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四、二、一”家庭模式与中国人口生产 |
管华
|
《湖北社会科学》
|
2005 |
2
|
|
2
|
关于“农民工”家庭模式问题的研究 |
李强
|
《浙江学刊》
CSSCI
|
1996 |
86
|
|
3
|
当代西方家庭模式变迁的理论探讨:世纪末美国家庭论战再思考 |
陈璇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
2008 |
13
|
|
4
|
女性主义视野中的后现代家庭——美国家庭模式变迁研究理论思考 |
陈璇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5
|
论传统家庭模式对生育文化的制度影响 |
叶文振
|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8
|
|
6
|
跨地域家庭模式:进城务工农民的生计选择 |
李向振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0
|
|
7
|
成都市“健康家庭模式”成本效果分析 |
阎正民
龚志平
盛泽辉
|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
1997 |
2
|
|
8
|
中国传统家庭模式及其解体──赛珍珠作品主题分析 |
尚营林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6 |
4
|
|
9
|
比较家庭模式变化定量研究指标的探讨 |
郭志刚
|
《人口与经济》
|
1988 |
1
|
|
10
|
医院-社区-家庭模式对社区肥胖儿童青少年体质量的管理效果研究 |
刘芳
李欣
叶明浩
周路路
马梦瑶
张巧
姚蓉
臧蓓
洪莉
刘云曼
余晓丹
|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
2020 |
8
|
|
11
|
第二代农民工及独居老人的“丁克”模式——扩大的丁克家庭模式的内涵和外延 |
余微
许改玲
|
《西北人口》
|
2006 |
2
|
|
12
|
基于家庭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对老年脑梗死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
刘璐
|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
2018 |
34
|
|
13
|
苏州地区基于家庭模式的铁皮石斛栽培基质的筛选研究 |
赵帆
吉庆佳
李德立
戴月芹
陈思荣
陈佳丽
王慧芳
刘逊
|
《现代园艺》
|
2020 |
1
|
|
14
|
论老舍在家庭模式和伦理上的传统选择——兼论老舍的文化心态 |
周巴沙
|
《中国文学研究》
|
1988 |
1
|
|
15
|
《婚姻与家庭模式的选择》 |
一兰
|
《社会》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16
|
射阳家庭适度规模养蚕发展模式的探讨 |
缪梅玲
霍雪
|
《四川蚕业》
|
2025 |
0 |
|
17
|
城市家庭养育模式与再生育意愿 |
汪永涛
|
《新视野》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8
|
我国竞技体育精英人才家庭培养模式的概念特征、现实挑战与优化方略 |
方泰
杨国庆
|
《体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19
|
家庭农场模式推进畜牧业转型的挑战与对策 |
柴斌
|
《农村科学实验》
|
2025 |
0 |
|
20
|
同性恋群体的家庭主义社会融入模式 |
魏伟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