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生欺凌治理:家校协同追踪辅导的应为与可为
1
作者 何颖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51,共5页
学生欺凌事件发生后,需要家校协同开展追踪辅导,通过双方基于共同目标的长期一致行动,为欺凌事件当事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当前实践中这一工作面临现实挑战,包括教师和家长双方对协同追踪辅导的权责认识不一致、内容要求不了解... 学生欺凌事件发生后,需要家校协同开展追踪辅导,通过双方基于共同目标的长期一致行动,为欺凌事件当事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当前实践中这一工作面临现实挑战,包括教师和家长双方对协同追踪辅导的权责认识不一致、内容要求不了解,开展协同追踪辅导的条件保障不充分。为此,学校应构建系统的家校协同追踪辅导制度,包括确定协同追踪辅导的原则与目标、明确双方的角色与责任、规划追踪辅导的阶段与内容、提供协同工作的资源与条件,从而为家校协同开展学生欺凌事后追踪辅导提供清晰指引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欺凌 追踪辅导 家校协同 欺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家校协同育人现状与对策——基于对中学生家长的调查 被引量:10
2
作者 戴斌荣 杜思佳 邱慧燕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58,共5页
采用自编《中学生家长参与家校协同育人状况调查问卷》,对江苏省、河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1所中学2 682名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家长对家校协同育人功能认知不够到位、对家校协同育人内容认识不够全面、对家校协同育人参... 采用自编《中学生家长参与家校协同育人状况调查问卷》,对江苏省、河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1所中学2 682名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家长对家校协同育人功能认知不够到位、对家校协同育人内容认识不够全面、对家校协同育人参与度较低,主要原因是家长教育能力有限、忙于生计和重视程度不够。研究认为,提高中学生家长参与家校协同育人的水平,要加强家长对家校协同育人功能的认知,积极搭建多元化家校协同育人的沟通平台,统合资源以激发家长参与热情和利用“家长学校”提升家长的家校协同育人效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家校协同育人 中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家校协同预防的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8
3
作者 戴斌荣 杜思佳 +1 位作者 邱慧燕 申宏浩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29,共7页
采用自编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家校协同预防调查问卷》,对江苏省、河南省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1所中小学的3839名学生家长和1144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家长和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家校协同预防责任的看法不够全面;家长和... 采用自编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家校协同预防调查问卷》,对江苏省、河南省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1所中小学的3839名学生家长和1144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家长和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家校协同预防责任的看法不够全面;家长和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家校协同预防方式比较单一;家长和教师参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家校协同预防程度不够;家长和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家校协同预防成效不够满意;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家校协同预防成效的家长和教师因素是多方面的,能力有限是首选因素。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家校协同预防成效,应形成家校协同预防共识,提升家校协同预防能力,强化家校协同预防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家校协同预防 预防共识 预防能力 预防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的困境与策略 被引量:8
4
作者 王艺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37,共4页
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身心发展需求的客观诉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育人工作面临主体合作动力不足、合作机制实效性不强... 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身心发展需求的客观诉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育人工作面临主体合作动力不足、合作机制实效性不强以及育人队伍专业化能力薄弱的现实挑战。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多元主体信任机制、大学生关键成长场景嵌入机制、育人队伍专业化发展机制,以更好地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协同育人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家校协同 育人机制 信任机制 嵌入机制 专业化 发展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信公众号在中学家校协同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赵敏 谭良 黄祖琴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70-73,共4页
家校合作是协同教育的重要环节。当前中小学教师构建微信群和QQ群作为家校协同的教育通道。但此方式仍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家校合作效率低下、教师单向交流和家长无法关注学生在校学习过程。文章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设计并开发了班级... 家校合作是协同教育的重要环节。当前中小学教师构建微信群和QQ群作为家校协同的教育通道。但此方式仍然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家校合作效率低下、教师单向交流和家长无法关注学生在校学习过程。文章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设计并开发了班级微信公众号,设立了班级和家长两个功能模块,通过家长模块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培训和引导,通过班级模块对家长发布班级公告与动态、学生一日小结、家庭作业和学习资源等学习过程要素。应用研究表明:建立班级微信公众号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家校沟通效率,减轻教师交流负担,帮助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校对班级的过程性考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公众号 家校协同教育 班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校协同教育通道的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刘繁华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19,共4页
协同教育是未来教育的主流,家校协同是协同教育传播过程的重要形式,为了更好地进行家校协同教育,必须对其通道进行认真地分析和有效地运用。研究家校协同教育通道对家校协同的有效实施具有促进作用:为家校协同教育创造良好条件,保持家... 协同教育是未来教育的主流,家校协同是协同教育传播过程的重要形式,为了更好地进行家校协同教育,必须对其通道进行认真地分析和有效地运用。研究家校协同教育通道对家校协同的有效实施具有促进作用:为家校协同教育创造良好条件,保持家校协同传播通道的畅通;尽量减少各种干扰,确保通道的传输质量,促进家校协同教育的有效传播;优化整合各种通道方式,充分利用混合型通道,发挥家校协同教育的最大功效。本文探讨了家校协同教育的一般传播过程及家校协同教育通道的概念,分析了家校协同教育的通道方式,阐述了相关实验学校利用混合型通道(家校互联平台)进行家校协同教育的效果,并从学校、家庭、平台功能、信息与资源、收费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混合型通道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实践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教育 家校协同 通道 互联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课走班制改革进程中的家校协同教育探索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小斌 黄月 彭超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22,共8页
随着综合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选课走班制改革和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不断加深,家校协同教育成为改革进程中亟需研究的话题。该文以北京市十一学校为案例,分析选课走班制下的家校协同改革,发现家校协同的广度和深度得到延展,频度得到提升,... 随着综合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选课走班制改革和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不断加深,家校协同教育成为改革进程中亟需研究的话题。该文以北京市十一学校为案例,分析选课走班制下的家校协同改革,发现家校协同的广度和深度得到延展,频度得到提升,同时,新的问题在协同教育变革的实践中也逐渐凸显出来。文章以国外家校协同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作为参考,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家校及社区合作研究中心负责人爱泼斯坦提出的重叠影响理论为依据,以学校与家庭、社区的伙伴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为解决实践进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我国家校协同教育的建设必须在制度规范、理念引领、家长教育和社区共建等领域给予足够的关注,才能够真正发挥家校协同教育的价值,使家校协同教育转化成助推综合教育改革的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课走班 互联网 家校协同 理论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家校协同教育的创新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红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2-24,共3页
以互联网、数字电视、QQ、微信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媒体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平等性、交互性、便捷性、即时性以及异质性等特点,其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带来新的机遇,为解决家校协同教育中的合作层次较低、沟通缺乏计划性、教育... 以互联网、数字电视、QQ、微信等为主要内容的新媒体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平等性、交互性、便捷性、即时性以及异质性等特点,其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带来新的机遇,为解决家校协同教育中的合作层次较低、沟通缺乏计划性、教育责任模糊、家校之间协而不作等问题提供新思路。新媒体主要通过创新协同媒体创设多样化的协同平台,依托创新协同方式获取精细化的协同数据,借助创新沟通渠道构建立体化的协同网络等实现教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家校协同 教育目标 教育责任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校协同:学生社会化教育目标达成的必要举措 被引量:3
9
作者 杜建群 唐雅杰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6-9,共4页
促进学生社会化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相关目标的达成有赖于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两者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有助于全面发现学生的社会化问题,能够建构起一致化教育空间,也能够使学校的社会化教育借助家长群策群力。学生社会化教育目... 促进学生社会化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相关目标的达成有赖于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两者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有助于全面发现学生的社会化问题,能够建构起一致化教育空间,也能够使学校的社会化教育借助家长群策群力。学生社会化教育目标达成中的家校协同的策略是:一是学校要和家庭就学生社会化基本问题达成共识;二是明确家庭对于学生社会化教育的配合责任;三是构建家庭和学校沟通学生社会化情况渠道;四是利用家长资源开发合适的社会化教育课程;五是借助家长合作真实评估学生社会化教育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协同 学生社会化 配合责任 长资源 社会化教育 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教育指导下的农村高中家校协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凌云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I0018-I0019,共2页
家校协同这一现代化教育理念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学校育人模式的创新改革,并对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国家整体人才培养质量带来极大推进作用。其中,农村高中教育作为国家构建完整人才培育体系的重要基础组成部分,深受家校协同理念的影... 家校协同这一现代化教育理念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学校育人模式的创新改革,并对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国家整体人才培养质量带来极大推进作用。其中,农村高中教育作为国家构建完整人才培育体系的重要基础组成部分,深受家校协同理念的影响。所以,在家庭教育指导理念的倡导下,深究家庭与学校实施协同教育工作的实际发展进程,对加强农村高中人才培养水平,具有十分显著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教育指导 农村高中 家校协同 人才培养水平 协同教育 育人模式 构建 人才培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家校协同的变革路径探析--基于“停课不停学”期间1440个家庭的问卷调查 被引量:31
11
作者 白然 张伟远 +1 位作者 管艳 谢青松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37,共8页
家校协同是全球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趋势,也是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疫情期间的居家学习给家校合作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重新审视家校关系的契机。该研究在梳理疫情期间家校合作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家庭支持... 家校协同是全球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趋势,也是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疫情期间的居家学习给家校合作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重新审视家校关系的契机。该研究在梳理疫情期间家校合作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家庭支持因素对小学生居家学习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家长陪伴的学生居家学习表现差异显著;家庭支持因素对小学生居家学习表现影响显著,家长参与因素的影响最大;根据家长参与的特点,可将家长分为陪伴型、指导型和旁观型三类。在此基础上,研究尝试剖析了新教育场景中家校协同育人的内涵,构建了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多元教育共同体提供教育服务为特点的家校协同发展模型,并提出制度保障、技术支撑、学校引领和研究推动四个维度的关键策略。研究尝试以教育场域视角探讨后疫情时代家校协同的变革路径,为推进家校协同的研究与实践,构建新的教育生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协同 合作 学习 长参与 教育共同体 后疫情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背景下青少年家校协同育人模式创新思路研究
12
作者 刘帅 《福建茶叶》 2021年第4期233-234,共2页
中国历史文化发展悠久,各类文化分支层出不穷,从战国时期截至今日各类文化思想构建了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宝典。而茶文化则是历史文化宝典的关键组成部分,茶文化内容庞大、底蕴深厚,影响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在教育中注重茶文化的培育和传... 中国历史文化发展悠久,各类文化分支层出不穷,从战国时期截至今日各类文化思想构建了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宝典。而茶文化则是历史文化宝典的关键组成部分,茶文化内容庞大、底蕴深厚,影响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在教育中注重茶文化的培育和传播,有利于为青少年树立正确三观。本文基于对茶文化在教育中的内涵进行解读,明确青少年家校协同育人面临的问题,而后总结出具体创新思路,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青少年 家校协同 育人模式 创新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中小学家校协同开展劳动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被引量:6
13
作者 汪静 李炳煌 《教学与管理》 2021年第22期81-84,共4页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更注重实操性,力求实现知行合一,但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展劳动教育尚未充分调动家庭和学校双方的力量。美国已经形成了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的具有美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以课程和活动为...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更注重实操性,力求实现知行合一,但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展劳动教育尚未充分调动家庭和学校双方的力量。美国已经形成了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的具有美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以课程和活动为载体、组织和协会为媒介、意识和生活渗透为手段、法律和法规为支撑,且体现了极强的实践性、联动性、渗透性和组织性。美国的经验对我国形成协同、联动、共育的劳动教育模式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旨在通过介绍美国家校协同开展劳动教育的方式,为我国开展劳动教育从课程、渠道、渗透以及法规等方面进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中小学 家校协同 劳动教育 政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根 《教学与管理》 2022年第20期26-28,共3页
2021年7月,“双减”政策正式颁布。这一政策实施伊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便相行渐近,家校协同育人更是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教育目标和价值导向。基于此,笔者尝试立足“双减”背景,紧扣家校实际,结合育人需求,通过做好这道“加减乘除”四则... 2021年7月,“双减”政策正式颁布。这一政策实施伊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便相行渐近,家校协同育人更是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教育目标和价值导向。基于此,笔者尝试立足“双减”背景,紧扣家校实际,结合育人需求,通过做好这道“加减乘除”四则育人运算,为家校协同育人积蓄力量,引领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家校协同育人 育人运算 减负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校协同的阻碍及其突破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瑞 《教学与管理》 2021年第26期10-12,共3页
家校协同一直是我国教育政策关注的重点,但是其实践效果并不理想。梳理已有研究,将学校和家庭共享的教育理念作为突破口,分析家校协同实践发现,家校协同存在功能定位不明、内容领域狭窄、缺乏合理评价等问题。通过澄清“儿童中心”理念... 家校协同一直是我国教育政策关注的重点,但是其实践效果并不理想。梳理已有研究,将学校和家庭共享的教育理念作为突破口,分析家校协同实践发现,家校协同存在功能定位不明、内容领域狭窄、缺乏合理评价等问题。通过澄清“儿童中心”理念,发现家校协同的问题根源在于协同方向偏离、角色认知局限和合作实践摩擦等方面。建议从家校共享教育理念,以儿童发展为中心;明确家校角色定位,提供家庭教育支持;构建平等合作关系,促进家校包容理解等几个方面取得改进与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协同 儿童中心 合作 角色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推进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玲红 李锐 《教学与管理》 2023年第14期17-19,共3页
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使命。开展家校协同育人建设,可以使学校教育接力家庭教育,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在“双减”背景下,解决亲子沟通不畅、亲子关系紧张这一现状,采用“焦点解决教育”心理技术,挖掘优势资源,引导家校携手育... 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使命。开展家校协同育人建设,可以使学校教育接力家庭教育,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在“双减”背景下,解决亲子沟通不畅、亲子关系紧张这一现状,采用“焦点解决教育”心理技术,挖掘优势资源,引导家校携手育人新方法,同步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沟通能力,指导孩子觉察自己,看见自己,指导家长提供高质量的陪伴,关注孩子成长,促进多方和谐关系,形成良好的家校共育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谋策 新招 家校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与性家校协同教育初探
17
作者 李庆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9-9,共1页
以往提到家长参与学校工作,无非是一个学期开一次总结性家长会;再进一步,就是与家长建立联系本之类。仅凭这些单一的说教或字面的参与,家长还是缺少对学校工作的感性认识。本学期,我校在一年级尝试开展“开放式教学”活动,创造了... 以往提到家长参与学校工作,无非是一个学期开一次总结性家长会;再进一步,就是与家长建立联系本之类。仅凭这些单一的说教或字面的参与,家长还是缺少对学校工作的感性认识。本学期,我校在一年级尝试开展“开放式教学”活动,创造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机会。开展家长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校协同 参与性 长参与 学习方法 开放式教学 教学活动 教育 工作 教育教学思想 记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校社协同学生数字素养教育:价值意蕴、联动逻辑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军其 刘萌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3,共10页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以及“人才强国”的先导性工作。当前,学生数字素养教育存在教育主体单一、教学方式滞后、系统化不足等问题,为顺应数字时代的发展需求,推动家校社协同学生数字素养教育迫在眉睫。家校... 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以及“人才强国”的先导性工作。当前,学生数字素养教育存在教育主体单一、教学方式滞后、系统化不足等问题,为顺应数字时代的发展需求,推动家校社协同学生数字素养教育迫在眉睫。家校社协同育人对数字素养的系统化培育、数字素养教育的创新变革以及新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交叠影响域理论的指导,研究提出目标联动、动力联动、角色联动、境脉联动以及情感联动是家校社形成数字素养教育合力的内在逻辑。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要从增强价值认同、提升专业能力、营造育人环境、挖掘各方优势以及实施评价改革等路径,来实现学生数字素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数字素养 协同 联动逻辑 交叠影响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博弈困境与纾解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茂庆 伍辉燕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42,共12页
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途径,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旨归。在以往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分别陷入了不同程度的博弈困境,呈现家庭... 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途径,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旨归。在以往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分别陷入了不同程度的博弈困境,呈现家庭教育缺位、学校教育错位和社会教育越位等错综复杂的局面,进而影响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有效纾解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博弈困境,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创设家校社协同育人条件,确保家庭、学校、社会三方信息共享和权责明晰;激发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协同育人的主动性,使其履行各自职责;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过程评价体系,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高效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教育高质量发展 协同育人 博弈困境 教育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配合到协同:校家社参与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的职能结构与互动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陶成武 刘兵 +1 位作者 邹溪楠 李先雄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4,共8页
明确主体责任,理顺合作关系,是当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参与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经历了学校单向主导到多维教育领域合作与联动结构优化的校家社合作关系演进,要求学校主导由服务供给主体到资源整合主体的职能升级... 明确主体责任,理顺合作关系,是当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参与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经历了学校单向主导到多维教育领域合作与联动结构优化的校家社合作关系演进,要求学校主导由服务供给主体到资源整合主体的职能升级,家庭责任由法定规约到主体自为的行为转变,社会支持由技术供给到综合服务的能力转型,实现由主体间的机械支配活动转向三种教育形态的平等互惠合作。以政策驱动、自主规约与契约合作为基础的物质与情感交换,既有权责约定的规定供给,也有平等契约的主体自为,表征的是道德自律与法定规约相互渗透的动力结构。校家社协同参与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要从交互结构创新、主体职能转变与理念认知更新等方面,加强外部环境营造与内部结构优化,推进合作行为自主化,合作过程程序化、合作意识自觉化,以实现各主体的协同合作从被动的权责依赖走向主动的互惠契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庭体育 社会组织 青少年体育活动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