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蚕种生产中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控措施探究
1
作者 杨端学 杨华荣 郑桦 《四川蚕业》 2025年第1期38-39,46,共3页
围绕蚕种生产各环节,从把控源头的原种补正检查、强化桑园管理切断食下传染途径、严格执行消毒工作净化养蚕环境、规范抽样镜检及时监测以及加强人员技术培训提升防控水平等方面,深入探讨防控家蚕微粒子病的有效措施,旨在为蚕种生产提... 围绕蚕种生产各环节,从把控源头的原种补正检查、强化桑园管理切断食下传染途径、严格执行消毒工作净化养蚕环境、规范抽样镜检及时监测以及加强人员技术培训提升防控水平等方面,深入探讨防控家蚕微粒子病的有效措施,旨在为蚕种生产提供科学、系统的防病指导,保障蚕业健康稳定发展。特别提出了蚕种生产过程中,阿苯达唑和多菌灵等2种药物的使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种生产 家蚕微粒子 防控措施 桑园管理 消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微粒子病防治药物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韦俊宏 朱洪林 +1 位作者 李田 周泽扬 《蚕学通讯》 2024年第4期49-58,共10页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家蚕微孢子虫引起的传染性疫病,可以经由水平和胚胎传播,危害巨大,是目前蚕种生产中唯一的法定检疫病原。随着现代养蚕体系中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技术的全面落实,该病害对蚕业生产的毁灭性影响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由于家...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家蚕微孢子虫引起的传染性疫病,可以经由水平和胚胎传播,危害巨大,是目前蚕种生产中唯一的法定检疫病原。随着现代养蚕体系中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技术的全面落实,该病害对蚕业生产的毁灭性影响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由于家蚕微孢子虫可以感染野外昆虫而无法灭绝,该病至今仍然是导致蚕种生产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开发高效且安全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治药物,对于养蚕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家蚕微粒子病防治药物应用现状、候选药物及作用靶点,简要分析药物研发所面对的挑战等,以期为家蚕微粒子病新型防治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子 家蚕微孢子虫 药物靶点 防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微粒子病原虫(Nosema bombycis)小亚基核糖体RNA全基因的克隆及其二级结构的构建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见杨 黄可威 陆长德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0-295,共6页
在用PCR技术扩增、克隆、测序了家蚕微粒子病原虫Nosemabombycis (镇江株 )小亚基核糖体RNA基因核心序列(5′ 端起 12 0 0bp)的基础上 ,用SSP PCR技术克隆了核心序列 3′ 端下游序列 ,从而获得了家蚕微粒子病原虫小亚基核糖体RNA基因的... 在用PCR技术扩增、克隆、测序了家蚕微粒子病原虫Nosemabombycis (镇江株 )小亚基核糖体RNA基因核心序列(5′ 端起 12 0 0bp)的基础上 ,用SSP PCR技术克隆了核心序列 3′ 端下游序列 ,从而获得了家蚕微粒子病原虫小亚基核糖体RNA基因的全序列共 12 33bp。用RnaViz、Forcon、DCSE等生物软件构建了家蚕微粒子病原虫小亚基核糖体RNA的二级结构 ,与其它微孢子虫及真核生物小亚基核糖体RNA的二级结构相比 ,该二级结构缺乏螺旋 10、E10 1、 11、 18、E2 3 n和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粒子病原虫 SSP-PCR 小亚基核糖体RNA SSUrRNA 全基因 二级结构 螺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微粒子虫(Nosema bombycis)感染家蚕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鲁兴萌 吴忠长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47-550,共4页
Nosema bombycis感染家蚕后 ,家蚕中肠海藻糖酶活性显著下降 ,大量裂殖体的形成是其下降的重要原因 .血淋巴总糖和海藻糖等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物质的含量也明显下降 .感染后血淋巴海藻糖酶活性略有上升 ,但对血糖总量无明显影响 .血淋... Nosema bombycis感染家蚕后 ,家蚕中肠海藻糖酶活性显著下降 ,大量裂殖体的形成是其下降的重要原因 .血淋巴总糖和海藻糖等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物质的含量也明显下降 .感染后血淋巴海藻糖酶活性略有上升 ,但对血糖总量无明显影响 .血淋巴蛋白质含量的下降要滞后于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物质 ,其中贮存蛋白量的下降明显高于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微粒子 海藻糖酶 海藻糖 微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微粒子病分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5
作者 孟宪志 房德文 +4 位作者 郭钊义 于弋翔 周泽扬 孙学强 潘国庆 《蚕学通讯》 2024年第4期42-48,共7页
家蚕微粒子病(Pébrine)由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感染导致,是蚕业生产中的重大疫病。N.bombycis不仅能够在家蚕个体间水平传播,还能通过胚胎垂直传播,给防控工作带来极大挑战。N.bombycis是蚕业生产中唯一的法定检疫对象,... 家蚕微粒子病(Pébrine)由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感染导致,是蚕业生产中的重大疫病。N.bombycis不仅能够在家蚕个体间水平传播,还能通过胚胎垂直传播,给防控工作带来极大挑战。N.bombycis是蚕业生产中唯一的法定检疫对象,目前行业内普遍采用的检测方法是19世纪巴斯德创建的母蛾显微镜检查法,随后发展为针对集团母蛾、蚕种和蚁蚕的显微镜检查,并配套制定了相应的诊断标准。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N.bombycis的检测方法得到了显著发展,相继报道了核酸检测、抗原检测、PCR-ELISA、核酸侧向层析试纸条以及基于核酸扩增和蛋白质识别的新型电化学检测等方法。本文综述了以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应用场景,以期为家蚕微粒子病分子检测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粒子 家蚕微孢子虫 分子检测 核酸检测 抗原检测 新型电化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血液中微粒子Nosema bombycis种群增殖模型研究
6
作者 宗浩 王成善 +3 位作者 孙胜 杨小蓉 何献君 陈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9-101,共3页
为了进一步认识家蚕微粒子病在生产中的流行规律 ,提高防微工作的科学性 ,利用微生态学方法对家蚕微粒子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蚕体血液内 N osema bombycis种群数量的动态分析 ,认识了 N osema bombycis孢子在蚕体血液内的增殖规律 ,为家... 为了进一步认识家蚕微粒子病在生产中的流行规律 ,提高防微工作的科学性 ,利用微生态学方法对家蚕微粒子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蚕体血液内 N osema bombycis种群数量的动态分析 ,认识了 N osema bombycis孢子在蚕体血液内的增殖规律 ,为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以及预测预报等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从而指导生产实践 ,找出最优的防治方案及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粒子 微生态学 种群动态 血液 nosemaBombycis 种群增殖模型 病原微生物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微粒子病检疫问题分析及方法改进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乙 莫云霞 +7 位作者 黎书明 夏青 李燕飞 李国栋 蒋满贵 韦红群 王霞 黄旭华 《蚕桑茶叶通讯》 2024年第4期1-4,共4页
母蛾检验是防止蚕种微粒子病经胚胎传染的主要手段,是保障蚕种质量和用种安全的有效措施。简述了家蚕母蛾检验方法的形成及完善过程,分析了母蛾检验方法中的问题,探讨了提高母蛾检验检出率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 家蚕 微粒子 母蛾 检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发展新形势下家蚕微粒子病防治关键问题分析
8
作者 黄旭华 蒋满贵 +7 位作者 莫云霞 黄深惠 王霞 崔秋英 张雨丽 王平阳 汤庆坤 黄红燕 《蚕学通讯》 2024年第4期59-67,共9页
家蚕微粒子病具有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2种传播方式,对蚕桑产业具有毁灭性危害。在长期的养蚕生产实践中已经研发了一系列的微粒子病防控技术与方法,其中实施“母蛾检疫控制胚种传染,养蚕过程消毒防止食下感染”是主要措施,还有成品卵检... 家蚕微粒子病具有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2种传播方式,对蚕桑产业具有毁灭性危害。在长期的养蚕生产实践中已经研发了一系列的微粒子病防控技术与方法,其中实施“母蛾检疫控制胚种传染,养蚕过程消毒防止食下感染”是主要措施,还有成品卵检验、药物治疗、高温处理蚕种、微孢子虫检测等作为辅助措施。以长期的实践结果分析现有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技术与方法存在的问题发现:母蛾检疫存在判断标准过于严格,有非病原性或致病力很弱的异型微孢子虫干扰等问题;成品卵检验存在抽样代表性差,判断标准设计简单等问题;养蚕过程的桑叶消毒受病原分布和来源复杂的影响造成防效不稳定;治疗药物的应用因给桑时药物分布不均匀而使防效不佳;高温处理蚕种存在卵龄难以协调一致,蚕种受热不均及负面影响等问题;新型微孢子虫检测技术存在灵敏度不够高及假阳性和成本高等问题;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抗微粒子病的家蚕品种存在安全性和实用性问题。综合以上分析认为,在产业发展新形势下家蚕成品卵的检疫是一个“卡脖子”问题,建议完善家蚕成品卵检验方法并作为蚕种质量常规检疫措施,结合应用家蚕微粒子病治疗药物、高温处理蚕种等技术,创新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模式,才能保证蚕、桑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微粒子 检疫 消毒 药物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微粒子病的PCR诊断技术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陈秀 黄可威 +5 位作者 沈中元 王红林 黄君霆 庄敏 冯晓黎 陆长德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29-234,共6页
在DNA水平上,以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on,PCR)技术检测家蚕微孢子虫的结果。设计、合成了两对引物,其中引物Ⅰ是针对家蚕微泡子虫(NosemabombycisN.b.)引物Ⅱ是针对... 在DNA水平上,以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on,PCR)技术检测家蚕微孢子虫的结果。设计、合成了两对引物,其中引物Ⅰ是针对家蚕微泡子虫(NosemabombycisN.b.)引物Ⅱ是针对变形孢子虫(VairimorphanecatrixV.n,)的。用这两对引物分别对“桑尺蠖微孢子虫”孢子DNA和N.b.(镇江株)的纯孢子及其感染的幼虫、蛹及蛾的DNA进行PCR扩增,均获得预期的阳性条带;对不同引物扩增的产物进行了DNA序列分析。初步认为引物Ⅰ可作为家蚕微孢子虫N.b.特异性较高的检测引物,而引物1是微孢子虫共有的检测引物。进一步讨论了对家蚕微孢子的检测及分类上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微孢子虫 PCR 诊断 微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微灵治疗家蚕微粒子病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仕贤 方定坚 +6 位作者 廖森泰 郑祥明 朱德贞 农朝志 余爱群 黄起鹏 季凤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3年第4期40-43,共4页
以多菌灵为主剂,与增强粘附、促进渗透的辅剂组成的治疗家蚕微粒子病药物防微灵,喷施桑树桑叶上让其内吸,在有效期间内采叶养蚕,蚕儿因不断食进含有防微灵的桑叶而使体内经常维持药物治疗浓度,故可有效地治疗蚕期食下病原孢子引起的微... 以多菌灵为主剂,与增强粘附、促进渗透的辅剂组成的治疗家蚕微粒子病药物防微灵,喷施桑树桑叶上让其内吸,在有效期间内采叶养蚕,蚕儿因不断食进含有防微灵的桑叶而使体内经常维持药物治疗浓度,故可有效地治疗蚕期食下病原孢子引起的微粒子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微粒子 防微灵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品种资源对微粒子病的抗性调查 被引量:17
11
作者 沈中元 徐莉 +3 位作者 徐安英 李木旺 张月华 侯成香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21-426,共6页
基于查明家蚕品种资源对微粒子病的抗性水平 ,为微粒子病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素材和理论依据 ,对 138个保存的中系、日系、欧洲系统和多化性系统家蚕品种进行微粒子病抗性测试。试验结果表明 :用ID50 指数表示品种抗性水平的高低 ,ID50 ... 基于查明家蚕品种资源对微粒子病的抗性水平 ,为微粒子病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素材和理论依据 ,对 138个保存的中系、日系、欧洲系统和多化性系统家蚕品种进行微粒子病抗性测试。试验结果表明 :用ID50 指数表示品种抗性水平的高低 ,ID50 指数最高的品种为最低品种的 18.9倍 ,大多数品种间的ID50 指数较为接近 ;经抗性差异显著性检验 (Q测验 ) ,品种之间抗性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少数品种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多数为抗性一般品种 ,少数是抗性较强或敏感品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品种资源 微粒子 抗性 抗病品种 选育 ID50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微粒子病的图像识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香琴 方如明 +2 位作者 汪萍 蔡健荣 许俐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5-68,共4页
用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来检测微粒子病 ,以替代人工镜检。对拍摄的原始图像用直方图均衡化法进行对比度增强的处理 ;用快速二维 Ostu阈值化法进行二值化 ,实现了微粒子与背景的分离 ;用形态筛选法去掉了大量噪声及小杂质 ,实现了微粒子... 用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来检测微粒子病 ,以替代人工镜检。对拍摄的原始图像用直方图均衡化法进行对比度增强的处理 ;用快速二维 Ostu阈值化法进行二值化 ,实现了微粒子与背景的分离 ;用形态筛选法去掉了大量噪声及小杂质 ,实现了微粒子与杂质的初步分离 ;提取了周长、面积、圆度、凹度、内角极值、形状规则度 6个特征 ,对微粒子进行分层识别。对 4 3幅含微粒子的图像进行识别试验 ,识别完全正确率为 72 .0 9% ,识别有效率为86.0 5% ,漏判率为 1 3 .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微粒子 图像识别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一代杂交种成品卵微粒子病检疫抽样检查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被引量:10
13
作者 潘沈元 李掌林 +3 位作者 陶鸣 潘丽芬 蒋龙元 吕小军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4-519,共6页
利用近年来集团抽样检查接收概率函数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家蚕一代杂交种成品卵微粒子病检疫抽样检查在信赖度的估算、集团检出率的考虑和样本量大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成品卵微粒子病检疫抽样检查方案制定的基本原则和相应的改进方... 利用近年来集团抽样检查接收概率函数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家蚕一代杂交种成品卵微粒子病检疫抽样检查在信赖度的估算、集团检出率的考虑和样本量大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成品卵微粒子病检疫抽样检查方案制定的基本原则和相应的改进方案。新方案考虑了集团检出率、样本的代表性等问题,通过增加检验集团内的个体数减少了检验工作量,使消费者风险和生产者风险都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一代杂交种 成品卵 微粒子 集团检查 抽样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加家蚕微粒子病母蛾抽样检查集团蛾数的探讨 被引量:12
14
作者 潘沈元 陶鸣 +2 位作者 李掌林 彭会 祁力言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4-68,共5页
在农村原蚕区不断扩大 ,蚕种检验批增多的情况下 ,研究在不影响检种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检种工作量的抽样检查方法十分必要。提出了在家蚕微粒子病母蛾集团检查中接收概率的近似公式 ,以及增加集团母蛾数 ,减少镜检次数的设想。通过接收概... 在农村原蚕区不断扩大 ,蚕种检验批增多的情况下 ,研究在不影响检种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检种工作量的抽样检查方法十分必要。提出了在家蚕微粒子病母蛾集团检查中接收概率的近似公式 ,以及增加集团母蛾数 ,减少镜检次数的设想。通过接收概率和平均检查次数的计算、计算机模拟、实际检查操作 ,以及与现行方法的比较 ,证明了接收概率的近似公式的适用性 ,同时也表明集团母蛾数为 6 0蛾的抽样方案与现行集团母蛾数为 30蛾的抽样方案的生产方风险和使用方风险基本相同 ,而平均检查次数大大减少 ,从而证明了其可行性。在检验错误较多情况下 ,这种方法的风险也较大 ,使用时应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微粒子 母蛾 抽样检查 集团检查 抽样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微粒子病的PCR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鲁兴萌 李光才 +4 位作者 孟祥坤 马焕艳 林宝义 楼霞 何永强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78-882,共5页
家蚕微粒子病检测技术是该病防治中的一项关键性技术,随着PCR技术的发展,使该项技术在家蚕微粒子病的检测中应用成为可能。综述了有关应用PCR技术检测家蚕微粒子病的研究,从模板核酸制备和引物设计等方面分析提高灵敏度和解决特异性问... 家蚕微粒子病检测技术是该病防治中的一项关键性技术,随着PCR技术的发展,使该项技术在家蚕微粒子病的检测中应用成为可能。综述了有关应用PCR技术检测家蚕微粒子病的研究,从模板核酸制备和引物设计等方面分析提高灵敏度和解决特异性问题的途径。提出蚕种生产单位承担母蛾的微粒子病检验,省级检验检疫机构承担蚕种(成品卵)的家蚕微粒子病的监督检验检疫,是PCR技术在蚕种生产质量检验中实用化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粒子 PCR 检测 灵敏度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粒子感染家蚕对肠液蛋白酶及中肠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郭锡杰 朱峰 +1 位作者 黄可威 徐莉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23-124,共2页
微粒子感染家蚕对肠液蛋白酶及中肠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郭锡杰,朱峰,黄可威,徐莉(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研究病原感染与蚕体内有关物质代谢的关系,有利于从病理生化学的角度揭示病原对蚕体的致病机理[1,2],从而达到更... 微粒子感染家蚕对肠液蛋白酶及中肠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郭锡杰,朱峰,黄可威,徐莉(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研究病原感染与蚕体内有关物质代谢的关系,有利于从病理生化学的角度揭示病原对蚕体的致病机理[1,2],从而达到更加有效的防治目的。我们研究了家蚕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微粒子 肠液 蛋白酶 中肠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微粒子病全程防控技术体系简述 被引量:8
17
作者 廖森泰 杨琼 +3 位作者 邢东旭 肖阳 叶明强 李庆荣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8-151,共4页
家蚕微粒子病发生流行的原因复杂,病害有食下感染和胚种感染2种感染方式,因而其防治技术环节多,防治难度大。针对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规律和目前蚕种生产实际,在全面总结病害防治的新成果、新技术及新经验基础上,提出"以防为主,防... 家蚕微粒子病发生流行的原因复杂,病害有食下感染和胚种感染2种感染方式,因而其防治技术环节多,防治难度大。针对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规律和目前蚕种生产实际,在全面总结病害防治的新成果、新技术及新经验基础上,提出"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为核心,包括9大技术措施的家蚕微粒子病全程防控技术体系,供蚕种生产单位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粒子 蚕种生产 防控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微粒子孢子DNA的制备方法 被引量:7
18
作者 曹广力 张志芳 +1 位作者 贡成良 吴祥甫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60-260,共1页
家蚕微粒子孢子DNA的制备方法曹广力,张志芳,贡成良,吴祥甫(苏州蚕桑专科学校)家蚕微粒子(Nosemabombycis,Nb)孢子由于被一层几丁质为主要成分的外壳所包被,对一般的化学物品和不良环境具有根强的抵抗性,... 家蚕微粒子孢子DNA的制备方法曹广力,张志芳,贡成良,吴祥甫(苏州蚕桑专科学校)家蚕微粒子(Nosemabombycis,Nb)孢子由于被一层几丁质为主要成分的外壳所包被,对一般的化学物品和不良环境具有根强的抵抗性,不易去除。为获得芽体细胞,传统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微粒子孢子 DNA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B1基因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法检测感染家蚕微粒子病的蚕卵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吉平 程伟 +2 位作者 晏育伟 魏建影 杨吉龙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46-855,共10页
【目的】家蚕Bombyx mori微粒子病一直影响着蚕种业的健康发展,快速而准确地检测出寄生于蚕卵中的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对于有效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危害意义重大。【方法】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目的】家蚕Bombyx mori微粒子病一直影响着蚕种业的健康发展,快速而准确地检测出寄生于蚕卵中的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对于有效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危害意义重大。【方法】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法是一种快速、灵敏、特异的DNA体外恒温扩增方法,本文基于LAMP检测法的原理,依据家蚕微孢子虫孢子繁殖复制相关的EB1基因(Gen Bank登录号:KF421134.1)设计LAMP引物,对LAMP反应体系的最佳反应温度、内外引物浓度比、检测反应的特异性、灵敏度等进行研究,建立了一种检测蚕卵感染家蚕微粒子病的LAMP检测方法。【结果】结果表明,基于EB1基因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在63℃恒温下在1.5 h内就可完成对样品的有效检测,本LAMP法对家蚕微孢子虫孢子DNA的检测灵敏度为5.0×10-3ng/μL,对EB1-p MDTM19-T质粒标准品的检测灵敏度为1.0×102copies/μL,同时对人工感染家蚕微粒子病单个母蛾产下蚕卵的1/8卵圈量或1粒蚕卵均能检出阳性结果。上述结果都分别应用凝胶电泳法、恒温荧光检测仪以及SYBR GreenⅠ显色肉眼观察法得到同步判定。【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基于EB1基因LAMP法可用于蚕卵微粒子病的检测,LAMP法为蚕种质量检验及成品卵微粒子病现场检疫提供了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微粒子 微孢子虫 环介导等温扩增 荧光指示剂 凝胶电泳 聚合酶链式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微粒子病流行因子的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鲁兴萌 吴海平 李奕仁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65-171,共7页
对杂交蚕种生产中的家蚕微粒子病发生和流行情况进行了数量统计分析。通过对蚕种生产量与微粒子病的发生量 (淘汰量、有病合格量和有病总量 )、上一季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的发生量与下一季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发生量的相关系数分析 ,以及... 对杂交蚕种生产中的家蚕微粒子病发生和流行情况进行了数量统计分析。通过对蚕种生产量与微粒子病的发生量 (淘汰量、有病合格量和有病总量 )、上一季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的发生量与下一季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发生量的相关系数分析 ,以及春季与秋季制种、蚕种场与原蚕区制种的微粒子病发生率的比较 (t测验 )表明 :当防治微粒子病的人为因素的作用被减弱时 ,蚕种生产量、上一季制种中微粒子病的发生、秋季制种和原蚕区等客观因素将成为家蚕微粒子病的流行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粒子 流行因子 蚕种生产量 蚕品种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