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10型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分析 |
孙毅明
朱瑜龄
利婧
李欢
何若洁
王倞
陈孟龙
张成
|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2
|
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红细胞内SOD1活性测定 |
罗杰峰
王进梁
秀龄
陈嵘
张影如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0 |
|
3
|
基于“治痿独取阳明”治疗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
马腾
黄银兰
李玲
万明雨
曹丽翠
|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
2016 |
13
|
|
4
|
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转基因鼠的繁殖和鉴定 |
黄慧
张成
席静
姚晓黎
邱国光
熊符
|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5
|
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一个家系6例临床、电生理及遗传学研究 |
李洵桦
梁秀龄
吕建敏
连雪军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1995 |
3
|
|
6
|
改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中的应用 |
刘文正
马玉环
常虹
闫秀娥
姚炜
王迎春
郑炜
张耀朋
黄永辉
|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7
|
尿液p75NTR胞外段变化率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生存时间的预测 |
贾蕊
张荣华
薛丽
靳娇婷
胡芳芳
刘潇
党永辉
党静霞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8
|
光遗传学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研究中的应用 |
吕丹月
高学帅
张雪
王晨晨
霍菁
李伟
管英俊
陈燕春
|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9
|
家族性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一家系报道 |
胡俊
陈康宁
史树贵
范文辉
许雪青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10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发病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 |
周昱君
陈秋宇
孙卓
唐婧姝
兰嘉琦
吴镭
彭英
|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0
|
|
11
|
中国西南地区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临床特征 |
郭晓燕
商慧芳
方登富
张树山
黄睿
|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12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ALSFRS-R评分与生存时间相关性分析 |
仲玲玲
陈俊
徐俊
赵薛旭
李作汉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13
|
不同行为学测试方法在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小鼠模型的比较 |
阴均涛
张红丽
闫欣
王亚飞
刘亚玲
|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
2013 |
4
|
|
14
|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相关的Cu,Zn-SOD |
丘创华
周勇军
侯敢
黄迪南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15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培养模型的保护作用 |
肖向建
刘卫刚
李敏
马征
李春岩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6
|
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改变与华中地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疾病进展的关联 |
龚振翔
侯红艳
巴黎
李泽慧
彭思锐
张旻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7
|
中和外周循环的IL1β可减缓慢病毒感染OPTNE478G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小鼠模型的进展 |
|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8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与临床相关性分析 |
陈峰
甘万崇
刘涛
卢祖能
陈军
|
《放射学实践》
|
2007 |
1
|
|
19
|
慢性镉中毒致大鼠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样改变的研究 |
谢武桃
贺进
李庆春
邹聪
徐晨
|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20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抑郁与代谢水平的相关性 |
刘潇
秦星
靳娇婷
胡芳芳
康丽
贾蕊
张荣华
党静霞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