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环境气候模拟箱,自配不同肉类和果蔬比例的厨余垃圾在10~25℃、相对湿度50%短时贮存48h,监测恶臭/异味物质排放规律,识别主要的恶臭/异味物质,探讨家庭厨余垃圾在社区堆存可采取的恶臭/异味防控策略.结果表明:家庭厨余垃圾短时贮存...借助环境气候模拟箱,自配不同肉类和果蔬比例的厨余垃圾在10~25℃、相对湿度50%短时贮存48h,监测恶臭/异味物质排放规律,识别主要的恶臭/异味物质,探讨家庭厨余垃圾在社区堆存可采取的恶臭/异味防控策略.结果表明:家庭厨余垃圾短时贮存的主要恶臭/异味物质包括含氧化合物乙醛和乙醇(异味贡献率合计0.8%~99.6%),含硫化合物(甲硫醚、甲硫醇和二甲基二硫醚),烷烃2-甲基丁烷和戊烷,以及α-蒎烯;果蔬和肉类比例显著影响恶臭/异味的排放强度和相对组成(组间显著性差异<0.05),这两类物质会抑制厨余垃圾有效糖类化合物等含C有机质的分解,但一定程度促进含硫有机质的转化,从而促进异味影响更大的乙醛和前述3种含硫化合物的形成及释放,富含肉类或果蔬的48%FV(Fruit and Vegetable,下同)-20.2%M(Meat,下同)组和67%FV-3.6%M组贮存12~48h的理论臭气浓度分别达到38.7~68.1和83.7~205.3kg-1HFW(Household Food Waste,下同),是相同贮存条件下56%FV-4.9%M组厨余的5.5~9.4倍和12.4~29.5倍;(3)针对社区多站点无组织排放臭气场景,其恶臭/异味防控可按照源头减少、传播阻控和末端削减净化的联合思路展开工作.展开更多
文摘借助环境气候模拟箱,自配不同肉类和果蔬比例的厨余垃圾在10~25℃、相对湿度50%短时贮存48h,监测恶臭/异味物质排放规律,识别主要的恶臭/异味物质,探讨家庭厨余垃圾在社区堆存可采取的恶臭/异味防控策略.结果表明:家庭厨余垃圾短时贮存的主要恶臭/异味物质包括含氧化合物乙醛和乙醇(异味贡献率合计0.8%~99.6%),含硫化合物(甲硫醚、甲硫醇和二甲基二硫醚),烷烃2-甲基丁烷和戊烷,以及α-蒎烯;果蔬和肉类比例显著影响恶臭/异味的排放强度和相对组成(组间显著性差异<0.05),这两类物质会抑制厨余垃圾有效糖类化合物等含C有机质的分解,但一定程度促进含硫有机质的转化,从而促进异味影响更大的乙醛和前述3种含硫化合物的形成及释放,富含肉类或果蔬的48%FV(Fruit and Vegetable,下同)-20.2%M(Meat,下同)组和67%FV-3.6%M组贮存12~48h的理论臭气浓度分别达到38.7~68.1和83.7~205.3kg-1HFW(Household Food Waste,下同),是相同贮存条件下56%FV-4.9%M组厨余的5.5~9.4倍和12.4~29.5倍;(3)针对社区多站点无组织排放臭气场景,其恶臭/异味防控可按照源头减少、传播阻控和末端削减净化的联合思路展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