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出走”到“回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家族叙事及其文化含义 被引量:6
1
作者 旷新年 马芳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5-63,共9页
关键词 家族叙事 文化含义 中国文学 出走 《财主的儿女们》 《南方有嘉木》 现代文学史 回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船》:当代家族叙事的经典文本 被引量:10
2
作者 曹书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8-191,共4页
在中国当代小说发展史上,《古船》既继承了现代家族小说批判家族制度与伦理的启蒙传统,又走向了对十七年时期革命历史叙事传统的超越。它由对贵族家庭日常生活的叙述转向对革命集体主义家庭的关注,由对家长专制弊害的揭示走向对封建式... 在中国当代小说发展史上,《古船》既继承了现代家族小说批判家族制度与伦理的启蒙传统,又走向了对十七年时期革命历史叙事传统的超越。它由对贵族家庭日常生活的叙述转向对革命集体主义家庭的关注,由对家长专制弊害的揭示走向对封建式族长专制造成的乡村历史悲剧的批判,审美情感由激进的抨击、感伤式的眷恋走向博大的人性悲悯,以其独到的思想深度与艺术独创成为当代家族叙事的经典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叙事 家族集体主义 家长式专制 人性悲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叙事破译黄冈文化精神密码——论刘醒龙的长篇小说《黄冈秘卷》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18年第2期刊发了刘醒龙新长篇小说《黄冈秘卷》,《长篇小说选刊》2018年第4期转载,并配发了刘琼的“《黄冈秘卷》同期评论”《以父之名,或向父亲致敬——从〈黄冈秘卷〉透视刘醒龙》——这是目前可见的较...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18年第2期刊发了刘醒龙新长篇小说《黄冈秘卷》,《长篇小说选刊》2018年第4期转载,并配发了刘琼的“《黄冈秘卷》同期评论”《以父之名,或向父亲致敬——从〈黄冈秘卷〉透视刘醒龙》——这是目前可见的较好的一篇《黄冈秘卷》的评论,不乏精彩的洞见,遗憾篇幅所限,仍有言未尽意之处。2018年7月,《黄冈秘卷》单行本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醒龙,一直是一位具有较为浓厚的历史意识、比较强烈的现实关怀,并且在题材和叙事上具有不断地自我超越意识的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家族叙事 刘醒龙 黄冈 文化精神 密码 破译 自我超越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叙事、三角恋爱与革命伦理的多重变奏——重读《苦菜花》 被引量:2
4
作者 龚奎林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1-105,共5页
小说《苦菜花》中的日常生活和情爱叙事呈现出家族叙事与革命伦理的多重变奏与取舍,而三角恋爱与婚外情的坚挺在政治规训的裂缝中暗含着女性对情爱的主动争取与反抗男权的人格勇气。
关键词 《苦菜花》 家族叙事 三角恋爱 革命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家族叙事中的女性群像概观——家族文化视界中的20世纪中国文学家族叙事研究系列之二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宏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6-109,共4页
从家族文化视界来看 ,在 2 0世纪前半叶中国文学家族叙事中 ,塑造了异彩纷呈的女性群像 ,她们作为传统家族文化的践行者、牺牲者和畸变者 ,在爱情、婚姻、家庭三个方面都表现出趋同的悲剧性命运 ;而作为传统家族文化的反叛者 ,其理性觉... 从家族文化视界来看 ,在 2 0世纪前半叶中国文学家族叙事中 ,塑造了异彩纷呈的女性群像 ,她们作为传统家族文化的践行者、牺牲者和畸变者 ,在爱情、婚姻、家庭三个方面都表现出趋同的悲剧性命运 ;而作为传统家族文化的反叛者 ,其理性觉醒及觉醒后的道路选择 ,则是最富于精神光彩和价值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叙事 女性群像 家族文化 20世纪 中国文学 现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叙事与现代启蒙神话——论现代家族小说主题的衍变
6
作者 刘卫东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6-148,共3页
"家"与"国"之间存在着或明或暗的隐喻关系。把现代文学史上的《家》和《财主底儿女们》两部描写家族生活的长篇小说放在现代启蒙的环链上,可以看到"五四"精神在现代中国的变化过程。《家》以通俗的形式... "家"与"国"之间存在着或明或暗的隐喻关系。把现代文学史上的《家》和《财主底儿女们》两部描写家族生活的长篇小说放在现代启蒙的环链上,可以看到"五四"精神在现代中国的变化过程。《家》以通俗的形式演绎了个性解放的吁求,《财主底儿女们》则以痛苦的思索表明五四后的知识分子无法完成"五四"文学的启蒙承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叙事 现代启蒙 神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叙事的新突破与现实书写的新高度——论罗伟章长篇小说《谁在敲门》的审美建构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永春 全文静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2年第2期106-115,共10页
罗伟章长篇小说《谁在敲门》探索了新的家族叙事模式从而对中国当代城市化进程及其结果做了更加有效的现实书写,具有重要的文学史和思想史价值。这部小说采用了横向的代际结构对家族成员的生命史进行塑造,提升了家族叙事对社会现实的关... 罗伟章长篇小说《谁在敲门》探索了新的家族叙事模式从而对中国当代城市化进程及其结果做了更加有效的现实书写,具有重要的文学史和思想史价值。这部小说采用了横向的代际结构对家族成员的生命史进行塑造,提升了家族叙事对社会现实的关涉广度;采用丰富复杂的叙事结构,加深了家族叙事进入社会现实的思想深度;在城乡二元结构中展示人物的命运,深刻展示了城市化对乡村的消解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乱象。《谁在敲门》创造了独特的家族叙事模式,也取得了审美性与思想性的双重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伟章 《谁在敲门》 家族叙事 现实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视角中的家族、历史、民族叙事——对电视剧《大宅门》的女性主义文化批评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兵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6-91,共6页
历史叙事对建构民族"想象共同体"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电视剧《大宅门》中,由于人本主义价值立场的失落和性别视点的盲区,民族叙事充斥着一种男权话语,遮蔽了历史叙事中的性别主体问题,对此,女性主义文化批评提出了质疑和批判。
关键词 历史叙事 家族叙事 女性主义文化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谣言的“叙事家族”及其心理机制 被引量:8
9
作者 刘文江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2-132,共11页
如果以谣言“风候”为中心,基于在传播中具有近似的心理情态和功能,谣言、流言、当代传说与传统的传说可以被看成是相互关联的一个“谣言叙事家族”。在这些口头话语体裁的发展过程中,记忆、归因、添加和重复这些重要的心理机制在这个... 如果以谣言“风候”为中心,基于在传播中具有近似的心理情态和功能,谣言、流言、当代传说与传统的传说可以被看成是相互关联的一个“谣言叙事家族”。在这些口头话语体裁的发展过程中,记忆、归因、添加和重复这些重要的心理机制在这个叙事家族中依次发生。而当它们所陈述的威胁在人们视野中逐渐清晰之后,这些口语体裁包含的叙事新奇性也就不再令人感兴趣,大部分谣言、流言会消失,有少部分会演变成为传说或当代传说这样的“好故事”。它们不但符合谣言传播的心理规律,而且也遵循了民间叙事律,最终反复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谣言 叙事家族 心理机制 重复律 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雄主义-人道主义-文化人格主义——从《红旗谱》、《古船》、《白鹿原》看当代“家庭叙事”的演进及得失 被引量:9
10
作者 吴培显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1-75,共5页
《红旗谱》、《古船》、《白鹿原》构成了当代小说对传统家族恩怨叙事模式的三次突破。《红》在将家族复仇叙事与主导意识形态规范下的“宏大叙事”话语模式相统一的过程中,却从情节冲突到人物塑造都导致了一种简单化倾向。《古》的家... 《红旗谱》、《古船》、《白鹿原》构成了当代小说对传统家族恩怨叙事模式的三次突破。《红》在将家族复仇叙事与主导意识形态规范下的“宏大叙事”话语模式相统一的过程中,却从情节冲突到人物塑造都导致了一种简单化倾向。《古》的家族复仇叙事中闪烁着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光辉,但对一种道德的“内圣”原则的刻意强调,显露了作家人道主义理想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白》在家族叙事模式中凸现的是凝聚着本原的文化传统色泽的理想文化人格,但作家所张扬的传统文化对理想文化人格孕育的实质性效应,却是可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叙事 英雄主义 人道主义 文化人格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论家族内外的《金枝(全本)》
11
作者 徐刚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7-112,共6页
以出版于2020年的同名小说为底本,邵丽的长篇新作《金枝(全本)》^(1)重写了那个发生在中原故土颍河岸边的古老村庄的家族故事。这部如评论者所惊呼的“将当代家族叙事的情感维度大大拓宽了”的厚重之作,2通过各色人物的成长历程与命运遭... 以出版于2020年的同名小说为底本,邵丽的长篇新作《金枝(全本)》^(1)重写了那个发生在中原故土颍河岸边的古老村庄的家族故事。这部如评论者所惊呼的“将当代家族叙事的情感维度大大拓宽了”的厚重之作,2通过各色人物的成长历程与命运遭际,为我们呈现了周氏家族的隐秘往事,那些无尽的怨怼与纠葛,以及和解之后的体恤与温情。事实上,看到“金枝”的题名,我总会想起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那部研究巫术与原始习俗的经典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叙事 命运遭际 金枝 《文艺报》 邵丽 周氏家族 情感维度 情感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那些在城市里跋涉的个体--评吴文莉长篇小说
12
作者 周会凌 谢有顺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9-73,共5页
一在中国当代文学中,陕西作家塑造了不少男性形象,如路遥笔下的高加林、孙少平,陈忠实笔下的白嘉轩、朱先生,贾平凹笔下的庄之蝶等,但让人记忆深刻的女性形象较少。吴文莉的长篇小说《叶落长安》《叶落大地》《黄金城》,写的也是家族主... 一在中国当代文学中,陕西作家塑造了不少男性形象,如路遥笔下的高加林、孙少平,陈忠实笔下的白嘉轩、朱先生,贾平凹笔下的庄之蝶等,但让人记忆深刻的女性形象较少。吴文莉的长篇小说《叶落长安》《叶落大地》《黄金城》,写的也是家族主题,但其中的女性形象郝玉兰、刘冬莲与刘兰草都有着从容的母性特征,坚韧、独立的精神内核,她们在各自的人生困境中迸发出的强劲生命力,让人看到了一种生命的尊严。她们往往作为家族的核心,并作为子辈男性的引领者而存在。吴文莉说:“陕西山东村老人们讲述的传奇故事里,大多没有女人,顶天立地的全是男人,带领家族和村子走出险境的也全是男人。可在我心里渐渐形成的故事中,两个女人却总走在所有人的前面,微笑着,哭泣着,痛苦着,欢喜着。”吴文莉:《土地里的金色光彩》,吴文莉:《叶落大地》,第431页,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21。在讲述家族的绵延与兴衰时,吴文莉让郝玉兰、刘冬莲、刘兰草这样的民间女性浮出历史地表,质疑并挑战以男性为中心的家族文化,让缺席与沉默的女性被关注、被书写,建构以女性为主体的家族叙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形象 传奇故事 家族叙事 高加林 孙少平 路遥 出版总社 人生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梦魇 末世传奇——论苏童的“枫杨树乡”系列小说
13
作者 吴雪丽 《扬子江(评论)》 2010年第2期66-71,共6页
在20世纪中国小说史上,如果追问有哪些作家建构了属于自己的'小说世界',那么,苏童无疑是重要的一个,这样说强调的是小说所构建的艺术世界在文学意义上的自足性和美学上的完整性。苏童从'香椿树街'起步。
关键词 枫杨 苏童 家族叙事 家族 中国小说史 乡土中国 历史 故乡 传奇 沈从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与子的启蒙和革命——读王蒙《活动变人形》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振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7-153,共7页
发表于1985年的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无论是把它放在王蒙所有的作品中,还是置于中国当代文学史中都是较为特别的。小说通过写一位知识分子的人生经历与一个老式家庭的琐碎故事,展现了20世纪中国近百年的沧桑历史和思想变迁,并且通过... 发表于1985年的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无论是把它放在王蒙所有的作品中,还是置于中国当代文学史中都是较为特别的。小说通过写一位知识分子的人生经历与一个老式家庭的琐碎故事,展现了20世纪中国近百年的沧桑历史和思想变迁,并且通过家族叙事与历史叙事巧妙结合的形式,彰显了王蒙对个人与时代、历史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史 家族叙事 历史叙事 《活动变人形》 父与子 思想变迁 个人与时代 王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宅门1912》的女性主义转向
15
作者 李莎 《电影评介》 2013年第19期89-91,共3页
与《大宅门》中的女性系列不同,《大宅门1912》中的核心女性只有两个,杨九红和路青青。前者是白景琦之妾,曾经的青楼女子,代表了受压抑的女性符码;而后者是白景琦的红颜知己,当时的留美学生,代表了独立自主的新女性符码。这两个符码的... 与《大宅门》中的女性系列不同,《大宅门1912》中的核心女性只有两个,杨九红和路青青。前者是白景琦之妾,曾经的青楼女子,代表了受压抑的女性符码;而后者是白景琦的红颜知己,当时的留美学生,代表了独立自主的新女性符码。这两个符码的博弈反映出郭宝昌在观照家族叙事的宏大背景时,将目光投向了同时期宅门内外的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宅门 男权文化 女性气质 新女性 白文 男性气质 家族叙事 独立自主 女性系列 女性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郭小东“铜钵盂三部曲”
16
作者 姚钰婷 贺仲明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0年第1期171-176,共6页
"铜钵盂三部曲"是郭小东以自己的家族、家乡为原型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中存在文化、历史、家族等因素的纠缠、融合,呈现出内在张力。从"文化""历史"两个角度切入来看,郭小东在小说中重点发掘"精细&q... "铜钵盂三部曲"是郭小东以自己的家族、家乡为原型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中存在文化、历史、家族等因素的纠缠、融合,呈现出内在张力。从"文化""历史"两个角度切入来看,郭小东在小说中重点发掘"精细"和"礼数"这两个潮汕人文精神的精髓,营造了浓厚的潮汕文化氛围。同时,他借用真实历史档案,在创作中兼用现代叙述与传奇小说方法书写家族百年历史变迁,将即将被遗忘的文化和尘封的历史重新呈现在世人眼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小东 “铜钵盂三部曲” 潮汕文化 历史书写 家族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