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功能重塑视域下我国社会救助立法的完善 被引量:4
1
作者 范旭斌 倪斐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7-70,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规模小型化、人口老龄化,家庭人口流动加剧,分担家庭风险的家庭成员数量减少,家庭的保障能力呈弱化趋势。国家和社会救助是社会救济的重要手段,但二者无法替代家庭救助在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和给予心理安慰方面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庭规模小型化、人口老龄化,家庭人口流动加剧,分担家庭风险的家庭成员数量减少,家庭的保障能力呈弱化趋势。国家和社会救助是社会救济的重要手段,但二者无法替代家庭救助在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和给予心理安慰方面的功能。我国社会救助立法遵循"去家庭化"理念,忽略了家庭的社会救助功能,因而在实施中遭遇诸多困境。从强化家庭的救助功能出发,我国社会救助立法应在科学界定社会救助概念的基础上,在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就业救助、教育救助等制度设计中对家庭因素予以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家庭功能重塑 社会救助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提尔家庭治疗模式评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琪 杨帆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8-59,70,共3页
萨提尔家庭治疗模式是建立在经验人本理论基础之上的。她认为人类本身具有成长改变的能量,症状行为是对误入歧途的适应性努力,而不是人的固有的个性特征。为此,她逐渐拓展了自我价值、家庭系统的内涵,形成了沟通姿态、转化历程等核心理... 萨提尔家庭治疗模式是建立在经验人本理论基础之上的。她认为人类本身具有成长改变的能量,症状行为是对误入歧途的适应性努力,而不是人的固有的个性特征。为此,她逐渐拓展了自我价值、家庭系统的内涵,形成了沟通姿态、转化历程等核心理念,并开发出一系列生动实用的干预技术。萨提尔家庭治疗模式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治疗 沟通姿态 转化历程 家庭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