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家庭转型的现代化实践及其国家形塑 被引量:2
1
作者 于志强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9-147,共9页
伴随现代化持续且快速地推进,中国传统家庭主义正在日益消逝,但家庭作为生活共同体对个体福祉与社会秩序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从动态和建构的视角出发,呈现和分析中国人对家庭生活赋予的实践意义,从而透视中国家庭的现代化转型及其形... 伴随现代化持续且快速地推进,中国传统家庭主义正在日益消逝,但家庭作为生活共同体对个体福祉与社会秩序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从动态和建构的视角出发,呈现和分析中国人对家庭生活赋予的实践意义,从而透视中国家庭的现代化转型及其形成逻辑。研究发现,国家通过相关制度改革和政策松绑,为中国家庭现代化转型的私人化实践提供了制度环境。但是,国家在社会福利供给等制度保障层面的支持不足,致使家庭被个体和国家从不同层面进行工具主义利用,形成了中国家庭现代化转型中多元与复杂、传统与现代、风险与自由相互交织的实践形态。这种充满矛盾且灵活多变的家庭转型,作为一种现代性的发展实践,并不会因为中国人选择重构家庭而终结风险。因此,要积极构建国家与家庭关系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创建具有中国特点的家庭制度、婚姻文化和社会政策,从而应对中国家庭现代化转型中的新变化和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主义 现代化 个体化 家庭转型 家国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外人”到“自己人”:农村家庭转型与女儿角色变迁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永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4-189,共16页
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对于理解家庭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在家庭变迁过程中,妇女角色转变突破了婆家的框架,外嫁女儿在娘家的身份由“外人”转变为“自己人”,女儿与娘家父母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基于在湖北宜昌农村的田野调研,分析当... 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和地位对于理解家庭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在家庭变迁过程中,妇女角色转变突破了婆家的框架,外嫁女儿在娘家的身份由“外人”转变为“自己人”,女儿与娘家父母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基于在湖北宜昌农村的田野调研,分析当前农村年轻一代女儿角色转变的表现、形成逻辑及其影响。女儿角色转变体现在婚姻支付、亲属称谓、婚居模式、权责关系、家产继承和日常互动等六个层面。女儿角色变迁深度嵌入农民家庭转型过程,家庭关系简单化、父母对女儿养老的预期增强以及小家庭面临的现代性压力等因素共同强化了女儿与娘家父母之间的关联。女儿角色变迁不仅直接改变了女儿与父母之间的互动方式和互动频率,而且促进了家庭策略调适与家庭关系重构。女儿角色变迁是中国家庭转型的一个缩影,并进一步影响中国家庭转型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儿角色 娘家 家庭转型 家庭关系 家庭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压力—家庭策略”:关于农民家庭转型的一个分析框架
3
作者 苏运勋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9-166,共8页
受城镇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中国农民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既有研究主要从家庭现代化理论和家庭实践理论对农民家庭转型展开分析,但难以从中观层面把握其核心机制。基于田野调查研究,建构“外源压力—家庭策略”分析框架,... 受城镇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中国农民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既有研究主要从家庭现代化理论和家庭实践理论对农民家庭转型展开分析,但难以从中观层面把握其核心机制。基于田野调查研究,建构“外源压力—家庭策略”分析框架,尝试在中观层面分析和呈现农民家庭转型的实践机制。研究发现,以市场化、个体化和城镇化为表现形式的外源压力成为农民家庭再生产的新挑战。面临这些挑战,农民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分别形塑出家庭生计策略、家庭关系策略和家庭发展策略予以积极应对,他们试图在家庭经济积累、和谐稳定和阶层流动等方面寻求平衡,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实现现代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市场化 个体化 家庭策略 家庭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婚变:农村妇女婚姻主导权与家庭转型--关中J村离婚调查 被引量:48
4
作者 李永萍 杜鹏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92,共7页
离婚习惯上被视为妇女地位弱势和权利缺失的表征。与此不同,文章认为当前农村婚变行为正成为妇女婚姻主导权的表现。农村妇女的婚姻主导权既植根于婚姻权利的演化谱系,同时也是打工经济的产物。打工经济带来了妇女的经济独立、婚姻优势... 离婚习惯上被视为妇女地位弱势和权利缺失的表征。与此不同,文章认为当前农村婚变行为正成为妇女婚姻主导权的表现。农村妇女的婚姻主导权既植根于婚姻权利的演化谱系,同时也是打工经济的产物。打工经济带来了妇女的经济独立、婚姻优势与观念解放,因而重构了婚姻中的权利主体、权利空间和权利合法性,进而导致其原有的以"当家权"为核心内容的婚姻权利结构的失衡和妇女权利谱系的裂变,以"退出权"为实践形态的婚姻主导权由此生成。农村妇女婚姻主导权是一种"无义务的权利",它突破了"家庭政治"的框架,导致了家庭生活伦理内容的空洞化,并为家庭转型过程注入了一丝隐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婚 农村妇女 婚姻主导权 家庭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家庭转型的实践逻辑及反思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小玉 陈绍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89,共9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不断深入实施,农村家庭转型在居住空间、资源要素、主体性重塑等方面呈现出整体性、嵌入性、辩证性等特征。本研究从转型社会学视域出发,反思性借鉴西方家庭策略理论,构建中国农村家庭转型的空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战略不断深入实施,农村家庭转型在居住空间、资源要素、主体性重塑等方面呈现出整体性、嵌入性、辩证性等特征。本研究从转型社会学视域出发,反思性借鉴西方家庭策略理论,构建中国农村家庭转型的空间—要素—主体三位一体分析框架。基于苏北地区的实地调查,考察农民集中居住及就地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家庭转型的经验样态和实践逻辑。研究发现:不同于市场主导的异地城镇化,在政府主导的就地城镇化过程中,村落空间消解与居住空间集聚化变迁是农村家庭整体性转型的直接驱动因素;同时,通过家庭资源整合和要素优化配置实现就地城镇化进程中发展型家庭再生产的预期目标;并在此过程中基于家庭内部代际分工和家庭成员角色扮演实现权利结构均衡化转型,最终完成新型家庭的主体性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空间 家庭转型 主体性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转型与居家养老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宗廷 《理论月刊》 2000年第3期26-27,,33,,共3页
关键词 家庭转型 居家养老 家庭伦理道德 社会养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转型视野下农村老年人危机的生成路径 被引量:30
7
作者 李永萍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73,共12页
基于北方农村的田野调研,以现代性进村为背景,以家庭再生产为分析框架,揭示当前农村老年人危机生成的双重路径。随着简单家庭再生产模式逐渐演变为扩大化家庭再生产模式,农民家庭在资源配置、权力互动和价值实现层面都发生巨大转变,由... 基于北方农村的田野调研,以现代性进村为背景,以家庭再生产为分析框架,揭示当前农村老年人危机生成的双重路径。随着简单家庭再生产模式逐渐演变为扩大化家庭再生产模式,农民家庭在资源配置、权力互动和价值实现层面都发生巨大转变,由此带来老年人在资源配置中的底线生存、家庭权力结构中的边缘地位和价值上的依附状态。低龄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参与了不同类型的家庭再生产模式,因而其危机生成路径略有差异。具体而言,低龄老年人的危机状态主要源于在扩大化家庭再生产过程中纵向的弱势积累,而高龄老年人则主要来自于共时性在场的中青年人的压力传递。但二者都统一于扩大化家庭再生产过程之中,反映了现代性压力下中国农村家庭强大的整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转型 家庭再生产 老年人危机 弱势积累 压力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家庭转型中的生活政治——基于婆媳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杜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8-126,共9页
婆媳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敏感轴,具有重要的政治意涵。在农民家庭现代化过程中,婆媳关系日益主导家庭关系格局。立足城乡中国的时代背景,沿着婆媳关系脉络深入家庭代际功能性合作的日常生活情境,揭示家庭关系实践中的生活政治。生活政治有... 婆媳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敏感轴,具有重要的政治意涵。在农民家庭现代化过程中,婆媳关系日益主导家庭关系格局。立足城乡中国的时代背景,沿着婆媳关系脉络深入家庭代际功能性合作的日常生活情境,揭示家庭关系实践中的生活政治。生活政治有别于传统的家庭政治,呈现出相对性、个体性和隐秘性,进而释放了主体的情感动力。弥散性的情感波动激发了空间策略和关系策略的调节方式,赋予家庭关系“亲而不密”的特征。可见,转型期农民家庭生活秩序不仅依赖于代际功能性整合,而且植根于家庭关系实践中的日常心理体验。激活家庭政策的情感维度、建构面向家庭日常生活的政策路径,是回应农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培育文明家风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转型 生活政治 婆媳关系 情感 城乡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营家庭:现代化进程与中国农村家庭转型的能动路径 被引量:11
9
作者 班涛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7-128,共12页
面对现代化进程,一般农户通过经营家庭予以积极应对,包括对家庭目标的调整、家庭资源的优化运作、家庭伦理与结构的调适。以代际合力为核心的经营家庭在实现城市化的过程中推动了农村家庭从传统向现代的能动转型。农村家庭依靠内部团结... 面对现代化进程,一般农户通过经营家庭予以积极应对,包括对家庭目标的调整、家庭资源的优化运作、家庭伦理与结构的调适。以代际合力为核心的经营家庭在实现城市化的过程中推动了农村家庭从传统向现代的能动转型。农村家庭依靠内部团结合作达成有序发展,使得其转型展示出韧性与活力。然而,农村家庭的顺利转型离不开村社集体与国家的制度支撑,这些制度是中国农村家庭完成转型与发展的优势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进程 农村家庭转型 城市化 经营家庭 制度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家不易,守家更难: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家庭转型“陷阱”与风险--以青年男性的处境为切入 被引量:5
10
作者 班涛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0-128,共9页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启动了新生代农民家庭的现代化转型,将其置于市场区位与家庭能力角度发现家庭转型面临陷阱与风险。由于中西部农业型地区农民家庭在婚姻市场的劣势加剧了其婚姻成本,而在劳动力市场区位的劣势使得其家庭能力与在城市开...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启动了新生代农民家庭的现代化转型,将其置于市场区位与家庭能力角度发现家庭转型面临陷阱与风险。由于中西部农业型地区农民家庭在婚姻市场的劣势加剧了其婚姻成本,而在劳动力市场区位的劣势使得其家庭能力与在城市开展新成立的小家庭的再生产不相匹配,由此使得青年男性面临成家不易、守家更难的境地。那些未能顺利成家与守住家的男性进入被动的个体化进程,由于没有了作为本体性价值归属的“家”的支撑,其个体化呈现出无根性,其生活进入到消极躺平状态。新生代农民家庭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转型境遇进一步形塑出城乡三元结构,即体面进城的完全城市化、正在努力成家与守家的半城市化与未能成家或守住家的去城市化三个层次。农民家庭陷入在城乡间摇摆的半城市化与返乡的去城市化的处境与其在市场区位劣势下的家庭能力不足紧密相关,对此中西部地方政府应通过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与通过制度设置为其提供保障与留有退路,从而探索出与农民家庭能力相适应的渐进稳健的城市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农民家庭转型 市场区位 家庭能力 城乡三元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替延迟:中西部地区农村家庭中年角色的代际差异及伦理陷阱——基于农村四代家庭的分析
11
作者 周佩萱 陈辉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136,共11页
人口老龄化和新家庭主义背景下,农村四代家庭有增多的趋势。基于农村越来越普遍的四代家庭形态以及当下家庭成员生活状态,建构家庭双重中年分析框架,审视四代家庭之下60后、70后中年父代与90后中年子代家庭角色的代际差异。研究发现中... 人口老龄化和新家庭主义背景下,农村四代家庭有增多的趋势。基于农村越来越普遍的四代家庭形态以及当下家庭成员生活状态,建构家庭双重中年分析框架,审视四代家庭之下60后、70后中年父代与90后中年子代家庭角色的代际差异。研究发现中西部地区农村家庭在城镇化进程中,中年子代的家庭角色发生了明显变动。相较于父代,子代在家庭中呈现为家庭角色认知模糊、家庭角色行为缺位、家庭角色能力弱的特点,在家庭中未发挥出应有的“顶梁柱”作用。子代未能及时接替父代成为家庭顶梁柱,出现了中年角色继替的延迟。子代中年角色继替的延迟是当前农民家庭半城半乡生活状态、子代城镇化压力及其产生的行动策略所共同塑造的结果,进而造成对父代更深层次、隐蔽化的代际剥削,父代处于“老而维艰”的透支状态。对于当前中西部农村普遍出现的子代中年角色继替延迟现象,社会层面需要加以警示,提早为年轻一代树立“社会断乳”的自觉意识。父代对子代的支持,需要从单纯的资源输送转向“过日子“”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等人生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代家庭 双重中年 家庭角色 代际关系 家庭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家庭能源转型的环境—健康—低碳效益及经济成本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泓汛 陈佳琪 +1 位作者 彭千芸 李江龙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103,共16页
家庭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一个关系到中国数亿居民福祉且待妥善解决的问题。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研究发现,使用天然气或电力替代散煤等固体燃料能显著降低暴露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脏病和中风等疾病的患病概率。在此基础上... 家庭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一个关系到中国数亿居民福祉且待妥善解决的问题。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研究发现,使用天然气或电力替代散煤等固体燃料能显著降低暴露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脏病和中风等疾病的患病概率。在此基础上,以陕西省家庭能源转型为例,利用患病概率估计值测算居民健康改善带来的环境效益,同时考虑温室气体减少的低碳协同效益以及转型的经济成本,全面评估三种家庭能源清洁转型方式的净效益。结果表明,基于陕西省的电力结构和能源价格等现状,三种转型方式的净效益均为负,不同转型方式的负效益程度具有明显差别。为了加快家庭部门实现清洁能源转型,短期内需要政府通过提供补贴等方式引导支持居民采用高效的用能设备,同时加快天然气市场完善和电力部门清洁低碳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能源转型 减污降碳 公共卫生健康 成本—效益分析 “双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联合家庭:农村家庭的转型路径 被引量:39
13
作者 齐燕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69,共11页
家庭现代化理论认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家庭结构会趋于核心化,核心家庭与亲属之间的联系削弱。在东部地区调研发现,家庭结构非但没有核心化,反而倾向于回归传统。城市化为家庭注入了发展主义目标,子代家庭作为公共家庭,联结了男方和女方... 家庭现代化理论认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家庭结构会趋于核心化,核心家庭与亲属之间的联系削弱。在东部地区调研发现,家庭结构非但没有核心化,反而倾向于回归传统。城市化为家庭注入了发展主义目标,子代家庭作为公共家庭,联结了男方和女方父代家庭(或直系家庭),组成了新联合家庭。在此家庭结构下,实现了以子代家庭为中心的资源聚集,帮助子代家庭实现彻底城市化的目标。新联合家庭体现了家庭在面对城市化压力时所具有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并成为中国渐进城市化的发展型结构和支撑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联合家庭 城市化 发展主义目标 家庭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家庭主义:转型期中国农村家庭伦理形态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永萍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1-179,共9页
在农村家庭转型过程中,家庭不仅是被现代性力量改造的对象,而且是回应现代性压力的能动主体。新家庭主义的伦理形态是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家庭功能调适的产物,体现为“虚分实合”的家庭结构。发展目标的嵌入、村庄竞争的激活和家庭风险的... 在农村家庭转型过程中,家庭不仅是被现代性力量改造的对象,而且是回应现代性压力的能动主体。新家庭主义的伦理形态是现代化进程中农民家庭功能调适的产物,体现为“虚分实合”的家庭结构。发展目标的嵌入、村庄竞争的激活和家庭风险的内化定义了现代性压力对家庭转型的路径和机制的影响,激发了功能导向的家庭伦理实践原则。不同于传统家庭主义的伦理本位,新家庭主义的伦理形态具有鲜明的功能本位色彩。在家庭转型过程中,家庭政策既要引导和调动农民家庭的能动性,也应适当疏解家庭压力和维系家庭的伦理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主义 家庭转型 现代性压力 功能本位 伦理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系偏向的情感整合:转型期农村三代家庭生活实践的新趋向 被引量:7
15
作者 雒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8-168,共11页
随着现代化转型的深入,农村家庭的伦理和功能整合已经不足以呈现家庭转型的丰富面向。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农村三代家庭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出现了母系偏向的家庭整合样态,其特征表现为日常互动的母系偏向、资源整合的母系偏重和儿童抚育的... 随着现代化转型的深入,农村家庭的伦理和功能整合已经不足以呈现家庭转型的丰富面向。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农村三代家庭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出现了母系偏向的家庭整合样态,其特征表现为日常互动的母系偏向、资源整合的母系偏重和儿童抚育的母女合作。在母系偏向的整合实践中,少子家庭下的情感合法性支撑构成了整合空间,家庭利益需求下的情感策略作为整合动力,权变结构下年轻女性的情感资源成为整合优势,凸显出偏向母系家庭的情感整合样态和家庭秩序。情感整合的出现说明情感结构足以成为影响家庭样态的前台力量,中国家庭开始从父子一体转向亲子一体,家庭功能实现的情感权重显化,并且在双系互动中由于情感资源的优势,女系开始隐性崛起。由此表明,家庭的情感化和亲密化是理解家庭现代化转型实践的又一重要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转型 母系偏向 情感整合 三代家庭 家庭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际差异:农民家庭现代化转型实践与调适 被引量:8
16
作者 朱云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0-69,共10页
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背景下,农村家庭从传统简单再生产进入现代复杂再生产,农民家庭代际差异显现。西方家庭现代化理论认为工业化以来的经济生产变革促成家庭的个体本位。然而,中国农民家庭代际差异表现出的父子代际生活模式不同,实质上... 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背景下,农村家庭从传统简单再生产进入现代复杂再生产,农民家庭代际差异显现。西方家庭现代化理论认为工业化以来的经济生产变革促成家庭的个体本位。然而,中国农民家庭代际差异表现出的父子代际生活模式不同,实质上区别于西方家庭的独立化趋向,具有“分”与“合”的双重面向,表现为代际间分“工”合作、“分”中有“合”、形“分”实“合”的家庭现代化转型实践,促成家庭资源优化、权力结构重塑和价值观念再造。中国家庭代际差异凝合家庭现代化转型策略的同时也蕴藏着潜在风险。基于此,在家庭现代转型和家庭扩大化再生产的张力下,中国家庭代际差异重新组织了家庭生活实践制度,弹性的家庭代际差异制度使农民在城乡社会流动中具有充足韧性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转型 家庭转型 家风建设 半工半耕 代际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民家庭现代化的“谱系式”转型及其实践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晓映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5-126,共12页
传统到现代是重要的历史发展轴线,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单元,深受社会转型的影响。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区域差异化的经济发展状况、文化基础等型塑了差异化家庭实践样态,是研究家庭转型的重要土壤。深入到家庭转型实践之中,可以发现,当前... 传统到现代是重要的历史发展轴线,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单元,深受社会转型的影响。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区域差异化的经济发展状况、文化基础等型塑了差异化家庭实践样态,是研究家庭转型的重要土壤。深入到家庭转型实践之中,可以发现,当前农民家庭多种样态并存,形成复杂的家庭实践。本文构建“传统-现代”模型,以家庭资源禀赋和文化伦理基础作为基本维度,将家庭分为强禀赋-伦理型、弱禀赋-伦理型、弱禀赋-情感型、强禀赋-情感型四种类型,形成父代权威型、父代挤压型、生活情感型、互动合作型四种转型期家庭样态。研究发现,农民家庭转型并非单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是家庭资源禀赋强度与文化伦理转型程度的综合产物,进而导致当前农民家庭呈连续的“谱系式”现代化转型样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转型 传统-现代 “谱系式”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结构转型下的农村妇女自杀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燕舞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53,共13页
利用一项回顾性质性调查数据分析了1980年至2009年间187例农村妇女自杀状况的基本分布和趋势演变,通过引入出生队列分析,发现了1920年至1939年间出生的“传统代”农村妇女在2000年至2009年间的“老年时期”自杀,而1960—1979年间出生的... 利用一项回顾性质性调查数据分析了1980年至2009年间187例农村妇女自杀状况的基本分布和趋势演变,通过引入出生队列分析,发现了1920年至1939年间出生的“传统代”农村妇女在2000年至2009年间的“老年时期”自杀,而1960—1979年间出生的“现代代”农村妇女则在1980年至1999年间的“青年时期”自杀。由此建构了理解出生队列、家庭结构转型与农村妇女自杀的转型象限理论。通过这一理论分析,家庭结构的权力轴与观念轴的转型不同步是导致两代女性自杀的主要原因,当两者转型同步完成时,农村妇女自杀可能会退潮。最后援引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主要数据对之进行了简要的支撑论证。后两次的数据所揭示的妇女地位提升的增量,实质上都是由新出生队列的妇女进入调查样本序列而贡献的,而这也进一步证明了所构建的理论框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队列 农村妇女 自杀 家庭结构转型 转型象限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女性择偶的家庭考量与现代化转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卢青青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2期115-120,共6页
在阶层内婚制下,女性择偶对家庭因素的考量并未下降,而是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侧重。基于关中农村经验,将女性择偶中的家庭考量放置在历史变迁视野中,可以看出,女性择偶的家庭考量经历了三个阶段变迁:从看重家庭社会地位,到看重... 在阶层内婚制下,女性择偶对家庭因素的考量并未下降,而是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侧重。基于关中农村经验,将女性择偶中的家庭考量放置在历史变迁视野中,可以看出,女性择偶的家庭考量经历了三个阶段变迁:从看重家庭社会地位,到看重家庭代内关系,再到看重家庭经济条件,这一演变分别对应大家庭、核心小家庭与代际资源剥削的选择逻辑。在此过程中,家庭不断地趋于核心化和私人化。这是现代性压力在农村女性婚姻选择中的投射,女性在择偶中从重视家庭的伦理性转变为重视家庭的功能性,家庭实现功能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女性 婚姻选择 家庭考量 现代性压力 家庭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政治转型视角下城郊村年轻人离婚实践与现代化调适 被引量:12
20
作者 班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31,共10页
社会转型期城郊村年轻人离婚不断增多,文章将此现象置于家庭政治转型视角下进行解读。城郊村年轻人离婚实践呈婚姻存续时间短、生活摩擦增多、离婚由女性提出居多的特征。随着家庭政治转型到夫妻核心家庭内部的日常生活领域,女性在婚姻... 社会转型期城郊村年轻人离婚不断增多,文章将此现象置于家庭政治转型视角下进行解读。城郊村年轻人离婚实践呈婚姻存续时间短、生活摩擦增多、离婚由女性提出居多的特征。随着家庭政治转型到夫妻核心家庭内部的日常生活领域,女性在婚姻中的主动性增强,她们努力构建去性别化的家庭角色分工并积极增进亲密情感,而夫妻间生活摩擦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男性转变观念滞后与女性要求之间出现错位,当矛盾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诱发婚姻解体。女性进一步以退出婚姻与再婚为策略来构建新的择偶标准,并以此对男性进行筛选,进而推动男性调适观念以实现婚姻家庭的现代化发展。由女性推动的家庭政治转型撬动了婚姻家庭的系统变革,城郊村农民婚姻家庭向现代的转型依托于由个体独立参与社会化大生产、现代化观念不断渗入与新居制所构成的经济基础、文化基础与空间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村 年轻人离婚 家庭政治转型 生活政治 婚姻家庭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