以期建立一种新的鼠疟模型。首先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表达这两种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同时利用家蚕杆状病毒表面展示技术,... 通过家蚕杆状病毒表面展示技术获得约氏疟原虫有性阶段候选抗原Pys25(217AA)和Pys48(455AA),以期建立一种新的鼠疟模型。首先利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表达这两种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同时利用家蚕杆状病毒表面展示技术,并改造pFastBac Dual载体,在其Ph启动子前端加入哺乳动物启动子CMV,并将目的蛋白基因与杆状病毒囊膜蛋白gp64基因片段融合表达,融合蛋白展示在病毒粒子表面。用其免疫Balb/c小鼠,在小鼠体内,CMV启动子启动融合蛋白表达,共同刺激小鼠产生多克隆抗体。通过间接ELISA检测,两种抗原抗体效价均能达到1∶12 800。本实验为后期免疫阻断效应研究、多时期多价疫苗的构建及鼠疫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s25和Pys48 家蚕杆状病毒表面展示技术 CMV启动子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