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现代化理论与当代中国家庭:一个文献综述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熙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8期67-72,共6页
来自于西方的家庭现代化理论在中国最近三十年的家庭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研究中国家庭变迁的基本范式和对话基础。中国家庭变迁在现代化进程中既具有一般性特征,同时也呈现出自己的独特性,传统力量对塑造中国家庭仍发挥着不可忽视... 来自于西方的家庭现代化理论在中国最近三十年的家庭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研究中国家庭变迁的基本范式和对话基础。中国家庭变迁在现代化进程中既具有一般性特征,同时也呈现出自己的独特性,传统力量对塑造中国家庭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观察和理解中国家庭变迁的实际过程对于丰富和完善家庭现代化理论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现代化理论 家庭核心化 家庭权力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型家庭:农民家庭的生活实践及现代化适应策略——以鄂西C村的经验分析为例
2
作者 王黎 《古今农业》 2021年第2期1-11,共11页
农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与传统家庭伦理相剥离形塑了以生活为本位的家庭实践逻辑,主要表现为:双系并重的家庭继替制度;情感性家庭关系和弥散性的家庭资源配置。在生活本位的实践逻辑下,农民家庭面对现代化压力时呈现维持和退守状态,其适应... 农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与传统家庭伦理相剥离形塑了以生活为本位的家庭实践逻辑,主要表现为:双系并重的家庭继替制度;情感性家庭关系和弥散性的家庭资源配置。在生活本位的实践逻辑下,农民家庭面对现代化压力时呈现维持和退守状态,其适应策略表现为:低度代际合力下夫妻分工的情境性平衡、低度“半工”下“半农”的保障性平衡和低度资源积累下收支结构的调适性平衡。生活本位的逻辑下,农民家庭发展面向不强,可能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洼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本位 维持型家庭 家庭实践逻辑 家庭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政治转型视角下城郊村年轻人离婚实践与现代化调适 被引量:12
3
作者 班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31,共10页
社会转型期城郊村年轻人离婚不断增多,文章将此现象置于家庭政治转型视角下进行解读。城郊村年轻人离婚实践呈婚姻存续时间短、生活摩擦增多、离婚由女性提出居多的特征。随着家庭政治转型到夫妻核心家庭内部的日常生活领域,女性在婚姻... 社会转型期城郊村年轻人离婚不断增多,文章将此现象置于家庭政治转型视角下进行解读。城郊村年轻人离婚实践呈婚姻存续时间短、生活摩擦增多、离婚由女性提出居多的特征。随着家庭政治转型到夫妻核心家庭内部的日常生活领域,女性在婚姻中的主动性增强,她们努力构建去性别化的家庭角色分工并积极增进亲密情感,而夫妻间生活摩擦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男性转变观念滞后与女性要求之间出现错位,当矛盾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诱发婚姻解体。女性进一步以退出婚姻与再婚为策略来构建新的择偶标准,并以此对男性进行筛选,进而推动男性调适观念以实现婚姻家庭的现代化发展。由女性推动的家庭政治转型撬动了婚姻家庭的系统变革,城郊村农民婚姻家庭向现代的转型依托于由个体独立参与社会化大生产、现代化观念不断渗入与新居制所构成的经济基础、文化基础与空间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村 年轻人离婚 家庭政治转型 生活政治 婚姻家庭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三代直系家庭变迁:年龄、时期、队列视角的观察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婷 宋健 成天异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7,共13页
发掘中国社会特有的家庭结构变迁模式是理解中国家庭变动特征的关键,也是许多研究所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基于9期的中国营养追踪调查(1989-2011)数据,利用分层交叉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模型观察我国三代直系家庭在三个时间维度上的演变趋... 发掘中国社会特有的家庭结构变迁模式是理解中国家庭变动特征的关键,也是许多研究所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基于9期的中国营养追踪调查(1989-2011)数据,利用分层交叉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模型观察我国三代直系家庭在三个时间维度上的演变趋势。研究发现在年龄维度上婴幼儿以及老年阶段仍然拥有较高的三代直系家庭比例,这体现了直系家庭在抚幼和养老方面发挥的重要功能。在时期维度上三代直系家庭比例并没有展示出显著的变化趋势。相较于时期,嵌入社会变迁中的队列趋势是三代直系家庭结构变迁更为重要的驱动力。队列的三代直系家庭比例在整体上呈现出U型趋势,较老的队列处于直系家庭的可能性逐渐下降,而幼儿队列处于直系家庭的可能性不断上升。该趋势代表了老龄群体的"去直系化"与幼儿群体的"直系化"倾向。研究结果表明,在私人领域,经济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这些现代化因素仍然在促成家庭的小型化;在公共领域由于家庭职能(抚幼和养老)在向社会职能转变过程中的波折与分化,个体家庭会调整结构形态以应对不同阶段社会资源与风险的变化,从而塑造出了我国三代直系家庭结构的变迁模式。这不仅仅代表了传统和现代的博弈与融合,更是代表了一种家庭的实用主义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代直系家庭 年龄、时期、队列分析 家庭现代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动中的东亚家庭结构比较研究
5
作者 李建民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2-41,159,共10页
调查数据显示东亚社会的家庭结构没有呈现出核心化趋势,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内地的现代化水平序列和家庭结构模式形成了错位:西方家庭现代化理论中的典型核心家庭在东亚社会中的比例都是相对较低的:三国四地各自的家庭结构存... 调查数据显示东亚社会的家庭结构没有呈现出核心化趋势,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内地的现代化水平序列和家庭结构模式形成了错位:西方家庭现代化理论中的典型核心家庭在东亚社会中的比例都是相对较低的:三国四地各自的家庭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东亚三国四地的核心家庭(核心、夫妻和单亲)和亲属网络呈现出不同的关系模式。东亚社会中的家庭变迁呈现出不同于西方的独特模式,显示了家庭变迁的多维路径和多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结构 家庭变迁 东亚社会 家庭现代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家庭关系的内卷化困境及其发生逻辑 被引量:1
6
作者 梁官宵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3-149,共7页
随着家庭关系类型从纵向垂直型向横向扁平型转变,家庭联结和交往从以父代家庭为轴心向多子代家庭与父代家庭共同参与转化,家庭成员的个体化、自由化增强,家庭统一话语体系和共识机制日益瓦解。通过经验事实发现,处于转型中的家庭关系具... 随着家庭关系类型从纵向垂直型向横向扁平型转变,家庭联结和交往从以父代家庭为轴心向多子代家庭与父代家庭共同参与转化,家庭成员的个体化、自由化增强,家庭统一话语体系和共识机制日益瓦解。通过经验事实发现,处于转型中的家庭关系具有内卷化特征和趋向,其表现为多子代家庭与父代家庭交往过程的问题化,家庭冲突以温和非破裂的方式生长、累积后再生产并成为当事人之间互动的主要形式,家庭关系陷入"没有发展的增长"和冲突常态化的内困式局面。外在调解机制与内在互动机制的双重失效促进了家庭关系的冲突,家庭关系横向扁平化发展及家庭成员间共享价值系统的崩塌导致家庭成员互动分歧与冲突时有发生。农村家庭关系内卷化的根本原因是处于基础地位的、经受殖民地化的日常生活日益碎片化并充满内在张力,而处于边陲区位的农村和经受社会系统压缩的家庭饱受双重时空压迫是家庭关系内卷化的结构基础。破解农村家庭关系内卷化难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日常生活的整体性和内在统一性,实现社会系统下渗与日常生活承载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家庭 家庭关系现代化 关系内卷化 发生逻辑 日常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视域下亲属身份行为与财产行为的冲突与整合 被引量:4
7
作者 冯源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2-72,共11页
亲属身份行为作为淡化法律行为通用性的不稳定因素,主要由于身份的“事实先在性”,也与身份作为组织社会的工具功能密切相关。家庭现代化变迁中不平等的身份逐渐被改造为平等的家庭成员角色;婚姻家庭的形式多元化又令身份的改变、转换... 亲属身份行为作为淡化法律行为通用性的不稳定因素,主要由于身份的“事实先在性”,也与身份作为组织社会的工具功能密切相关。家庭现代化变迁中不平等的身份逐渐被改造为平等的家庭成员角色;婚姻家庭的形式多元化又令身份的改变、转换成为常态,对身份的迷失通常伴随对家庭自治的误解,围绕家庭财产关系爆发众多而集中的冲突,徘徊于适用财产法原理和身份法原理之间。对身份类型进行整合作为解决这类法律纠纷的有益思路,区分家庭中“绝对-真实身份”而限制意思自治的范围,建立“相对-虚假身份”以不同法理交替适用的关联性,从而实现对亲属身份行为认知的多视角结合与规制的多方利益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 亲属身份行为 意思自治 家庭现代化 利益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观念、交换理性与西部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基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西部数据的微观分析
8
作者 李颖晖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2-100,共9页
老年人的财产分配意愿是否存在男孩偏好是衡量家庭关系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基于2010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西部数据,分析发现,作为现代化转型的后发区域,当前西部社会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呈现从男孩偏好向儿女平等的过渡状态,传统分儿不分... 老年人的财产分配意愿是否存在男孩偏好是衡量家庭关系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基于2010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西部数据,分析发现,作为现代化转型的后发区域,当前西部社会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呈现从男孩偏好向儿女平等的过渡状态,传统分儿不分女的分配偏好有所改善,但男孩偏好仍在近半数老年人间延续。其影响机制亦有转型特征:一方面,文化惯习力量强大,更认同传统男权文化,尤其是“养儿防老”观念的老年人,儿女平等分配意愿更弱;另一方面,理性交换的现代逻辑也存在,伴随女儿赡养日渐普遍,对儿子的经济支持依赖降低以及自身经济、健康状况更好时,老年人更倾向于儿女平等继承而不是女儿少分或不分。在当代西部社会,促进传统文化观念更新,推进家庭人口结构、经济分工等方面的现代转型,对进一步改善“重男轻女”的传统财产分配现状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分配意愿 文化观念 交换理性 性别偏好 家庭关系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集约化草原畜牧业策略初探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亚荣 巴泽尔 《内蒙古草业》 1997年第2期4-6,13,共4页
本文借助锡市草场资源调查研究成果,结合锡市近年来畜牧业生产现状,从行政上,经济上和技术措施几个角度提出了今后发展我市集约化草原畜牧业的一些见解,以期建立起以“现代化家庭牧场”为龙头的“龙型经济”,加速畜牧业经济从粗放... 本文借助锡市草场资源调查研究成果,结合锡市近年来畜牧业生产现状,从行政上,经济上和技术措施几个角度提出了今后发展我市集约化草原畜牧业的一些见解,以期建立起以“现代化家庭牧场”为龙头的“龙型经济”,加速畜牧业经济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过渡和发展,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集约化草原畜牧业 现代化家庭牧场 行政措施 技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