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蚕黑缟基因(pS)的精细定位及色素合成相关基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丽丽 刘晓晓 +3 位作者 余俊杰 张业顺 夏定国 张国政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1-817,共7页
p-复等位基因位于家蚕第2连锁群,普通斑纹(+p)与黑缟斑纹(pS)基因均属其中。采用分子标记和HRM结合的基因型分析技术对家蚕黑缟基因进行精细定位,通过RNA-Seq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筛查与色素合成相关的基因。以幼虫斑纹为黑缟(pS/pS)的品系... p-复等位基因位于家蚕第2连锁群,普通斑纹(+p)与黑缟斑纹(pS)基因均属其中。采用分子标记和HRM结合的基因型分析技术对家蚕黑缟基因进行精细定位,通过RNA-Seq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筛查与色素合成相关的基因。以幼虫斑纹为黑缟(pS/pS)的品系为母本,普通斑(+p/+p)的品系p50为父本和回交亲本,经杂交及连续多次回交构建BC7M分离群体,以其中的585头黑缟斑纹个体作为定位群体,PCR扩增筛选具有HRM多态性的SSR分子标记,并进行基因型定位分析,将pS基因精细定位于家蚕第2连锁群nscaf2623:97 113~222 422之间,pS基因与相邻的2个标记S2623-97和S2623-222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 cM、0.3 cM。用p50继续回交得到BC8,对黑缟斑与普通斑表型个体的幼虫在3眠期每隔2 h分别解剖获取体壁组织,利用RN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不同斑纹表型个体的样本间筛选出60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对其中与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分析表明,黑缟斑纹形成主要是通过加快酪氨酸向多巴的转化速度来实现黑色素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斑纹 黑缟基因 精细定位 RNA-Seq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