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资源禀赋、创业能力与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用意愿——基于家庭农场视角 被引量:41
1
作者 姚文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41,共6页
笔者基于家庭农场视角和西南地区27个茶叶主产县895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了户主创业能力和农户家庭资源禀赋对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用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创业机会识别能力、进取意识、... 笔者基于家庭农场视角和西南地区27个茶叶主产县895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了户主创业能力和农户家庭资源禀赋对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用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户主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创业机会识别能力、进取意识、人际关系协调能力、风险承受能力越强、情商越高,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用意愿越强烈;户主文化程度、茶叶生产专业化程度、技术培训、本人或亲友担任村社干部、参加订单农业等家庭资源禀赋特征对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用意愿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用意愿 创业能力 家庭资源禀赋 家庭农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补奖政策下资源禀赋对牧民畜牧业代际意愿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郭章栋 冀昊 李敏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8-287,共10页
本文利用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274份牧民调查数据,从人力、社会、经济、金融和自然资本5个维度刻画牧民的家庭资源禀赋,通过建立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揭示了家庭资源禀赋对牧民畜牧业代际传递意愿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草原补奖政策... 本文利用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274份牧民调查数据,从人力、社会、经济、金融和自然资本5个维度刻画牧民的家庭资源禀赋,通过建立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揭示了家庭资源禀赋对牧民畜牧业代际传递意愿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草原补奖政策对家庭资源禀赋影响牧民畜牧业代际传递意愿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样本中有51.83%的牧民愿意进行畜牧业代际传递,即多数牧民希望后代继承畜牧业经营;家庭畜牧业劳动力数量、家里是否有村干部、畜牧经营收入比和草场面积对牧民代际传递意愿有均显著正向影响;而参加畜牧业养殖技能培训和家庭贷款总额则降低了牧民的代际传递意愿。草原补奖政策则通过草原补奖资金对家庭资源禀赋起到补充或者替代作用,进而影响了牧民代际传递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民 家庭资源禀赋 草原补奖政策 代际传递意愿 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公共服务有助于缓解流动人口家庭的经济相对贫困吗——基于微观家庭视角的分析
3
作者 诸萍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6,共14页
流动人口是当前我国相对贫困治理的重点关注对象。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与2016年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基本公共服务与城镇流动人口家庭经济相对贫困的关系发现:流入地政府所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对城镇流动人口家... 流动人口是当前我国相对贫困治理的重点关注对象。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与2016年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基本公共服务与城镇流动人口家庭经济相对贫困的关系发现:流入地政府所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对城镇流动人口家庭的经济相对贫困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越高,流动人口家庭陷入经济相对贫困的风险越低;流动人口家庭的人口结构状况和资源禀赋条件都会显著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对流动人口家庭经济相对贫困的作用,流动人口家庭的抚养负担越重、资源占有越优,基本公共服务缓解贫困的效应也越明显。基于此,建议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推行数字赋能的管理和服务模式、构建相对贫困流动人口家庭援助机制,更好地发挥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对贫困治理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经济相对贫困 流动人口家庭 家庭人口结构 家庭资源禀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策略视角下的农民教育观念及其地区差异——基于江浙地区与西南地区的比较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永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0-110,共11页
农民家庭的教育观念是在家庭策略的实践中形塑而成。家庭策略既取决于家庭资源禀赋的强弱,也取决于家庭目标的定位。文章基于家庭策略的视角,从家庭资源禀赋和家庭目标两个维度分析农民家庭教育观的形塑机制。家庭资源禀赋奠定了农民家... 农民家庭的教育观念是在家庭策略的实践中形塑而成。家庭策略既取决于家庭资源禀赋的强弱,也取决于家庭目标的定位。文章基于家庭策略的视角,从家庭资源禀赋和家庭目标两个维度分析农民家庭教育观的形塑机制。家庭资源禀赋奠定了农民家庭教育投入的经济基础,而家庭目标定位则塑造了农民家庭教育投入的动力。总体而言,江浙地区农村由于其本地市场的区位优势,农民家庭资源禀赋较强,而发展导向的家庭目标进一步强化了教育投入的动力。西南地区农民家庭的资源禀赋有限,家庭目标的维持型导向弱化了农民教育投入的动力,农民家庭普遍不够重视子代教育,倾向于采取选择性投入的教育策略。教育是实现农民家庭发展和向上社会流动的有效途径,要引导农民家庭树立正确和理性的教育观,合理配置家庭资源,将家庭资源更多用于教育等人力资本投资方面,从而提升家庭的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观 家庭策略 家庭资源禀赋 家庭目标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