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在深化改革实践中丰富发展家庭承包制理论
被引量:4
- 1
-
-
作者
许经勇
-
机构
厦门大学经济系
-
出处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8-100,共3页
-
文摘
实践与改革是无止境的,家庭承包制理论的发展是无穷尽的。邓小平在总结农民群众创造性经验基础上,把家庭承包制界定为马克思主义合作制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新发展。江泽民在深化农村改革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发展家庭承包制理论。即家庭承包经营既适应于传统农业,也适应于现代农业;在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途径;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既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也是稳定农村社会的根本性措施。
-
关键词
家庭承包制理论
深化改革
丰富发展
-
Keywords
the theory of family contract system
deepen the reform
enrich and develop
-
分类号
F30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江泽民对家庭承包制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 2
-
-
作者
许经勇
-
机构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
出处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34-39,共6页
-
文摘
我国当代农村改革大体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8 -1984年 ,对农村微观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即废除人民公社 ,实行家庭承包制 ,把农户塑造成为生产经营的微观主体。这一阶段改革的着眼点 ,是为了解决如何从经营机制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问题。第二个阶段是1985-1992年 ,对农产品流通体制进行改革 ,建立农产品市场体系。这一阶段的着眼点 ,是为了解决农产品“卖难”、“买难”交替发生的问题。第三个阶段是1992年中共14大以后 ,农村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市场机制调节农民生产、生活的作用逐步加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分析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形势 ,科学总结各个地区已经取得的典型经验 ,于1997年9月召开的十五大的报告中 ,正式提出“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 ,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江泽民对邓小平家庭承包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他能够较好地解决我国农业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 ,有利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改善农业比较利益 ,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
-
关键词
江泽民
家庭承包制理论
继承
发展
农村产业结构
农业科技进步
农业现代化
经济体制
改革
微观经济体制
农业产业化
-
Keywords
Jiang Zeming
system of family contracted responsibility
succession
development
-
分类号
F321.4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092.7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