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美国中小学生家庭作业时间与指导
被引量:
9
1
作者
徐学福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8-39,46,共3页
从历史上看,美国中小学生家庭作业量几起几落。20世纪早期,进步教育运动者打着反对机械学习的旗号,在许多州禁止给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布置家庭作业。但随着美苏冷战的开始,特别是在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后,美国加大数学和自然科学教育改革...
从历史上看,美国中小学生家庭作业量几起几落。20世纪早期,进步教育运动者打着反对机械学习的旗号,在许多州禁止给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布置家庭作业。但随着美苏冷战的开始,特别是在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后,美国加大数学和自然科学教育改革的力度,学生无家庭作业的情况即告结束。但没过多久,60年代后期掀起的“恢复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中小学生
家庭作业时间
学习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初中生家庭作业时间与学业成绩——基于学业压力的调节效应分析
被引量:
28
2
作者
徐章星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7-96,共10页
本文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数据,探讨了初中生家庭作业时间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运用调节效应模型,分析了学业压力对家庭作业时间与学业成绩之间的调节作用机制,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进行分样本讨论,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主要研...
本文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数据,探讨了初中生家庭作业时间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运用调节效应模型,分析了学业压力对家庭作业时间与学业成绩之间的调节作用机制,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进行分样本讨论,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随着家庭作业时间的增加,初中生学业成绩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关系。当家庭作业时间较少时,增加家庭作业时间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当家庭作业时间超过一定的临界值时,继续增加家庭作业时间则对学生学业成绩产生负向影响。(2)学业压力对家庭作业时间与学业成绩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随着学生学业压力的增大,家庭作业时间对学业成绩的影响降低。(3)分样本来看,相较于七年级和城市学生,九年级和农村学生学业压力延迟了家庭作业时间与学业成绩呈“倒U型”的临界点的到来,不利于学业成绩的提升。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初中生家庭作业时间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学业压力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机制,对于更好地实现家庭作业效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作业时间
学业成绩
学业压力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减”政策背景下家庭作业与家庭劳动时间对学生认知和非认知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
7
3
作者
李波
黄斌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82,共13页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基线和追踪两期数据,采用增值型教育生产函数,文章就家庭作业与劳动时间对初中生认知和非认知能力的影响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首先,我国初中生平均每天家庭作业时间为2.96小时,远超“双减”政策规定的1.5小时标准,...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基线和追踪两期数据,采用增值型教育生产函数,文章就家庭作业与劳动时间对初中生认知和非认知能力的影响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首先,我国初中生平均每天家庭作业时间为2.96小时,远超“双减”政策规定的1.5小时标准,68.25%的初中生家庭劳动时间不足1小时,呈现出“重”家庭作业、“轻”家庭劳动现象;其次,“双减”政策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和非认知能力发展,具有双增效果;再次,初中生每天参与半个小时家庭劳动对其认知和非认知能力发展有益。最后,对于超过“双减”规定作业时间的初中生,如果将超出规定的作业时间替换为家庭劳动,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和非认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家庭作业时间
家庭
劳动
时间
增值型教育生产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国中小学生家庭作业时间与指导
被引量:
9
1
作者
徐学福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教科院
出处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8-39,46,共3页
文摘
从历史上看,美国中小学生家庭作业量几起几落。20世纪早期,进步教育运动者打着反对机械学习的旗号,在许多州禁止给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布置家庭作业。但随着美苏冷战的开始,特别是在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后,美国加大数学和自然科学教育改革的力度,学生无家庭作业的情况即告结束。但没过多久,60年代后期掀起的“恢复基础”
关键词
美国
中小学生
家庭作业时间
学习指导
分类号
G639.71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初中生家庭作业时间与学业成绩——基于学业压力的调节效应分析
被引量:
28
2
作者
徐章星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哥廷根大学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系
出处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7-96,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703070)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KYCX18_0752)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CSC201906850095)。
文摘
本文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数据,探讨了初中生家庭作业时间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运用调节效应模型,分析了学业压力对家庭作业时间与学业成绩之间的调节作用机制,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群体进行分样本讨论,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随着家庭作业时间的增加,初中生学业成绩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关系。当家庭作业时间较少时,增加家庭作业时间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当家庭作业时间超过一定的临界值时,继续增加家庭作业时间则对学生学业成绩产生负向影响。(2)学业压力对家庭作业时间与学业成绩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随着学生学业压力的增大,家庭作业时间对学业成绩的影响降低。(3)分样本来看,相较于七年级和城市学生,九年级和农村学生学业压力延迟了家庭作业时间与学业成绩呈“倒U型”的临界点的到来,不利于学业成绩的提升。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初中生家庭作业时间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学业压力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机制,对于更好地实现家庭作业效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家庭作业时间
学业成绩
学业压力
调节效应
Keywords
homework time
academic achievement
academic pressure
moderation effect
分类号
F08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G40-054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减”政策背景下家庭作业与家庭劳动时间对学生认知和非认知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
7
3
作者
李波
黄斌
机构
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82,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与质量提升机制研究”(CFA21024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基线和追踪两期数据,采用增值型教育生产函数,文章就家庭作业与劳动时间对初中生认知和非认知能力的影响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首先,我国初中生平均每天家庭作业时间为2.96小时,远超“双减”政策规定的1.5小时标准,68.25%的初中生家庭劳动时间不足1小时,呈现出“重”家庭作业、“轻”家庭劳动现象;其次,“双减”政策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和非认知能力发展,具有双增效果;再次,初中生每天参与半个小时家庭劳动对其认知和非认知能力发展有益。最后,对于超过“双减”规定作业时间的初中生,如果将超出规定的作业时间替换为家庭劳动,可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和非认知能力。
关键词
“双减”政策
家庭作业时间
家庭
劳动
时间
增值型教育生产函数
分类号
G639.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美国中小学生家庭作业时间与指导
徐学福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初中生家庭作业时间与学业成绩——基于学业压力的调节效应分析
徐章星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双减”政策背景下家庭作业与家庭劳动时间对学生认知和非认知能力的影响
李波
黄斌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