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式大家庭的现代化转型与伦理重构 被引量:4
1
作者 许琪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111,I0003,I0004,共11页
传统家庭如何向现代转型是家庭社会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经典的家庭现代化理论将传统视作与现代相对立的概念,忽视了扩大家庭之于现代社会的积极功能以及扩大家庭在创造性的家庭实践中被改造和重塑的可能。中国家庭在快速的现代化转... 传统家庭如何向现代转型是家庭社会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经典的家庭现代化理论将传统视作与现代相对立的概念,忽视了扩大家庭之于现代社会的积极功能以及扩大家庭在创造性的家庭实践中被改造和重塑的可能。中国家庭在快速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呈现传统与现代相交融的特征。一方面,当代中国家庭有选择性地保留了扩大家庭密切的代际交往关系和互帮互助的家庭功能;另一方面,它逐渐抛弃了传统扩大家庭对等级、秩序和权威的强调,并有效吸纳了独立自主和平等互惠的现代精神。不应将这种传统与现代相交融的混合家庭模式简单视作传统向现代变迁过程中的过渡形态,也不应将之简单视作“压缩型”现代化过程中的特殊家庭发展阶段。中国当下的家庭模式很可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下去,并继续发展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制度 家庭实践 扩大家庭 家庭变迁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型家庭:农民家庭的生活实践及现代化适应策略——以鄂西C村的经验分析为例
2
作者 王黎 《古今农业》 2021年第2期1-11,共11页
农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与传统家庭伦理相剥离形塑了以生活为本位的家庭实践逻辑,主要表现为:双系并重的家庭继替制度;情感性家庭关系和弥散性的家庭资源配置。在生活本位的实践逻辑下,农民家庭面对现代化压力时呈现维持和退守状态,其适应... 农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与传统家庭伦理相剥离形塑了以生活为本位的家庭实践逻辑,主要表现为:双系并重的家庭继替制度;情感性家庭关系和弥散性的家庭资源配置。在生活本位的实践逻辑下,农民家庭面对现代化压力时呈现维持和退守状态,其适应策略表现为:低度代际合力下夫妻分工的情境性平衡、低度“半工”下“半农”的保障性平衡和低度资源积累下收支结构的调适性平衡。生活本位的逻辑下,农民家庭发展面向不强,可能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洼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本位 维持型家庭 家庭实践逻辑 家庭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家庭冲突与退缩行为:家庭友好实践与工作意义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建卫 刘玉新 《预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以387名制造业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和档案资料两种方法,考察了双向的工作家庭冲突对三类退缩行为(迟到、早退和缺勤)的影响,并考察了家庭友好实践与工作意义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W IF对各种退缩行为均无显著影响,FI... 本文以387名制造业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和档案资料两种方法,考察了双向的工作家庭冲突对三类退缩行为(迟到、早退和缺勤)的影响,并考察了家庭友好实践与工作意义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W IF对各种退缩行为均无显著影响,FIW对各类以及总体退缩行为均有显著增强作用。"政策友好"能显著减少各类以及总体的退缩行为。"文化友好"则可能显著增加各类以及总体退缩行为。工作"使命"不仅对各类退缩行为均有直接的抑制作用,而且还对"FIW→各类退缩行为"的调节作用均显著。对"使命"感高者,其退缩行为随FIW的升高不升反降;对"使命"感低者,其退缩行为随FIW的升高快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作家庭冲突 退缩行为 工作意义 家庭友好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本位实践: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最佳实践 被引量:26
4
作者 申仁洪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24,共11页
早期干预对特殊儿童、家庭和社会都具有巨大的收益。随着生态模式对医学模式的超越,早期干预从儿童中心逐渐演进到家庭本位,家庭本位实践由此逐渐取代儿童本位实践成为早期干预的最佳实践。家庭本位早期干预以家庭力量和赋权增能为价值... 早期干预对特殊儿童、家庭和社会都具有巨大的收益。随着生态模式对医学模式的超越,早期干预从儿童中心逐渐演进到家庭本位,家庭本位实践由此逐渐取代儿童本位实践成为早期干预的最佳实践。家庭本位早期干预以家庭力量和赋权增能为价值取向,实践模式包括家庭整体作为服务对象、家庭作为干预的最终决定者、构建家庭-专业人士伙伴关系等三大核心要素,机构组织文化、专业服务人士及其他相关因素影响着家庭本位实践的效果,目前已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策略以及大范围的实践案例。受此实践趋势的启发,幼儿园应开展融合导向的早期干预,对家庭作为一个整体予以关注,尊重家长在儿童教育中的决策权,与家庭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激励家庭实质性参与幼儿园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增进家长和家庭支持儿童发展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儿童 早期干预 家庭本位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患病家庭抗逆适应过程研究——基于家庭生活实践的质性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同雪莉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8-115,共8页
家庭抗逆力是指家庭在困境或压力下的恢复与适应变化的能力,家庭抗逆力水平影响了家庭功能的发挥和家庭成员的良好适应与发展。本研究采用家庭生活实践的质性分析视角,在对46例长期患病家庭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探索家庭在成员长期患病压... 家庭抗逆力是指家庭在困境或压力下的恢复与适应变化的能力,家庭抗逆力水平影响了家庭功能的发挥和家庭成员的良好适应与发展。本研究采用家庭生活实践的质性分析视角,在对46例长期患病家庭深度访谈的基础上,探索家庭在成员长期患病压力下的应对模式和适应过程,进而提出针对长期患病家庭的福利服务建议。研究发现,长期患病家庭因为疾病的存在导致需要承担超常的照顾压力、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家庭内部照顾者的理性选择模式、家庭生态系统的经济支持和亲情基础的精神抚慰作为家庭的重要保护性资源,与疾病及其继发风险进行博弈,共同构建了家庭抗逆力的适应过程。针对长期患病家庭的福利服务可通过将家庭照顾纳入福利体系,提升政府支持资源的有效性和可及性,并加强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心理支持服务,有效提升长期患病家庭的抗逆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患病家庭 抗逆适应过程 家庭生活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家庭教养实践的类型化探索——基于质性资料的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许丹红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52,共10页
立足于当前变迁的社会文化脉络,本文主张返回具体实践去理解中国现代家庭教养实践的内容与含义。本文利用30个家庭的质性访谈资料,归纳了当代中国家庭的教养实践模式,分别为恩威并施型、谨慎规划型、丛林法则型与束手无策型。不同类型... 立足于当前变迁的社会文化脉络,本文主张返回具体实践去理解中国现代家庭教养实践的内容与含义。本文利用30个家庭的质性访谈资料,归纳了当代中国家庭的教养实践模式,分别为恩威并施型、谨慎规划型、丛林法则型与束手无策型。不同类型的家庭教养实践在结构限制中呈现出不同的情感投入、价值判断与行动逻辑。而这些差异在以往的二元框架中往往被消解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家庭教养实践 类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家庭友好实践对员工幸福感的影响探析 被引量:6
7
作者 严标宾 陈雪莹 陶婷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7-78,共12页
基于心理契约、社会交换论等理论,以家庭友好实践为自变量,员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探讨了其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企业的家庭友好实践与员工的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2)家庭友好实践影响员工幸福感的关系中,组织认同起了部... 基于心理契约、社会交换论等理论,以家庭友好实践为自变量,员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探讨了其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企业的家庭友好实践与员工的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2)家庭友好实践影响员工幸福感的关系中,组织认同起了部分中介的作用,心理契约则是一种链式中介,组织认同在心理契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了完全中介的作用;(3)性别在家庭友好实践与员工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没有发挥调节作用;(4)性别在家庭友好实践与组织认同和心理契约的关系中,均没有发挥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友好实践 员工幸福感 中介效应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个体与阶层:农民家庭教育实践形态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场域理论新视角的解读 被引量:2
8
作者 班涛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0-120,共11页
农民家庭教育实践形态依据家庭教育支出与教养方式两个指标可划分为低投入的自然成长型、高投入的专断权威型与高投入的协商培养型。农民家庭教育实践形态区域差异的生成逻辑在于农民家庭所嵌入的城乡关系互动中的社会场域。由于农民家... 农民家庭教育实践形态依据家庭教育支出与教养方式两个指标可划分为低投入的自然成长型、高投入的专断权威型与高投入的协商培养型。农民家庭教育实践形态区域差异的生成逻辑在于农民家庭所嵌入的城乡关系互动中的社会场域。由于农民家庭嵌入的社会场域这一结构秩序具有不平等性与话语权被垄断等特征,其带来了个体层面农民家庭压力增加与宏观层面人力资本发展不足的问题,对此需要从城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引导教育资本的正向发展与扭转农民家庭的教养惯习三个方面进行调适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家庭教育实践 区域差异 社会场域 教育教养惯习 家庭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情境下WFB-HRP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家庭—工作促进与心理资本的作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富强 陈耘 胡伟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5-175,共11页
本文从心理资本的资源保存与分配视角出发,通过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含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的128个城市1139名员工的问卷调查,考察了工作家庭平衡型人力资源实践(WFB-HRP)通过家庭-工作促进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并检验了心理... 本文从心理资本的资源保存与分配视角出发,通过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含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的128个城市1139名员工的问卷调查,考察了工作家庭平衡型人力资源实践(WFB-HRP)通过家庭-工作促进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并检验了心理资本在其间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W F B-H R P与员工的家庭-工作促进和工作绩效均显著正相关;家庭-工作促进在WFB-HRP对员工的工作绩效影响中有显著中介作用;心理资本调节WFB-HRP对家庭-工作促进的影响;进一步,心理资本调节WFB-HRP通过家庭-工作促进对工作绩效有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情景 工作家庭平衡型人力资源实践(WFB-HRP) 工作绩效 家庭-工作促进 心理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点:有利于提高家庭质量
10
作者 王灵书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7-17,共1页
新《婚姻法》还没定稿,就被传媒炒得沸沸扬扬,想想也是好事,说明了这部法律,同老百姓关系密切,十分重要。笔者认为,无论这部法律怎样修改,有一个基点不能忽视,即新婚姻法应当有利于提高家庭质量。离开这个大前提去谈论任何修改... 新《婚姻法》还没定稿,就被传媒炒得沸沸扬扬,想想也是好事,说明了这部法律,同老百姓关系密切,十分重要。笔者认为,无论这部法律怎样修改,有一个基点不能忽视,即新婚姻法应当有利于提高家庭质量。离开这个大前提去谈论任何修改具体的条款,势必走偏方向,一旦通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实践 婚姻关系 新婚姻法 婚外性行为 新《婚姻法》 规范人的行为 婚外性关系 一夫一妻制 婚姻制度 个人隐私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