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庭流动对流动人口家庭成员就业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张航空 杜静宜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46,共7页
文章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于2009年在北京朝阳区、广东东莞市和浙江诸暨市组织进行的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庭流动对流动人口家庭成员就业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流动对男性和女性流动人口均有影响,对女性流动人... 文章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于2009年在北京朝阳区、广东东莞市和浙江诸暨市组织进行的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庭流动对流动人口家庭成员就业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流动对男性和女性流动人口均有影响,对女性流动人口的影响更大,男性流动人口就业可能性和工作时间受到影响,而女性流动人口就业可能性和收入受到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流动 流动人口 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流动与居留意愿:基于江苏省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 被引量:10
2
作者 庞圣民 吕青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3-110,共8页
使用江苏省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应用多元logit模型和二元logit模型,本文分析了流动人口的家庭流动特征对居留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流动是影响人们是否选择在该地继续居留的重要因素,这一变量的影响远大于流动人口的受... 使用江苏省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应用多元logit模型和二元logit模型,本文分析了流动人口的家庭流动特征对居留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流动是影响人们是否选择在该地继续居留的重要因素,这一变量的影响远大于流动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流动空间、职业类型和雇佣类型等各类因素的影响作用。这不仅表现在家庭流动对流动人口是否选择在本地继续居留、居留5~9年、居留10年及以上还是定居的广泛影响上,还表现在这一变量对流动人口居留决策的影响强度上。另外,本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在居留意愿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选择是否定居而非居留年限上。因此,对居留意愿的研究有必要从对流动人口是否打算在本地继续居留或居留多久的考察,转向对流动人口永久迁移意愿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家庭流动 居留意愿 定居意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抑制、家庭流动性与消费行为选择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敏 霍芬 林青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85-87,共3页
破解金融抑制是缓解家庭流动性约束、促进消费支出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金融抑制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验证金融抑制-家庭流动性约束-消费行为的传导机制。研... 破解金融抑制是缓解家庭流动性约束、促进消费支出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201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金融抑制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验证金融抑制-家庭流动性约束-消费行为的传导机制。研究表明:金融总量、金融结构和资金效率等金融抑制因素对消费支出影响显著,其中金融总量、资金效率与消费支出呈正向强相关,金融垄断结构与消费支出呈负向弱相关。金融总量增长促进生存型、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行为;金融垄断削弱三类消费行为,对享受型消费行为的抑制尤为明显;资金效率提升促进三类消费行为,对生存型和发展型消费行为的效果明显。金融总量和资金效率对消费行为存在以家庭流动性为中介的传导机制,且金融总量路径的传导效果更明显;家庭流动性中介在金融结构路径中的传导重要性低于总量路径和资金效率路径。最后得出完善消费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和实施以加强家庭流动性为主的消费政策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流动 金融抑制 消费行为 传导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政策何以影响家庭收入流动性?——基于CFPS和政府工作报告文本数据的分析
4
作者 郭利华 吴青岭 李大铭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63,共14页
在数字经济深入发展、数字经济政策密集出台的现实背景下,厘清数字经济政策对家庭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机理,对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2020年数据和地级市数字经济政策文本数据,采... 在数字经济深入发展、数字经济政策密集出台的现实背景下,厘清数字经济政策对家庭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机理,对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2020年数据和地级市数字经济政策文本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等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政策通过作用于家庭就业与家庭理财对家庭收入流动性产生影响,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态势;更高的家庭基期收入组别能够增强数字经济政策对家庭收入流动性的积极影响,同时减弱其消极影响。基于此,论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充分发挥数字经济政策对家庭收入流动性的促进作用,同时警惕政策力度过高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推动数字经济政策在就业机会创造、就业质量提升以及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优化等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提高政策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低收入组别家庭的资源可得性和人力资本,进一步促使政策惠及更多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政策 家庭收入流动 收入流动 倒U型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公共服务有助于缓解流动人口家庭的经济相对贫困吗——基于微观家庭视角的分析
5
作者 诸萍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6,共14页
流动人口是当前我国相对贫困治理的重点关注对象。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与2016年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基本公共服务与城镇流动人口家庭经济相对贫困的关系发现:流入地政府所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对城镇流动人口家... 流动人口是当前我国相对贫困治理的重点关注对象。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与2016年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基本公共服务与城镇流动人口家庭经济相对贫困的关系发现:流入地政府所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对城镇流动人口家庭的经济相对贫困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越高,流动人口家庭陷入经济相对贫困的风险越低;流动人口家庭的人口结构状况和资源禀赋条件都会显著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对流动人口家庭经济相对贫困的作用,流动人口家庭的抚养负担越重、资源占有越优,基本公共服务缓解贫困的效应也越明显。基于此,建议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推行数字赋能的管理和服务模式、构建相对贫困流动人口家庭援助机制,更好地发挥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对贫困治理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经济相对贫困 流动人口家庭 家庭人口结构 家庭资源禀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家庭人口流动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6
作者 杨中燕 朱宇 +1 位作者 林李月 谭苏华 《西北人口》 CSSCI 2015年第3期18-22,共5页
利用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多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方法,从人力资本禀赋、家庭户特征、家庭经济特征以及家庭年龄特征四个方面分析了核心家庭人口流动模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高的妻子,流动夫妻与子女... 利用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多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方法,从人力资本禀赋、家庭户特征、家庭经济特征以及家庭年龄特征四个方面分析了核心家庭人口流动模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高的妻子,流动夫妻与子女分居的可能性更低;在外流动时间越久,流动家庭的完整程度不会随之提高。流动家庭分居的可能性随着子女数量的增多而提高,有子女就业的流动家庭其家庭化的完整程度将下降。流动家庭在流入地城市的月收入越高,流动家庭举家迁移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往老家汇款金额越多,流动家庭的完整程度越低。流动夫妻的初婚初育年龄的大小是影响流动家庭完整程度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家庭 家庭流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rder Probit模型的家庭化流动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韩淑娟 颛慧玲 武汉祥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2-95,共4页
基于2015年山西省流动人口监测数据,通过构建Order Probit模型分析影响流动人口家庭化流动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个体特征、流动及经济特征、家庭特征及流动意愿均对家庭化流动产生深刻影响。其中,女性、年青人、已婚者更容易实现家庭... 基于2015年山西省流动人口监测数据,通过构建Order Probit模型分析影响流动人口家庭化流动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个体特征、流动及经济特征、家庭特征及流动意愿均对家庭化流动产生深刻影响。其中,女性、年青人、已婚者更容易实现家庭化流动;流动范围越小、流动时间越长、就业自由度越高、经济收入越普通越容易实现家庭化流动;子女数量越少、在农村中有兄弟姐妹、家庭生活水平越高越容易实现家庭化流动;同时流动意愿越强越容易实现家庭化流动。建议不断完善家庭政策和社会政策以鼓励流动人口家庭化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家庭流动 家庭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状态模型的人口流动家庭化动态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春平 葛莹玉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4-31,共8页
人口流动家庭化是当前和未来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和趋势,不仅符合家庭的基本需求,也符合新型城镇化的一般规律。利用流出地人口调查资料,从家庭成员流出顺序和流出间隔的视角,运用多状态模型分析人口流动家庭化的动态过程。研究结果表明... 人口流动家庭化是当前和未来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和趋势,不仅符合家庭的基本需求,也符合新型城镇化的一般规律。利用流出地人口调查资料,从家庭成员流出顺序和流出间隔的视角,运用多状态模型分析人口流动家庭化的动态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地区家庭化流动趋势明显,但仍有40%的夫妻处于分居状态,个人、家庭和环境因素对家庭化流动均有影响,其中子女对家庭成员流出有阻碍作用,但对家庭化流出有促进作用。认为对家庭化流动应该给予政策支持,并建立一套以家庭为服务对象的、具有完整生命周期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状态模型 家庭流动 动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流动家庭中留守妇女的家庭和婚姻状况探析 被引量:46
9
作者 罗忆源 柴定红 《理论月刊》 2004年第3期103-104,共2页
大量农民从农村到城镇的流动冲击着农村传统的家庭模式,使广大农村出现了许多新的家庭模式,如半流动家庭等。由于我国传统的性别分工和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半流动家庭中很大一部分是主妇留守家庭。留守妇女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 大量农民从农村到城镇的流动冲击着农村传统的家庭模式,使广大农村出现了许多新的家庭模式,如半流动家庭等。由于我国传统的性别分工和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半流动家庭中很大一部分是主妇留守家庭。留守妇女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如家庭角色转变、夫妻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婚姻情感维系的脆化等。面对这些问题,留守妇女应及时发展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家庭 留守妇女 婚姻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化流动对农民工城市消费的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永贵 邓江年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8-114,共7页
农民工举家外出已成为城乡劳动力流动的一个新趋势,而举家外出是否对农民工在务工地的消费产生影响?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2013),利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估计了家庭流动模式对农民工年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化流... 农民工举家外出已成为城乡劳动力流动的一个新趋势,而举家外出是否对农民工在务工地的消费产生影响?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2013),利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估计了家庭流动模式对农民工年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化流动显著提升了农民工在城市的消费水平,越接近举家外出,农民工家庭在城市的消费支出越大,且不受家庭消费水平高低的影响。同时,研究也证实了持久性收入假说,即收入是影响农民工家庭消费的主要因素,而农民工家庭的消费行为与储蓄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但替代效应并不强。研究的政策含义在于,要通过释放农民工需求来扩大内需必须切实解决农民工持久性迁移特别是家庭持久性迁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流动 举家外出 农民工家庭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流动家庭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69
11
作者 陈卫 刘金菊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8,共6页
文章基于2006年北京市1‰流动人口抽样调查,考察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家庭模式及其流动家庭化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家庭化率已达到60%。流动人口家庭模式是以一对夫妻户和一对夫妻加孩子户为主的核心家庭为主导,以一... 文章基于2006年北京市1‰流动人口抽样调查,考察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家庭模式及其流动家庭化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流动人口的家庭化率已达到60%。流动人口家庭模式是以一对夫妻户和一对夫妻加孩子户为主的核心家庭为主导,以一代户和二代户为主。3/4的已婚流动人口携带了配偶,有孩子的流动人口中有一半携带了孩子,这些孩子中有近20%是在北京出生的。流动人口的平均家庭规模为2人,明显小于全国农村的平均家庭规模(3.4人)。流动人口的个人特征及在京居住地显著影响人口流动家庭化,同时还发现非经济因素成为比经济因素更为重要的人口流动家庭化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流动家庭 家庭规模 家庭结构 家庭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散中的弥合--农村流动家庭研究 被引量:84
12
作者 金一虹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8-102,共5页
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分散流动和生产、人口再生产的城乡分隔,使得农村家庭出现"离散化"现象。离散化带来家庭在生产、抚育、赡养、互助、安全、情感和性的满足等诸种功能方面的障碍以及带来角色紧张、冲突。但目前尚无充分的数... 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分散流动和生产、人口再生产的城乡分隔,使得农村家庭出现"离散化"现象。离散化带来家庭在生产、抚育、赡养、互助、安全、情感和性的满足等诸种功能方面的障碍以及带来角色紧张、冲突。但目前尚无充分的数据证明离散化已导致家庭出现结构性破损。多数家庭通过一系列适应、维系、修复性行为,顽强地维系着家庭基本功能,使其在离散中呈现弥合效应。但是为了维系离散家庭的相对完整,个体特别是儿童、老人和妇女付出了痛苦的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流动家庭 农村劳动力 中国 离散化 弥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城流动对夫妻家庭性别分工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传红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95-101,共7页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民家庭举家流入城市,这种"家庭化流动"对中国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及稳定具有深刻影响,但流动对这些家庭本身的影响如何?本研究在流动与性别相关研究理论的指导下,运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社会学研究方法,...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民家庭举家流入城市,这种"家庭化流动"对中国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及稳定具有深刻影响,但流动对这些家庭本身的影响如何?本研究在流动与性别相关研究理论的指导下,运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对居住在北京市海淀区马连洼街道的89户农民工流动家庭流动前后的性别分工状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从而得出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民工流动家庭的性别分工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城流动 家庭流动 性别分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抗逆力视角下流动儿童家庭社会工作服务实践重构 被引量:20
14
作者 刘玉兰 彭华民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7-72,共6页
流动儿童家庭在城市面临各种困境,如何更好地协助其城市社会融入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家庭抗逆力理论由于主张关注困境家庭的优势,实现了实践范式从问题取向到优势取向的转型。家庭抗逆力视角下的流动儿童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流动儿童家庭在城市面临各种困境,如何更好地协助其城市社会融入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家庭抗逆力理论由于主张关注困境家庭的优势,实现了实践范式从问题取向到优势取向的转型。家庭抗逆力视角下的流动儿童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模式,能够有效突破当前问题化、个体化和静态化的服务困境。这一模式通过调整评估方向,肯定和发掘流动儿童家庭及其系统的优势和潜能;采取家庭群体决策制定方法,建立以流动儿童家庭为中心的服务取向;制定灵活的、全方位的流动儿童家庭抗逆力提升服务项目;提供补缺和预防相结合的综合服务;增强系统间的协同和合作,搭建社区为本的多系统服务框架,最终实现流动儿童家庭抗逆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抗逆力 流动儿童家庭 社会工作 服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家庭阶层流动的社会冲突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梁枫 任荣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6-105,共10页
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的数据,实证研究家庭阶层流动下各种因素对社会冲突的影响。发现,样本受到的政府不公正对待、政治参与、环境关注、时事关注与其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概率呈现显著正相关,而幸福感和收入公平的影响不显著。... 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的数据,实证研究家庭阶层流动下各种因素对社会冲突的影响。发现,样本受到的政府不公正对待、政治参与、环境关注、时事关注与其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概率呈现显著正相关,而幸福感和收入公平的影响不显著。家庭阶层未向上流动的样本受到政府不公正对待后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概率更高,家庭阶层向上流动样本的政治参与、时事关注对其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影响更大,而环境关注对于两组样本的影响基本相同。因此在社会流动背景下,社会稳定工作的重点应是家庭阶层未向上流动的群体,针对家庭阶层向上流动的群体,应提供更多的社会管理和政治参与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阶层流动 社会冲突 群体性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化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影响机制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辉 韩慧连 张铭轩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26,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大,家庭化流动模式日益凸显。进入新时代,人口的有序流动及其城市融入,成为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我国家庭化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具有其特有的驱动机制,受到社会经济状况和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不断增大,家庭化流动模式日益凸显。进入新时代,人口的有序流动及其城市融入,成为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我国家庭化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具有其特有的驱动机制,受到社会经济状况和微观决策的双重影响。同时,我国家庭化流动人口城市融入也受到从社会区、经济、文化、相关制度的制约。目前,应从制度创新、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探寻促进家庭化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路径选择,为流动家庭更好地融入城市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流动 城市融入 流动人口 户籍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流动家庭中的亲子关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国华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85,107,共6页
利用抽样调查资料,分析探讨城市流动家庭中亲子关系的状况及影响因素。城市流动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是正常的和良好的,母子(女)关系要比父子(女)关系密切。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媒介接触、家庭外部交往、相对剥夺感对其亲子关系有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 流动家庭 亲子关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城新生代流动家庭子女的教育选择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雪 马肖曼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96,共6页
利用2013年国家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文章从父母个人特征、子女特征、区域分布三方面入手,运用Logistic模型,对新生代流动家庭子女受教育地点的选择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新生代流动家庭子女随迁地就学趋势十分明显。不... 利用2013年国家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文章从父母个人特征、子女特征、区域分布三方面入手,运用Logistic模型,对新生代流动家庭子女受教育地点的选择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新生代流动家庭子女随迁地就学趋势十分明显。不同区域流入地子女随迁就学率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比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家庭,子女随迁就学率分别低20%和22%。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和月收入与子女随迁就学机会呈正相关。与东部地区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流动家庭中父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子女随迁地就学的可能性越大。而母亲个人特征对子女教育选择影响比较小。新生代流动家庭的流动距离越短,子女越容易发生随迁地就学。整体显示,新生代流动家庭中父亲的个人特征对子女的教育选择有更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城 新生代 流动家庭子女 教育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对家庭化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范纯琍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4-107,共4页
经典的人力资本理论将迁移视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成因素。人口流动家庭化已经成为人口流动的显著特点之一。文章利用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监测数据,研究家庭化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状况,就人力资本对家庭化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各维度的影响... 经典的人力资本理论将迁移视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成因素。人口流动家庭化已经成为人口流动的显著特点之一。文章利用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监测数据,研究家庭化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状况,就人力资本对家庭化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各维度的影响做了分析和解读,提出应关注家庭化流动人口的生存和工作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其人力资本积累和作用的有效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流动人口 人力资本 城市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年北京市流动人口家庭户调查报告 被引量:15
20
作者 侯亚非 洪小良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1-64,共4页
通过流动人口家庭入户调查,该研究利用第一手资料,概述了北京市流动人口家庭户的突出特征,居京时间趋长、“举家迁移”发展快、京内流动频率低、就业生活较稳定、移民特征日益凸显;在职业分布上向传统服务业、产业链低端领域集中;整体... 通过流动人口家庭入户调查,该研究利用第一手资料,概述了北京市流动人口家庭户的突出特征,居京时间趋长、“举家迁移”发展快、京内流动频率低、就业生活较稳定、移民特征日益凸显;在职业分布上向传统服务业、产业链低端领域集中;整体消费水平低、住房简陋、积累比例较高、与家乡保持一定联系;非农户籍流动人口在受教育程度、就业能力、职业层次上显示出较强的竞争优势;在迁移倾向上流动人口表现出较强烈的留居北京的愿望。报告认为,庞大规模的流动人口“不流动”,已形成事实上的城市移民,这成为和谐社会建设、城市社会管理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必须加强城市移民的社会政策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流动人口家庭 城市新移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