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乙肝病毒前表面抗原PreS1在家蚕培养细胞中的表达
1
作者 夏学春 陈健 张耀洲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3-106,共4页
人乙肝病毒前表面抗原PreS1诱导的免疫反应可以克服机体对乙肝病毒S蛋白的无反应状态。将人乙肝病毒adr前表面抗原preS1基因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BacPAK8中,获得重组转移载体pBacPAKpreS1。用此转移载体与线性化病毒BmBacPAK6线性化... 人乙肝病毒前表面抗原PreS1诱导的免疫反应可以克服机体对乙肝病毒S蛋白的无反应状态。将人乙肝病毒adr前表面抗原preS1基因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BacPAK8中,获得重组转移载体pBacPAKpreS1。用此转移载体与线性化病毒BmBacPAK6线性化基因组DNA共转染单层家蚕细胞(BmN),经细胞内同源重组和空白筛选,获得重组病毒。ELISA结果表明重组蛋白PreS1在家蚕培养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为02pg/个细胞,Western印迹证实此蛋白大小约为14k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乙肝病毒 前表面抗原PreS1 家蚕培养细胞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激素阿特拉津对家蚕卵巢培养细胞(BmN)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戴璇颖 徐世清 +2 位作者 陈息林 裔洪根 柳学广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7-501,496,共6页
为探讨利用鳞翅目昆虫对环境激素进行生物学评价和监测的方法,用2,3-二苯基溴化四唑(MTT)、4’,6二乙酰基-2-苯基吲哚(DAPI)荧光染色和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流色细胞仪检测(FCM)等技术,分析检测了环境激素阿特拉津(AT)对体外培养家蚕... 为探讨利用鳞翅目昆虫对环境激素进行生物学评价和监测的方法,用2,3-二苯基溴化四唑(MTT)、4’,6二乙酰基-2-苯基吲哚(DAPI)荧光染色和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流色细胞仪检测(FCM)等技术,分析检测了环境激素阿特拉津(AT)对体外培养家蚕卵巢细胞(BmN)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AT浓度超过0.0625mmol/L,显著抑制了BmN培养细胞48h的存活率(p<0.001),LC_(50)为0.0703mmol/L;0.0625~0.5000mmol/L AT处理24h后,BmN细胞核出现明显的凋亡现象;0.5000mmol/L的AT处理48h后,BmN细胞DNA链发生断裂。AT对BmN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有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长期处于AT污染的环境中对鳞翅目昆虫可能有严重的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激素 阿特拉津 家蚕卵巢培养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磷农药辛硫磷对家蚕卵巢培养细胞DNA损伤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 被引量:4
3
作者 赵焱坤 王赵群 +2 位作者 杨仁奎 万永继 冯丽春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8-471,共4页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农药对家蚕卵巢培养细胞(Bm N)DNA的损伤作用,从细胞毒理学方面确证农药对家蚕的残留毒性,并探讨家蚕培养细胞作为农药危害及残留检测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以有机磷杀虫剂辛硫磷以及Bm N细胞供试,用0.05 mg/...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农药对家蚕卵巢培养细胞(Bm N)DNA的损伤作用,从细胞毒理学方面确证农药对家蚕的残留毒性,并探讨家蚕培养细胞作为农药危害及残留检测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以有机磷杀虫剂辛硫磷以及Bm N细胞供试,用0.05 mg/L辛硫磷药液(约为家蚕5龄第1天幼虫24 h LC50的1/100)处理正常Bm N细胞,24 h后观察到处理组Bm N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现象,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到Bm N细胞的DNA条带有95.43%出现拖尾现象。试验结果表明Bm N细胞对辛硫磷非常敏感,低浓度辛硫磷即会对细胞DNA造成严重损伤,该项技术可用于农药对家蚕的危害及残留毒性鉴定,同时也说明Bm N细胞可以作为农药的细胞毒性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 细胞毒理学 家蚕卵巢培养细胞 DNA损伤 细胞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GR核酶结构拓展家蚕CRISPR基因组编辑系统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张启超 宋红生 +5 位作者 曾保胜 陈树清 许军 李芝倩 张忠杰 陈旭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6-232,共7页
针对目前家蚕基因组编辑平台在基因组特定位点的靶点选择、多靶点同时编辑等方面的技术瓶颈,利用家蚕卵巢培养细胞系(Bm N)验证含有双核酶结构的RGR(Ribozyme-gRNA-Ribozyme)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系统中的应用效果,用以拓展现有C... 针对目前家蚕基因组编辑平台在基因组特定位点的靶点选择、多靶点同时编辑等方面的技术瓶颈,利用家蚕卵巢培养细胞系(Bm N)验证含有双核酶结构的RGR(Ribozyme-gRNA-Ribozyme)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系统中的应用效果,用以拓展现有CRISPR/Cas9系统的靶点范围。研究结果显示,采用Cas9系统和Cpf1系统,RGR结构在Bm N细胞中具有良好的定点编辑效果,可成功实现对内源、外源靶基因序列的剪切,且对内外源基因具有高效编辑作用,表明RGR结构可应用于家蚕CRISPR/Cas9和CRISPR/Cpf1基因组编辑系统。利用RGR结构的自剪切功能不仅可以拓展家蚕基因组靶基因的范围,还为进一步实现多靶点编辑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系统 CRISPR/Cpf1系统 RGR核酶结构 家蚕基因组编辑 家蚕卵巢培养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